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调查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调查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体育运动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由于运动损伤的发生,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并对这些损伤进行康复调查与分析,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们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常见的运动包括篮球、足球、跑步、游泳等。
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但也伴随着一定的运动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扭伤等。
这些损伤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影响,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康复调查结果为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康复调查,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康复进展的跟踪观察。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分布在下肢,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部位。
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居多,占比达到了60%以上。
而这些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失控或者过度运动所引起的。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运动损伤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导致康复进程缓慢,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我们进行了康复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对自身的身体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运动时容易产生过度运动和失控现象,从而导致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的发生。
学生们在运动损伤后对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是“草药敷膏”、“家庭简单按摩”等方法进行自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学生们在运动损伤后对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康复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从康复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源于学生自身对身体状况的了解不足,以及对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
提高学生对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将是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康复状况的关键。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

知识文库 第16期70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蔡 啸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运动损伤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因而迫切需要我们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积极应对发生的意外损伤事故。
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本次的研究对体育专业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二、体育专业运动损伤成因分析我们通过对体育运动专业学生进行走访分析,探究了体育专业运动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术不到位;第二,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第三,体育场地不达标;第四,没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一)体育技术不到位目前在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体育基础知识不到位情况。
很多体育生在未进入到学校学习时,没有受到专业知识的培养,在某些激烈的体育运动中,掌握不好实际技巧,很容易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或者崴脚的情况,这都与缺乏专业技术有直接关系,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最明显。
因为他们刚入学,体育技术最薄弱,因而受伤的可能性会更大。
体育技术是所有成因中最直接的一种损伤方式,是缺乏专业技巧的学生都会遇到的损伤原因之一。
(二)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体育是一门需要全身肌肉放松的运动方式,因而需要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活动。
通过我们对在校体育生的了解询问,发现很多体育专业学生忽略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适当地准备活动可以放松筋骨,舒展神经,防止运动中突然猛烈的运动造成肌肉拉伤等。
而体育学生忽略准备活动就加大了意外损伤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不分年纪不分专业知识了解多少,是造成体育生意外事故一个重要因素。
(三)体育场地不达标除了体育学生自身因素外,还存在体育场地不达标的外在因素。
体育场地是供体育学生运动学习的地方,所以体育场地质量影响着体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我们走访了几所体校的设施场地,发现很多塑胶跑道存在老化、凹凸不平以及起皮的现象。
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现状与对策论文

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现状与对策摘要:运用了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2012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的问题,产生了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现象比较普遍的结果,得出了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教练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知识更新存在断层、教学训练条件不足等原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的结论,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开展运动损伤相关知识教育、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比赛、强化医务监督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中图分类号】g633.961.前言高中体育特长生是千千万万高考大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专业与文化成绩并举的升学模式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进行大强度的运动训练。
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教练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经验主义教学、教学训练条件不足等原因使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损伤现象非常普遍。
2.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2.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2012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的现状,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对主要伤病成因进行分析,以求提出可观、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与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影响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和高校体育院系的生源质量,事关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了解掌握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中的伤病现状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现存问题,对提高体育院校及高校体育院系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运动伤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
2.2.2问卷调查法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
3.结果与分析3.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1.1问卷发放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
3.1.2数据分析根据调查发现,在高中运动训练过程中,有过受伤经历的学生占84%,其中自身原因造成损伤的仅占48%,因教练员原因造成的损伤占16.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造成的损伤占16.1%,调查还发现学生认为学校医务监督情况良好的不足6.5%。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及相关建议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及相关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体育特长生培养。
体育特长生在高中阶段的训练尤为关键,但目前的培养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体育教育常常被忽视,教育资源不足。
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都比较简陋,训练条件不够完善,给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2. 训练方式单一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中,很多学校对于训练方式都比较单一,强调的是技能训练和比赛成绩,却忽视了基础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这样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和训练效果不理想。
3. 缺乏专业指导很多高中的体育特长生训练缺乏专业指导,导致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受到了影响。
学生缺乏科学的训练知识和指导,容易形成错误的训练习惯,甚至训练伤害。
4. 学业和训练平衡问题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很多体育特长生在学业和训练之间难以平衡,学校对于学生的假期训练和比赛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训练时间不足和效果不佳。
二、相关建议1. 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完善程度。
还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注重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要设置科学的训练计划,避免训练内容和强度过大导致运动损伤。
学校应该引进专业的体育教练,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指导,包括技能、体能、心理等多个方面的训练。
学生也应该加强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训练观念。
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业和训练的时间,避免学生因为训练而耽误学业,也要把握好学生的假期训练和比赛安排,避免对学生身心造成过大的负担。
三、结语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才能给体育特长生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机会。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及相关建议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及相关建议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是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存在训练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
许多学校重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而忽视了其他项目的培养。
这导致了一些特长生在其他项目上的培养不足,缺乏全面发展。
建议在特长生训练中引入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一些高中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着训练强度过大的问题。
由于特长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许多学校倾向于过分强调竞技成绩,对学生进行过度训练。
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身体损伤,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建议在训练中注重平衡,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学业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
一些学校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体育特长生训练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管理,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一些学校师资队伍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无法对特长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建议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特长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培养。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还存在学生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的问题。
一些学校存在着过分追求成绩的竞争氛围,让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山大,无法真正享受体育训练的乐趣。
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建议在特长生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健康的心态。
建议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注重综合评价。
传统的测量方式主要侧重于体育项目的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发展。
建议在特长生训练中引入综合评价,包括体育项目的成绩、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体育技能的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才能和发展潜力。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存在训练内容过于单一、训练强度过大、师资力量不足、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
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性腰痛病调查与分析

