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_课时2_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_课时2_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名师教学设计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小学时,我们已经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也就是说,将圆沿着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难理解,但是该如何证明呢?这是本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中提供了一种证明轴对称的常用方法,即在圆上任意选取一点,证明该点关于给定对称轴(直径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也在圆上,这种证明轴对称的方法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垂径定理将圆的轴对称性具体化、符号化,我们可以由下面这个问题引入垂径定理.如果我们在⊙O 中任意画一条弦AB ,观察图形(见下),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有几条呢?同学们通过动手实验不难得出,此时只要作出垂直于弦AB 的直径,沿着直径所在直线对折,图形的左右两边就可以完全重合,即图形关于该直径所在直线成轴对称.显然,我们只能找到一条这样的直径,因此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我们不妨设直径CD 与弦AB 垂直相交于点P (如图),观察图形,想想你能找出图中隐含的哪些相等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将⊙O 沿直径CD 所在的直线对折,CD 两侧的半圆重合,点A 与点B 重合,C A =BC ,D A = BD ,AP=B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段,我们可以得到,直线CD 是弦AB 的中垂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接下来要引导学生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也体现了探究图形性质的科学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方法,引导学生构造辅助线,通过全等的知识证明垂径定理.上述图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1)直径(半径或过圆心的直线); (2)垂直于弦; (3)平分弦; (4)平分优弧; (5)平分劣弧.可以证明:由(1)(2)可以推出(3)(4)(5). 即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我们把圆的这个性质叫做垂径定理. 符号语言:如右图,∵直径CD ⊥AB 于P , ∴C A =BC ,D A = BD ,AP=BP.引发学生思考:由(1)(3)是否可以推出(2)(4)(5)呢? 即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上述结论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我们把圆的这个性质叫做垂径定理的推论.此处一定强调“非直径”,因为任意两条直径都是互相平分的,但并不一定都垂直.符号语言:如右图,∵直径CD 与弦AB 相交于P ,且AP=BP , ∴C A =BC ,D A = BD ,CD ⊥AB.通过类比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知道上述5个条件中两个条件是否就可以推导出其他3个结论呢?总结为“知二推三”,也就是说垂径定理有9个推论,这个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分组讨论研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以及证明垂径定理要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并且在小学已初步了解了圆的对称性,具备了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角平分线、中垂线等几何内容,已经掌握了探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具备了几何定理的分析探索和证明能力.但是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并应用.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过程,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3.掌握垂径定理的推论,理解其证明过程,并会用其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4.通过对定理的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与证明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评价设计.学习评价量表标准等级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描述垂径定理 A 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描述垂径定理的推论 A 会证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C 能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B能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简单的证明问题C五、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知问题1 约1400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如图)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是37 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3 m,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结果精确到0.1 m).1.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如图,C为弧AB的中点,且CD⊥AB.已知CD=7.23 m,AB=37m,求该圆的半径.学生猜测(1):AD=BD.学生猜测(2):CD过圆心.不过该如何证明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新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问题 2 请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沿着它的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猜想哪些线段相等?哪些弧相等?2.(1)沿着直径将圆翻折,圆的直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直线为圆的对称轴,所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连接关于直径所在直线对称的两个点所形通过动手操作——沿着直径折叠圆,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轴对称性,体会观察、实验在选定一条直径,在圆上任取一点,证明该点关于已知直径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也在圆上.3.(1)作AB⊥CD,交⊙O 于B点,若能证明AP=BP即可.(2)连接OA,OB,通过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AP=BP.所以B为A的对称点.A B.=BC,D=D(2)可以从圆的轴对称性质出发证明,只要证明A和B是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即可.连接OA,OB,通过证明△OAP与△OBP 全等,得到AP=BP,说明DC所在直线为线段AB的对称轴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得到:AC=BC,A B.D=D(2)可以从圆的轴对称性质出发证明,只要证明A和B为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即可.