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以下是对这一年的农业工作进行总结:
一、农业生产水平提升:2024年安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农田利用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农产品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产品销售市场逐渐扩大。

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安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新的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使得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加强:2024年安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农业废弃物管理等措施,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

农田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024年安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

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农村农民不仅从农业收入中获得利益,还通过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增加收入的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总的来说,2024年安徽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这些成绩对于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业, 在产品包装上纷纷使用或者挂 靠使用“ 施集” 品牌 , 施集茶 叶也 在这 名牌产品的带动下, 茶叶种植加工总量 和产品效益 目益扩大 , 也为 当 地茶农带来了丰厚 的经济 收入 ,04年“ 20 施集” 品牌 荣获安徽省著名 商 标 。另外 , 乌衣、 黄圩苗木 , 滁州贡菊 、 郢红 薯等特色农产 品在全 国 张 已享有较高的盛誉 , 章广花生 、 黄桃种 植也颇 具特色 , 有效地促进 了“ 品
关 键 词 : 州 农 业产 业化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滁
工, 发展区域特色产 品, 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 、 基地化生产 、 规模 化经 营, 农副产品附加值 和资源转化率大大提高 。例如 20 年 , 区政府 01 南谯 在对原国有施集茶场进 行改制 的同时 , 又新 发展 了永 太、 金鹰 、 云蜂 三 家茶叶加工企业 , 当地茶叶加工能力增加了近两倍 , 使 新成立 的制茶 企
力度 , 龙 头 企 业 的发 展 创 造 良好 的环 境 。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云
强支柱产业。农业龙 头企业 , 论是加 工企业还是 营销企业 , 加工、 无 其 营销对象都是农产品 , 能否满足企业对农产 品的需求 , 无疑是 企业 安身
立命 、 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滁 州市农业 龙头企业就地取材 , 就地加
维普资讯
● 区域经济
《 经济师)08 20 年第 1 期
滁州 农业 化 企业 展的 及问 析 市 产业 龙头 发 现状 题分
●俞
摘 要: 发展 农业龙 头企业是推 动农业产 业化 的核心。现阶段 , 滁 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少、 规模 小, 发展 能力不强 , 市场 竞争力不 高, 企 业的管理经营机制和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 持有待进一 步加 强。发展 龙 头企业应从面向市场 , 依托资源优 势, 全完善 龙头企业 与农 户之间的 健 利益联结机帝 、 高企业 家素质等方面入 手, j提 同时加大政府 的政 策扶 持

安徽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

安徽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

安徽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和全省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强农产品供给提供参考。

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状分析:安徽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种繁多,有利于农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安徽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发展,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安徽省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要农产品,其中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猪肉等是安徽省的重要农产品。

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环节相对完善,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

安徽省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储存和运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供给效率。

安徽省与苏北、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接壤,交通便利,农产品贸易方便,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助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

安徽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主体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农村电商在安徽省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加快了农产品上行链条的形成,提升了农产品供给效率。

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农产品品质不稳定、质量不高、标准化程度低是影响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劳动水平和品种不一致,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薄弱是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另一个问题。

尽管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但仍存在农产品流通途径较窄、运输高昂、信息不畅等问题。

由于供应链的不完善,部分农产品无法及时送达市场,导致资源浪费和农民利益受损。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瓶颈。

安徽省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生产效率低下。

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023滁州经济报告

2023滁州经济报告

2023滁州经济报告1. 引言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的交界处。

本文将对滁州市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

2. 经济总体概况2023年,滁州市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主要指标如下:•GDP总量:根据初步数据估计,2023年滁州市的GDP总量预计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X%。

•第一产业: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农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第二产业:工业是滁州市的支柱产业,2023年工业产值预计达到X 亿元,增长X%。

•第三产业:滁州市的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服务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综上所述,滁州市在2023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各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 产业发展情况3.1 农业滁州市位于中国的农业大区,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3年,滁州市农业发展总体稳定。

农业主要指标如下:•粮食产量:2023年滁州市的粮食产量预计达到X万吨,比上一年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农产品加工:滁州市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2 工业滁州市的工业产值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

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制造业:滁州市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023年,制造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建筑业:滁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2023年,建筑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3 服务业滁州市的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的主要指标如下:•零售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滁州市的零售业发展迅速。

2023年,零售业销售额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旅游业:滁州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2023年,旅游业收入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最新关于安徽滁州市的简介

