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规范答题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而“思想情感题”更是其中的难点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解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五大解题策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思想情感题”。
一、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
这就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重抓住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意义,理清诗歌的情节线索和思想跳转,寻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去回答题目,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抓住诗歌的情感表达三、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是意象的集合,而象征则是诗歌意象的抽象和提炼。
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需要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意象的寓意和象征的暗示。
要懂得在诗歌中追寻意象和象征的含义,理解诗歌中所呈现的意境和情感内核,从而深入揭示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四、对比分析多种解读观点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要善于对比分析多种解读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内容。
要善于结合名家评论和文学批评的观点,理解不同读者的解读角度和解读方法,进而自己深入思考和分析。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主题和思想内涵,为解答题目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观点。
五、亲身体验诗歌情感境界对于“思想情感题”,考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情感积累,深入体验诗歌情感境界。
要通过对诗歌内容的体验和感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内涵,进而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回答相关问题。
只有在用情感去感悟诗歌时,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主题和思想内涵。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中,思想情感题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题型之一。
因为这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还需要考生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对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这一题型,我们可以总结出五大解题策略,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思想情感题。
一、审题准确。
审题是解答思想情感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考生在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时,需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要求解析的诗歌和要点,明白题目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入手解读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有些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从诗歌的表达手法入手分析,有些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入手分析。
所以审题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是解答思想情感题的关键。
在审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划下关键词、画下重点、仔细阅读题目表述等方式来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二、抓住诗歌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解答思想情感题,考生需要抓住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的文学形式,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诗人的特定思想和情感。
考生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节奏、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揭示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
抓住诗歌的核心思想和情感,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把握解题的重点。
三、注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语言和结构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诗歌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需要注重对诗歌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
诗歌的语言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考生可以揭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韵脚等,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考生可以揭示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需要注重对诗歌的语言和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找出诗歌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四、比较分析,立足文本。
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比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
新高考思想感情类诗歌题答题三步骤

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 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 创作成就的自得。
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 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
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 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 二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 “知人论世”的方法。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陆游一生都想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是在半夜 无眠,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在想着杀敌报国,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答: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 自由闲适之志。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 由;
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 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
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 间特有景致;
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 追求。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 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8.(2015·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运用了借景
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题。 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 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
[课堂小练]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中,“思想情感题”是必考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一首诗歌后,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针对文中的某一细节展开阐述,需要考生有提取、分析、解释诗歌情感的能力。
以下是五种解题策略,帮助考生顺利完成“思想情感题”的解答。
1、细节分析策略高考中的“思想情感题”是针对诗歌中某个理论、观点、情感、思想等的详细解析和阐述,常常由诗歌中的细节展开论述。
因此,考生在做这类题型时,要仔细阅读诗歌,针对细节进行分析,从中梳理出诗歌的情感或思想,并通过解释或举例来具体阐述。
2、意象出发策略意象是诗歌中表现感情、情绪等压抑力量的视觉化象征,其本质是展现诗人思想及感性的象征体现。
在做“思想情感题”时,考生可以从诗歌中的意象出发,通过充分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形象特征和它们传达的信息来探究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语言独具策略语言是诗歌表达思想、情感和情绪的主要手段,常常从语言的选择、描写、抒发等方面展现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特质。
在做“思想情感题”时,考生可以从语言入手,分析语言的表达特点,寻找语言中的深意,从而准确把握诗人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4、文化历史策略文化和历史时代背景是诗歌中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背景,往往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做“思想情感题”时,考生要结合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史境,深入解析诗歌表达思想、情感和情感特征。
5、比喻引伸策略比喻是指把一个对象或行为等以一种隐喻的方式与别的对象或行为联系起来,起到彰显情感、表达思想特点的作用。
在做“思想情感题”时,考生可以从比喻角度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挖掘比喻意义并展开分析,通过比喻的引伸,探讨诗歌主题的深层思想和情感表现。
以上提供的五种策略是解决高考“思想情感题”的基本思路,考生在做题时可以灵活运用,顺利完成答题任务。
此外,做好定期模拟,在实战中不断调整策略,提高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摘要】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在考试中具有重要地位,掌握解题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五大解题策略展开讨论:首先要理解诗歌主题,从而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次要审视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等,以帮助分析诗歌的意义;接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色彩,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还要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等方面;最后要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总结解题策略的有效性,提出思考与展望,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诗歌鉴赏考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解题策略,理解主题,审视表现手法,把握情感色彩,分析语言特点,比较现实生活,总结有效性,思考与展望1. 引言1.1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在高考诗歌鉴赏中,思想情感题是考生们经常遇到的一种题型。
解题策略的掌握对于正确理解和分析诗歌的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情感色彩、语言特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从而给出准确的答案。
在解题过程中,理解诗歌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审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诗歌通过抒情、议论、描写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
把握诗歌的情感色彩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诗歌常常通过抒情或哀婉的情感表达主题,我们需要准确捕捉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也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象征、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需要分析这些语言特点对于诗歌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2. 正文2.1 理解诗歌主题理解诗歌主题是高考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准确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与内涵。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通常会涉及到思想情感这一主题。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并且采取恰当的解题策略。
