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2010七宗最

合集下载

a股历次题材行情复盘

a股历次题材行情复盘

a股历次题材行情复盘摘要:1.A 股历次题材行情概述2.历次题材行情的主要特点3.历次题材行情的原因分析4.历次题材行情的影响和启示正文:【A 股历次题材行情概述】A 股市场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题材行情的波动,这些行情通常具有一定的主题和特点,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早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到后来的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崛起,A 股市场的题材行情不断演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历次题材行情的主要特点】1.政策驱动:历次题材行情的兴起,往往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推动密切相关。

例如,2007 年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和股指期货等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展开的。

2.产业变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题材行情往往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例如,2010 年的“新兴产业”行情,就是以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所引发的。

3.投资者情绪:题材行情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市场对某一题材的追捧,往往会引发投资者的跟风和投机,从而推高股价和市场热度。

【历次题材行情的原因分析】1.政策因素:政府对某一领域的支持和扶持,往往是引发题材行情的主要原因。

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往往会改变行业的发展格局,从而带来投资机会。

2.技术创新: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往往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题材行情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互联网+”的题材行情。

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货币宽松、投资者风险偏好等,也会影响题材行情的走向。

例如,2015 年的“杠杆牛”行情,就是在市场流动性充裕、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的背景下展开的。

【历次题材行情的影响和启示】1.提高市场透明度:历次题材行情的兴起和消退,都暴露出市场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2.强化风险意识:投资者在参与题材行情时,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注重风险防范,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

2010年10-11月惊天股市操纵案

2010年10-11月惊天股市操纵案

严惩幕后凶手2010年10-11月股市操纵案谁也没有想到,在貌似平静的周末,一场官民网络站突然爆发。

这场网络战的起因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股市操纵案。

目标是严惩或者包庇有后台有背景的犯罪份子。

当中国亿万股民沉浸在久违的大牛市行情时候,2010年10月26日开始,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阴谋在策划和行动中。

大约20家券商在期货市场开始起利用这波脆弱的牛市,大赚一笔的勾当。

他们逆势为而为,暗暗建立空单大仓。

此时的股市已经是压抑两年的火山,一发不可收拾,两市成交量屡屡突破创记录的50000亿元,按照量价规律,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大牛市的开端。

几乎100%股民兴高采烈。

但是,也有不高兴的。

这些不高兴的就是逐步建仓的股指期货空单机构。

10月26日开始,股市成交量成直线上升,预示行情将向上突破。

事实上,作为中国股民心目中最大的心理线是3000点大关。

这个点位已经被反覆试探,到11月11日14:30分以3%涨幅强力突破。

屡屡上涨的股市造成股指期货做空机构巨大亏损。

11月合约于11月19日到期交割强行平仓。

时间仅仅一周,如果此间股市不能大跌,他们将面临10亿元以上亏损,反之若出现大跌,他们将赚10亿元以上。

在大利大害面前,他们作出了选择:利用资金优势打压股市,然后在期货上交割获利。

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开始只是偷偷摸摸的干,单个的干。

方法是每逢股指出现上涨冲动,那边股指期货就随即来个向下大力抛单。

事实上,自从股指期货开通以后,绝大多数股民就一边看股指期货一边操作自己股票,因为大家都认为股指期货有“发现价格”“预测价格”功能。

于是,这种打压屡屡奏效。

但是效果不明显。

因为毕竟这个大牛市是史无前例巨大资金推动,而且目前股指点位处于历史低位。

这样的打压只是将股指打压半个百分点,第二天开盘又跳上原位。

这样,这些机构只好重新开始打压,尾市股市又跌一点点。

股指出现历史罕见的一个个小的“黑乌鸦”(高开低走小黑线)。

到11月11日,行情出现巨量突破,压抑日久的股市像火山般爆发,整天走势如日中天,下午收盘20分钟左右已经上涨罕见的3%以上。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市场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了多次牛熊周期。

