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最好方法是自身调节

合集下载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1.引言1.1 概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这种护理方式基于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认为身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概念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生活起居的原则和规律,用于保持人体的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

这些原则包括日常饮食、睡眠、起居、锻炼等方面,力求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状态。

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生活起居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疾病的预防。

它强调人的整体健康,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因此,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实践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气候、年龄等个体差异,合理调整生活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目的。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有节制、有规律、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良好休息等”。

这些原则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均衡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休息。

此外,中医生活起居护理还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

通过遵循中医理论和原则,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实践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两个小节来阐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在第一小节中,我们将探讨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重要性,说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体自身拥有的神奇妙药(只要你会运用它)

人体自身拥有的神奇妙药(只要你会运用它)

人体自身拥有的神奇妙药(只要你会运用它)中医的两大药库思想(人体内药库与大自然外药库)尤其是人体药库思想,是中医最伟大最神奇之处,且不说它“药源"丰富,疗效神奇,其“廉价性”就决定了它的大众性、普适性,是人类社会的福星。

内药—就是人体内部的“平衡力”,有普通平衡力与神奇平衡力之分。

普通平衡力是人体内部五行(心、肝、脾、肺、肾)生克运化而产生的平衡力。

自发地平衡调节人体内部病变,使低沉点(即病变点,已出现衰退的人体功能)上升,恢复相对平衡,也就恢复了健康。

西医称之为人体的免疫力,或称为免疫系统。

神奇平衡力—则是医生根据“病变低沉点"而找出“相应高升点”,并在高升点上施治,通过大脑这个强有力的“杠杆”,促使另一端的低沉点上升,人体功能迅速增强,恢复相对平衡,因而往往会有神奇、神速的疗效.从平衡力看,普通平衡力是基础,神奇平衡力是先锋。

当然,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病变,同样的医疗手段,基础好体质好的人好得快,基础差体质弱的人好得慢。

以感冒为例,有的人很少感冒,即使感冒,不用吃药也很快便好;有的人常常感冒,即使吃药或采用其他医疗手段,也好得很慢。

这说明“内药”对于治病的决定性作用.强大的青春活力,乃是人体内药中最珍贵且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一般说来,儿童病比成年人病好治,年轻人病比中年人病好治,中年人病比老年人病好治.心药的妙用人体内药中的心药,是妙用无穷、起决定作用的。

中医以“心"为人体中的“皇帝",是人体“最高统治者"。

中医讲“心”,不是单指心脏这个器官,而是一个系统,认为心主神志,也就是大脑的主管。

中医的“心”是指大脑神经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心脏这样一个大系统(心脑系统),是人体的总指挥部。

心药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可以决定人的生死与健康.在“杯弓蛇影"故事中,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从而生命垂危,无药可救;而当他知晓饮下的不过是“弓影”而已,便立即恢复健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当她得知宝哥哥与宝钗结婚,便魂归西天,正是心药不是砒霜胜过砒霜,害命于弹指之间。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措施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

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如夏季多吃清凉食物,冬季多吃温补食物等。

2. 经络保健:中医强调通过按摩、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例如,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3. 草药调理: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

例如,黄芪具有益气补中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防止感冒。

4. 气功养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的方法来调整气血运行的养生方法。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足浴保健: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通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脏功能,对于改善睡眠、缓解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6. 心理调节:中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7. 合理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 睡眠养生: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9.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例如,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

10. 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过度劳累会消耗体内的精气神,导致身体虚弱。

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措施是一种综合性的保健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草药等多个方面,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学习保健按摩的心得

学习保健按摩的心得

学习保健按摩的心得保健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保健方法。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我对保健按摩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结合自身经验,从选择和准备、按摩方法与技巧、按摩的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分享。

选择和准备首先,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非常重要。

不同的按摩手法有不同的效果,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式。

常见的按摩手法有推拿、穴位按摩、刮痧等。

推拿适用于全身经络通畅,需要整体调理的人群;穴位按摩适用于特定部位需求,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刮痧适用于疏通经络,祛除湿气等。

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进行按摩之前,需要准备一些辅助物品。

按摩油是常用的辅助物品之一,它可以增加手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按摩更加顺畅。

同时,按摩油还有保湿、滋润皮肤的功效,可以有效减少按摩时对皮肤的摩擦损伤。

另外,按摩时需要用到的按摩床、按摩椅或按摩垫也是必备的辅助物品,它们可以提供舒适的按摩环境,增加舒适感,提高按摩效果。

按摩方法与技巧在进行按摩时,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按摩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手势和姿势。

合适的手势可以使按摩师的力量传导到接受按摩者的身体,同时减少手臂和腰背的负担。

手势通常要求握拳或是以手掌的侧边进行按摩,必要时可以使用手指尖或手掌根部进行指压。

其次,按摩师需要掌握按摩的力度和速度。

力度要适中,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刺激到穴位和经络,又不能过重造成伤害。

速度要控制稳定,不宜过快过慢,以保持按摩的连贯性和平稳性。

另外,按摩师还需要掌握按摩的节奏和方向。

按摩的节奏可以根据接受按摩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进行调整,一般以先慢后快、强弱适度为原则。

