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一)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意识培训

食品安全意识培训

食品安全“中枪”,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食品 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中枪”,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食品 经营商家
食品安全“中枪”,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食品安全 犯罪后果
认识食品危害,就是“三板斧”
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安全,指食品 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 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 有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回顾这些年发生过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 2019年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
2019年7月20日上海电视台曝光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 用过期变质肉类加工为快餐原材料。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无视 鸡肉等产品的保质期,将大量过期的鸡肉、鸡皮等原料重新返工, 经过绞碎、裹粉和油炸等工艺后,制成麦乐鸡等产品重新出售。 同时,该企业还将霉变、发绿、过期7个多月的牛肉再切片使用。
四、2019年3●15晚会 “ 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
据央视3·15记者实地调查发现,“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引 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 坊进驻。有餐馆老板娘咬开火腿肠直接放到炒饭中,厨师尝完饭 菜再扔进锅里。
回顾这些年发生过的食品安全事件
五、2019年上海网红店“一笼小确幸”食品中毒事件
食品安全“中枪”,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三、2019年上海“一笼小确幸”食品中毒事件 上海市食药监局当天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当天已责令
“一笼小确幸”上海地区所有9家门店及中央厨房停止生 产经营,查封相关食品及其原料等,并对本起事件的原 因展开调查,对相关食品进行送检。同时,要求网络订 餐平台下线“一笼小确幸”所有上海门店。

食品安全事件2019

食品安全事件2019

食品安全事件2019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食品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对2019年发生的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

1. 敌敌畏农产品事件2019年1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江苏、河南、湖南等地农产品中被检出的敌敌畏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敌敌畏是一种高毒农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危害。

敌敌畏超标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中,这不仅对农产品的销售造成负面影响,也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农产品市场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疫苗事件2019年7月,我国河南省一家疫苗生产企业被曝光存在疫苗问题。

该企业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部分疫苗效价不合格。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仅对相关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也让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疫苗安全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次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疫苗生产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的重要性。

3. 食品添加剂丑闻2019年8月,我国某酱油生产企业被曝光在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了禁用食品添加剂。

该企业添加了亚硝酸钠,这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相关企业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4. 仿真食品事件2019年10月,我国广东省一家食品生产企业被曝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仿真食品原料。

仿真食品指的是使用一些非食用原料制作成与真实食品相似的产品。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仿真食品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行业的关注和反思,加强对仿真食品的监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毒奶粉事件2019年12月,我国某奶粉企业被曝光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害物质。

【2019年整理】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2019年整理】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 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着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

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7、PVC保鲜膜被列入禁用黑名单2005年10月,一则关于日韩致癌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膜转道中国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

引导语:商家给自己的产品打上了“营养”的标签不过,请大家注意,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已经超出了其所能带来的益处。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1)1、鱼片一般的油炸鱼片都用鳕鱼制成,这种鱼里富含对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DHA 等),而各种鱼条、鱼片制品也就顺势为自己打上了“营养”的标签。

不过,请大家注意,鳕鱼片的包装袋上往往会列出一二十种配料,繁琐的加工已经让它变得不那么有益健康了。

大量的盐、味精和油炸时带入的饱和脂肪。

因此,如果你购买的是加工过的鱼类产品,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已经超出了其所能带来的益处。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2)2、灌装浓汤汤类非常有益健康,而且价格低廉、易于制作。

可是,罐装浓汤是由盐、脂肪、人造添加剂、防腐剂,或许还有一些脱水胡萝卜调制成的营养价值非常低的“混合物”。

一罐浓汤含1000毫克钠,大约是你每天所需量的一半。

因此,还是自己准备鸡肉、牛骨和蔬菜,亲手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吧。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3)3、绿茶饮料亚洲人普遍爱喝绿茶,甚至将它变成一门艺术。

绿茶包含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衰老和其他与老化相关的疾病。

但是大部分美洲人并不喜欢这种味道,因此生产商加入糖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绿茶饮品,打着健康饮品的幌子到处兜售。

其实,“绿茶”瓶子上的任何一种成分,如糖精、防腐剂等,都让它在健康方面离我们更远。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4)4、加工酸奶酸奶是由鲜牛奶发酵而成的,其中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

对那些因乳糖不耐受而无法享用牛奶的人来说,酸奶可以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美国各大超市销售的酸奶,已经被制成了充满糖分和各种加工水果的“甜点”,而商家正是利用这些“包装”将它伪装成健康食品。

