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导入[名师教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草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课文中描述草原景色的句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描述的草原美景。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3. 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4. 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描述草原的方法和修辞手法。
5.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运用所学生字词。
第二章:《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古诗描绘的景色。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古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古诗,体会古诗韵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4. 分析古诗,探讨作者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5. 总结古诗,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古诗韵味。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古诗,巩固生字词。
2. 仿写一首古诗,运用所学生字词。
第三章:《笋芽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教师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草原风光。
2.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形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动、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熟悉教材、教参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NO.2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精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生自由谈)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板书课题)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准确,读好后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词语绿毯骏马洒脱迂回静寂马蹄老翁天涯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墨线勾勒襟飘带舞蒙汉情深(分行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男女读,齐读。
)3、课文一共有五段,可以分成哪几部分?1、生讨论交流,概括大意。
2、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第一部分写草原风光,第二部分写远迎来客,第三部分写把酒联欢。
3、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把上面三部分的大意连成一段通顺的段落大意,怎么练?4、生书面练笔。
5、如果说作者是一位画家,那他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三、精读第一段,感受风光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研究4个新生字,掌握14个生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草原的风光和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XXX先生的《草原》,去领略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6、草原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准确读音和流畅句子。
(出示生字词:骏马、渲染、勾勒、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师:XXX先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是如何将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研究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播放微视频歌曲引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听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你们有没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2.我们的作家XXX也曾去过内蒙古大草原,那么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XXX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1)幻灯一(出示草原的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句写出了天空的美丽)2)幻灯二(出示天涯碧草)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3)幻灯三(出示草原小丘图)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XXX也是绿的。
3)幻灯四(出示草羊群图)还有哪些体现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草原的羊群。
羊群一会儿上了XXX,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天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多么清丽。
B.比喻句:这里运用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4)幻灯五(出示小丘图)草原的小丘美丽,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草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草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默读、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
请大家谈谈你们对草原的印象。
(2)同学们说得很好。
草原是我国美丽的大地景观之一,我们来学习课文《草原》。
2.课文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绘声绘色。
(2)同学们,请谈谈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3)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同学们,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2)课文中描绘了哪些民族风情?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4.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我们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了识字能力。
(3)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讨论、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草原》的内容。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朗读、默读、背诵能力得到了提高。
3.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优秀教学设计(精品)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认识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草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研究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___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___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理解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以前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能够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能够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http:///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2%D D%D4%AD%CD%BC%C6%AC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教学导入
《草原》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
【实例】
一开始上课,教师就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歌词中所唱到的辽阔草原的画面:彩蝶纷飞百鸟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朗诵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们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课文《草原》。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分析】
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
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他们会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去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