(3)此处强调非直径的弦,因为圆的所有直径都是互相平分的,但不一定垂直.(4)垂径定理还有别的推论吗?需要继续研究.论.解决问题提问1:对于活动1提出的问题,你现在有思路了吗?请大家小组讨论,给出问题的计算过程.如图,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C为AB的中点,且CD⊥AB,已知CD=7.23 m,AB=37m,求该圆的半径.提问2:应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1.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可知CD的延长线必定过O点,且AD=BD.设半径为r,则OB=r,OD=r-7.23,BD=18.5,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为:222r18.5=r(-7.23).一般思路: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计算问题.重要辅助线: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典型例题例1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点 M在⊙O上,MD恰好经过圆心O,连接MB,若CD=16,BE=4,求⊙O的直径.例2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传染速度很快的疾病,为防止禽流感蔓延,政府规定:离疫点3 km范围内为扑杀区,所有禽类全部扑杀;离疫点3~5 km范围内为免疫区,所有禽类强制免疫.同时,对扑杀区和免疫区内的村庄、道路实行全封闭管理.现有一条笔直的公路AB通过禽流感疫区,如图所示,O为疫点,在扑杀区内公路CD长为4 km.问:这条公路在免疫区内有多少千米?例1 解设半径为R,因为CD=16,直径AB⊥CD,根据垂径定理得AB平分CD,所以DE=8.因为BE=4,所以OE=R-4.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得:222R8=R(-4).解得R=10,则直径等于20.例2 分析:利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如图,过点O作OE⊥CD交CD于E,连接OC,OA,在Rt△OCE中就可以求出OE,在Rt△OAE中求出AE,进而求出AC,最后求出结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计算及证明问题.利用垂径定理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图形,会过圆心作弦的垂线,熟悉连接半径等辅助线的作法,能够结合勾股定理、设参法等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例3 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E,∠CEA=30°,OE=4,DE=53,求弦CD及⊙O的半径.例4如果圆中两条弦互相平行,那么两条弦所夹的弧相等吗?例3 解如图,作OM⊥CD. ∵OE=4 cm,∠CEA=30°,∴OM=2 cm,EM=23cm DE=53 cm,∴D M=33 cm.∴OD=31 cm,即⊙O的半径为31 cm.OM⊥CD,∴CD=63 cm(根据垂径定理)例4 解通过画图可知,有三种情况.下图所示.在图(1)中,作 MN⊥AB 交圆于 M,N点,充分利用垂径定理即可解决此问题.∵ MN⊥AB,∴M=MA B.∵CD∥AB,∴ MN⊥CD.∴MC=MD.∴M MCA-=MB MD-∴=DAC B.同理:在其他两个图形中AC B的结也能得到=D论.六、板书设计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七、达标检测与作业A级1.如图,在⊙O中,直径AB⊥CD于M.(1)AB=10,CD=8,求OM的长;(2)CD=8,OM=3,求AB的长;(3)CD=8,BM=2,求AB的长.2.如图,是一条直径为2 m的通水管道横截面,其水面宽1.6 m,则这条管道中此时水最深为 m.B级3.如图,AB是⊙O的弦,P是AB上一点,AB=10,BP:PA=4:1.若⊙O的半径为7,求线段OP 的长.4.如图,AB为⊙O的直径,P为OB的中点,∠APC=30°.若AB=16,求CD的长.5.如图,AB,CD是⊙O的弦,M,N分别为AB,CD的中点,且∠AMN=∠CNM.求证:AB=CD.6.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如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若这个输水管道此时的水面宽为16c m,且水最深高度为4c m,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径.C级7.已知AB,CD为⊙O的两条平行弦,⊙O的半径为5 cm,AB=8 cm,CD=6 cm,求AB,CD之间的距离.8.有一石拱桥的桥拱呈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时水面宽AB=60 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 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 MN=32 m时,高度为5 m的船此时能否通过该桥?请说明理由.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遵循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研究过程中将直观感知、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以赵州桥为背景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圆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证明圆的轴对称性,并指出证明图形轴对称的一般方法,便于学生积累几何证明方法,产生学习迁移;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最后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赵州桥问题和平行弦所夹弧等问题.整个过程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本节课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证明垂径定理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先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由动手操作、逻辑推理得到圆的轴对称性,这是由特殊到一般;再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证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这是由一般到特殊.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堂上尽管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还没有完全放开.比如,在“提出问题”环节,可以让学生给出各种问题形式,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或者例题.在探究垂径定理的证明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等.11/ 11。

初中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轴对称总复习 人教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轴对称总复习 人教版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600 , AB=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课堂小结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 做对称轴,对折后图形上能够重合的点叫对称点。
2、如果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 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 条直线叫做它们的对称轴。折叠后两个图形上互相重合的 点叫对称点。 你能说说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吗?
