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理科数学高考专题综合测试 专题2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 新课标2卷 理科数学(详细解答)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科数学)1. 已知集合M ={x |(x -1)2<4,x ∈},N ={-1,0,1,2,3},则M ∩N =( ) A .{0,1,2} B .{-1,0,1,2} C .{-1,0,2,3} D .{0,1,2,3}1.A [解析] 集合M ={x |-1<x <3},则M ∩N ={0,1,2}. 2. 设复数z 满足(1-i)z =2i ,则z =( ) A .-1+i B .-1-i C .1+i D .1-i2.A [解析] (1-i)z =2i ,则z =2i1-i=i(1+i)=-1+i.故选A.3. 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 ) A.13 B .-13 C.19 D .-193.C [解析] S 3=a 2+10a 1⇒a 1+a 2+a 3=a 2+10a 1⇒a 3=9a 1⇒q 2=9,a 5=9⇒a 3q 2=9⇒a 3=1⇒a 1=a 3q 2=19,故选C.4.,, 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4.D [解析] 若α∥β,则m ∥n 与m ,n 为异面直线矛盾,故A 错.若α⊥β且l ⊥β,则由n ⊥平面β知l ∥n 与l ⊥n 矛盾,故B 错.若α与β相交,设垂直于交线的平面为γ,则l ⊥γ,又l ⊥m ,l ⊥n ,m ⊥平面α,n ⊥平面β,故交线平行于l .故选D.5. 已知(1+a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a =( ) A .-4 B .-3 C .-2 D .-15.D [解析] 已知(1+ɑ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C 25+a C 15 =5,则a =-1,故选D.图1-16. 执行如图1-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10,那么输出的S =( )A .1+12+13+…+110B .1+12!+13!+…+110!C .1+12+13+…+111D .1+12!+13!+…+111!6.B [解析] k =1,T =1,S =1;k =2,T =12,S =1+12;k =3,T =12×3,S =1+12+12×3; k =4,T =12×3×4,S =1+12!+13!+14!,…,10>10不成立,继续循环.答案为B.7. 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图1-27.A [解析]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画出三棱锥,由已知可知三棱锥O -ABC 为题中所描叙的四面体,而其在zOx 平面上的投影为正方形EBDO ,故选A.图1-48., 设a =log 36,b =log 510,c =log 714,则( ) A .c >b >a B .b >c >a C .a >c >b D .a >b >c8.D [解析] a -b =log 36-log 510=(1+log 32)-(1+log 52)=log 32-log 52>0, b -c =log 510-log 714=(1+log 52)-(1+log 72)=log 52-log 72>0, 所以a >b >c ,选D.9., 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x ≥1,x +y ≤3,y ≥a (x -3).若z =2x +y 的最小值为1,则a =( )A.14B.12C .1D .29.B [解析] 直线y =a (x -3)过定点(3,0) .画出可行域如图,易得A (1,-2a ),B (3,0),C (1,2). 作出直线y =-2x ,平移易知直线过A 点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即2+(-2a )=1⇒a =12.答案为B.10.,,, 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c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x 0∈,f (x 0)=0B .函数y =f (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x 0是f (x )的极小值点,则f (x )在区间(-∞,x 0)单调递减D .若x 0是f (x )的极值点,则f ′(x 0)=010.C [解析] x →-∞ 时,f (x )<0 ,x →+∞ 时,f (x )>0,f (x ) 连续,∃x 0∈ ,f (x 0)=0,A 正确;通过平移变换,函数可以化为f (x )=x 3+c ,从而函数y =f (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B 正确; 若x 0是f (x )的极小值点,可能还有极大值点x 1 ,则f (x )在区间(x 1 ,x 0)单调递减.C 错误.D 正确.故答案为C.11., 设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 |=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 )A .y 2=4x 或y 2=8xB .y 2=2x 或y 2=8xC .y 2=4x 或y 2=16xD .y 2=2x 或y 2=16x11.C [解析] 抛物线焦点为F p 2,0 ,由抛物线的定义,设M 5-p2,2p 5-p2,设N点坐标为(0,2).因为圆过点N (0,2),故NF ⊥NM ⇒2-p 2×2p 5-p 2-25-p 2=-1,① 设p 5-p2=t ,则①式可化为t 2-4 2t +8=0⇒t =2 2⇒p 2-10p +16=0⇒p =2或p=8 .12., 已知点A (-1,0),B (1,0),C (0,1),直线y =ax +b (a >0)将△ABC 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0,1) B.⎝⎛⎭⎫1-22,12C.⎝⎛⎦⎤1-22,13 D.⎣⎡⎭⎫13,12 12.B [解析] 方法一:易得△ABC 面积为1,利用极限位置和特值法.当a =0时,易得b =1-22;当a =13时,易得b =13;当a =1时,易得b =2-1>13.故选B. 方法二:(直接法)⎩⎪⎨⎪⎧x +y =1,y =ax +b⇒y =a +b a +1 ,y =ax +b 与x 轴交于⎝⎛⎭⎫-ba ,0,结合图形与a >0 ,12×a +b a +1×⎝⎛⎭⎫1+b a =12⇒(a +b )2=a (a +1)>0⇒a =b 21-2b.∵a >0,∴b 21-2b >0⇒b <12,当a =0时,极限位置易得b =1-22,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3.、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________. 13.2 [解析]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E →=(1,2),BD →=(-2,2),AE →·BD →=2.14., 从n 个正整数1,2,3,…,n 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若取出的两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114,则n =________.14.8 [解析] 和为5的只有两种情况,1+4,2+3,故2C 2n =114⇒C 2n =28⇒n =8. 15., 设θ为第二象限角,若tan ⎝⎛⎭⎫θ+π4=12,则sin θ+cos θ=________. 15.-105 [解析] 由tan ⎝⎛⎭⎫θ+π4=12得1+tan θ1-tan θ=12⇒tan θ=-13⇒cos θ=-3sin θ , 由sin 2θ+cos 2θ=1⇒10sin 2θ=1,θ 在第二象限,⇒ sin θ=1010,cos θ=-31010, ∴sin θ+cos θ=-105. 16.,,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6.-49 [解析] 由已知,a 1+a 10=0,a 1+a 15=103⇒d =23,a 1=-3,∴nS n =n 3-10n 23,易得n =6或n =7时,nS n 出现最小值.当n =6时,nS n =-48;n =7时,nS n =-49.故nS n的最小值为-49.17.,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os C +c sin B . (1)求B ;(2)若b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7.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① 又A =π-(B +C ),故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② 由①②和C ∈(0,π)得sin B =cos B .又B ∈(0,π),所以B =π4.