这些周期的起伏,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心态,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A股历史上的牛熊周期进行梳理。

1990年代初期,A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呈现出上涨趋势。

1992年,A股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200点上涨到了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被1994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

此后,A股市场进入了长达数年的熊市,直到2005年才开始逐渐复苏。

2005年至2007年,是A股市场的第二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5年11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1000点。

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6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50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2009年至2015年,是A股市场的第三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9年3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2000点。

到2015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5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15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5年6月15日,A股市场出现了“6·15”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7%。

2015年至今,是A股市场的第四次牛熊周期。

这次周期的起点是2015年6月15日,当时上证指数跌破了4000点。

到2018年1月,上证指数再次涨到了3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8年2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总的来说,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每一次牛市都会被熊市所打破,每一次熊市也都会被牛市所取代。

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把握好自己的投资节奏。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

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二)(2011-02-07 13:14:52)标签:个股中小板证券市场跌幅板块稀土涨幅分类:谈市论道[前言]:(续)2010年指数、行业及个股等方面涨跌分化情况分析。

经过2006~2009年4年间大涨大跌的洗礼之后,2010年A股市场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沪综指全年下跌-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列倒数第三,仅略强于身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主要股指分别下跌-34.97%和-16.40%),很多个股跌幅不小,投资者中赚钱的不到三成。

当然,机会并非没有,表现为指数、行业和个股间巨大的结构性机会。

指数表现方面:截止12月31日收盘,沪指报收2808.08点,比上年收盘3277.14点跌469.06点,跌幅-14.31%,全年共计242个成交工作日,总成交量为30.86万亿元,日均成交量为1275.23亿元;深成指全年跌幅-9.06%,全年总成交量为24.02万亿元,日均成交量为992.67亿元(沪深二市全年日均成交量合计为2267.9亿元);中证300指数报收3128.26点,比上年收盘3575.68点跌447.42点,全年跌幅-12.51%;而中小板综合指数(399101)报收7464.74点,比上年收盘5814.97点涨1649.77点,全年上涨28.37%。

期间,曾创出历史新高,年末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可见,各指数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中小板指数表现亮眼。

行业板块表现方面:可见,各板块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其中,医药医疗、农业、电子元器设备、机械等表现良好,而钢铁、证券期货、银行、公用事业等表现较差。

个股表现方面:可见,个股呈现明显的巨大结构性差异。

其中,涨幅100%以上的个股共计82只(最后一个为600354敦煌种业,涨幅为100%);涨幅200%以上的个股共计16只;其中震幅超过500%的仅二只:600259广晟有色,震幅584.93%;002190成飞集成,震幅518.82%;可见,期间涨幅巨大。

【股市经典】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 中金死磕高盛A股定价权之争2010年11月22日

【股市经典】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 中金死磕高盛A股定价权之争2010年11月22日

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中金死磕高盛A股定价权之争2010年11月22日短短数日,A股接连遭重创,哀鸿遍野。

当指数回落2800附近,被套的投资者再度陷入慌乱与迷茫。

尽管人们迫切需要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但他们在十字路口只能看到两块相反的路牌: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在A股暴跌的同时,目前主流的中外投行形成了看空和看多两大泾渭分明的阵营,摇旗呐喊的头号棋手分别是高盛和中金。

在市场发生剧烈震荡的情况下,各大机构流露出的多空微妙表情,其中蕴含的玄机耐人寻味。

舌战的背后,恰是对A股定价权的激烈争夺。

高盛“变脸”翻空“引发上周五暴跌的是高盛的一份唱空A股的报告!”这样的说法近日在市场迅速地流传开。

据传,这份报告是从香港流到内地的,其中明确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盛高调建议卖出中国股票的同时,瑞信等其他国际投行也纷纷预测央行有持续加息的紧缩动作。

摩根大通也发布报告称,预计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通过密集的资金冻结和进一步的信贷控制继续实施流动性的管控。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几个月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将再上调两次,每次0.5个百分点;同时2011年将会进行三次0.25个百分点的加息。

