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GB50011-2010(2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课件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仁 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 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 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2)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9、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闰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பைடு நூலகம்
6d , 100
10
二
8d , 100
8
三
8d , 150 (柱根100)
8
四
8d, 150 (柱根100)
6(柱根8)
注:1 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 筋直径不小于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 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 采用150mm;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 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一、前言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在多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确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多层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对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设计基础1.设计标准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等。
2.设计基本要求(1)安全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不发生结构失稳、倒塌等安全事故。
(2)经济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投资和运营成本。
(3)美观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美学要求,使建筑物在外观上具有良好的形态和比例。
三、设计原则1.建筑结构形式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确定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状结构等。
2.结构布局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合理布置结构体系,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并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3.材料选用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材料,同时考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4.结构计算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结构计算,包括内力计算、截面尺寸确定、配筋计算等。
5.施工工艺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包括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等。
6.验收要求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完成后,应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包括结构安全性、施工质量、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检验。
四、设计流程1.设计准备(1)确定建筑用途和功能。
(2)确定建筑结构形式和布局。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1 总 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主要符号3 基本规定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2 地震影响3.3 场地和地基3.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3.5 结构体系3.6 结构分析3.7 非结构构件3.8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3.9 结构材料与施工3.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3.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4 场地、地基和基础4.1 场地4.2 天然地基和基础4.3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4.4 桩基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 一般规定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4 截面抗震验算5.5 抗震变形验算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 一般规定6.2 计算要点6.3 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6.4 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6.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6.6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6.7 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2 计算要点7.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7.4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7.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8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8.1 一般规定8.2 计算要点8.3 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8.4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8.5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9 单层工业厂房9.1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9.2 单层钢结构厂房9.3 单层砖柱厂房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10.1 单层空旷房屋10.2 大跨屋盖建筑11 土、木、石结构房屋11.1 一般规定11.2 生土房屋11.3 木结构房屋11.4 石结构房屋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2.1 一般规定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12.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13 非结构构件13.1 一般规定13.2 基本计算要求13.3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14 地下建筑14.1 一般规定14.2 计算要点14.3 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附录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附录B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D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附录E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F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附录G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附录H 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附录J 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附录K 单层厂房纵向抗震验算附录L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附录M 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整理ppt
1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 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 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 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平均值的1.5 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 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整理ppt
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 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 局部变形的影响;
5.4.3、 • 6.1.2、6.3.3、6.3.7、6.4.3、 • 7.1.2、7.1.5、7.1.8、7.2.4、7.2.6、7.3.1、7.3.3、
7.3.5、7.3.6、7.3.8、7.4.1、7.4.4、7.5.7、7.5.8、 • 8.1.3、8.3.1、8.3.6、8.4.2、8.5.1、 • 10.1.3、10.1.12、10.1.15、 • 12.1.5、12.2.1 12.2.9
整理ppt
•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的地基上;