按摩的方向通常是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循经络方向进行。

按摩的方向要保持顺势顺血流方向,使按摩的效果更好。

按摩的常见问题在进行按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婴幼儿生理基础》题库

《婴幼儿生理基础》题库

《婴幼儿生理基础》题库第一章人体概述一、判断题1.人体的基本组成是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的。

()2.细胞膜是固态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各种蛋白质。

()3.人体的生理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二、单选题1.下面不是属于细胞器的是 ( )。

A.线粒体B.核糖体C.内质网D.细胞核2.下列哪个不是人体组织四大类( )。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肌组织3.下列不属于人体器官的是 ( )。

A.单层扁平上皮B.心脏C.肝脏D.肾脏三、简答题1.简述上皮组织包括哪些上皮?2.简述结缔组织包括哪些?3.人体系统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一、判断题二、单选题三、简答题1.简述上皮组织包括哪些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方、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2.简述结缔组织包括哪些?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淋巴、血液、较坚固的软骨与骨和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大家经常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而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固态、液态或胶体状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和意义。

3.人体系统包括哪些?人体共有十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和皮肤、免疫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章神经系统一、填空题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

2.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

4.会两手传递玩具是______月龄婴幼儿所能达到的能力。

二、选择题1.()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A.高级反射B.低级反射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2.脑的高级功能也体现在托育机构的()活动中。

A.语言B.认知C.睡眠D.运动3.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握持反射B.吸吮反射C.缩手反射D.膝腱反射4.通过吸引婴幼儿兴趣来提高婴幼儿注意力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神经系统的什么活动特点?()。

中医养生健康讲座

中医养生健康讲座

中医养生健康讲座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注重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体身心的平衡。

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特举办此次讲座。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一、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草药、推拿、针灸等方法,提高人体机能和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保持与之的和谐相处,才能维持身心健康。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要保持平衡,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疾病发生。

平时要注意饮食平衡,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身心压力,以维持阴阳平衡。

2. 气血通畅:中医养生强调气血的流通,气血通畅则身体健康。

可通过适当的锻炼方式、调整饮食以及按摩等方法来促进气血流通。

3. 强身健体:中医养生不仅注重预防,还注重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抵御外界环境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可以通过食疗、草药、针灸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三、中医养生的方法与技巧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养生饮食应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适量摄入肉类、鱼类和豆类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2. 运动保健:适量的运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3. 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同样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建议通过冥想、放松、休闲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抵抗力。

4. 中草药应用:中草药被视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应用某些草药,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

自我调节的方法

自我调节的方法

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暗示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人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

二、放松调节还可以通过放松身体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

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个部分主要肌肉进行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差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

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

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

想象调节法即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四、情感调节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出,就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

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绪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如把大学生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情感引导上升为自我教育的动力,多组织大型集体活动,一次调节他们的情感。

五、理智调节大学生往往好强气盛,在日常生活中易出现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每当此时,思维变的狭隘、情绪难以自控而失去理智。

因此,大学生要学会理智调节,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情绪,都要唤回理智,用理智的头脑分析并进行推理,找出不良情绪的原因,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人有自身调节能力

人有自身调节能力
很多人知道自己的身体透支和失衡,就选择使用保健品或药物,而不进行“源头治理”。殊不知,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的不足,也许能够抗疲劳,但它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所以这不是真正的保健。
大家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无休止的饭局和不得不喝的敬酒回避不了,也没法戒掉烟、酒、浓茶。虽然我们主张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但把病因都归咎于这些恶习,而忽略了人体自身调节则有失偏颇。
从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可以了解到,人的身体和内脏组织器官都存在调节功能,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局部调节。呼吸道的外来污染可以经过鼻腔鼻毛过滤、咽喉部和气管的湿润,还有咳嗽喷嚏的抵抗、气管上皮的粘液分泌来调节;消化道面临外来的食物中毒,可以通过呕吐、腹泻排出,清除异物;血压的高低受到压力反射的调节,有压力反射器;血脂血糖受到肝脏的调节;全身代谢的“废物”可以通过肾脏排泄。
只有解决病因治疗,才能阻断发病的初始环节,所以这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遗憾的是,这几乎被所有人、甚至大夫都给忘掉了。
延伸阅读
长寿老人也有“恶习”
有些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什么保健品也没吃过,或许有点慢性病,但一直带病活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之人或吃肥肉、或抽烟、或喝酒,还有的每顿饭都要吃红糖。这不是违反了我们大家熟知的常识了吗?那么,他们为何能吃、能喝、能抽却没有相关疾病呢?又怎么解释这些“恶习”呢?
保健的最高境界是增加自身调节,看病的最高境界是找到病因。所有医学教科书上,疾病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去除病因和诱因。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日常保健时都把这条最基本的常识忘了。
有人首次发现血压高,就直接开始吃降压药,也不监测血压,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规律,更没有经过医院正规的检查和监测,以及病因和各种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确认,就开始戴上高血压的“帽子”,似乎吃药很是随便和简单。这样病因都不明确的治疗,怎么可能治得了病?一定要牢记,药不是食品,千万不能急着吃,随便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最好方法是自身调节
生活中,喝浓茶、咖啡者不一定都是高血压;嗜辣者不一定全得胃溃疡;肥胖者不一定都患心脏病和中风;抽烟者不一定全都得肺癌……
其实,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不会致病,关键在于人体是否具有调节能力。