(2)△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24ac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4=a 2+c 2-2ac cos π4.又a 2+c 2≥2ac ,故ac ≤42-2,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因此△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1. 18.,, 如图1-3所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22AB . (1)证明:BC 1∥平面A 1CD ;(2)求二面角D -A 1C -E 的正弦值.图1-318.解:(1)证明:联结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中点.又D 是AB 中点,联结DF ,则BC 1∥DF . 因为DF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 所以BC 1∥平面A 1CD .(2)由AC =CB =22AB 得,AC ⊥BC . 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CA =2,则D (1,1,0),E (0,2,1),A 1(2,0,2),CD →=(1,1,0),CE →=(0,2,1),CA 1→=(2,0,2).设=(x 1,y 1,z 1)是平面A 1CD 的法向量,则⎩⎪⎨⎪⎧·CD →=0,n ·CA 1→=0,即⎩⎪⎨⎪⎧x 1+y 1=0,2x 1+2z 1=0.可取=(1,-1,-1).同理,设为平面A 1CE 的法向量,则⎩⎪⎨⎪⎧·CE →=0,m ·CA 1→=0.可取=(2,1,-2). 从而cos 〈,〉=n·m|n||m |=33,故sin 〈,〉=63. 即二面角D -A 1C -E 的正弦值为63. 19.,, 经销商经销某种农产品,在一个销售季度内,每售出1 t 该产品获利润500元,未售出的产品,每1 t 亏损300元.根据历史资料,得到销售季度内市场需求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4所示,经销商为下一个销售季度购进了130 t 该农产品,以X (单位:t ,100≤X ≤150)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的市场需求量,T (单位:元)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经销该农产品的利润.(1)将T 表示为X 的函数;(2)根据直方图估计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的概率;(3)在直方图的需求量分组中,以各组的区间中点值代表该组的各个值,并以需求量落入该区间的频率作为需求量取该区间中点值的概率(例如:若需求量X ∈[100,110),则取X =105,且X =105的概率等于需求量落入[100,110)的频率),求T 的数学期望.图1-419.解:(1)当X ∈[100,130)时,T =500X -300(130-X )=800X -39 000.当X ∈[130,150]时,T =500×130=65 000.所以T =⎩⎪⎨⎪⎧800X -39 000,100≤X <130,65 000,130≤X ≤150.(2)由(1)知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当且仅当120≤X ≤150.由直方图知需求量X ∈[120,150]的频率为0.7,所以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的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7.(3)依题意可得T 的分布列为所以E (T )=45 000×0.1+53 000×0.2+61 000×0.3+65 000×0.4=59 400.20.,,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椭圆M :x 2a 2+y 2b 2=1(a >b >0)右焦点的直线x +y -3=0交M 于A ,B 两点,P 为AB 的中点,且OP 的斜率为12.(1)求M 的方程;(2)C ,D 为M 上两点,若四边形ACBD 的对角线CD ⊥AB ,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20.解:(1)设A (x 1,y 1),B (x 2,y 2),P (x 0,y 0),则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2=1. y 2-y 1x 2-x 1=-1. 由此可得b 2(x 2+x 1)a 2(y 2+y 1)=-y 2-y 1x 2-x 1=1.因为x 1+x 2=2x 0,y 1+y 2=2y 0,y 0x 0=12,所以a 2=2b 2.又由题意知,M 的右焦点为(3,0),故a 2-b 2=3. 因此a 2=6,b 2=3. 所以M 的方程为x 26+y 23=1.(2)由⎩⎪⎨⎪⎧x +y -3=0,x 26+y 23=1,解得⎩⎨⎧x =4 33,y =-33或⎩⎨⎧x =0,y = 3.因此|AB |=4 63. 由题意可设直线CD 的方程为y =x +n -5 33<n <3,设C (x 3,y 3),D (x 4,y 4).由⎩⎪⎨⎪⎧y =x +n ,x 26+y 23=1得3x 2+4nx +2n 2-6=0,于是x 3,4=-2n ±2(9-n 2)3.因为直线CD 的斜率为1,所以|CD |=2|x 4-x 3|=439-n 2. 由已知,四边形ACBD 的面积S =12|CD |·|AB |=8 699-n 2.当n =0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 63.所以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为8 63.21., 已知函数f (x )=e x -ln(x +m ).(1)设x =0是f (x )的极值点,求m ,并讨论f (x )的单调性; (2)当m ≤2时,证明f (x )>0. 21.解:(1)f ′(x )=e x -1x +m.由x =0是f (x )的极值点得f ′(0)=0,所以m =1.于是f (x )=e x -ln(x +1),定义域为(-1,+∞),f ′(x )=e x -1x +1.函数f ′(x )=e x -1x +1在(-1,+∞)单调递增,且f ′(0)=0,因此当x ∈(-1,0)时, f ′(x )<0;当x ∈(0,+∞)时,f ′(x )>0.所以f (x )在(-1,0)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 (2)证明:当m ≤2,x ∈(-m ,+∞)时,ln(x +m )≤ln(x +2),故只需证明当m =2时,f (x )>0. 当m =2时,函数f ′(x )=e x -1x +2在(-2,+∞)单调递增.又f ′(-1)<0,f ′(0)>0,故f ′(x )=0在(-2,+∞)有唯一实根x 0,且x 0∈(-1,0).当x ∈(-2,x 0)时,f ′(x )<0;当x ∈(x 0,+∞)时,f ′(x )>0,从而当x =x 0时,f (x )取得最小值.由f ′(x 0)=0得e x 0=1x 0+2,ln(x 0+2)=-x 0,故f (x )≥f (x 0)=1x 0+2+x 0=(x 0+1)2x 0+2>0.综上,当m ≤2时,f (x )>0.22.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1-5,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AB 的延长线交直线CD 于点D ,E ,F 分别为弦AB 与弦AC 上的点,且BC ·AE =DC ·AF ,B ,E ,F ,C 四点共圆.(1)证明: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若DB =BE =EA ,求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图1-522.解:(1)证明:因为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所以∠DCB =∠A ,由题设知BCF A =DC EA,故△CDB ∽△AEF ,所以∠DBC =∠EF A .因为B ,E ,F ,C 四点共圆,所以∠CFE =∠DBC ,故∠EF A =∠CFE =90°.所以∠CBA =90°,因此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联结CE ,因为∠CBE =90°,所以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直径为CE ,由DB =BE ,有CE =DC ,又BC 2=DB ·BA =2DB 2,所以CA 2=4DB 2+BC 2=6DB 2.而DC 2=DB ·DA =3DB 2,故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12.23.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x =2cos t ,y =2sin t (t 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23.