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开发初探

合集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法探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法探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法探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处理和编辑,从而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本文将探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法,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密不可分的。

老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2. 实际案例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具体的实际案例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相关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操作的训练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中,实践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4. 提倡团队合作和实际项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倡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1.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四、结语“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4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4

任课教师:马文娟《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2012-2013学年第2学期)实验报告学号:2011329700132姓名:班级:数字媒体与技术11(1)实验四图像艺术化处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图像艺术化处理实验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实验计划学时:2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图像艺术化处理方法的原理。

(2)掌握几种简单的艺术化处理方法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程实现三种艺术化处理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计算机,VS2012四.实验原理(1)黑白照片制作我们通常说的黑白照片并不是数字图像中的二值图,而是灰度图。

由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的过程叫做灰度化处理。

一般情况下彩色图像每个像素用3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对应着R、G、B分量的亮度(红、绿、蓝),转换后的灰度图像的一个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该点的灰度值,它的值在0~255之间,数值越大,该点越白,即越亮,越小则越黑。

转换关系为:=++(4-1)Gray i j R i j G i j B i j(,)0.11(,)0.59(,)0.3(,)其中Gray(i,j)为转换后的灰度图像在(i,j)点处的灰度值。

灰度图只能表现256种颜色,灰度化处理还有其他的方法,如:取3个分量的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等,目的都是使颜色的R、G、B分量值相等。

(2)染色效果处理染色效果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又叫伪彩色处理,即把整幅图像染成一种给定的色调。

方法是指定一种渲染颜色,然后用当前像素的灰度分别乘以指定颜色的R、G、B三分量,并将结果作为当前像素的最终颜色。

2. 风格化效果(1)图像逆反处理图像亮度逆反处理时,对每个像素的蓝、绿、红3个分量值分别求逆反处理,即用255分别减去当前像素的蓝、绿、红3个分量值,而相减得到3个新值作为图像的值。

(2)曝光处理曝光图像或多或少地损失了在原图像中可以看到的那些明快的颜色和色调。

曝光处理的效果是基于照片技术。

数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数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数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环节。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复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对图像进行强调、突出、增加对比度等的操作。

图像增强主要针对低对比度、可识别度低的图像进行处理,目的在于提升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图像增强方法分为两大类:基于空间域的增强和基于频域的增强。

基于空间域的增强是由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操作产生的,包括常用的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和锐化等。

而基于频域的增强是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进行处理,分为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两种。

二、图像压缩图像压缩是指对图像进行无损或有损的压缩操作,以减小其存储或传输的大小。

基于无损压缩的方法有Huffman编码、LZW编码、算术编码等;而基于有损压缩的方法有JPEG、MPEG等。

三、图像滤波图像滤波是指对图像进行平滑、锐化、去噪等操作,以改善图像质量。

常用的图像滤波方法包括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均值滤波、边缘保护滤波、非线性滤波等。

四、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的目标分离出来或将其分为若干个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基于区域的分割等。

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有K-均值算法、Watershed算法、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等。

五、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对图像进行自动化分析和识别,以达到自动化处理的目的。

图像识别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文字识别等。

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有SVM、CNN、神经网络等。

六、图像复原图像复原是指对损坏的图像进行恢复和重建的过程。

图像损坏的原因有多种,如模糊、噪声、失真等。

图像复原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模板的方法、基于反卷积的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等。