6.分行腰题型
7.腰高胖中瘦题型。
腰高题型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3为0
则顶角的度数为多少度?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顶角
的度数为
.
A
D
B
C
D A
B
C
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1cm 和12cm两部分,则腰长为多少?
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 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 .三条边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 ° 3.等边三角形各边上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 分线都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 ∠ B= ∠ C ∴△ABC是等边三角形
OB的内部交于C.



3.作射线OC.
射线OC即为所求.
想一想:为什么OC是角平分线呢?
已知:OM=ON,MC=NC。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2中心对称图形课件(29张PPT)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2中心对称图形课件(29张PPT)

美丽的中心对称图形
你能设计出中心对称图形吗?
巩固训练
1. 剪纸是我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反 映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下列剪纸 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 图形的是( D )
A
B
C
D
3. 如图,直线 a⊥b 于点O,曲线 c 关于点 О 成中心对称,点 A 的对称点是 A',AB⊥a 于点B,A'D⊥b 于点 D. 若 OB=3,OD=2,则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6___.
4. 图①②都是由边长为 1 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 的网格,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等边三角形已涂上阴 影. 请在余下的空白小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按下列要 求选取一个涂上阴影: (1)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画一画】
1. 下图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及对称中心,请你
补如全何它寻的找另中一心部对分称. A
B
图形的对称中心?
H G
C
D
F
E
2. 如图,请你用无刻度的直尺画一条直线,把下 面的平行四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两部分.
几何画板演示
【归纳】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将中心对称图 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
练习
如图,直线 EF 经过▱ABCD 的对角线的交 点O,若 AE=3,四边形 AEFB 的面积为15, 则 CF=__3___,四边形 EDCF 的面积为__1_5___.
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讲义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讲义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A. B.
C. D.
【例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1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ax+b的图
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例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a-b+c<0;④a+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3、抛物线 ( )的顶点坐标公式:( , );对称轴是直线: ;当 时,函数有最值: 。
4、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只要抛物线解析式中的a相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平移得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二、典型例题: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例1】下列函数中,关于 的二次函数是( )。
A、 B、 C、 D、
A.y1<y2<y3B.y2<y1<y3
C.y3<y1<y2D.y1<y3<y2
【例2】已知二次函数 ,若自变量 分别取 , , ,且 ,则对应的函数值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三、强化训练:
【夯实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点(3,-8)和(-5,-8),则此拋物线的对称轴是()
【例2】已知函数 ( 为常数)。
(1) 为何值时,这个函数为二次函数?
(2) 为何值时,这个函数为一次函数?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最值
【例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顶点坐标及最大或最小值;
(1) (2) (3)
考点三:抛物线的平移(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例1】把抛物线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4个B、3个C、2个D、1个
考点五: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教)学案设计:第29讲 图形的轴对称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教)学案设计:第29讲 图形的轴对称
【点评】求两条线段之和为最小,可以利用轴对称变换,使之变为求两点之间的线段,因为线段间的距离最短.
3.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__ -1__.
折叠问题
【例4】
2.如图,在4×3的网格上,由个数相同的白色方块与黑色方块组成一幅图案,请仿照此图案,在下列网格中分别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图案.(注:①不得与原图案相同;②黑、白方块的个数要相同)
(1)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3)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解:设计方案有多种,在设计时注意每一种图案的具体要求.
失误与防范
(1)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理解、应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看是否能找到至少1条合适的直线,使该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两旁能够完全重合;若能找到,则是轴对称图形,若找不到则不是.