解:(1)依题意有P (2cos α,2sin α),Q (2cos 2α,2sin 2α),因此M (cos α+cos 2α,sin α+sin 2α).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x =cos α+cos 2α,y =sin α+sin 2α(α为参数,0<α<2π).(2)M 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x 2+y 2=2+2cos α(0<α<2π).当α=π时,d =0,故M 的轨迹过坐标原点. 24. 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 (1)ab +bc +ca ≤13;(2)a 2b +b 2c +c 2a≥1. 24.证明:(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得 a 2+b 2+c 2≥ab +bc +ca .由题设得(a +b +c )2=1,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a+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又a +b +c =1, 所以a 2b +b 2c +c 2a ≥1.。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函数Word版含答案

2013 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函数一、选择题1 .(2 013年高考江西卷(理))函数 y= x ln(1-x) 的定义域为A.(0,1)B.[0,1) C.(0,1] D.[0,1]【答案】 D 2 .(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若a bc , 则函数f x x a x b x b x c x c x a 的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 )A.a,b 和 b, c 内 B., a 和 a,b 内C. b,c 和 c, 内D. ,a 和 c, 内【答案】 A13 .( 2 01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函数 f( x) x2的大致图像是 ( )y y y yA x 0Bx 0 x 0xC D【答案】 A 4 .( 2013年高考四川卷(理))设函数 f ( x)e x x a ( aR , 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若曲线y sin x 上存在( x , y) 使得 f ( f( y ))y,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000 0(A ) [1,e](B)1 ,(C)[1, e1](D)1[ e,-11] [e -1, e 1]【答案】 A5 .( 2013年高考新课标 1(理))已知函数 f ( x) x22x, x 0, 若|f (x) | ≥ ax ,则 aln( x1),x 0的取值范围是A. ,0]B. ( ,1]C.D. [ 2,0]( [ 2,1] 【答案】 D6 .(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版含答案(已校对))函数f x = log 2 1 1 x 0 的反函数f1x=x第 1 页共 7 页(A) 1 x 0 (B) 1 x 0 (C) 2x 1 x R (D) 2x 1 x 0 2x 1 2x 1【答案】 A7 .( 2 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数学(理)试题(纯WORD版))已知 x, y为正实数 , 则A. 2lgxlgy 2lg x2lg y B.2lg( xy)2lgx 2lg yC. 2lgxlgy 2lg x2lg y D.2lg( xy)2lgx 2lg y【答案】 D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函数f( x)为奇( 2013函数 , 且当 x 0时 , f( x) x21 , 则 f ( 1)x(A)2(B) 0 (C) 1 (D) 2【答案】 A9 .(2 013 年高考陕西卷(理))在如图所示的锐角三角形空地中,欲建一个面积不小于3002m的内接矩形花园 ( 阴影部分 ), 则其边长x( 单位) 的取值范围是mx40m40m(A) [15,20] (B) [12,25] (C) [10,30] (D) [20,30]【答案】 C10 .(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y 3 a a 6 6 a 3 的最大值为( )A.9B.9C. 33 2 2 D.2 【答案】 B 11.(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0, 则函数 f 2 x1 的定义域为(A) 1,1(B) 1, 1(C) -1,0 (D) 1 ,12 2第 2 页共 7 页【答案】 B 12.( 2 013年高考湖南卷(理))函数 f x2ln x 的图像与函数g x x24x 5 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A.3B.2C.1D.0 【答案】 B 13.( 2 013x2) 年高考四川卷(理))函数 y 的图象大致是(3x 1【答案】 C14.( 2 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版))已知函数f x x2 2 a 2 x a2 ,g x x2 2 a 2 x a28. 设H1x max f x , g x , H 2x min f x , g x , max p, q表示 p,q 中的较大值 , min p,q 表示 p, q 中的较小值 , 记 H1x 得最小值为 A,H 2x 得最小值为 B ,则A B(A) a22a 16 (B) a22a 16 (C) 16 (D) 16【答案】 B15.( 20 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定义域为R 的四个函数 y x3 ,y 2x , y x21, y 2sin x 中 , 奇函数的个数是 ( )A . 4 B. 3 C. 2 D. 1【答案】 C16.(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若函数f (x)=x3 +bx+c 有极值点 x1 , x2 , 且 f (x1)=x1 , 则关于 x 的方程 3(f (x1)) 2 +2f(x)+b=0 的不同实根个数是(A)3 (B)4 (C) 5 (D)6【答案】 A17 .(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函数第 3 页共 7 页f ( x) 2x | log 0.5x | 1的零点个数为(A) 1 (B) 2 (C)3 (D) 4【答案】 B18.( 2013年高考北京卷(理) ) 函数 f (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 所得图象与y=ex关于 y 轴对称 , 则 f( x)=A. e x 1B. e x 1C. e x 1D. e x 1【答案】 D19.( 2013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设 f -1( x) 为函数 f ( x) x 的反函数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 1(2) 2 (B) f 1(2) 4 (C) f 1(4) 2 (D) f 1(4)4【答案】 B20.(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 )若函 数 f x =x 2 ax 1 在 1 ,+ 是增函数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x 2(A) [-1,0] (B) [ 1, ) (C) [0,3] (D) [3, ) 【答案】 D 二、填空题21 .( 2013年 上 海 市 春 季 高 考 数 学 试 卷 ( 含 答案 ) ) 函 数 y log 2 x( 2)的 定 义 域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 2, )22.( 2013 年高考上海卷(理) )方程3x 31 3x1的实数解为 ________1 3 【答案】 x log3 4 .23(.2013 年高考上海卷(理))对区间 I 上有定义的函数g( x) , 记 g (I ){ y | y g( x), x I } ,已知定义域为[0,3]的函数y f ( x) 有反函数y f 1( x) , 且f 1 ([0,1)) [1,2), f 1 ((2,4]) [0,1), 若方程 f( x) x 0有解x0 ,则x0_____第 4 页共 7 页【答案】 x0 2 .24.( 2 013年高考新课标 1(理))若函数 f ( x) = (1 x2 )( x2ax b) 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 , 则 f ( x) 的最大值是______.【答案】 16.25.( 2 01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方程 2x8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3 26.