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划分
中国行政区划(七大区)

中国⾏政区划(七⼤区) 简介 ⾏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政管理⽽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政区划亦称⾏政区域。
全国共有34个省级⾏政区,⽬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23个省:河北省、⼭西省、吉林省、辽宁省、⿊龙江省、陕西省、⽢肃省、青海省、⼭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治区:内蒙古⾃治区、新疆维吾尔⾃治区、宁夏回族⾃治区、⼴西壮族⾃治区、西藏⾃治区。
2个特别⾏政区:⾹港特别⾏政区、澳门特别⾏政区。
⾄2010年底,全国共有34个省级⾏政区[1](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治区、2个特别⾏政区),333个地级⾏政区划单位(其中: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治州、3个盟),2856个县级⾏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治县、49个旗、3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40906个乡级⾏政区划单位(其中:2个区公所、6923个街道、19410个镇、13379个乡、1095个民族乡、96个苏⽊、1个民族苏⽊)。
七⼤区 现在很多情况下,经常沿⽤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区的地理分布的说法, 具体如下: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 华东(上海、⼭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华中(湖北、湖南、河南)、 华南(⼴东、⼴西、海南)、 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陕西、⽢肃、宁夏、青海、新疆)、 东北(⿊龙江、吉林、辽宁)。
(省以下⾏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
简述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是指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层次,将中国领土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行政级别。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高级别,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省级行政区下面是地级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包括地区、盟、自治州和市。
地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地级行政区下面是县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和市辖区。
县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县级行政区下面是乡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和民族苏木。
乡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乡级行政区下面是村级行政区。
5. 村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包括行政村和社区。
村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
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中国地理行政区划是根据国家的行政管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
这些行政区域根据面积、人口、地理特点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于国家对各个地方的管理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一、国家级行政区划国家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
中国国家级行政区划包括了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这些行政区划分别是:1. 省: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青海。
2.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这些国家级行政区划都有自己的行政中心和行政机构,负责督促和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
二、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第二级。
除了国家级行政区划之外,中国还划分为了333个地级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了22个省(省份)、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
1. 省(省份):除了直辖市之外,中国其他的行政区域被归类为省。
2. 自治区:中国的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特殊自治权的行政区域。
这些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特别行政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指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地区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包括了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
4. 直辖市:直辖市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行政区域,比其他省级行政区划的地位更高。
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三、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第三级,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2850个县级行政区划。
县级行政区划一般称为县,但也有少数行政区划称为市、区等。
县级行政区划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国家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事务。
行政区划标准

行政区划标准行政区划标准是国家对于地理区域划分的一种标准规范,用于统一各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方便行政管理和统计。
行政区划标准通常由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以下是行政区划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行政区划的层次划分:通常将行政区域分为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四个层次。
国家级为最高层次,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省级为次高层次,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地级为第三层次,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等;县级为最低层次,包括县、市辖区等。
2.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行政区划的划分应符合以下原则:地理上的邻近性原则,即行政区划应考虑地理条件,使得行政区域相互邻接;行政上的连续性原则,即行政区划应保持行政区域的连续性,不产生隔离区域;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相适应原则,即行政区划应根据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划分,保持平衡;民族地区自治原则,即对于民族地区,应尊重其自治权力,保障其民族特色。
3.行政区划的命名原则:行政区划的命名应简明、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
命名上可采用地名、人物名、历史名等,同时应避免重名和混淆。
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可以保留其原有名称,对于新设的城市,应考虑地方特色或历史背景进行命名。
4.行政区划的调整原则:行政区划的调整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包括新增、撤销、划归等。
调整时应考虑区域的可行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等因素,保证调整后的行政区划更加合理、科学。
5.行政区划的管辖职责:行政区划的划分还涉及行政管理和管辖职责的划分。
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划对应着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各级行政区域的职责划分和权限范围,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和规范。
行政区划标准对于国家统一行政管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行政区划的合理划分和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求,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行政区划标准也为统计部门提供了便利,方便数据的收集和比较分析。
中国大行政区划分

中国大行政区划分一般情况下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港澳台;区域名称为: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蒙);西北:陕西(陕)、甘肃(甘)、宁夏(宁)、青海(青)、新疆(新);华东:上海(沪)、江苏(苏)、浙江(淅)、安徽(皖)、山东(鲁)、江西(赣)、福建(闽);华南:湖北(鄂)、湖南(湘)、河南(豫)、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西南:重庆(渝)、四川(川)、云南(滇)、贵州(黔)、西藏(藏);另有:香港(港)、澳门(澳)和台湾(台)。
另外也可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港澳台;01、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一般上把整个内蒙古都列入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的中心是华北平原。
02、东北地区现在指由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构成的区域,简称“中国东北”或“东北”。
东北地区现时既是中国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
03、华东或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中国地理大区之一。
行政上的“华东六省一市”指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中国有时也把台湾省列入华东地区。
04、华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华中四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
其中江西省也属于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
现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
05、广义的华南即“中国南方”,地理上指指秦岭-淮河线以南中国的广大区域。
狭义的华南则特指“岭南”,指“五岭以南”,这一“华南”的概念包括现江西省,湖南省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州县。
狭义的“华南”通常只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两特区。
06、西南地区习惯称为“大西南”,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中国地理大区之一,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中国的行政区划(G)