最新关于安徽滁州市的简介
1. 滁州市的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 宵节,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灯会活动,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 凡。
2. 滁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也十分有特色,如剪纸、泥塑等,这 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不仅体现了滁州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也 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3. 滁州的传统节日中,除了元宵节外,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逢这些节日,当地都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赛 龙舟、吃月饼等,展现了滁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新关于安徽 滁州市的简介
Contents 目 录
一、滁州市概况 二、滁州市旅游资源 三、滁州市的产业特色 四、滁州市的人文风情
一、滁州市 概况
1. 地理位置与环境
02
01
1. 滁州市位于中国东部 的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 三角洲经济圈,地理位置 优越。
2. 滁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 著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3. 社区生活风貌
1. 滁州市的社区生活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居民们热爱运动 ,经常在公园、广场上进行各类健身活动。
2. 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教育,社区内设有多个学习中心和图书 馆,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滁州市的社区还非常注重环保,居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共同维护社区的清洁和美丽。
感谢观看!
2. "滁州臭豆腐"也是当 地一绝,虽然气味独特, 但入口却是鲜香可口,配 上特制的辣椒酱,让人回 味无穷。
3. 此外,滁州的"清蒸鳜 鱼"也非常有名,选用新鲜 鳜鱼,清蒸后鱼肉鲜嫩,汤 汁醇厚,是品尝滁州水产美 食的好选择。
3. 旅游活动体验
1. 在滁州市,游客可以参观 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欣赏到 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 景观。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启示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启示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启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位于江淮平原,地处安徽省北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全县土地面积约为1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启示。

一、土地流转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村劳动力外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田闲置。

2. 土地规模化经营需求。

随着农民对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单一的小农经济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土地规模化经营日益成为发展趋势。

3. 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地方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流转后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土地流转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发展受阻。

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力资源短缺,土地规模化经营需求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

2.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导致一些耕地闲置,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3. 农村社会稳定受挑战。

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问题加剧了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一些农民因无法如愿将土地流转而产生纠纷,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启示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力度,提高流转效率,降低流转成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同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 加强流转土地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确保流转合法合规,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乱象和纠纷。

3. 引导农民土地规模化经营。

政府应引导农民采取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粮食和农产品产量。

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流转土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确保流转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前言作为安徽省的一个中心城市,滁州在生物产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会分析滁州生物产业现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改善途径,为滁州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现状分析生物医药产业滁州市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生物医药政策的扶持和滁州市内优质的生态环境,相信其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滁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已建成占地面积1000亩,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如长白山制药、涟星生物医药等。

生物农业产业滁州市农产品丰富多样,是江淮平原的蔬菜和水果集散地,尤其是滁州花灯,闻名遐迩。

同时,滁州市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涉及到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尽管如此,滁州市农业发展仍需加强绿色、有机农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生物环保产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物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滁州市环境质量良好,是建设循环经济的适宜地区。

目前,滁州市已投入资金建设了生态工业园区,引进了一批生物能源和生物降解材料等企业,但距离满足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不足之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缺乏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生物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相对缺乏。

改善途径•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引入更多的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加强与院校的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育;•在农业方面,加强绿色、有机农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农村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在生物环保产业方面,鼓励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能源的应用,支持生态园区、低碳城市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提高生物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

结语随着创新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产业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产业。

滁州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应该积极推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以北,素有“北有延安,南有滁州”之称。

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滁州的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滁州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滁州产业现状1. 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传统产业在滁州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纺织、机械、电力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滁州产业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纺织行业,滁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企业。

此外,滁州还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要方向,为滁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滁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滁州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产业创新园等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也为滁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提高了滁州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3. 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滁州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滁州的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滁州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如明代建筑群、庐山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滁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将对滁州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滁州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滁州产业发展将加快优化升级。

传统制造业将加速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滁州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滁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

建立更加灵活便捷、高效智能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的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班级:农学一班学号:22201232601XXX X姓名:赵德伟2014年11月10日目录引言........................................................................................................ - 3 -正文........................................................................................................ - 4 -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 ............................................................... - 4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 ................................................... - 5 -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 ..................................... - 5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6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 ......................................................... - 6 -2、产值最大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 8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2 -五、滁州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5 -六、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 - 16 -1、社会因素: ........................................................................... - 16 -2、科技因素: ........................................................................... - 16 -3、政策因素: ........................................................................... - 17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 - 18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 18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 19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 - 20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 - 21 -5、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 21 -参考文献.............................................................................................. - 21 -引言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为了达到确切有利发展农业,就要必须了解与“三农”有关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农业资源。