( 2 013年高考湖南卷(理))设函数f ( x) a x b x c x , 其中 c a 0,c b 0.(1)记集合 M (a,b, c) a,b,c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a=b , 则( a,b, c) M 所对应的 f ( x) 的零点的取值集合为____.(2)若 a,b, c是 ABC的三条边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x ,1 , f x 0;②x R,使 xa x ,b x , c x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③若 ABC为钝角三角形,则x 1,2 , 使 f x 0.【答案】 (1) (0,1](2) ①②③27.(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 WORD版含附加题))已知 f (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 当x 0 时 , f ( x) x24x , 则不等式 f (x)x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 ___________. 【答案】5,0 5,28.( 2 013年高考上海卷(理))设 a为实常数 , yf (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 当 x 0时, f ( x)a27 , 若 f ( x) a 1对一切x0 成立 , 则 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9xx【答案】 a 8 . 7三、解答题29.(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设函数第 5 页共 7 页f ( x) ax (1 a2 ) x2 , 其中 a 0 , 区间 I | x f (x)>0( Ⅰ) 求的长度 ( 注 : 区间 ( , ) 的长度定义为 ); ( Ⅱ) 给定常数 k (0,1) , 当时 , 求 l 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解 : ( Ⅰ) f( x) x[ a (1 a 2 )x]( Ⅱ) 由( Ⅰ) 知 ,a 1 l2 11 aaa已知 k(0,1),0 1 - k a 1 k.令11 kg(a) a 1在 a 1 k时取最大值a0 x (0,a) . 所以区间长度为aa2.1 1 a2 1 - kk 20 11 - k恒成立 .1 k这时 l1 k 1 k(1 k )2 1 (1 k ) 211k所以当a1 k时, l取最小值1 (1 k )2 .30.( 2013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含答案 ))本题共有 3 个小题 ,第 1 小题满分 5 分, 第 2 小题满分 7 分 , 第 3 小题满分 6 分 .已知真命题 : “函数y f ( x) 的图像关于点P(a、b) 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 f ( x a) b 是奇函数” .(1 ) 将函数g( x) x33x2的图像向左平移1 个单位 , 再向上平移2 个单位 , 求此时图像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 并利用题设中的真命题求函数g (x) 图像对称中心的坐标 ;(2 ) 求函数h( x) log 22x图像对称中心的坐标 ;4 x(3)已知命题 : “函数y f ( x) 的图像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图像”的充要条件为“存在实数 a 和 b, 使得函数 y f (x a) b 是偶函数” . 判断该命题的真假. 如果是真命题 ,请给予证明 ; 如果是假命题 , 请说明理由 , 并类比题设的真命题对它进行修改, 使之成为真命题( 不必证明 ).【答案】(1) 平移后图像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1)33(x 1)2 2 , 整理得 y x3 3x ,第 6 页共 7 页由于函数yx 3 3x 是奇函数 , 由题设真命题知 , 函数 g( x) 图像对称中心的坐标是(1, 2) . (2) 设 h( x) log 2 2x 的对称中心为 P(a ,b) , 由题设知函数 h(x a) b 是奇函数 .4 x设 f (x) h( x a) b, 2( x a) 2x 2a 则 f ( x) log 2 ( x a) b , 即 f (x) log 2 a b . 4 4 x 由不等式 2x 2a 0 的解集关于原点对称, 得 a 2 . 4 a x此时 f (x) lo g 2( x 2) , , . 2 x b x ( 2 2) 2 任取 x ( 2,2) , 由 f ( x) f (x) 0 , 得 b 1,所以函数 h(x)log 2 2x 图像对称中心的坐标是 (2,1) . 4 x (3) 此命题是假命题 .举反例说明 : 函数 f ( x)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y x 成轴对称图像 , 但是对任意实数 a 和 b ,函数 y f (x a) b , 即 y x a b 总不是偶函数 .修改后的真命题 :“函数 y f (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x a 成轴对称图像”的充要条件是“函数 y f ( x a)是偶函数” .第 7 页共 7 页。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2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选择题:本大题共 ( 全国新课标卷 II )第Ⅰ卷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1)已知集合 M ={x |( x - 1) 2< 4, x ∈ R} ,N ={-1,0,1,2,3} B .{ -1,0,1,2} C .{ -1,0,2,3} D 1. (2013 课标全国Ⅱ,理 A .{0,1,2} 2. (2013 课标全国Ⅱ,理 2)设复数 z 满足(1 - i ) z =2i ,则 z =( A .-1+i B .- 1-I C3.(2013 课标全国Ⅱ,理 3)等比数列 { a n }的前 n 项和为 11A . 3B . 3C 4.(2013 课标全国Ⅱ, 理 4) 已知 m ,n 为异面直线, m ⊥平面 l β,则 ( A .α∥ β 且 l ∥α B,则 M ∩N =( ) . .{0,1,2,3} ). . 1+i D .1-i S n . 已知 S 3= a 2+ 10a 1,a 5= 9, 1. 9 D α ,n ⊥平面 β . 直线 l 满足 l )..α⊥β 且 l ⊥ β则 a 1=( ) .⊥m ,l ⊥n ,l α, C . α 与 β 相交,且交线垂直于 l D . α 与 β 相交,且交线平行于 5.(2013 课标全国Ⅱ,理 5)已知(1 + ax )(1 + x ) 5的展开式中 x 2的系数为 5,则a =( .- 1 N = 10,那么输出的 S A .-4 B .- 3 C .- 2 D6.(2013 课标全国Ⅱ,理 6) 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A. 2 3 101+ 1 11B .2! 3!10!1+1 111C . 2 3111+1 1 1 1D 2! 3! 11 1+1 11 l ). 7.(2013 课标全国Ⅱ,理 7) 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0,1,1) ,(0,0,0) O -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 (1,0,1) ,(1,1,0) ,( ) .8.(2013 课标全国Ⅱ,理 8)设 a =log 36,b =log 510,c =log 714,则( ).. a > c > b D . a > b > cx 1,x y 3, 若 z = 2x +y 的最小值为 1,则 y a x 3 .A .c >b > aB .b >c > a C9. (2013 课标全国Ⅱ,理 9) 已知a >0,x , y 满足约束条件 a =( 1 .2). 1 A . 4 . 1 D .210.(2013 课标全国Ⅱ,理10)已知函数f(x) =x 3+ax2+bx+ c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x0∈R,f(x0) =0B.函数y =f(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若x0 是f(x) 的极小值点,则f(x) 在区间( -∞,x0) 单调递减D.若x0 是f(x) 的极值点,则f′ (x0) =011.(2013 课标全国Ⅱ,理11)设抛物线C:y2=2px( p> 0)的焦点为F,点M在C上,| MF| =5,若以MF为直径的圆过点(0,2) ,则C的方程为( ) .A.y2 =4x 或y2=8x B .y2=2x 或y2=8xC.y2=4x 或y2=16x D .y2=2x 或y2=16x12.(2013 课标全国Ⅱ,理12)已知点A(-1,0) ,B(1,0) ,C(0,1) ,直线y=ax+b(a>0)将△ 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 b 的取值范围是( ) .12 , 11,12 ,11,1,1 A.(0,1) B.2 2 C . 2 3 D .3,2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013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新课标Ⅱ卷)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 学(理科)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x-1)2< 4,x ∈R },N={-1,0,1,2,3},则M ∩N =( ) (A ){0,1,2} (B ){-1,0,1,2} (C ){-1,0,2,3} (D ){0,1,2,3} (2)设复数z 满足(1-i )z=2 i ,则z =( ) (A )-1+i(B )-1-i(C )1+i(D )1-i(3)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 = a 2 +10a 1 ,a 5 = 9,则a 1=( ) (A )13 (B )13- (C )19 (D )19- (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