2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 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 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 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 取相应措施。 3 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 不均匀土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 它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
• 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
• 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 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
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 度和承载力突变。
整理ppt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防震构造措施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防震构造措施作者:边新社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4期摘要:我在设计室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认识到工程结构的地震设防对我们油田的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我们油田的建筑结构大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因此,在这我就多层混合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层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芯柱的设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明显改善与提高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能提高其变形能力。
对于多层砖房来说,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恻,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应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随着层数或地震烈度的变化还应在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增设,7-9度时,楼、电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增设,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增设。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采用240×180mm2,其中设置4φ12纵向钢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当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每500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少于1m。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对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配筋砖带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拉通。
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构造柱不必设置单独基础,一般应伸入室外地面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对多层砌块房屋钢筋混凝土芯柱设置可按如下要求进行: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应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混凝土中砌块房屋应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GB50011 2010(2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课件

一、总则及术语
4、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 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
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50 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 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6、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 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二、基本规定
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 ,其他构件, 9 度时不宜超过C60 ,8 度时不宜超过C70 。
7、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 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 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9.4)—强条
8、抗震设防烈度为7 、8 、9 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 、120m 、 80m 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 筑设计应留有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
6d , 100
10
二
8d , 100
8
三
8d , 150 (柱根100)
8
四
8d, 150 (柱根100)
注:甲类: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乙类: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等; 丙类:住宅、宿舍和公寓。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XXXX

(1)柱身配箍太小引起的柱身剪切破坏。 (2)柱身的短柱破坏
d 角柱 框架角柱的震害常比边柱和中柱更为严重:
(1)在双向刚接框架中,地震作用的双向偏心与重力荷载的双向偏心 叠加,使角柱的地震承载力更显不足。
(2)多层和高层建筑中,水平地震作用引起较大倾复力矩,在框架整体 斜向弯曲时,使角柱受到的附加轴力最大。
(2)填充墙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 特点:
➢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 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 的侧移;
➢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 ➢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 ➢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
b 楼梯梁在承受地震力的同时, 还承受来自双方向楼梯板的剪切扭转作用。
下图 都江堰市规划局办公楼,
六层框架结构, 建于2005年, 楼梯板两处水平断裂裂缝,
主筋弯曲。
上图 都江堰市华夏广场三期商业楼, 五层框架结构,建于2003年。
梯梁开裂破坏, 并与梯板拉开。
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
(一)、适用范围:
a 缝宽不足; b 缝内落入物造成破坏; c 防震缝两侧相邻建筑物楼层高度不同发生互撞时,
缝两侧为不同材料建造时由于结构动力特性不同, 地震反应不同可能有相位差,地震时碰撞的震害加重; d 防震缝未彻底断开造成震害.
(三)、各类结构构件破坏形态 1、框架结构整体倒塌
都江堰市某五层框架结构, 整体叠压式倒塌
c 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 d 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 e 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 f 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
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求G.0.1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1.4-8.1.7条的有关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构架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悬殊时应设防震缝或采取其他措施。
2料斗等设备穿过楼层且支承在该楼层时,其运行装料后的设备总重心宜接近楼层的支点处。
同一设备穿过两个以上楼层时,应选择其中的一层作为支座;必要时可另选一层加设水平支承点。
3设备自承重时,厂房楼层应与设备分开。
12各行业楼层面板开孔不尽相同,大小孔的划分宜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36、度设防时,铺金属板与主梁有可靠连接,可不设置水平支撑。
4厂房的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间支撑宜布置在荷载较大的柱间,且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不贯通时应错开开间后连续布置并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确保支撑,承担的水平地震作用能传递至基础。
2)有抽柱的结构,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并在相邻柱间设置竖向支撑。
3)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最大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
5厂房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楼板,亦可采用钢铺板。
6当各根框架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柱间支撑布置又不规则时,应设楼层水平支撑;其他情况,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应按表G.0.1确定。
