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毫州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期中检测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出现交通拥挤、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城市问题和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亏损状态。

面临这些问题,我国开始转向TOD模式,主要是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尽量同步实施,解决城市土地规划与交通问题。

二战以后,美国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人们以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但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转移郊区、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城市中心衰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了TOD(Transit 0riented Development)规划理念,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改进了TOD规划理念,首先在欧美进行推广与实践,丹麦哥本哈根、美国阿灵顿等城市利用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取得不错效果。

TOD模式的选址区域分为3种类型,即城市新开发区、城市旧城区、城市待开发区。

城市新开发区是指新开发的区域,这类地区一般位于城市经济开发区或城市边缘地区。

城市新开发区具有土地价格低廉,交通规划灵活等特点,能够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实施TOD模式,土地混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道路可以建设为棋盘式,人们可以选择多种不同路线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旧城区是指一个城市保持原来的旧貌但又急需改造的地区。

城市旧城区受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影响,改造的过程中难度大,城区存在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城市待开发区是指一般处于城市边缘未被开发的地区。

距离城市中心远,居民上下班出行时间增长,建设公共交通资金投入大。

TOD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是否完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做。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C. 《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C.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D.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田汉、郁达夫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4.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抚赝(yīng)青冢(zhǒng)悚然(sǒng)监生(jiān)B. 陈抟(tuán)炮烙(pào)踌蹰(chú)新正(zhēng)C.朔漠(sù)窈陷(yǎo)踝骨(luǒ)间或(jiàn)D.草窠(kē)谬种(miù)搭讪(shàn)执拗(ni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摒弃春寒料峭内帏不精之谈B. 放诞曲罢悯然理睬连篇累牍C. 苍皇蘖根祸胎厮混蜂拥而至D. 蹙眉人烟富盛金钏轩昂壮丽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

B. 愚人节期间,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恶作剧,如可以让用户加已故的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为好友等。

C. 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 美国作家海明威经常使用小学词汇,但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可见语言的好坏不在辞藻的华丽,而在于使用得是否得当。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银瓶乍破水浆迸乍:突然B.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C. 危乎高哉危:危险D.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6.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7.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⑴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保定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出题人:黄会茹谢飞审题人:高一语文组考试时间14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蹿.(cuān)升喉咙.(lóng)脊.(jǐ)背乳臭.(xiù)未干B、歆.享(xīn)庠.序(xiáng)蹙.缩(sù)华冠.丽服(guàn)C、渣滓.(zì)执拗.(niù)拖累.(lèi)不落窠.臼(kē)D、跬.步(guǐ)舟楫.(jí)懵.懂(mēng)敛声屏.气(bǐng)2、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烟蔼聘礼歆享驯熟B 寒喧黔首锋镝逡巡C 膏腴氓隶污池老聃D骐骥雕镂孝悌荸荠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靠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B、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

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C、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D、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本地的海南鸡饭摊主手持锋利的菜刀,在圆木砧板上将香滑滴油的白鸡干净利落地斩开,排列在白饭上,真是垂涎欲滴。

C.从网帖描述来看,该员工此前的岗位职责主要是接收客户投诉和解决客户问题,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

青阳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的主要哲学形态,作为占据主流的哲学思潮,对于美学也有重要影响。

其中“气象与大我”是两个关键概念且关系密切。

所谓气象,就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精神通过外在的言行举止所呈现的一种特有的人格形象。

对气象集中开始探讨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吕祖谦。

首先以气象来比喻儒家圣贤的是程颢。

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的气象同样是后学者津津乐道、学习模仿的对象。

大程的一团和气、温和宽容与小程的师道尊严、刚毅分明,由此也诞生了两个有名的成语:“如坐春风”与“程门立雪”。

还有一个著名的“曾点气象”,为什么以治国安邦为毕生志向的孔子会认同这样一个逍遥自乐的人生理想?气象与大我密切相关,浩然之气所体现的就是至大至刚的我。

针对孔子与曾点等人的对话,朱熹从气理学的角度阐释曾点气象,在理学家看来,去除了“人欲”,只剩下“天理”,从而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大我。

理学家对于这种大我是孜孜以求的,在理学家看来,儒者的使命就是通过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圣贤,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充分体现了理学家的大我观,其底蕴是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是北宋崇文政策的产物。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视为北宋士人的集体宣言。

理学家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其以圣贤之大我为学习目的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宋理学家都很重视静观。

周敦颐窗前的草长得很茂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除去,冯友兰先生认为,这是从天的观点观照事物,对事物有一种同情的了解,宋儒认为这是圣人气象。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审美态度。

对于理学而言,工夫与境界是两个最核心的范畴,通过心性修养的工夫,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境界,成就作为圣贤的大我气象,这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专题0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语文》

专题0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语文》

专题0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答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遒”“柯”“晖”“意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的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2)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余下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人生苦短,正如曹操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析】此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注意题干“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的语意限制,注意“沉浮”的写法;(2)注意“人生苦短,正如曹操所说”的语境限制,注意“譬如”的写法;(3)关注题干的关键信息“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注意“羁”“渊”的写法。

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哈姆莱特(节选)(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哈姆莱特(节选)(含答案)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哈姆莱特(节选)一.选择题(共7小题)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直以来,有关哈姆莱特的形象,_____.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让哈姆莱特难以承受,让他不得不把自己生活的国家看成最坏的一间牢狱,不得不装疯卖傻隐藏自己,更不得不出言重伤他敬爱的母后。

A.他对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是被学术界争论最多的话题B.学术界把他在复仇的行动上为什么踌躇和拖延作为争论最多的话题C.争论最多的话题是学术界对他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D.学术界争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他对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的“四大悲剧”。

B.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C.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莎士比亚写戏讲求“自然”①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要,②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③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跌宕起伏;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④错杂的混合体。

喜剧虽然都以大团圆结局,但⑤没有阴影,有的甚至很难以“悲”“喜”划分,因而被称之为“问题喜剧”⑥“阴暗喜剧”。

A.①或②而③也④而是⑤并非⑥或B.①和②却③还④却是⑤并非⑥或C.①和②而③也④而是⑤⑥和D.①或②却③还④却是⑤⑥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俄罗斯富商议员克里莫夫以时速每小时260千米的速度在大道上行驶,结果与一棵大树亲密接触,险些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B.奥兰多魔术队的球星霍华德逐渐成长为NBA第一中锋,其原因是他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分不开的C.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格外重要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 解决“提笔忘字”问题的最实际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张强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

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

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时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

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

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

B. 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 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5.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全文概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

”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

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立叶分析专题讨论。

从两者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

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

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切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

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超豪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

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

”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

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

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瞩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

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

“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

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

”谷超豪说。

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

“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