直线l 满足l ⊥m ,l ⊥n ,,l l αβ⊄⊄,则()(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已知(1+ɑ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ɑ=( ) (A )-4(B )-3(C )-2(D )-1(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10,那么输出的S=(A )11112310++++ (B )11112!3!10!++++(C )11112311++++ (D )11112!3!11!++++ (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分 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 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 图可以为(A) (B)(C)(D)(8)设a=log 36,b=log 510,c=log 714,则(A )c >b >a (B )b >c >a (C )a >c >b (D)a >b >c(9)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133x x y y a x ⎧≥⎪+≤⎨⎪≥-⎩,若z=2x+y 的最小值为1,则a=(A) 14 (B) 12(C)1 (D)2(10)已知函数f(x)=x 3+ax 2+bx+c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x α∈R,f(x α)=0(B )函数y=f(x)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x α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 α)单调递减(D )若x 0是f (x )的极值点,则()0'0f x =(11)设抛物线y 2=3px(p>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 |=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A )y 2=4x 或y 2=8x (B )y 2=2x 或y 2=8x(C )y 2=4x 或y 2=16x (D )y 2=2x 或y 2=16x(12)已知点A (-1,0);B (1,0);C (0,1),直线y=ax+b (a >0)将△ABC 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 的取值范围是(A )(0,1)(B)1122⎛⎫- ⎪ ⎪⎝⎭( C) 11,23⎛⎤- ⎥ ⎦⎝(D) 11,32⎡⎫⎪⎢⎣⎭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修作答。
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Ⅱ(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x+1)2 < 4,x∈R},N={-1,0,1,2,3},则M∩N= ()(A){0,1,2}(B){-1,0,1,2}(C){-1,0,2,3} (D){0,1,2,3}(2)设复数z满足(1-i)z=2 i,则z= ()(A)-1+i (B)-1-i (C)1+i (D)1-i(3)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 = a2 +10a1 ,a5 = 9,则a1=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
直线l满足l ⊥m,l ⊥n,lβ,则()(A)α∥β且l ∥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已知(1+ɑx)(1+x)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5,则ɑ=(A)-4 (B)-3 (C)-2 (D)-1(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10,那么输出的s=(A)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3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科数学试卷(word版精编精校含答案详解)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使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 科 数 学(新课标I 卷)使用省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022>-=x x x A ,{}55B <<-=x x ,则(A )=B A ∅ (B )R =B A (C )A B ⊆ (D )B A ⊆(2)若复数z 满足()i 34i 43+=-z(A )4- (B )54- (C )4 (D )54 (3)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 )简单的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4)已知双曲线C :)0,0(12222>>=-b a by a x 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x y 41±= (B )x y 31±= (C ) x y 21±= (D )x y ±=(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31t ,-∈,则输出的s 属于(A )[]43,- (B )[]25,- (C )[]34,- (D )[]52,-(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 )3cm 3500π (B )3cm 3866π (C )3cm 31372π (D )3cm 32048π(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1-=-m S ,0=m S ,31=+m S ,则=m(A )3 (B )4 (C )5 (D )6(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8π16+(B )8π8+(C )π6116+(D )16π8+(9)设m 为正整数,()m 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A )5 (B )6 (C )7 (D )8(10)已知椭圆E :)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03(,F ,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
2013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新课标Ⅱ卷)-Word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x-1)2< 4,x ∈R },N={-1,0,1,2,3},则M ∩N =( ) (A ){0,1,2} (B ){-1,0,1,2} (C ){-1,0,2,3} (D ){0,1,2,3} (2)设复数z 满足(1-i )z=2 i ,则z =( ) (A )-1+i(B )-1-i(C )1+i(D )1-i(3)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 = a 2 +10a 1 ,a 5 = 9,则a 1=( ) (A )13 (B )13- (C )19 (D )19- (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