(2)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那么在画出它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时,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角的顶点等)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错解当点P为BC中点时,PA+PM的和最小.∵M是AB的中点,∴PM是△ABC的中位线,且AP⊥BC,∴PM= AC= ×2=1,PA= = ,∴PA+PM=1+ .
剖析求两条线段之和为最小,应选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高作为对称轴来解题.
正解作正△ABC关于BC的对称图形△A′BC,M′是M的对称点,故M′是A′B的中点,PM=PM′,∴PA+PM=PA+PM′≥AM′.连接CM′,易知∠ACM′=90°,∴AM′= = =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及其性质-老师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及其性质-老师版

中心对称及其性质人教九上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3-4一、学习目标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中心对称的本质;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并可以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会画某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会确定对称中心;会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求长度、角度和面积.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哪些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或成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什么是旋转?旋转的特征是什么?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这样的图形变换称为图形的旋转.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1.已知一个图形和对称中心点O,画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例1】画出△ABC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图形.总结:1.画一个点关于某点(对称中心)的对称点的画法是:先连接这个点与对称中心,再延长一倍即可.2.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对称图形的画法是:先画出图形中的几个特殊点(如多边形的顶点、线段的端点、圆的圆心等)关于某点的对称点,然后再顺次连结各对称点即可.练1.画出如图所示的两个半圆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的图形.2.已知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画出对称中心【例2】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形成中心对称.请画出对称中心.总结:确定对称中心的两种方法:(1)找出一对对应点,连线的中点即为对称中心;(2)找出两对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练2.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成中心对称,试画出它们的对称中心,并简要说明理由.3.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求角度【例3】如图,△ABC与△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A=30°,∠ABC=70°,求∠DFE的度数.总结:1.当图形中出现中心对称时,要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解题.2.注意: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所以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根据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可以求线段长度、角度以及面积等.练3.如图是△ABC和△AB’C’成中心对称,点A为对称中心,若∠C=90°,∠B=30°,AC=1,求AB′的长.1.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是()A.点C B.点D C.线段BC的中点D.线段FC的中点二、填空题2.(2013秋•扶沟县期中)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则AB DE,BC∥,AC=.三、解答题3.请你画出“箭头”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图形.4.(2014秋•景洪市校级月考)如图,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5.(2012秋•兰坪县校级期中)如图,画出△ABC关于点O的对称图形.6.(2013秋•南丹县校级期中)如图,请你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O对称的图形.7.(2014•海沧区模拟)如图,画出△ABC关于点C对称的图形.8.如图所示,画出△ABC以O点为对称中心的图形.9.已知下列两个图形关于某点中心对称,画出对称中心.10.如图,画出半圆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11.如图,两个半圆分别以P、Q为圆心,它们的半径相等,A1、P、B1、B2、Q、A2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图形中的两个半圆是否成中心对称?如果是,请找出对称中心O.典例探究答案:【例1】画出△ABC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点平分对应点连线,可得出各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出△ABC 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图形.解答:解:所作图形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作图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中心对称点平分对应点连线得到各点的对称点,难度一般.练1.画出如图所示的两个半圆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分析:分别找到A、C、D三点关于点B的中心对称点,继而确定两半圆的直径,作半圆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作图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找到各点的对应点.【例2】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形成中心对称.请画出对称中心.分析: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即是对称中心.解答:解:如图所示:点O即是两三角形的对称中心.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作图的知识,若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关系,则对应点连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即是对称中心.练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成中心对称,试画出它们的对称中心,并简要说明理由.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连接任意两对对应点,交点即为对称中心.解答:解:如图所示,点O即为对称中心.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成中心对称,∴BF过对称中心,CG过对称中心,∴BF、CG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3】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A=30°,∠ABC=70°,求∠DFE的度数.分析:利用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全等,这样可以得出対应边与对应角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解答:解:∵△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ABC≌△DEF,∴∠DEF=∠ABC=70°,∠D=∠A=30°,∴∠DFE=180°-∠DEF-∠D=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中心对称的性质,难度不大,比较典型.练3.(2013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若∠C=90°,∠B=30°,AC=1,求AB′的长2.