”由此看来,国际投行们已经提前得知中国大规模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倾向。

本周以来,高盛的论调得到了部分国内同行的认同。

今年以来一直看多的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发布了一份名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研究报告。

“流动性平衡的不利因素已经开始累积,风险值得警惕。

CPI快速上升,并可能继续攀高;PPI环比连续加速上升;贸易顺差同比快速收窄;货币政策从紧的步伐较快;以及美元汇率的小幅反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后续一段时间可能仍将维持甚至加剧。

”高善文认为,“如果顺差持续下降与通货膨胀的持续攀高交织在一起,那么届时流动性平衡可能就会发生不利的转折,并对2010年下半以来的市场趋势年构成挑战。

中国股市何处去-2010,大盘是否会崩溃_第五章 股市崩盘,原因何在?

中国股市何处去-2010,大盘是否会崩溃_第五章 股市崩盘,原因何在?

1.股市、房市,一对孪生兄弟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造成了特殊的土地政策,所以房地产业一直是中国长盛不衰的阳光产业,近年来房价的超高速上涨更是成为了这一说法的最好注脚。

“中国房价只涨不跌”“中国城市化将创造房地产业的神话”。

基于这样的印象,房地产股票在中国股市中,一直以绩优蓝筹股面貌出现,是所有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目标,股指的稳步走高至少有它们的功劳。

如果放在半年前,这些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房地产业的跳跃式发展也一再强化着这样的印象。

但是时光之神走到了2010年,一切都改变了。

2010年似乎注定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地震、干旱、暴雨频繁光顾我们这个正走在小康之路上的国家,作为中国股市风向标的房地产股票也突然开始变脸。

在2010年4月开始的股市暴跌中,地产股当仁不让地充当了暴跌主力军的角色。

201.O年4月之前,大盘一直是典型的牛皮市,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面临着方向的选择。

从4月17日开始,地产股在“国十条”出台的巨大利空下突然崩盘,万科地产等行业的标杆企业累计下跌超过30%,众多增发企业几乎齐齐跌破发行价,导致一些有增发意向的企业不得不停止增发计划,静观其变。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股票如此密集且大规模的下跌?2009年11月份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至少是造成地产股票下跌的部分原因,2010年以来,国务院“新lO条”政策把房地产股票进一步打进深渊。

如果按照2009年11月调控政策出台前的价格计算,地产指数下跌最多达42%。

问题出现了: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明明白白说的是对房地产住宅价格上涨的控制,没有一句说的是对房地产股票炒作的控制。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房价依然高高在上,房地产股票却一路下泻。

房地产价格从2009年调控至今上涨了约30%,房地产股票价格下跌了一42%。

这一涨一跌中,还没有包含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年报显示,几乎所有房地产企业当年利润增长都在10%以上。

显然,房地产企业的赢利与否根本不是股价下跌的原因,中国股市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话:“股价与业绩毫不相干”。

2010年股市收官总结 影响A股大事件盘点

2010年股市收官总结 影响A股大事件盘点

2010年股市收官总结影响A股大事件盘点2010-12-31 16:22:53| 分类:股票| 标签:股指期货三网融合资本创业板市场|字号大中小订阅和讯股票消息回顾2010年,A股市场年初先跌、年中涨、年尾再跌,期间起落沉浮,令投资者百感交集。

2010年的全球主要市场当中,A股上证指数收盘以下跌超过14%的表现位居倒数倒数,可谓"熊"冠全球。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据和讯调查,总体54%的投资者表示获利。

创业板、中小板指数以及大批股票在2010年创出历史新高,可以想象,展望2011年,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期待!投资者2010年收益调查2010年和讯调查说明:2010年市场走势呈现先抑后扬走势,此前的上半年调查中,70%以上投资者均出现亏损,而至下半年,总体获利的投资者已经占到半数以上达到59.9%。

