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7上:第六单元教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六单元《百分数》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六单元《百分数》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六单元《百分数》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2.能够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其与分数、小数的转换关系。

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应用百分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相互转换。

3.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转换。

2.复杂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教学实例。

3.学具:百分之表、小数表。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百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第一部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1. 介绍百分数的定义和含义。

2. 分析百分数的构成部分,并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 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尝试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和小数,并进行互相转换。

第二部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1. 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2. 练习不同形式的转换题目,加深学生对转换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设计一系列应用题,让学生熟练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在购物、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六、教学板书1.百分数的定义和含义。

2.百分数的表示方法。

3.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转换关系。

4.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小明考试得了75分,这个成绩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2.三分之二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3.0.6用百分数表示是多少?4.超市促销,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5折,打折后价格是多少?八、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转换规则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同时,学生也对百分数和其他数学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木学生在综合练习中能够更加熟练掌握百分数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呈现这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

本节课我们将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单元的第4课时练习课。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对分数乘除法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册、笔记本、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的分数乘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关键。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分数乘除法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律:分母相乘,分子相乘。

2. 分数除法运算规律:乘以倒数。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10题。

2. 答案:待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和辅导?2. 拓展延伸:如何将分数乘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请举例说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熟练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熟练应用分数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

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册。

3.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和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分数计算题目,向学生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教师通过PPT介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以及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运算的方法。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探讨解题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分数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分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对应单元的练习题。

2.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雷丽敏(区一等奖)

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雷丽敏(区一等奖)

认识小数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小数》二、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法。

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

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

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数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屏幕出示数字,学生快速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教案在制订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想要写出全面的教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预设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回顾与整理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

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

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小麦的出粉率=×100%产品的合格率=×100%出勤率=×100%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二框 师生交往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二框 师生交往教学案 新人教版

师生交往课标要求1.4 了解老师的工作,乐观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增进师生的感情,共同谱写师生关系新篇章。

2.学问与力量目标:理解:教学相长。

探究: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教学方法故事共享,感受沟通。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争辩,体会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探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同学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阅历【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阅历”(P65)板块,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开放争辩。

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对全体同学”、同学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同学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同学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开放探究,并将争辩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老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辩结果。

同学们争辩得格外认真,课堂氛围也很吵闹,那么,我们到底应当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日的学习之旅。

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讲授新课其次节师生交往活动二:阅读感悟同学阅读课本P66.“阅读感悟”内容,争辩沟通:这段材料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争辩沟通,老师点评、归纳:一、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案新人教版
二、自主复习
1、生命的特性有哪些? 2、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3、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4、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5、如何守护生命? 6、什么是挫折?
7、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挫折的影响:
8、如何增加生命韧性,发掘生命的义的生命?
11、探究、发觉和创建生命的意义。
①为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努力学习
②为建设和谐社会与人为善、热心公益
③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往来
④为爱护地球环境低碳出行、绿色选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面对各种灾难,驾驭有效的逃命、急救学问和技巧,是中学生必备的实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遭受雷雨天气时,可以站在大树下躲雨 B.发觉有人触电时,连忙跑过去将其拉开
探究二: 某校七年级(六)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直面挫折,放飞幻想”。在班会上,小林和大家共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我小学的时候,是班上的佼佼者,和同学的关系也很好,爸爸妈妈也对我言听计从。可是自从上初中后,数学总是考不好,爸爸妈妈一焦急就骂我,最近又和挚友吵架了,真是烦死了!我觉得太累了,我的初中生活确定没什么希望了!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 活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活动探究法
教具
教案 课件
时事政治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复习有关生命的话题,请大家看课本第四单元《生命的思索》。
②我们有对生命的敬畏,才会很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走向道德的生活
③中国古人比现在的中国人道德素养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精品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精品教案
[中国教^#育出~&版%网]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5 和 1 组成 6,同时填 6 的组成。
(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交流学习,重点指导。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4)看到
(5)学习 7 的组成。
你想到了什么?(

)
先让学生拿出 7 个木块,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说组成,然后集体交流。板书:
先数学生,再数老师,一共 7 人。 老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学生:先数已放好的 6 把,再数又搬来的 1 把,一共是 7 把。(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在黑板上粘贴小红花
奖励,下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
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 6 表示)板书:6 椅子的数量、师生的总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 7 表示)板书:7 2.根据 6、7 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小组合作,分别用 6 或 7 根小棒或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3)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 6、7 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 6、7 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 颗)再拨 1 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 6 颗。再
[来源:zzst&~ep.co#m^%]
(6)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 6 和 7 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 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 6 根小棒和 7 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皇帝的新装》教学案答案
一、预习、导学
1、jī、bì、xián、hài 、qīn 、hè、xuàn、xūn、chèn
2、(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课内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骗、
3、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4、略
5、略
6、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好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
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

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

7、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

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

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

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

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

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

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
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

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

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8、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

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

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9、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如果大家都像故事中的小孩子那样敢于说真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纯洁、真实。

三深层探究
1【交流点拨】(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交流点拨】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交流点拨】“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

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交流点拨】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

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说的是实话。

老百姓们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穿是买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5【交流点拨】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

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

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6【交流点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一)1、写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

2、这一段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上演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作了准备。

(二)
1、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
2、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越睁越大”,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

3、C
4、老大臣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5、D
6、A
(三)
1、B
2、A
3、.第④段是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
⑤段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者则已解脱心理压力。

4、心理描写。

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5、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愚蠢或不称职,同时害怕得罪皇帝。

【拓展检测案】1、(1)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2)略
22 诗二首答案
【课前预习】
1、2、略3、郭沫若现《女神》《屈原》 1921 《星空》 4、巴雷台湾《地平线》《玫瑰城》【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 2、光明、美丽、富庶、幸福、自由。

3、在民间故事中,王母娘娘只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诗中却没有这种限制,他们不但可以自由来往,而且可以在天街闲游。

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4、联想: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相似点:星星点点,时隐时现).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二、1、这首诗诗人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朗读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