直线l 满足l ⊥m ,l ⊥n ,,l l αβ⊄⊄,则()(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已知(1+ɑ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ɑ=( ) (A )-4(B )-3(C )-2(D )-1(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10,那么输出的S=(A )11112310++++(B )11112!3!10!++++(C )11112311++++ (D )11112!3!11!++++ (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分 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 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 图可以为(A) (B)(C)(D)(8)设a=log 36,b=log 510,c=log 714,则(A )c >b >a (B )b >c >a (C )a >c >b (D)a >b >c(9)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133x x y y a x ⎧≥⎪+≤⎨⎪≥-⎩,若z=2x+y 的最小值为1,则a=(A)14(B)12(C)1 (D)2(10)已知函数f(x)=x 3+ax 2+bx+c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x α∈R,f(x α)=0(B )函数y=f(x)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x α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 α)单调递减(D )若x 0是f (x )的极值点,则()0'0f x =(11)设抛物线y 2=3px(p>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 |=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A )y 2=4x 或y 2=8x (B )y 2=2x 或y 2=8x(C )y 2=4x 或y 2=16x (D )y 2=2x 或y 2=16x(12)已知点A (-1,0);B (1,0);C (0,1),直线y=ax+b (a >0)将△ABC 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11,22⎛⎫-⎪ ⎪⎝⎭( C) 1123⎛⎤- ⎥ ⎦⎝(D) 11,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2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全国新课标卷II)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3课标全国Ⅱ,理1)已知集合M ={x |(x -1)2<4,x ∈R },N ={-1,0,1,2,3},则M ∩N =( ).A .{0,1,2}B .{-1,0,1,2}C .{-1,0,2,3}D .{0,1,2,3} 2.(2013课标全国Ⅱ,理2)设复数z 满足(1-i)z =2i ,则z =( ).A .-1+iB .-1-IC .1+iD .1-i3.(2013课标全国Ⅱ,理3)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 ).A .13B .13-C .19D .19-4.(2013课标全国Ⅱ,理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α,lβ,则( ).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2013课标全国Ⅱ,理5)已知(1+a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a =( ).A .-4B .-3C .-2D .-16.(2013课标全国Ⅱ,理6)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10,那么输出的S =( ).A .1111+2310+++B .1111+2!3!10!+++C .1111+2311+++D .1111+2!3!11!+++7.(2013课标全国Ⅱ,理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8.(2013课标全国Ⅱ,理8)设a =log 36,b =log 510,c =log 714,则( ).A .c >b >aB .b >c >aC .a >c >bD .a >b >c9.(2013课标全国Ⅱ,理9)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1,3,3.x x y y a x ≥⎧⎪+≤⎨⎪≥(-)⎩若z =2x +y 的最小值为1,则a =( ).A .14 B.12 C .1 D .210.(2013课标全国Ⅱ,理10)已知函数f(x)=x3+ax2+bx+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x0∈R,f(x0)=0B.函数y=f(x)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若x0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0)单调递减D.若x0是f(x)的极值点,则f′(x0)=011.(2013课标全国Ⅱ,理11)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M在C上,|MF|=5,若以MF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的方程为( ).A.y2=4x或y2=8x B.y2=2x或y2=8xC.y2=4x或y2=16x D.y2=2x或y2=16x12.(2013课标全国Ⅱ,理12)已知点A(-1,0),B(1,0),C(0,1),直线y=ax+b(a>0)将△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1,22⎛⎫-⎪⎪⎝⎭ C.1123⎛⎤-⎥⎝⎦ D.11,32⎡⎫⎪⎢⎣⎭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综合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设A 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过从此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中点作截面,截面与正方体各面共同围成一个多面体,则关于此多面体有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有10个顶点B .体对角线AC 1垂直于截面 C .截面平行于平面CB 1D 1 D .此多面体的表面积为478a 2解析:此多面体的表面积S =6a 2-3×12×12a ×12a +12×22a ×22a ×32=458a 2+38a 2=45+38a 2.故选D.答案:D2.(2011·福建宁德二模)下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则其全面积为( )A.3B.32+6C.3+6D.3+4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是正三棱柱,其全面积为S=3×(2)2+2×12×(2)2×sin60°=6+ 3.故选C.答案:C3.(2011·江西抚州一中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22πB.12πC.4π+24 D.4π+32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是上面一个球、下面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此几何体的表面积S=4π×12+2×2×2+8×3=4π+32.故选D.答案:D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分别为( )A .7+2,3B .8+2,3C .7+2,32D .8+2,32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是四棱柱,底面是梯形,其全面积为S =2×12(1+2)×1+12+12+1×2+2×1=7+2,体积为V =12(1+2)×1×1=32.故选C.答案:C5.(2011·江苏启东中学模拟)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体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体积为( )A.82π3B.8π3C.32π3D .8π解析:由题意,球的半径为R =12+12=2,故其体积V =43π(2)3=82π3,选A.答案:A6.