2010年影响股市大事件盘点2010年影响股市大事件盘点总的来说,2010年资本市场政策频繁,创新较多,年初1月8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获批,市场解读成利好,股指高开3%以上,但当时投资者却没有意识到,当天的高点3306点将是2010年全年的最高点,不过当时市场预期四大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将出台,罗顿发展1个月翻番的走势也令人意识不到一个即将下跌半年的大盘走势即将来临。

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中国股市结束单边做多才能获利的历史,市场也因此恐慌,展开一波年内最大的跌幅走势。

而且,在下跌的5、6月,屋漏偏逢连夜雨,农行即将上市,市场对农行也有恐惧心理,不过恰恰因为此,7月15日农行上市股指反而见底,展开反弹行情。

反弹持续至11月中旬,国内通胀形势愈发严峻,11月18日国务院表态抑制通货膨胀,股市期市受挫,市场就此展开大幅调整,并且一直持续至12月底未有止跌迹象,而12月27日的央行加息,再次推波助澜令得市场结束整理1个月的平台向下突破。

展望2011,从紧的货币政策、扑朔的国际局势、转型的经济模式均将令得2011年充满不确定性,预计2011年的股市将在曲折中前行,波动空间2500—3700。

中国股市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中国股市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中国股市2010年简析与2011年展望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将是“最特殊的一年”。

2010年中国股市是“成功+挑战”的一年。

目前依赖资金推动的股市在2011年将会呈现出振荡和反复的态势。

回顾2010年以来的中国股市2010年中国股市是“成功+挑战”的一年,一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顺利推出并平稳运行,市场彻底改变“单边市”的格局,具备“做空”机制;二是创业板运行满一周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得到极大突破;三是市场监管更加完备,特别是对“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的打击,维护了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四是市场大部分参与者依然没有脱离“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窘境。

2010年11月1日实行新的IPO询价制度,加大对保荐券商的责任监管,上市公司融资及再融资门槛有所提高。

进入10月份,沪深股市走出了一波持续放量上扬的行情,给市场带来无限期待,但大多股民依然是赚了指数赔了钱,特别是那些“积极调仓”的投资者,大部分都踏错了鼓点,反而成为市场牺牲者;相比之下,那些持股未动的投资者在此轮上升行情中有所斩获。

这再次印证“长线是金”这一股市颠簸不破的真理。

2010年3月中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能够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亟欲尝试做空滋味,出现第二季度一波持续下跌。

直到7月份,伴随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市场走势才转变,但仍呈现震荡、观望态势。

到9月29日,新一轮房产调控政策出台,特别是各地推行限购措施,迫使市场资金向股市迅速转移,结果引发国庆长假后的一轮资金推动型的上涨行情,10月份沪深两市分别上涨12.17%和16.56%,位居全球股市涨幅之首。

2010年中国股市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美国低利率货币政策加剧全球流动性。

中国2009年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政策,使得国内资金异常充裕,加之部分国际热钱流入,年初这些资金主要在房市闯荡,随着中国收紧房市,导致曾经在不动产领域积聚的资金迫切流动,而包括农产品和资源类在内的大宗商品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已价格高企,加之实物交易并不利“游资”进退,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资本市场成为这些资金的首要目标和最好的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股市场2010七宗最:IPO融资全球最

[日期:2010-12-31]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
小]
首页→ 币卡股票
2010年12月31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
彭洁云
IPO募资额称冠全球_上证指数“熊”踞跌幅榜
今日,A股市场迎来201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回首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全球股市IPO融资桂冠毫无悬念地由A股摘得,而二级市场的走势却一路走熊。

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今年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排名垫底。

这一年,弱市中的新股发行却又遭到资金持续的热烈追捧。

今年,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屡创新高,超募现象依旧严重,新股破发也日益频繁。

《第一财经日报》为您盘点2010年跌宕起伏的A股七宗“最”。

IPO融资全球最多
总募资金额破万亿大关
今年可谓是A股融资市场的“丰收年”。

Wind资讯显示,2010年总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已经突破万亿大关,一举超越2007年7985.82亿元的历史纪录。