下面将介绍五种解题策略,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思想情感题。
第一种策略是认真阅读题目。
考生在看到题目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解题意,确定主题和考点。
有时候题目中会给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考察的重点。
题目可能会问“《丰收》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那么考生需要确保自己理解了“丰收”这个词的含义,以及诗歌中可能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二种策略是仔细阅读诗歌。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可以多读几遍,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倾向。
可以关注诗歌中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和意境,这些通常是诗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注意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因为这些手法常常与诗歌所传达的思想紧密相连。
第三种策略是注意诗歌的背景。
对于一首诗歌来说,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活背景都可能对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
考生可以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一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考生也可以了解诗人的生平故事和思想倾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
第四种策略是结合诗歌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题。
在回答题目时,考生可以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诗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和解释。
如果题目中提到“自然”和“生命的意义”,那么考生就可以重点分析诗歌中关于自然和生命的表达,探讨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第五种策略是举例论证。
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可以选择诗歌中的某个具体细节或者某句话作为例证,进一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举例论证,不仅可以丰富答案的内容,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诗歌的思想情感。
解答思想情感题需要考生进行认真阅读题目、仔细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背景、结合关键词和举例论证等五种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思想情感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如何有效地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技巧之一。
下面我将介绍五大解题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这些因素会对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及对作品中的隐含细节和比喻等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第二,突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象征。
在诗歌中,作者常常通过意象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意象可以是自然景物、物品、动作等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解析意象和象征的含义以及它们与诗歌主题的关联来进行解答。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我们可以重点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五,注重诗歌的整体把握和归纳总结。
诗歌是通过语言的独特组织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我们除了关注其中的细节之外,还应该注重整体把握和归纳总结。
通过对诗歌整体结构和行文方式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思想情感题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了解背景和作者意图,分析意象和象征,解析修辞手法,关注语言风格和音乐美感以及注重整体把握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
希望以上五大解题策略能够对广大考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一直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思想情感题”更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在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成为了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大解题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注意审题,把握主题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考题,把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尤其是关于思想情感的题目,要紧扣诗歌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剖析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思考诗歌的题目、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语言形式等方面,来梳理出诗歌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二、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词在审题之后,要先仔细阅读所给的诗歌原文,通过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词来感受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比较看似晦涩的诗句,通过细读之后,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同时要重点关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都是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逐句分析,把握细节在细读原文的基础上,还要逐句分析诗歌,抓住细节来感受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逐句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细致入微地理解诗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在含义。
四、比较对照,抓住重点在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时,如果觉得有些地方不太理解,可以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可以比较这首诗与其他类似的诗歌来找出其中的异同,也可以通过对比诗歌中的不同段落或诗句来加深理解。
比较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把握其中的重点思想和情感。
五、积累经验,多做题目最后一个解题策略就是多积累经验,多做题目。
通过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的过程中,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和经验,为以后的解题提供参考。
多做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规范答题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一、诗歌的情感类型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二、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
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
古诗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
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
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2.从体裁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
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缅怀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人民、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多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
3.“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朱淑真的《秋夜》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是很难分析出来的。
但是假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够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了。
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4.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如其人,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
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5.通过“序”来体味诗歌情感
到了苏轼的时候,诗词创作有了序。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甚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有》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具体说明了该词创作的时间,”怀子由”的原因,交代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即兼怀子由,同时隐含着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之情。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
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7.固定的事象——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
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固定的情感。
例如:“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楼兰”指建功立业。
这些常用典故还用化碧、鸿雁、长亭等等。
8.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诗歌,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多的内容,这就要求诗歌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炼,讲究一字传神。
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要的作用。
2003年高考全国卷对于“诗眼”的考查获得了语文界的一致好评。
例子较多,这里不再赘举。
9.注意诗歌中情感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较固定的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的李白展现给人的是豪迈奔放、明朗、活泼的个性,而从杜甫现实主义的诗中我们体味到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
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豪放派的诗人也有情意缠绵的作品,反之一样。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思想情感的规范答题
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有什么社会意义”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规范答题: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有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要注意的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
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象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
四、答题举偶
例1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然后明确诗中提到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和主要景物,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进行归纳整合。
第三步,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
而发议论,这正是诗歌的“卒章显志”的特征,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抓住“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
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