综上所述,数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环节,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工业、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在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
导较 为繁琐 , 盖的研究应用 领域也很广泛 , 涵 学生 没有一个感性 认识 , 从而接受起来 比较 困难 , 易失 去学 习兴趣 。此外 对于本科
学生来说 , 多数学生 的编程水平有 限 , 字图像处理 实验 内容较 数 多、 任务量又大 、 有的难 度较高。因此 , 精心设计适合本科学生使
门新兴学科 。近几十年来 , 由于大规模集成 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 术的迅猛发展 , 以及 It n t ne e的广 泛 应 用 , 字 图像 处 理 技 术 在 航 r 数
空航天 、 医学 、 工农业 、 军事 、 安 、 公 资源环境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得 到 了广泛应用 , 并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 广泛 的应用前
1 引 言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 数字 图像处理技术 主要研
究 图像 的获 取 、 传输 、 处理 、 析等 基本理论 和方 法 。它 起源 于 分
完 成一些题 目较新 , 有一定 的综合性 实验 和创新性 实验 , 目 具 为 前 国际学术 界研 究的热点 问题 之一 , 适用于基础较好且做过图像 处 理实验 的班级 。通过课程设计 , 引导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 , 培养 学生独立分析 、 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编 解 程 能力 各不相 同, 我们设计 了多个难度 不同的实验 内容 , 以让 可 学生们根据 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 自己能 力的实验 内容 。 22 实 验 教 学 软 件 平 台 . 应用于 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平 台很 多, 我们 在实验课 程选 用 的 应用 软 件有 MA I B、 i a C + A o’ hl hp T Vs l + 和 dl A u P o so ~ o MA L B T A 足一套用 于科学 T程计算 的可视化高性能语言 , 具有强 大的矩 阵运算 能 力。其 语法规则 简单 , 于编程 心用 和算 法仿 易 真 , 强 大 的 扩 展 功 能 为 各 个 领 域 的 应 用 提 供 了 基 础 。 如 其 例 MA L T AB的 冈像 处坪 T具箱 为 图像 处理 提 供 了有 力 的技 术支 持 。Vsa c + i l + 是基于 Wid w 环境 的一 种而向对象的可视化编 u nos 程环境 , 其功能强大 、 代码 执行 效率 高 , 更重要 的是很多标准库的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开发初探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开发初探
经形成 以数字 图像基础、 图 能力。
像增强、 图像复原、 彩色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 、 形态学处理 、 图像分 割和对象 在设计 图像处理实践环节时, ~方面 , 要保 留有代表性的经典内容 , 同 表 示 与描 述 为基 本 教 学 内容 的一 门信 息 类 专业 课 程 。而 且 , 着 新 技 术 在 时考 虑 到近 年来 彩 色 图像 已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加 彩 色 图 像 处 理 的 内 容 , 随 增 以 图像处理 中的广泛使用 。 诸如小波变换 、 遗传算法 、 神经 网络 等新内容不断 满足社会发展 的需 求; 另一方面 , 对图像 的艺术化处理 , 针 设计相应的实验 增加到课程体系 中。但涉及艺术化处 理的 内容 较少 , 目前, 讲述 图像艺术 内容 , 实验结果的直观艺术效果 中能有效 弥补理论 的枯燥 乏味, 提高学生
理” 课程 的必要性; 然后就“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 课程的课程 内容、 澳、 内容 不断丰 富等特点。对这样~ 门涉及技 术与艺术 , 既强调处 理方法 实 践 教 学 、 学 方 法 与 手段 、 教 师资 队 伍 建 设 进 行 了讨 论 ; 对 目前 存 在 的 问 的 理论 性 , 也 又强 调 实 践 结 果 的 艺 术 性 的课 程 。仅 凭 教 师 的课 堂 讲 述 是 远 远 题进行了分析 ; 最后总结我们 的经验与不足。 二、 开设“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 ” 课程的必要性 不够的 , 必须辅 以足够的实践锻炼, 学生巩固所学理论 , 让 锻炼实际动手能 力, 激发 学 习兴 趣, 提高综 合利用所 学理论 , 进行设计 开发和研 究创新 的
数 字 图 像 分 析 与 艺 术 化 处 理 课 程 开 发 初 探
◆ 孙树森 马文娟 宋瑾钰 陈 峰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作者:顾燕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3期摘要:《数字图像处理》即photoshop操作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展开专业课程学习的一门前导课。

关键词:艺术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案例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28-001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多元化,要实现设计目的,需要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类的学生,运用这种信息化技术操作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构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影视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面向广告公司、印刷厂、出版社、动画制作公司、电视台制作部、大中小型企业策划部门择业,这些单位均需要学生初来就能够完成一些最基本的辅助和适应性的操作工作,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单位的要求。

并且,对此门课程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对于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和岗位提升也有帮助。