(2011·福建福鼎一中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A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 1E 与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A.105B.1010C.13D.223解析:因为BC ∥B 1C 1,故∠EC 1B 1即为异面直线C 1E 与BC 所成的角,在△EB 1C 1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结果,选C.答案:C7.(2011·泰安市高三质检)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3B.23C.33D.23解析:连接BD ,取BD 中点O ,连接AO则OE ∥SD .∠OEA 即为AE 与SD 所成的角. 令侧棱长为2,则OE =1,AO =2,AE = 3因为AE 2=AO 2+OE 2,所以△AOE 是直角三角形,故cos ∠AEO =33. 答案:C8.(2011·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①⎭⎪⎬⎪⎫α∥βα∥γ⇒β∥γ;②⎭⎪⎬⎪⎫α⊥β m ∥α⇒m ⊥β;③⎭⎪⎬⎪⎫m ⊥αm ∥β⇒α⊥β;④⎭⎪⎬⎪⎫m ∥n n ⊂α⇒m ∥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解析:由定理可知①③正确,②中m 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④中可能m ⊂α.故选C.答案:C9.(2011·宁夏模拟)如图,正△ABC 的中线AF 与中位线DE 相交于G ,已知△A ′ED 是△AED 绕DE 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动点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在线段AF 上B .恒有平面A ′GF ⊥平面BCEDC .三棱锥A ′—FED 的体积有最大值 D .异面直线A ′E 与BD 不可能垂直解析:由题意,DE ⊥平面AGA ′,A 、B 、C 正确.故选D. 答案:D10.(2011·南昌一模)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B 的中点,则点C 到平面A 1DM 的距离为( )A.63aB.66aC.22a D.12a 解析:设点C 到平面A 1DM 的距离为h ,则由已知得DM =A 1M =a 2+⎝ ⎛⎭⎪⎫a 22=52a ,A 1D =2a ,S△A 1DM =12×2a ×⎝ ⎛⎭⎪⎫52a 2-⎝ ⎛⎭⎪⎫22a 2=64a 2,连接CM ,S △CDM =12a 2,由V C -A 1DM =V A1-CDM,得13S △A 1DM ·h =13S △CDM ·a ,64a 2·h =12a 2·a ,所以h =63a ,即点C 到平面A 1DM 的距离为63a ,选A.答案:A11.(2011·山东平邑一中模拟)设a ,b ,c 是空间三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 .当c ⊥α时,若c ⊥β,则α∥βB .当b ⊂α时,若b ⊥β,则α⊥βC .当b ⊂α,且c 是a 在α内的射影时,若b ⊥c ,则a ⊥bD .当b ⊂α,且c ⊄α时,若c ∥α,则b ∥c解析:写出逆命题,可知B 中b 与β不一定垂直.选B. 答案:B12.(2011·山东潍坊模拟)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 )A .2 2B .2 3C .4D .2 5解析: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解计算.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m ,n ,k ,由题意得m 2+n 2+k 2=7,m 2+k 2=6⇒n =1,1+k 2=a ,1+m 2=b ,所以(a 2-1)+(b 2-1)=6⇒a 2+b 2=8,所以(a +b )2=a 2+2ab +b 2=8+2ab ≤8+a 2+b 2=16⇒a +b ≤4,当且仅当a =b =2时取等号.选C.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2011·广东珠海二模)一个五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部分边长如图所示,则此五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其体积为V =13×12×(1+2)×2×2=2.答案:214.(2011·上海春招)有一多面体的饰品,其表面由6个正方形和8个正三角形组成(如图),AB 与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解析:连接AD ,则AD 綊2BC ,故延长AB ,DC 必相交,设交点为E ,△ADE 是等边三角形,故AB 与C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答案:60°15.(2011·江西赣州联考)三棱锥S -ABC 中,∠SBA =∠SCA =90°,△ABC 是斜边AB =a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以下结论中:①异面直线SB 与AC 所成的角为90°; ②直线SB ⊥平面ABC ; ③平面SBC ⊥平面SAC ; ④点C 到平面SAB 的距离是12a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C ⊥平面SBC ,故AC ⊥SB ,SB ⊥平面ABC ,平面SBC ⊥平面SAC ,①、②、③正确;取AB 的中点E ,连接CE ,可证得CE ⊥平面SAB ,故CE 的长度即为C 到平面SAB 的距离12a ,④正确.答案:①②③④16.(2011·南京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棱AA 1的中点,若截面△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2h ,则BD =C 1D =a 2+h 2,BC 1=a 2+4h 2,由△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得⎩⎨⎧2×(a 2+h 2)=a 2+4h 212(a 2+h 2)=6,解得⎩⎪⎨⎪⎧a 2=8h =2,故此三棱柱的体积为V =12×8×sin60°×4=8 3.答案:8 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PA ⊥平面ABCD ,ABCD 是矩形,PA =AB =1,AD =3,点F 是PB 的中点,点E 在边BC 上移动.(1)求三棱锥E-PAD的体积;(2)当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证明:无论点E在边BC的何处,都有PE⊥AF.解:(1)三棱锥E-PAD的体积V=13PA·S△ADE=13PA·⎝⎛⎭⎪⎫12AD·AB=36.(2)当点E为BC的中点时,EF与平面PAC平行.∵在△PBC中,E、F分别为BC、PB的中点,∴EF∥PC,又EF⊄平面PAC,PC⊂平面PAC,∴EF∥平面PAC.(3)证明:∵PA⊥平面ABCD,BE⊂平面ABCD,∴BE⊥PA,又BE⊥AB,AB∩PA=A,AB,PA⊂平面PAB,∴BE⊥平面PAB.又AF⊂平面PAB,∴AF⊥BE.又PA=AB=1,点F是PB的中点,∴PB⊥AF,又∵PB∩BE=B,PB,BE⊂平面PBE,∴AF⊥平面PBE.∵PE⊂平面PBE,∴AF⊥PE.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CD ⊥平面ABCD,E为PB上任意一点,O为菱形对角线的交点,如图.(1)证明:平面EAC⊥平面PBD;(2)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四棱锥的体积被平面EAC分成两部分.解:(1)证明:过点B作BG⊥AD于点G,由于平面PAD⊥平面ABCD,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BG⊥平面PAD,又PD⊂平面PAD,故PD⊥BG;同理,过点B作BH⊥CD于点H,则PD⊥BH.又BG⊂平面ABCD,BH⊂平面ABCD,BG∩BH=B,∴PD⊥平面ABCD,∴PD ⊥AC ,又BD ⊥AC ,故AC ⊥平面PBD ,又AC ⊂平面EAC ,∴平面EAC ⊥平面PBD .(2)若四棱锥的体积被平面EAC 分成两部分,则三棱锥E -ABC 的体积是整个四棱锥体积的14,设三棱锥E -ABC 的高为h ,底面ABCD 的面积为S ,则13·12S ·h =14·13S ·PD ,由此得h =12PD ,故此时E 为PB 的中点.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E ⊥平面BCD ,BC ⊥CD ,BC =CD ,AC =BD ,E 是BD 的中点.(1)求证:AC ⊥BD ;(2)求直线A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解:如图,连接CE .(1)证明:在△BCD 中,BC =CD ,E 是BD 的中点, ∴CE ⊥BD .∵AE ⊥平面BCD ,BD ⊂平面BCD ,∴AE ⊥BD ,CE ∩AE =E , ∴BD ⊥平面ACE ,∵AC ⊂平面ACE , ∴AC ⊥BD .(2)∵AE ⊥平面BCD ,CE ⊂平面BCD ,∴AE ⊥CE ,∠ACE 就是直线A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BC ⊥CD ,E 是BD 的中点, ∴CE =12BD ,∵AC =BD ,∴CE =12AC ,∴在Rt △ACE 中,易知∠ACE =60°.