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课后通关:3-1-1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名师精编课件 湘教版

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
川渝地区具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
煤矿、金属矿、天然气的分布
川渝地区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2014·江苏地理)澳大利亚第和4马题来,第西澳3亚题大双,利边双亚贸边和易贸马额易来从活西1动亚98中虽8年大然的量分1出属2口发亿的达澳则国元为家增其和加优到 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发0展13中年势国两产家国业,签。但订与空了马间自来位由西置贸亚邻易相近协比,议,海。澳上下大交图利通为亚便20具捷11有,年优双 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进服出务口种势商类的品。是也读金显图属示回矿经答开济3~采互4和补题文性。化强教,育利产于业双。边经贸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答案: 川渝获地取区信息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推,断价结格论 较低;矿产、能 川源大渝、。地水长区三位力角于等位长资于江我上源国游丰东,富部我经;国济的政发西策达部地支地区区持;;川劳渝廉动地价区力,土市丰地场富价广格;阔较川市低渝场川地市渝广区场地人阔广区口阔;人稠口经密稠,济密劳发,动劳展力动丰潜力富力丰廉富较价,
(2016·湖北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4.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
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 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 级 A结.合①图③例B很.容②易③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 C期.,①该④城D市.传②统④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 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 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29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355页)一、选择题(2019·福建质检)半边房(见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据此完成1~3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1.A 2.B 3.A[第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2题,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
第3题,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方向。
]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5.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取决于气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4.D 5.A 6.A[第4题,由图中的测量点海拔可知,河谷东北侧地形坡度较小,吊脚楼数量多,而河谷西南侧地形坡度较大,吊脚楼数量少,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冲关28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冲关二十八(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下图)。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降水D.人类生活方式解析:C [按照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季风区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而非季风区降水量在400 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区;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流少、水量少,因其难以流到大海而成为内流河,故非季风区大致与内流区一致。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2019·某某马某某市高三文综)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某某盆地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三角洲3.下列符合该地区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4.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秦腔D.昆曲解析:2.C 3.A 4.C [第2题,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有窑洞,有民歌信天游,主要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C对;某某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民居不是窑洞,民歌不是信天游,A、B、D错。
第3题,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自然特征是沟壑纵横,降水集中,A对;地势起伏大,年降水较少,B错;地形为高原,排水通畅,C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特点,D错。
第4题,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有某某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秦腔,C对;川剧分布在某某,A错;豫剧分布在某某,B错;昆曲分布在某某,D错。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5~6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图片清晰版)(含参考答案)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答案 D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 D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 B.cabC.cba D.bac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
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________附近,地处东 部沿海地区________,
长江的入海口
43°N-48°N,地处________
气候 ________气候,夏季高 ________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1.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是( ) 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解析: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位于安徽江西等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河流众多,无结冰期,A、B、D 错。选 C 正确。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Ⅲ
0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解读
最新考纲
命题趋势
考情分析
2018 课标卷Ⅲ 10-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 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方式 的影响
区域环境的差异、 自然和人文地理特 重点地区的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将是考查 重点
条件 温多雨,雨热同期
短,生长期短
土地 条件
________为主,耕地多 为________,较分散, 人均耕地________全
国平均水平
________为主,耕地多为________,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________全国平
均水平
矿产 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工商业
3.发展时期“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020-2021年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提升练: 二十六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
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②都非常脆弱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④边界具有过渡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选D,2选C。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第2题,由图可知,生态区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但区域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
(2020·上海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3~5题。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3选B,4选A,5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区域图中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的对比
这类图一般为地理位置有明显差异的不同区域,在地理环境特征方面有诸多
可比之处。该区域由相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组成。该类图的一般读
图方法如下:
2
[答案对照]
1.(1)C (2)B
2.(1)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都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地区。
(2)D
(3)相同点: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两地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
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比重较大。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
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
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
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低。
阅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3
(1)试比较图一、图二所示区域的自然特征。
图一 图二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矿产资源 丰富,以________为主 较少
(2)与图一所示区域相比,图二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3)图一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
4
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
石层后再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
其原因。
答案 (1)
图一 图二
地形 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石油、天然气)
(2)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
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3)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白天
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1)图一为新疆,图二为安徽,调动两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知识解题即可。
(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热量、降水、光照等条件)、地形、土壤、
水源以及劳动力、技术、机械化水平等。安徽省水热条件优于新疆,水源条件好,
劳动力更丰富。(3)地表覆盖砾石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大昼夜温差,且减小风
蚀,减少土壤肥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