新疆
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 四周临海的省级行政区 海南、台湾
2.找出具有下列特征大行政区
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跨纬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重庆 内蒙古 海南
云南——孔雀
广东——大象头
陕西——跪俑
湖南、江西——兄妹头像
浙江 江 西福建 台湾
云南
广西壮 广东 族自治 香港 区 澳门 海南
读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自北向南读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读出黄河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
青、川、甘、宁、内蒙古、 陕、晋、豫、鲁
读出长江沿线的省级行政单位
青、藏、川、云、渝、鄂、湘、 皖、赣、苏、沪
找出具有下列特征大行政区
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划分原则
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 展和民族团结
第二级 第三级
第一级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自治州、市)
乡
(民族乡、 镇)
国家在必要时还可以设立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2个):实行一国两制
香港:原英占 1997、7、1
澳门:原葡萄牙占 1999、12、20
1、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的 划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级行政区划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23个 省
2、省级行政 单位
(34个)
5个 自治区
4个 直辖市
2个 特别行政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河 山 北 西 甘肃 陕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 徽 江苏 上海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重庆 贵州
中国行政区划(中图版)..

像卧驼,驼头向东伸进浩瀚的大海
像孔雀,是孔雀的故乡, 像男人头, 像女子头,我们 的祖国家庭就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 像鸽子,呼唤祖国和平统一那一天 的到来。 像香蕉,香飘神州大地,共盼祖国 早日统一。
船出长江口
(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宝地
(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碧波万顷
(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E、圆规画蛋( ) 太原
④北部:边疆一区内蒙古自治区 ⑤南部沿海:四省一区(两特)
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⑥西南:三省一区一市 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⑦西北内陆三省两区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黑龙江、新疆 、 1.位置最东、最西的省区: 2.位置最南、最北的省区: 海南、黑龙江 内蒙古(黑、吉、辽、 3.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 冀、晋、陕、宁、甘) 4.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
内蒙古
辽 吉
呼和浩特
黑
沪
哈 尔 滨 南
杭 合 福 南 济 郑 武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京
州 肥 州 昌 南 州 汉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乌鲁木齐
简称的由来
取用全名中的 京、津、辽、吉、黑、苏、 一个或几个字 浙、藏、陕、甘、青、宁、 新、港、台、内蒙古等 用本省的河流 或山名 用本省的历史 名称 一个省有两个 简称 闽、赣、湘、皖等 冀、鲁、豫、粤、琼、渝、 蜀、黔、滇、鄂等 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 贵或黔、陕或秦 沪或申
行政区划简册

行政区划简册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背景行政区划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单位,以便于管理和治理。
行政区划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
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2.1 国家级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国家。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2.2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一级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的代表。
各省级行政区划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负责其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务。
2.3 地市级行政区划在省级行政区划下面,是地市级行政区划。
地市级行政区划包括地级市和自治州,是省级行政区划的下一级。
地市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的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地市级行政区划还可以设立县级行政区划,如县、区、市辖区等。
2.4 乡镇级行政区划在地市级行政区划下面,是乡镇级行政区划。
乡镇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底层,包括乡和镇。
乡镇级行政区划主要负责乡村和城镇的基层管理工作,如土地管理、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
三、行政区划的重要性3.1 统一政权的基础行政区划是统一政权的基础,通过将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单位,可以有效管理和治理国家。
行政区划有助于调整资源分配、加强对基层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2 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行政区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行政区域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和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防止地方利益的脱离与冲突行政区划可以防止地方利益的脱离和冲突,保证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地区参照表
注:一、由于在《标准互联规范V1.0》的行政区划采用的是旧版,现在(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12年10月31日))
http://www.stats. /tjbz/xzqhd m/,将标准互联规范中的行政区划进行如下修改,使其与国家统计局网站一致:
1.按照最新的标准,“襄樊市”改为“襄阳市”,地区码“420600”不变。
2.按照最新的标准,“铜仁地区”地区码“522200”,改为“铜仁市”地区码“520600”
3.按照最新的标准,“毕节地区”地区码“522400二、对国家统计局中“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的处理:1.河南省的省直管县济源市:作为地市报送数据。
2.湖北省的省直管县仙桃市:作为地市报送数据。
3.湖北省的省直管县潜江市:作为地市报送数据。
4.湖北省的省直管县天门市:作为地市报送数据。
5.湖北省的省直管县神农架林区:数据归到“十堰”报送。
6.海南省的所有省直管县:数据归到海口去报送。
7.海南省的三沙市:数据归到海口去报送。
8.新疆的自治区直管县石河子市:作为地市报送数据。
9.新疆的自治区直管县阿拉尔市:归到“阿克苏地区”报送。
10.新疆的自治区直管县图木舒克市:归到“喀什地区”报送。
11.新疆的自治区直管县五家渠市:归到“乌鲁木齐市”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