即直线A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是60°.20.(本小题满分12分)(2011·浙江)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方法一:(1)证明:如图,以O 为原点,以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 AP →=(0,3,4),BC →=(-8,0,0),由此可得AP →·BC →=0,所以AP →⊥BC →,即AP ⊥BC .(2)设PM →=λPA →,λ≠1, 则PM →=λ(0,-3,-4). BM →=BP →+PM →=BP →+λPA → =(-4,-2,4)+λ(0,-3,-4)=(-4,-2-3λ,4-4λ) AC →=(-4,5,0),BC →=(-8,0,0). 设平面BM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AP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由⎩⎨⎧BM →·n 1=0,BC →·n 1=0得⎩⎪⎨⎪⎧-4x 1-(2+3λ)y 1+(4-4λ)z 1=0,-8x 1=0, 即⎩⎪⎨⎪⎧ x 1=0,z 1=2+3λ4-4λy ,可得n 1=⎝ ⎛⎭⎪⎫0,1,2+3λ4-4λ 由⎩⎨⎧AP →·n 2=0,AC →·n 2=0,即⎩⎪⎨⎪⎧3y 2+4z 2=0,-4x 2+5y 2=0, 得⎩⎪⎨⎪⎧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n 1·n 2=0,得4-3·2+3λ4-4λ=0,解得λ=25,故A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方法二:(1)证明:由AB =AC ,D 是BC 的中点,得AD ⊥BC .又PO ⊥平面ABC ,得PO ⊥BC .因为PO ∩AD =O ,所以BC ⊥平面PAD . 故BC ⊥PA .(2)如图,在平面PAB 内作BM ⊥PA 于M ,连接CM .由(1)中知AP ⊥BC ,得AP ⊥平面BMC . 又AP ⊂平面APC ,所以平面BMC ⊥平面APC . 在Rt △ADB 中,AB 2=AD 2+BD 2=41,得AB =41. 在Rt △POD 中,PD 2=PO 2+OD 2, 在Rt △PDB 中, PB 2=PD 2+BD 2, 所以PB 2=PO 2+OD 2+DB 2=36,得PB =6. 在Rt △POA 中,PA 2=AO 2+OP 2=25,得PA =5. 又cos ∠BPA =PA 2+PB 2-AB 22PA ·PB =13,从而PM =PB cos ∠BPA =2,所以AM =PA -P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1·辽宁)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1)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2)求二面角Q -BP -C 的余弦值.解: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线段DA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1)证明:依题意有Q (1,1,0),C (0,0,1),P (0,2,0).则DQ →=(1,1,0),DC →=(0,0,1),PQ →=(1,-1,0).所以PQ →·DQ →=0,PQ →·DC →=0.即PQ ⊥DQ ,PQ ⊥DC .故DQ ⊥平面DCQ . 又PQ ⊂平面PQC ,所以平面PQC ⊥平面DCQ .(2)依题意有B (1,0,1),CB →=(1,0,0),BP →=(-1,2,-1). 设n =(x ,y ,z )是平面PBC 的法向量,则⎩⎨⎧n ·CB →=0n ·BP →=0即⎩⎪⎨⎪⎧x =0-x +2y -z =0因此可取n =(0,-1,-2)设m 是平面PBQ 的法向量,则⎩⎨⎧m ·BP →=0.m ·PQ →=0.可取m =(1,1,1),所以cos 〈m ,n 〉=-155. 故二面角Q -BP -C 的余弦值为-155.22.(本小题满分14分)(2011·福建)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AD =4,CD =2,∠CDA =45°.(1)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 (2)设AB =AP .(ⅰ)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求线段AB 的长; (ⅱ)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理由.解:解法一:(1)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 AB ⊂平面ABCD , 所以PA ⊥AB ,又AB ⊥AD ,PA ∩AD =A , 所以AB ⊥平面PAD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在平面ABCD 内,作CE ∥AB 交AD 于点E ,则CE ⊥AD . 在Rt △CDE 中,DE =CD ·cos45°=1, CE =CD ·sin45°=1.设AB =AP =t, 则B (t,0,0),P (0,0,t ). 由AB +AD =4得AD =4-t ,所以E (0,3-t,0),C (1,3-t,0)D (0,4-t,0),CD →=(-1,1,0),PD →=(0,4-t ,-t ).(ⅰ)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CD →,n ⊥PD →,得⎩⎪⎨⎪⎧-x +y =0,(4-t )y -t ·z =0 取x =t ,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t ,t,4-t ).又PB →=(t,0,-t ),故由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得cos60°=⎪⎪⎪⎪⎪⎪n ·PB →|n |·|PB →|, 即|2t 2-4t |t 2+t 2+(4-t )2·2t 2=12. 解得t =45或t =4(舍去,因为AD =4-t >0),所以AB =45. (ⅱ)假设在线段AD 上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设G (0,m,0)(其中0≤m ≤4-t ).则GC →=(1,3-t -m,0),GD →=(0,4-t -m,0),GP →=(0,-m ,t ). 由|GC →|=|GD →|,得12+(3-t -m )2=(4-t -m )2,即t =3-m ; ①由|GD →|=|GP →|,得(4-t -m )2=m 2+t 2. ② 由①、②消去t ,化简得m 2-3m +4=0. ③由于方程③没有实数根,所以在线段AD 上不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C ,D 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在线段AD 上不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解法二:(1)同解法一:(2)(ⅰ)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在平面ABCD 内,作CE ∥AB 交AD 于点E ,则CE ⊥AD ,在Rt △CDE 中,DE =CD cos45°=1,CE =CD ·sin45°=1.设AB =AP =t ,则B (t,0,0),P (0,0,t ).由AB +AD =4得AD =4-t .所以E (0,3-t,0),C (t,3-t,0),D (0,4-t,0).CD →=(-1,1,0),PD →=(0,4-t ,-t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CD →,n ⊥PD →,得⎩⎪⎨⎪⎧-x +y =0(4-t )y -tz =0.取x =t ,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t ,t,4-t ),又PB →=(t,0,-t ),故由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得 cos60°=⎪⎪⎪⎪⎪⎪n ·PB →|n |·|PB →|, 即|2t 2-4t |t 2+t 2+(4-t )22·2t 2=12,解得t =45或t =4(舍去,因为AD =4-t >0),所以AB =45.(ⅱ)假设在线段AD 上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由GC =GD ,得∠GCD =∠GDC =45°,从而∠CGD =90°,即CG ⊥AD ,所以GD =CD ·cos45°=1.设AB =λ,则AD =4-λ,AG =AD -GD =3-λ.在Rt △ABG 中,GB =AB 2+AG 2=λ2+(3-λ)2= 2⎝ ⎛⎭⎪⎫λ-322+92>1,这与GB=GD矛盾.所以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B,C,D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