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选择普通的无脂酸奶,必要时自己加入一些水果。

揭秘:十大最骗人的伪健康食品(5)5、黄褐色马铃爱荷华州出产的黄褐色马铃薯与常见的马铃薯相比,价格便宜且易于种植。

《食品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食品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食品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答案:对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答案:对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答案:错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答案:对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答案:错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答案:对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答案:错8、病毒和细菌、真菌一样,可以独立生活和繁殖。

答案:错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答案:微生物污染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答案:急性中毒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答案:含有皂素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答案: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13、下列哪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答案:鲐鱼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答案:5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答案: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16、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答案:结构复杂17、下列不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答案:毒蕈中毒18、致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答案:细菌19、真菌毒素的特点是()。

答案:对热稳定,一般的加热温度不会被破坏20、鲜黄花菜中主要致毒成分是答案:秋水仙碱21、河豚鱼中含的河豚毒素是答案: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痹的毒素22、食品掺伪的主要形式是()。

答案:掺假、掺杂和伪造23、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成分是()。

答案:甲醇第2章单元测试1、导致粮食原料发霉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

答案:错2、地沟油是一个泛指概念,是对各类劣质油的统称,一般包括潲水油、煎炸废油、食品及相关企业产生的废弃油脂等。

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知识培训-PPT文档资料

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知识培训-PPT文档资料

2019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回 顾
卫生部公布2019年7月全国食物中毒情况 卫生部今日公布了2019年7月全国食物中毒情 况。2019年7月1日至7月31日,卫生部共收到 全国食物中毒报告67起(其中属于较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14起,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起,未 分级5起),中毒人数1710人,其中25人死亡。 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中毒起数减少23起,中毒 人数减少707人,死亡人数减少68人。
• 据中毒者陈来正的哥哥回忆,4月9号中午,弟弟一家人 吃了酵米面汤圆,而那些做汤圆的酵米面已经在不透气 的塑料袋里放了15天,那几天,他们那儿的气温有30 多度。 • 陈来正的哥哥:吃了以后到下午三点钟左右,我弟媳就 开始有一点恶心,想吐,没有吐出来。 • 4月11日下午5点,陈来正12岁的大儿子抢救无效死亡。 当晚11点,14岁的大女儿也因中毒太重,抢救无效死 亡。四个小时之后,10岁的二女儿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接下来的4天里,陈来正和他的妻子也因酵米面中毒, 相继去世。 • 在这次酵米面中毒事件中,陈来正一家唯一幸存的就是 八岁的小儿子陈银才。因为汤圆吃的比较少,而且在发 病前已经呕吐了好几次,所以他体内毒素较少。在抢救 过程中,医院把小银才身体内的3600毫升血液全部置 换,这样才挽救了这个八岁男孩的生命。
半熟豆角导致29名学生食物中毒2019年6月13日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报 • 本报讯 (记者吴俊) 6月3日下午,宁夏中宁县宁鲁中学29名学生因学校餐厅 的豆角没有炒熟而引起食物中毒住进医院。6月4日全部快速脱险并已出院。 6月3日下午,中宁县惟一的民办中学——宁鲁中学有多名学生出现头晕、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事发后,学校董事长李文丰立即驾车将 25名学生分别送往中宁县中医院和中宁县人民医院就医。据中宁县人民医院和中 医院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介绍,接诊后发现所有学生的症状大同小异,询问进食情 况后注意到他们都吃了学校回民餐厅当天中午出售的豆角炒牛肉,诊断为食物中毒。 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送入县人民医院的14名学生于当晚10时许全部出院,送 入中医院的11名学生经过一夜的留院观察,也于6月4日早晨7时前离院。 接到报告后,中宁县卫生局、防疫站迅速组成调查小组,12名监督员分赴县 城及学校附近的医疗机构,共查实中毒人员29名,其他4名在该县新堡镇卫生院 及肖闸村卫生室接受救治的学生中毒症状也已基本消除。在进行个案记录的同时, 调查组对宁鲁中学进行实地调查,将剩余饭菜进行深埋处理,用碱水和消洗灵对餐 厅加工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学生餐具进行煮沸消毒,并封存了餐厅所有原料。在 现场检查中发现该校回民餐厅有3名工作人员没有健康合格证后,当即责令其停业 整顿。 中宁县卫生防疫站通过对采集的呕吐物和剩菜进行检验后,发现豆角炒牛肉中 皂甙含量呈阳性,分析认为病因系食用豆角引起的皂甙食物中毒,遂决定对宁鲁中 学罚款23600元,并将此事向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集体供餐单位进行通报, 以儆效尤,严防再次发生因为食用豆角没有炒熟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对此,校 方表示愿意接受处罚,认真整改,吸取教训。

