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情感的理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点迷津·创高分] 情感准确判断3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 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 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 2.打破思维定势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势的影 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 “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等。这样 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 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2021/3/11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恬淡,实则无奈、落寞、 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抒发了诗人对现状不可改 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 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 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心境2分,分析4分)
2021/3/11
2021/3/11
一、情感题因判断不准而失分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 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2021/3/11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 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 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 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 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 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 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 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4.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准确理解字面(表面)意思。
对于一首诗词,我们想要领会其中的深意,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文字的意思。
通过填充省略、调整语序、词语活用等手法准确理解字面意义。
(2)揣摩深层含意。
结合诗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分析该句的意象及其所使用的用典、双关等表达技巧,挖掘句子的深层意蕴,尤其是诗句背后的情感(理趣)。
这里的分析技巧是为“理解”服务的。
如分析双关手法,是要把其另一层意思理解出来。
(3)答题思路:由词到句(先解释关键词语,后说整句意思),由象到情(先说意象再到深层情感),由言到理(由表层意思到内蕴的道理)。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2022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内容是高考中的极高频考点,我们要掌握常见的情感类型及其规范表述,同时还要把握这类题型的考查形式和答题思路。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22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某句、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解题技巧】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
探究一首诗的情感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诗歌本身。
01、标题乃是诗歌情感的风向标【突出关键字标题】古诗词中有大量即事作品,所涉事情常常在文题中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也由此可以推知。
所以在回答思想情感类题型时应首先看清题目是否有助于答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这首诗的题目月圆二字对解读诗歌的情感大有帮助。
因为中国人最看重月亮,最讲究团圆。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不圆是旅居在外的游子最大的心头之痛,本诗中的杜甫即是如此。
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就表达了出来。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情感+课件45张

三 试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果,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 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 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诗人来到南夷的原因,“累”字写出诗人 长久为官的心理。 B.颔联使用绮丽典雅的语言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田园 生活,富有情味。 C.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谪之后,颈联承接上联,描绘 了诗人一天的活动。 D.诗人在碧天之下长歌的情景,塑造了一个借歌声排 遣情怀的骚客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 分)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 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 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 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 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 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 一首。
8.渴望得到重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9.对权贵的蔑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10.知音难觅的惆怅: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三、对友人的关注
1.对友人品行的赞美: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2.对友人高升的祝福: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4.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 偕行。——《无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

如果把诗歌当成诗人发的朋友圈——高考诗歌鉴赏题之把握诗人情感(教案)学习目标:1.明晰古代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方式,感悟诗人情感;2.联系高考题,把握考点,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3.克服鉴赏古诗词的畏难心理,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的赏析方法和答题技巧。
重难点:重点:明晰古代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方式,感悟诗人情感难点: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的赏析方法和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同学们平时会不会发朋友圈?朋友圈内容包含了哪些元素?先来看看这条现代人发的朋友圈,找一下有哪些元素,我们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呢?表达了什么情感?我们是如何得知朋友圈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的?我们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很多,电视、电脑、手机、游戏、微信、微博等让人不亦乐乎,而相比之下,古人要寂寞得多,只有唱歌、跳舞、读书、抚琴等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
于是写诗作词就成了他们抒发情感、排解情绪的方式。
问:假如古代诗人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又会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二、知识建构诗歌的构成要素:文字朋友圈的构成要素:文字+图片+表情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知识搭建:诗歌中诗人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任务一:解读诗歌情感可以找到朋友圈的“表情”要素,即直接抒情的要素诗歌中自带的“表情”=诗歌中的显性情感关键词,显性情感关键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恨”“怨”“怜”“泪”“悲”“怆”“怅”等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感词”:(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4)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温馨提示:关注“情感关键词”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概述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歌鉴赏的题目层出不穷。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展开分析和评论。
下面将从近十年高考语文试题中选取几个典型的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以便考生们加深对这些题目的理解。
二、题目分析1. 请分析“初夏”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表达的感受和启示。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对一首名为“初夏”的诗进行鉴赏分析。
首先,考生需要分析诗歌的主题,即“初夏”。
要理解作者描绘的初夏是怎样的,呈现出的意境和感受是怎样的。
其次,考生需要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分享自己对初夏的感受和启示。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诗歌分析能力和生活经验,注重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请分析这首诗中表达的主题,并结合诗中的形象、意境和修辞手法,谈谈作者对主题的思考和展示。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主题、形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考生需要通过解读诗中的形象和意境,来推测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以及作者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展示。
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应注重对诗歌的细致剖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图呈现。
同时,还要学会发现和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进一步丰富对诗歌的鉴赏。
3. 请结合生活经验和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你个人对诗人的评价和这首诗的赏析。
这道题目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人和诗进行评价和赏析。
考生可以从诗的主题、情感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个人角度出发,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评论。
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有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且能将诗歌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三、总结通过对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题目注重考察考生对诗歌主题、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同时也鼓励考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和评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
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找全——分、合
5.分析作者直接流露的情感
春 望 注意:找全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感伤时事(国破) 2.“恨别”:伤别离(家书抵万金)
6.注意典故:理解用典的意图
5.边塞征战诗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 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 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 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 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 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 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 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4. 咏史怀古诗 (1)叹朝代兴亡变化,昔盛今衰。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不思进取。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 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 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 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 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 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 争卖命了。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咏物诗: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 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
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托物言志,或咏物怡情。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个胸怀淡泊、精神 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 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 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 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 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 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4.分析意象和意境◆
1.共有樽中好:有共同的爱好——好酒 2.“薜萝 ” “荷荠”:高洁的事物——友人志趣高洁 3.“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环境美、贴近自然的生 活——向往山中的美景和惬意的生活 4.“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洛阳城里报暮的钟、
鼓之声也清晰地传来,诗人该回程了,但车马 仍然拴着,迟迟没有起程。 ——“嗟余听鼓应官
3.山水田园诗: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 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 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 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F 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玉树后庭花”:歌曲名,被称为亡国 之音。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 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 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 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 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初唐诗人,有文采却仕
途不顺。此诗是作者任洛阳县丞时所 作。
仕途不顺
1.怀才不遇 2.厌恶官场 3.向往自然——隐逸思想 4.高洁志趣 ……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张籍)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 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 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 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 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 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 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 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 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 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
越女初妆出境新,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3.诗题:诗歌题目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初唐诗人,有文采却 仕途不顺。此诗是作者任洛阳县丞时 所作。 问题:简析诗人走访好友郑七的原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 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 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 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 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之情。
理 解 诗 歌 情 感 的 角 度
诗 歌 赏 析
1.知人论世:依据诗人的 生平思想把握情感 李白:狂放不羁 杜甫:忧国忧民 陆游:抗金复国 傲岸情怀 颠沛流离 壮志难酬
王维:恬淡闲适
陶潜:厌恶官场
田园生活
热爱自然
2.诗下注释:字词、背景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
7.注意诗歌类型:不同类型的 诗歌侧重表达不同的情感
1.送别诗: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 A 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 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 B 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C (互相)勉励,劝勉。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情深意长 的勉励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 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
(1)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 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 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 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2)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 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 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 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 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 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 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