如果这种功能丧失了,再好的保健品和药品都是白费。

很多人却忽略了自身调节,将身体设定成一个“没有自身能力的机器”。

补品会惯坏身体
在远古时代,原始人之所以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是因为人体内有调节机构。

现在很多人生活规律紊乱,不及时休息,影响了自身的调节功能。

很多人知道自己的身体透支和失衡,就选择使用保健品或药物,而不进行“源头治理”。

殊不知,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的不足,也许能够抗疲劳,但它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所以这不是真正的保健。

大家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无休止的饭局和不得不喝的敬酒回避不了,也没法戒掉烟、酒、浓茶。

虽然我们主张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但把病因都归咎于这些恶习,而忽略了人体自身调节则有失偏颇。

从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可以了解到,人的身体和内脏组织器官都存在调节功能,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局部调节。

呼吸道的外来污染可以经过鼻腔鼻毛过滤、咽喉部和气管的湿润,还有咳嗽喷嚏的抵抗、气管上皮的黏液分泌来调节;消化道面临外来的食物中毒,可以通过呕吐、腹泻排出,清除异物;血压的高低受到压力反射的调节,有压力反射器;血脂血糖受到肝脏的调节;全身代谢的“废物”可以通过肾脏排泄。

下面用几个人体调节的临床实践,介绍一些简单的保健思路:
以潜水为例,一个潜水员潜入深水适应了水下高压,当他出水时就不能突然上岸,要慢慢上来,这就涉及压力反射的调节;人体到高原,一开始不适应稀薄的空气,表现出高原反应,慢慢会适应,体内的血红蛋白会相应增加,以便于供应氧气;一个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跑,这时候身体内的兴奋激素急剧升高,这种应激性增高是为了适应剧烈运动。

不锻炼的人突然发怒、高速跑步、旅游、爬山就气喘,这些都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局部调节完成的。

如果调节能力差,身体平衡打破了,适应不了就不舒服就容易生病了。

再如熬夜加脑力劳动,往往造成身体调节紊乱,尤其是心脏昼夜节奏的紊乱,容易造成心慌,有很多青壮年突然猝死就是突发心律失常的实例。

有的存在潜在的高血压、潜在的高血糖,或者身体严重透支,平衡失调,在熬夜兴奋后无法维持这种平衡,积劳成疾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作为活体的人,内环境的稳定是健康活着的基础,维护这种稳定在于整个身体有机的调节功能,过度透支、过度疲劳会毁坏身体,其实就是毁坏了身体的调节能力,也毁坏了身体的平衡。

从心脏健康的角度说,维护昼夜节律,早睡早起心脏好。

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

就保养心脏而言,最简单的、最直接的保养措施,就是早睡早起。

对于人体来说,心脏的功能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坏了,再好的汽油、再好的机油、再好的外形、再好的内饰都无济于事。

再好的药物、再好的器材都不如心脏的自我调节
能力,心脏的神经调控是一切药物的调控点和作用点。

记住:早睡早起心脏好!对于心脏最好的保养和调节就是早睡早起。

再如补钙片是否干扰了人体的平衡?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补钙片就抽筋。

这就是身体适应了外来钙质,导致全身钙调节失衡,并依赖外来供应。

可见,补品太多会惯坏人的身体。

此外,还需要了解的是,体弱不等于有病。

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点也不一定得病。

保健的最高境界是自身调节
保健的最高境界是增加自身调节,看病的最高境界是找到病因。

所有医学教科书上,疾病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去除病因和诱因。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日常保健时都把这条最基本的常识忘了。

有人首次发现血压高,就直接开始吃降压药,也不监测血压,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规律,更没有经过医院正规的检查和监测,以及病因和各种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确认,就开始戴上高血压的“帽子”,似乎吃药很是随便和简单。

这样病因都不明确的治疗,怎么可能治得了病?一定要牢记,药不是食品,千万不能急着吃,随便吃。

临床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的高血压。

这类人群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吃了降压药为什么不管用。

我一般会告诉他们,那是因为病因未除,比如喝浓茶、抽烟、熬夜、急脾气、吃得太咸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病真的需要终身服药吗?很多医生动不动就号召病人终身服药。

但如果病因和诱因已经去除,这个答案是不是也要进行改变呢?而且,服药也要根据病情,血管不是靠终身服药就能保护的,药物也没有那么神奇的作用。

很多老年人的药越吃越多,未必就对健康有益。

只有解决病因治疗,才能阻断发病的初始环节,所以这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遗憾的是,这几乎被所有人、甚至大夫都给忘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