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性腰痛病调查与分析[摘要]文章采用座谈及问卷调查,对海南省高校在校的体育特长大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发生率很高,对此现象提出应与重视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腰痛病调查分析运动损伤一、前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最基本的特点是疼痛和运动受限,近年来正常人群腰痛的人数在增加,关于腰痛的流行病调查,已有矿工、医护人员、中小学生、农村和城市居民的调查,尚无对高校在校的体育特长大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病的调查。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各高校体育专业、体育特招生120名学生的调查,探讨其发病因素,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琼洲大学体育系、海南大学各竞赛项目体育特长生共120名学生。
2.研究方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调查三个年级,两个专业共计四个专项的学生120名,合乎统计标准的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47名,其他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学生是58名,共105名。
男、女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病发生率均较高,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的腰部运动损伤情况:体育教育专业人数47人,腰痛人数27人,发生率55.32%。
体育特招生专业人数58人,腰痛人数42人,发生率72.41%。
检验结果:=142.84,p0.05。
可见各专项同学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年级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病情况:2006级44人,腰痛人数32人,发生率72.73%。
2007级32人,腰痛人数20人,发生率62.50%。
2008级29人,腰痛人数17人,发生率58.60%。
检验结果:=74.13,p<0.01。
可见不同年级的学生因腰部运动损伤导致腰痛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调查结果分析(1)腰痛成因分析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有关危险因素包括个人因素、职业因素、心理因素等。
对体育考生运动损伤致因的调查分析

运动损伤是体育考生在业余训练 中经常会遇到 的。运动损伤不仅会给考生的身体造成痛苦与伤
害 , 会影 响到正 常 的训 练 , 伤轻度 者会影 响技术 还 损 的发 挥 , 运动 成绩 , 降低 损伤严 重者还会 导致 考生 失 去宝 贵 的高考 机 会 。业 余 训 练 中 , 考生 运 动损 伤 有
【 e o s P Eea i r;priu ; tec rn g K y r 】 . mn s so j y a litin w d x e tn r h t a i
[ 中图分类号]G 0 .3 8 4 5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3 2 (00 0 —0 9 6 4 29 2 1 )4 0 4—0 3
v r sr u f e c f h s a a d py h lg a t P E e a n es op ee t p r i u y w ol t n te e ey ei s n u n eo y i l n sc o i . x mi r,t rvn o tn r , es u s e gh n t o il p c oc o l e s j h d r h
21年 8 00 月
廊坊 师 范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un f a g n eces oeeNa ra Si c d i ) o ra o n f gT ahr C Hg( t nl c neE io l L a u e tn
Au 201 g. V o . 0 1 1 No. 4
su e t ’vr u d c t n,p y ia s e t n o lt x r i s e s n b e o g nz t n a d sin ii t i i g t d n s it e e u a i o h sc a p c ,a d c mp e ee e cs ,ra o a l r a iai n c t c r nn . l e o e f a
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分析