在IPO、增发及配股融资规模上,今年均创出历史新高,分别为4921.31亿元、3656.80亿元和1438.22亿元。

IPO融资上,今年尤其红火。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坐上全球IPO融资的“头把交椅”。

纽交所发布2010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IPO统计称,深交所跃居成为全球融资金额最大的资本市场,而中国也再次成为全球IPO最活跃的国家。

12月21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IPO调研报告称,2010年全球IPO融资总额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1.98万亿元。

以此计算,A股市场IPO募资额或占据了全球IPO规模1/4的比重。

IPO发行数量全球最多
中小板创业板“大跃进”
自去年9月新股发行重启和10月创业板开闸后,IPO便展开了一场“大跃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有349家企业IPO上市,其中主板28家、中小板20 4家、创业板117家,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行数量之和。

而349家如果折算到全年250个交易日,则意味着每天约1.4只新股发行,每周有7只新股面市。

上证指数全球表现最差
“金砖四国”唯一下跌市场
与巨量融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却最为逊色。

上证指数从年前收盘的3277点开始便一路震荡下跌,12月30日最终报收2 759.58点,跌幅达到16.04%,表现差劲程度仅次于希腊和西班牙。

市场普遍认为,西班牙、希腊股市由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之冲击,领跌全球是符合预期的。

然而,A股的弱势表现却与中国经济在2010年领涨全球极不相称。

放眼全球所有资本市场,中国股市是新兴市场“金砖四国”中唯一下跌的市场。

今年表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股市,它们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为51.79%、45.96%和40.85%。

农业银行(2.68,0.08,3.08%)首发募资额685.3亿元
史上最高
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融资也产生于今年。

7月15日,农业银行(601288.SH)在上证所鸣锣。

其685.3亿元的融资额在A股独占鳌头。

此前,A股最大融资纪录保持者为2007年11月5日发行的中国石油(11.22,0.07,0.63%),其首发募集资金668亿元。

海普瑞(139.13,2.99,2.20%)创148元最高发行价
上市一周即破发
5月6日,中小板新股海普瑞(002399.SZ)以148元的发行“天价”,创下A 股市场化发行以来新股发行最高价,发行市盈率也高达73.27倍。

然而,风光无
限的海普瑞在上市第二天创出188.88元的高价之后,就陷入下跌的趋势当中,上市不到一周后便迅速跌破发行价,12月30日报收136.14元。

12月27日,主要从事农牧业机械研发和产销的新研股份(300159.SZ),以1 50.82倍的发行市盈率刷新了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纪录。

新研股份发行1060万股,发行价格为69.98元/股。

Wind数据显示,今年发行的349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9.33倍。

从2009年启动新股市场化发行之后,IPO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迅速蹿升,至今仍未有收敛态势。

天立环保超募比例最高
超募率778.9%
12月27日发行的天立环保(300156.SZ)以778.9%的超募率超过棕榈园林(9 1.00,2.56,2.89%)(002431.SZ),公司预计募资1.32亿元,实际募资11.63亿元。

天立环保首次公开发行2005万股,价格58元。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发行的新股中,可比的338只股票预计募集资金1662.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3762.52亿元,超募资金2099.67亿元。

从有预计募资数据的2006年算起,截至2009年的四年间新股超募资金合计只有1837.60亿元,而今年一年就超过了此前总和。

华泰证券(13.72,0.43,3.24%)破发最深
跌破发行价33.5%
华泰证券(601688.SH)成为今年新股中的“破发王”。

2月26日登陆A股的华泰证券,上市首日仅比发行价20元微涨5%,随后半个月股价一直在21元~23元间震荡,绝大部分打新散户已抛售。

不过自4月16日大盘调整以来,华泰证券一路加速下跌,截止到12月30日收盘价仅为13.29元,跌破发行价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