因为在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场景制作、视频编辑、电视栏目和频道包装等工作的每个阶段、每个层面都可能会运用到图像处理软件,学生学得好,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创作和设计过程中,因而也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岗位环节、岗位工作流程和岗位方向,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和定位。

其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的技能课程,为各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开展(例如:版面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装帧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界面与网页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同时,作为首门开设的专业软件类课程,对于软件界面、软件操作和软件特性等知识的牢固掌握也可以让学生轻松顺利的进行后续软件课程(例如:矢量软件Illustrator、印前软件Indesign、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等)的学习以及相关软件的自主学习。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相关参数。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缩放、旋转、裁剪等,并理解其背后的算法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滤波和增强技术改善图像质量,并能够描述其效果差异。

4. 学生能够解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图像处理软件,独立完成图像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像处理程序,解决基础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应用图像处理技术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学习,培养对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共享和交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在生活、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阶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旨在提升学生的图像处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假定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数学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基础:包括图像的构成、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的格式及特点。

- 理解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型等基本概念。

- 掌握图像采样、量化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2. 图像处理基本操作: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去噪。

- 学习图像缩放、旋转、翻转等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 掌握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和锐化等增强技术。

3.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介绍图像分割的基本方法和特征提取技术。

- 学习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分割方法。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数字图像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图像处理原理和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具备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编辑、色彩调整、滤镜应用等基本操作,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数字图像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图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具体包括:数字图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属性;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如图像滤波、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Photoshop、Pnt等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讨论法,用于探讨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图像处理案例;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手操作图像处理软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用于提供基本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参考书,用于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如教学PPT、视频等,用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实验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用于进行实验教学和软件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占总分的30%。

作业主要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分的4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分的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开发初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交叉的新兴专业。

首先分析了技术和艺术复合型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就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进行了探讨,重点就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也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借此能够对这门课程的完善和提高有所裨益。

图像处理图像分析艺术化数字媒体技术一、前言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设计、制作、处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精通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综合开发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广告公司、游戏制作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制作、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是一门在对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开设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讲述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强调生成不同艺术效果的处理方法。

本文首先对传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必要性;然后就“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讨论;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我们的经验与不足。

二、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上,近年来《数字图像处理》已经形成以数字图像基础、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图像处理、图像编码、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和对象表示与描述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门信息类专业课程。

而且,随着新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广泛使用,诸如小波变换、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新内容不断增加到课程体系中。

但涉及艺术化处理的内容较少,目前,讲述图像艺术化处理的教材或者参考书基本都是讲述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制作的,而基本没有讲述对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

对旨在培养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学习对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开设这门课程是否可行呢?虽然目前还没有一本数字图形艺术和处理的教材,但针对数字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图像学领域,艺术绘制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艺术化绘制的图形学原理与方法》一书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归纳总结。

图形学艺术花绘制的结果基本都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从教学内容取材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课程的总体设计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8讲:第1讲为数字图像基本概念和图像编程,主要介绍图像概念、图像感知、获取、采样、量化,图像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文件格式,以及对BMP文件的读写和DIB类介绍。

第2讲为图像信号处理基本理论,讲述几种常用变换及其应用,包括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和雷登变换。

第3讲是图像特征提取,主要讲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的描述、提取及分析。

第4讲为图像处理基本操作,讲述空域和变换域图像增强,二值图像和灰度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第5讲为图像的分割、恢复与合成,讲述基于像素、区域和辩解的分割及所属;图像降质的数学模型,以及滤波法、代数法、非线性法等恢复方法;图像的合成算法。

第6讲为彩色图像处理,讲述彩色基础、彩色模型及相互转换、伪彩色变换、颜色转移。

第7讲为数字图像的艺术化处理,讲述基于像素级运算的艺术化效果生成,基于笔画绘制的艺术技法模拟,直接借鉴参考图像中的色彩搭配和纹理效果的艺术化绘制,基于绘图样例的艺术化绘制模拟。

第8讲为图像特征降维及其应用,讲述线性和非线性降维的方法和应用。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具有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较深澳、内容不断丰富等特点。