我国地狱广阔,各省、市、地区的农业资源以及相关区划均不相同。

在这里,我将参考安徽省滁州市近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当地农业资源概况(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或种植面积)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或五类粮油蔬果)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以及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等为素材,用数据、图表等详述上述内容,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同时结合本市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预测本区农业生产发展路径及趋势。

正文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滁州稻香鱼肥、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定远县被国家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天长市被誉为“中国百合之乡”。

市域内绢云母、岩盐、石膏、芒硝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居华东之冠,品质优良。

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8,粮食商品量占全省的1/4。

滁州拥有五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八十多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稳定性强。

目前,全市拥有十一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九个。

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建成的就有6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存量大。

水、电、气等要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鱼米之乡”的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粮食总产约占安徽省的七分之一,年调出商品粮总量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商品率达60%以上,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因此有“安徽第一粮仓”之称。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2009年末,安徽省滁州市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共123.7万人,较上年减少2.9万人;2010年末,安徽省滁州市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共123.2万人,较上年减少0.5万人;2011年末,安徽省滁州市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共107.5万人,较上年减少15.6万人;2012年末,安徽省滁州市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共115.1万人,较上年增加7.6万人;2013年末,安徽省滁州市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共103.6万人,较上年减少11.5万人。

如图:从业人员/万人年份表1:2009-2013年滁州市从业人员数量变化曲线图从近五年来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来,虽然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有短暂的上升,但是其总体是在下降。

而且,根据我们学生多次下乡做调研的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也趋于老龄化,普遍可见的都是超过五十岁的农民在农村务农。

因此,据此推断,在不久的将来,这批老农民年迈之后,他们的土地大多会流转出去,最终实现土地集约化种植,形成大型农场形式。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2009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5.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2010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990公顷,增长0.6%;2011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6.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935公顷,增长0.7%;2012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30公顷,增长0.7%;2013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614公顷,增长0.5%。

由表2和表3 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分析出来,2009-2013年期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一直是在增加的,其平均增加水平约为0.5%。

其中,2009-2012年之间,增幅最大,平均增长率达到了0.667%,而在2013-2013年之间,增长率逐渐放缓。

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来分析,这些变化也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从2009年开始,我市便开始进行村镇合并工作。

一些小的村镇被合并和拆迁之后,以前的宅基地都被算入了耕地面积,农民在上面种上了粮食,于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便在不断增加。

随着相关工作不断的落实,其增长速度不断放缓,而且因为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农作物播种面积依然在增加,只不过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

表2:2009-2013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趋势年份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增长率/%表3:2009-2013年滁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变化趋势表4: 2009-2013年滁州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的产量表6:2009-2013年滁州市粮食作物中稻谷、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的产量在对2009-2013年滁州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的产量变化作出折线图时可以发现(见表7),粮食产量总的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总体水平维持在425万吨;油料作物的总产量是在呈下降趋势;而蔬菜的总量却是年攀升。

以此推测,滁州市粮食总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一些经济作物的产量却在下降,与此同时人们对蔬菜消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根据表8可以看出,粮食作物中的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的产量变化不明显。

稻谷几乎就是在245万吨左右浮动,而小麦是在145左右浮动,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保证了一个省市的基本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产量/万吨年份表7:2009-2013年滁州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的产量变化折线图产量/万吨年份表8:2009-2013年滁州市粮食作物中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变化折线图从表5可以直接看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的种植面积得变化趋势。

其中,粮食作物的种植面在逐渐增加,但是5年来的增幅约为4.4%,年平均增幅约为0.88%。

蔬菜的种植面积几乎维持原来水平,没有变化。

但是油料作物的种植面却在一直下降。

5年来的年平均减幅约为3.78%。

可见,在滁州地区,今年来,农民开始逐步种植主要粮食作物,而减少了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

表9:粮食、油菜和蔬菜的种植平均面积比例图由表9可以看出来,近五年来,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85%,而其他的作物所占的比例甚小,不到15%。

可见,滁州市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的稻麦连作方式为主。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表10: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表11:2009-2013年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比例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农林牧渔四个产业中,农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牧业、渔业和林业。

其中农业由2009年的59%增加到77%,渔业由2009年的4%增加到7%,林业维持1%的数据没有变化,但是牧业却由原来的36%下降到了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