高中生运动损伤的分析作者:朱清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1期摘要:在体育运动中要有安全意识。
从运动损伤的主、客观原因等方面对高中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运动损伤;安全为了探索普通中学高中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更好地在普通中学开展体育运动,就溧阳市竹箦中学部分高中生运动损伤的一些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为在实践中减少高中学生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高中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高中学生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技能,为全民健身运动做更好推广服务。
一、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1.身体素质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我校高中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初中时都没有系统地上过体育课,对运动的保健意识很差,不懂科学健身。
从他们入学时的“体育达标情况”看,未达标率较高,据我了解,高一年级的学生受伤的较多于其他年级,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锻炼,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技术动作也有了突破,高二、高三的学生损伤明显减少。
因此,他们的自身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也就决定他们运动中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准备活动不到位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准备活动与即将参与的运动项目组合不合理,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特别是不做准备活动,如,在球类活动时,好多学生一见球就兴奋,由于各关节没有活动开,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处于僵硬的状态,受不了激烈的运动,肌肉中的黏滞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缓解,再加上球类运动的对抗性强、跑跳频繁、攻守变换快、时间长,此时运动极易造成韧带损伤。
3.技术动作上不科学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失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肌体组织损伤。
产生技术动作错误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是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基本技术不过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榆县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寇东旭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20期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分析法对赣榆县五所高中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损伤的分布情况、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
对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
1前言
运动损伤是训练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
通过对体育特长生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加强对他们进行指导,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以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是赣榆县五所高中2009届体育高考特长生,共154人,年龄17-21岁。
本文以问卷调查、走访教练、查阅运动训练登记卡纪录等方法采集数据,调查内容为损伤日期、部位、症状、原因。
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损伤状况。
体育特长生154人中共有129人受伤,受伤率达83.77%,他们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训练水平不高,各方面的技术、技能相对不全面,加致高考心理压力大,极易出现损伤。
而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实心球对下肢、腰腹肌要求较高,下肢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容易出现骨膜受伤,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擦伤等症状。
运动损伤发生最多的四个部位分别是,足踝部、腿臂部、腰背部、膝部,这四个部位是训练损伤的多发部位。
3.2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造成运动损伤由于技术动作掌握不牢、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过大、场地器材不合要求、训练或比赛中思想麻痹、放松恢复等因素影响。
4在体育训练中考虑各种因素,减少损伤发生
4.1教练和学生要重视准备活动。
科学安排准备活动内容、运动量和时间,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准备活动时间越充分,受伤的几率相对就越少。
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可以避免单调枯燥,提高学生的兴趣。
4.2遵循全面发展、区别对待的原则。
体育训练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训练计划要体现全面发展、区别对待的原则。
身体素质差或运动机能状况不佳都会导致伤病的发生,如立定三级跳对下肢、腰腹肌要求较高,教练员必须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避免运动损伤。
教练员应区别对待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训练程度、合理安排运动量,如一旦发现体力状况不佳的运动员,应立即令其停止剧烈运动,另行安排轻微活动或作适当休息。
4.3加强正确的技术动作训练。
田径项目中突然加速和过度增加力量和跳跃训练的负荷是导致田径损伤的重要原因,要求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
对于运动者来说,身体不佳或有一定的疾病,而勉力参加运动容易导致损伤。
之所以身体不适仍参加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运动者处于对某项目的特别爱好,为了得到心理上的一时满足而勉意义认识不足、粗枝大叶、缺乏运动保护责任感而造成损伤。
二是体育高考生、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受时间限制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带伤病训练居多。
同时运动员受伤后,停止训练的时期,身体机能下降,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等,在恢复期中肌肉感觉有劲是一种表面现象,这时由于刚恢复训练,大脑皮质处于较高的兴奋状态,如果进行强度过大的练习,肌肉承受不了它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则易再次造成损伤。
教练员对新进行训练的学生以提高各项基本素质为主,同时强化一些专项技术动作练习,做到准确、稳定、规范。
重视平时训练中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教练员要讲清楚动作要领、动作的重难点,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挂图、幻灯、录像,使队员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以避免一些学生因为练习不合理的、错误的技术动作造成运动损伤。
4.4定时定期检查场地、器材,教育学生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运动场地不平、过硬、过滑,或器械不达标,造成损伤几率非常高。
教练员与学生要经常对运动场地、器材认真地检
查。
教练员将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安全的保护和帮助可增强学生信心和消除顾虑,为动作定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运动员在训练前、比赛前必须熟悉场地。
沙坑过硬或不平,踏跳板与地面不平等都是易造成损伤,在立定三级跳训练前,教师和学生要对沙坑、对不安全的场地要及时清理,保证沙坑松软无异物;力量练习前要检查杠铃的安全情况;钉鞋练习时,要传授学生正确的用力方法;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可以有效地避免场地因素产生的运动损伤。
4.5应注意放松恢复。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放松恢复手段,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疲劳而引发各种伤病。
因此,放松恢复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一种很好的措施。
训练中,注意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
可以使身体尽快得到休息。
训练后,要坚持做整理活动。
运用各种按摩手法放松肌肉,从而消除疲劳。
经常进行温水浴以及合理安排睡眠时间、营养补充,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
[2]《田径》杂志2000-2004、薛安日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
[4]谭兆凤,踝关节损伤与田径教学组织探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