厂房的抗震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G.0.21地震作用计算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规定外,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对楼面检修荷载、成品或原料堆积楼而荷载、设备和料斗及管道内的物料等,采用相应的组合值系数。
2直接支承设备和料斗的构件及其连接,应计入设备等产生的地震作用:I)设备与料斗对支承构件及其连接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式确定:e (G.O2I)λ=1.O+∕Zt∕∕Z,,(G.O.2-2)式中FS一设备或料斗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OIn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q—设备或料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人一放大系数;Hx一建筑基础至设备或料斗重心的距离;Hn一建筑基础底至建筑物顶部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朝着多层及高层建筑不断发展,同时,人
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
高。再加上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居民的
住房安全。
关键词: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震害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
升,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因而造成了城市用地的紧张,因此建筑
师开始将目光投向空中,我国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不断发展。同时,
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越来
越高。钢筋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性,其耐久性和可靠性都较好,因
此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地采用,在近期内将成为我国房屋的
主要结构形式。我们必须加强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最
大限度地保证我国居民的住房安全。
一、加强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必要性以及震害的主
要特点
今年来国内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给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伤亡和损
失,我们必须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研究,从而能够提高建筑
的安全性能。虽然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性能算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
其设计或者施工的原因等也会遭受地震灾害的影响,目前国内为的
震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场地的周期性给建筑物带来一定的震害影响。在1970年
的土耳其地震中我们发现在一家工厂中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发生了倒塌,而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证明这幢房屋在当时是符
合各项技术规定的,因此并不存在着建筑的质量问题。后来我们发
现,房屋倒塌是由于其结构的周期与场地土德周期性明显一致而带
来的,其它较短或者较长周期的场地土上都没有发生破坏。
第二,建筑结构体型的不当而带来一定的震害。在地震中,建
筑的结构对减少震害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唐山大地震中,就存在
着由于一些厂房的形状和刚度不对称而致使建筑结构发生扭曲,从
而加快其断裂的过程,带来了更加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三,框架的震害。一般如果没有加入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
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建筑结构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加入一些抗震
设防的框架结构,则震害会明显减轻不少。一些下刚上柔框架,上
部震害较重,反之则下部较重。框架的震害在节点表现的最为明显,
柱的震害则重于梁,其中柱顶重于柱底,角柱重于内柱,短柱重于
一般柱。
第四,抗震墙的震害。一般抗震墙的震害必须在强震作用下才
能表现出来,主要为墙肢之间连梁的剪切变形破坏,另外其建筑底
部的水平施工缝处也容易产生水平错动。曾经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地
震中就出现过类似的震害。
二、加强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
我们在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时,必须充分
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判断力,对整个工程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有透彻地了解工程的主要功能,对一些结构的受力规律和实际情况
要明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多层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结构。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一种随机的、不确定的振动,
我们很难去把握其发生的一些规律,因此也就很难去预测房屋遭受
地震的特性和参数。除此之外,在抗震结构设计时,对一些材料的
作用、特性以及时效性等因素的考虑也存在不准确性,无法完全计
算出一些参数,因此我们必须借助长期以来的一些抗震经验,以及
抗震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工程的最开始,就要对能量输入、房屋
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做好明确的
把握,从根本上消除房屋中的抗震薄弱环节,然后再通过一些计算
来使结构更加完善,抗震性能和抗震可靠度高。一般我们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抗震概念的设计: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
②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③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
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刚度、质量的分布。④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
构的关系及其二者之间的锚固与拉结。⑤材料及施工质量等。
三、抗震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我们知道,不同的抗震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是不同的,因此
我们在进行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时必须极为慎重,在综合考虑地震
强度、抗震性能等多种要求以及一些抗震经验的基础上对房屋的高
度、高宽比做出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较好的抗震效果。另外,由
于抗震结构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容易产生一致性,产生共振从而加
重房屋的震害,因此在一些房屋的设计之前,我们还必须对场地进
行现场的勘察,了解场地土德卓越周期,从而调整抗震结构的刚度,
尽量避免共振现象额产生。
(二)、抗震结构的布置
多层及高层结构的布置除了在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以及一些建筑
外观进行考虑外,还必须对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考虑,其
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安全性能的考虑。一般抗震设计预期额目标是: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建筑结构在设计时的布置原
则必须满足结构、施工、建筑以及一定的经济要求,综合考虑各方
面因素,使房屋的抗震性能最好。
(三)、多道抗震线的设置
所谓的多道抗震线是指若干个延性较好的体系和结构连接起来
协同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且被破坏后易于
修复。多道抗震线的优越性在于当房屋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
强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
件能够承受后续的地震动冲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房屋的安全。
由于第一道抗震线的作用最大,我们在选择时必须优先选择不负担
重力荷载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抗震墙来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
构件。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由于
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地震灾害发生的越加频繁,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借助已有的抗震经验、理论,并对一些现场进
行有效地勘察,从而最大地提高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
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伯钧,王政,李卫,仲维华;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的设计实践[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2]张功新,莫海鸿,曾庆军;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
若干问题[j];建筑技术;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