食品中的谣言及真相

食品中的谣言及真相

食品中的谣言及真相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直接相关。

然而,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时常会听到一些关于食品的谣言,这些谣言往往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关于食品中的谣言及其真相。

1.食品添加剂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屡见不鲜,这些谣言往往会让人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一些偏见。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食品添加剂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够保持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当然,有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不好,比如人们常说的亚硝酸钠,它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酰胺。

但是,只要我们选择正规的食品,在食品标签上认真查看每个添加剂的含量和种类,我们就不必担心食品添加剂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也是常被谈论的一个话题。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不一,有一些人认为这些食品是有害的,而一些人则持不同看法。

转基因食品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但是,一些谣言认为它们会影响人类基因,可能会引发一些潜在的风险。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谣言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实际的饮食中,只有极少数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选择食品时,我们应该对于这些食品保持谨慎,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我们就能够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3.有机食品有机食品被称为天然、有益、健康等,这些优点往往使得人们认为这些食品是非常好的。

然而,有机食品并不意味着就是保证安全的。

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有机”标签,这些产品并不都是真正的有机食品。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所谓的有机食品甚至比一些普通食品更危险,因为它们可能含有过多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因此,在选择食品时,我们不仅要选择有机食品,还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有机食品。

通过查看每个食品的标签、了解每种食品背后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体系等信息,我们就能够挑选出更多的有机食品。

4.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提及。

某些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我们自己的健康,还可能对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产生危害。

2019年十大食品谣言

2019年十大食品谣言

记者观察R E P O R T E R O B S E R V A T I O N 文/本刊记者 王 玺2019年十大食品谣言食品谣言危害深远,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造、偷换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费者又常常缺乏科学知识,难以辨别。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使谣言的传播和裂变速度变得相当快,一旦被受众接受认可,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危害很大、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食品谣言的蔓延,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秩序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一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品牌荣誉,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面对食品谣言时,我们要擦亮眼睛考核求证、明辨是非、不传谣、不信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穿2019年流传的十大食品谣言,共同剖析其内容,以正视听。

谣言一:低盐饮食对国人身体不健康?谣言内容:谣言称,低盐饮食对国人身体不健康,理由是胃酸以盐作为原料产生,盐能促进消化,低盐会使消化出现问题,还可能导致麸质过敏。

另外,国外有人因为低盐饮食,在高温天气里中暑而死。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真相:首先,相关专家早就表示,低盐饮食与麸质过敏并无直接关系,麸质过敏是谷物蛋白诱发的过敏症状。

人体内不能没有盐,它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少量盐就能满足机体的需求,而且生活中的“隐形盐”无处不在,它们躲藏在282020/01中国食品工业29JAN. 2020CFI 牛奶、肉、饼干、面包、挂面里。

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克食盐即可维持生理需要,低盐饮食是无害健康的。

实际调查表明,我国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了9至10克,远超健康标准。

对于国人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中第一位就是高盐,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因为气候炎热或剧烈运动而大量出汗,导致人体内盐分大量流失的时候,才需要大量补充盐分。

盲目的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如引发高血压、骨质疏松甚至胃癌等疾病,所以在限盐减盐之路上,我们仍需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
(一)
流言:喝“千滚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科学真相:“千滚水”是指经过反复加热或者重复加热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

反复煮沸的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增加,但在人体正常饮水量下,不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证据如下:鄞州区食品检测中心对模拟“千滚水”、“隔夜水”进行亚硝酸盐检测实验。

实验前收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同材质的烧水容器:不锈钢电水壶、铁壶、铝壶、电磁炉涂层锅。

通过在此类容器中装入适量的自来水,除电热水壶外分别保持沸腾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电热水壶分别烧开5次、10次、15次、20次,将开水倒入烧杯和无菌取样器中自然冷却,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水中的亚硝酸盐。

检测结果如下图:
生活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有明确“国家标准”限定的。

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饮用水中亚硝酸盐限值为1毫克每升。

此次实验测定,自来水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0.0012毫克/升,多次烧开后亚硝酸盐含量虽有上升,但是其亚硝酸盐含量仍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大可不用担心有“亚硝酸盐中毒”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