对这样一门涉及技术与艺术,既强调处理方法的理论性,又强调实践结果的艺术性的课程。

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以足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利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开发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在设计图像处理实践环节时,一方面,要保留有代表性的经典内容,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彩色图像已得到广泛应用,增加彩色图像处理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图像的艺术化处理,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的直观艺术效果中能有效弥补理论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实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基本型、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

基本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对基本理论进行实现,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简单应用;创新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教师提示,大脑风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不要求实验结果的完美性,关键在于创新和创意。

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完成运用多种图像分析处理理论和方法,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

而且这门课程需要进行实践的内容较多,为了解决实验内容多与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我校在设计该课程的实践环节时,采用实践作业、课内上机实验、大作业和课程设计四种实践形式。

考虑到学生后续学习工作的实用性和实验的效率,在实验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上,我校采用C++和Matlab作为主要实践教学语言,在实验类型、实践形式和开发环境之间的具体操作如下:基本型实验,安排一次课内实验,主要是如何利用C++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写及直方图统计,以便学生熟悉BMP图像的格式,掌握BMP图像文件的读写,并进行像素数据的处理,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另外,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作业的形式,学习使用Matlab进行图像读取等基本操作。

其他基本型实验主要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进行,建议学生使用Matlab完成。

设计型实验,主要使用C++作为开发语言,安排三次课内实验,分别是图像增强、图像的特效显示、图像的艺术化处理。

图像增强选择空域图像增强、变换域图像增强;图像的特效显示可以实现图像的渐隐、图像的伪彩色处理等;图像的艺术化效果可以完成Laplican素描、马赛克效果艺术化绘制。

创新型实验,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可以从参考题目中选择之一进行,也可以自己确定所作内容。

如在线图像艺术化处理系统、图像艺术化显示系统等。

综合型实验,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图像处理系统,或者图像应用系统,但必须包含图像分析、艺术化处理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特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的所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常规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下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操作和理论相结合。

由于学过艺术类的课程,如《色彩构成》、《绘画基础》、《平面形态设计》等;并对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的使用较熟悉。

所以在讲述色彩相关的内容时,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简单带过;对于图像处理分析的多数理论,Photoshop中都有对应的操作,可以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

2.先修后续课程间广泛结合。

由于“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涉及计算机、艺术、信号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网络媒体、生物医学、工业、国防等多个方面,先修和后续课程较多。

同时,增加了课程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先修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实践环节的综合。

我们在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可视化编程中,以图像处理为例子进行讲述,有了图像的编程基础,在“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中,实验课就更容易开展。

在于后续课程衔接方面,在讲到图像特征提取时,利用“数字摄影”课程的照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课中的全景漫游图片的拼接进行讲解,不但把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这门课,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可时少。

在讲授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节省板书时间;利用视频,展示处理过程和效果,更直观;利用网络交互式图像分析处理平台,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便于老师和学生就实践环节进行沟通。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目前还没有完全合适的教材可供选用,所以只能使用自编讲义。

其次,传统的图像处理理论多针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如何把图像处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彩色图像的处理中。

第三,对于图像的艺术效果的评价,涉及到人的主观因素,如何客观地进行分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予以支撑。

六、教学队伍建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这门课,横跨技术和艺术。

而同时精通数字图像分析和处理理论,又具有较好艺术功底的老师十分难得。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校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教学,校外积极引进具有艺术背景的教师参与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来,同时针对现有教师,组织先修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师团队,进行综合教学。

七、总结本文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不足;结合学校开课实际,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术和艺术复合型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1]明冬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69-170.[2]Michaella Janse van Vuuren and Gerhard de Jager,Art And Image Processing,2005.[3]Henri Maitre,Francis Schmitt,15 Years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the Fine Arts, Image Processing,2001 Proceedings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4]李杰,刘弘.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形艺术图案生成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6):33-36.[5]耿卫东.艺术化绘制的图形学原理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改革与实验系统的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0-103.[7]SONG Jinyu,SUN Shusen. On the Personal Training Mode Majoring i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ceeding of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MIT 2011) (Accepted).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ZDKC0905)”的阶段成果;教学改革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数字媒体传播基础》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QN0908)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