分析:利用中心对称图形关于A为对称中心,得出两图形全等,即可解决.解答:解:∵此图是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BAC≌△B′AC′,∴∠B=∠B′,∠C=∠C′,AC=AC′∵∠C=90°,∠B=30°,AC=1,∴AB′=2AC′=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课后小测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是()A.点C B.点D C.线段BC的中点D.线段FC的中点解:∵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线段FC的中点.故选:D.二、填空题2.(2013秋•扶沟县期中)如图,△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则AB DE,BC∥,AC=.解:∵△ABC与△DEF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ABC≌△DEF,AB=DE,AC=DF.又∵BO=OE,CO=OF,∠BOC=∠FOE,∴△BOC≌△EOF,∴∠BCO=∠OFE,BC∥EF.故填:=,EF,DF.三、解答题3.请你画出“箭头”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图形.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4.(2014秋•景洪市校级月考)如图,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5.(2012秋•兰坪县校级期中)如图,画出△ABC关于点O的对称图形.解:如图,△A′B′C′即为所求图形.6.(2013秋•南丹县校级期中)如图,请你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O对称的图形.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所求作的四边形.7.(2014•海沧区模拟)如图,画出△ABC关于点C对称的图形.解:△ABC关于点C对称的图形△A′B′C如图所示.8.如图所示,画出△ABC以O点为对称中心的图形.解:9.已知下列两个图形关于某点中心对称,画出对称中心.解:如图所示:点O,W即为图形的对称中心.10.如图,画出半圆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解:作半圆的直径的两外端与点O的连线并延长相同长度,确定旋转后的直径,然后画半圆..11.如图,两个半圆分别以P、Q为圆心,它们的半径相等,A1、P、B1、B2、Q、A2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图形中的两个半圆是否成中心对称?如果是,请找出对称中心O.解: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如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2.2 中心对称图形(22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2.2 中心对称图形(22张PPT)课件

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 点旋转180后的图形能 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 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 它的对称中心
________
①两个图形的关系
区别
②对称点在两个图形上
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图形 ②对称点在一个图形上
若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部分分别看作两图,则它们成中心对称. 联系 若把中心对称的两图看作一个整体,则成为中心对称图形.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中心对称 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们的对称中心. ( )
(3)角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 )
(4)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
(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
3.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 ×





4. 观察图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些只是轴对称图形?(3)(4)(6) (2)哪些只是中心对称图形?(1) (3)哪些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D
O
B
C
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和原来的图形
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
叫做它的对称中心;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图中____A_B_C__D_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__点__O__
点A的对称点是_点__C___
点D的对称点是_点__B___
小练习
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复习中心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 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 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 对称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的因数和因式都是整数和整式,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的式子先写成分式形式,再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将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的式子先分解因数或因式,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b)2的形式,再求解。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当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A
B
轴对称性质复习专题教案于都县小溪初中黄海龙
一、教学目标
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教学重难点相关应用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小测】如图,已知直线l是矩形ABCD的对称轴.
(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M=DM B.直线l经过AC与BD的交点
C. BC⊥直线l D.BN=MN
(2)如图,F为AD上一点,请用无刻度的直尺找出它关于
直线l的对称点G.
(3)在(2) 条件下,
①若A(-3,3)、D(3,3)、F(1,3),则G的坐标为
若∠DCF=40°,则∠AGB=
2、【应用理解】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在AD、BC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B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B′处.
(1)若AB=5,BC=10,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多少?
(2)试判断△ P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APF的角平分线.
(4)当点B′落在AD上时,设AE=a,AB=b,BF=c,试猜
想a,b,c之间的一种关系,并给予证明.
(F)
A
B
G G
3、【应用提升】【变式训练】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且点A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的两端点G、F分别在AB,AD上(含端点),且AB=6,BC=10. (1)当点F与点D重合时,求BE的长;
(2)当BE=3时,点F离点A有多远?
(3)AF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直接写出AF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小结归纳】(1)在知识方面,你有什么收获?
(2)在解题方面,你有什么经验?
【变式训练】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且点A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的两端点G、F分别在AB,AD上(含端点),且AB=6,BC=10.
(4)连接CF,当△ECF是EF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BE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