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合集下载

中药膏方的制作储存和服用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储存和服用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储存和服用方法中药膏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制剂,其制作、储存和服用方法对于保证药效的稳定和疗效的发挥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储存和服用方法。

一、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辅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清洗和切片处理。

2.配方确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辅料,并确定其配方比例。

3.炮制处理:将各种中药材和辅料进行炮制处理,包括煎煮、炒炙等,以提高药效和减少毒性。

4.摆药:按照确定的配方比例,将各种炮制好的中药材和辅料放置到药材盒或药材袋中。

5.研磨:将摆好的中药材和辅料进行研磨,直至形成细腻的粉末。

6.混合: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进行混合,以保证各种药材和辅料的均匀分布。

7.调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将混合好的中药粉末用适量的辅料进行调配,形成膏状。

8.炮制加工:将调配好的中药膏方进行炮制加工,包括炒制、研磨等,以提高中药膏方的质地和药效。

9.包装:将最终制作好的中药膏方放入密封容器中,并标注好名称、剂量、制作日期等相关信息。

二、中药膏方的储存方法:1.温度控制:中药膏方的储存温度应在10℃~25℃之间,避免高温、低温和阳光直射。

2.干燥防潮: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防止中药膏方受潮和变质。

3.密封保存:中药膏方应放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到空气和外界污染。

4.光线避免:中药膏方应储存在光线不直射的地方,以防止药效的降低。

5.避免震动:中药膏方应避免受到震动和外界冲击,以免影响其药效。

三、中药膏方的服用方法:1.口服:将适量的中药膏方取出,用开水冲服,或者直接将中药膏方放入口中嚼食。

2.外用:将适量的中药膏方涂抹在患处,轻揉搓匀,直至中药膏方被皮肤吸收。

3.温敷:将适量的中药膏方敷在患处,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4.涂搽:将适量的中药膏方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搓揉,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5.浸泡:将适量的中药膏方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温水洗净患处。

中医传统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 是一个养藏方法。 假如违反了这种冬令养生方法, 到了春天便要发生 痿厥一类疾患, 使大家对春生之气适应能力减弱 。
中医传统膏方
第6页
服用膏方季节
由此可见: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 进补最好季节。在冬天 内服滋补膏方, 强壮身 体, 到了明年春天, 精 神抖擞, 步行矫捷, 思 维灵敏。
中医传统膏方
第10页
(三) 老年人 伴随年纪增加, 而趋向衰退, 而冬令进补, 则能增强体质, 延缓衰老。
膏方适应人群 (四) 女性 女性以血为用、 以血为本, 有经、带、胎、产生理特点易耗血伤气、阴阳失衡, 临床上也以虚证为主, 所以女性非常适
合采取膏方调补 。意思是女性35岁开始就出现衰老迹象。
中医传统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第1页Biblioteka 膏方, 又叫膏剂 。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基础上, 依据人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临床表现而确立不一样处方, 经浓煎后掺入一 些辅料而制成一个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补气养血, 滋阴润肺
一 、什么是膏方 美容养颜, 改进睡眠
膏方, 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 又叫膏剂。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基础上, 依据人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临床表现而确立不一样 处方, 经浓煎后掺入一些辅料而制成一个稠厚状半 流质或冻状剂型。
( 一 ) 服用方法
◎每个医院制作加工膏方 不一样, 所以服用方法 和储存方法亦有不一样 。
◎本院膏方均选取道地中
药材及辅料, 由有经验
中医教授开具处方, 由
专业中医师亲自制作加
工。
中医院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第14页
膏方服用方法和储存方法
优点在于: 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携带方便、 口感极佳、 效果显著。

中药膏方熬制方法

中药膏方熬制方法

中药膏方熬制方法
一、药物熬制原理
中药熬制是将药物以水、醋、酒等溶剂加热,将药物溶于溶剂中,以达到药物吸收易于吸收,消功效快,有效成分有效率高的目的。

二、熬制方法
1、熬制材料:需用到的主要药材、适量的溶剂(水、醋、酒等);
2、熬制手段:取相应的中药药材(可捣碎或先磨好),加入适量的溶剂(盖过药材),放入低火熬制,熬制持续的时间一般为4-6小时,尖峰时控制火焰不要太大,偶尔可以用木棍搅拌,到药液降至可喝见底时停火,冷却后定型,再进行过滤就可以了。

3、注意事项:
(1)应选用低火慢熬,不宜太高太热,以免破坏药物的特性和组成;
(2)防止药液水分过大,过大会影响服用,影响效果,一般建议熬制时调过药材不要超过药材两倍;
(3)熬制中容易发生沉淀,应视药材而定,加入煎汤的沉淀物;
(4)处方比值不宜过大,以免失去药效;
(5)熬制完毕,熬制载体可以再次考虑再熬制,增加服用效果;
(6)一般来讲,溶剂一般采用水、醋、酒等,具体应视药材而定,以免影响服用有效成分。

以上就是药膏制备的熬制方法,虽然繁琐,但熬制好的药膏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增加服用效果。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
1.一人一方。

膏方是针对个人的不同体质或疾病,经中医师诊断后处方,对症下药,将中药配制煎熬成膏剂后服用。

2.浸透中药。

一般要将中药饮片先浸泡12~24小时,胶类药用陈酒(黄酒)浸润,人参、西洋参等精细药物另浸另煎。

3.浓煎取汁。

将药物倒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慢煮,煎2~3遍,第一遍煎煮1小时,2遍40分钟,3遍30分钟,将三次药液合并过滤去掉药渣。

4.煎熬水膏。

将3次的药汁用纱布或绢筛过滤沉淀后,倒入锅内煎熬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加入糖类、胶类或蜂蜜。

5.慢火收膏。

收膏是最后一个关键过程,火候十分要紧,切不可火力太猛,防止焦底。

收膏时搅拌药汁有稠厚感,捞起少量药汁冷却后,膏液成带状向下滴,表明膏滋药已经熬成,即可收膏。

(李艳娟供稿)。

古代经典名方 膏方大全

古代经典名方 膏方大全

古代经典名方膏方大全古代医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其中,膏方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使用方便、容易保存的优势。

下面是一些古代经典名方膏方的介绍。

1.人参膏人参膏是一种以人参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人参膏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乏力乏气、心悸气短等症状。

2.当归膏当归膏是一种以当归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止痛祛痘的功效。

当归膏适用于经血不调、痛经、血瘀症状。

3.甘草膏甘草膏是一种以甘草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益气养阴、调理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甘草膏适用于气虚体质、脾胃不好、久咳不愈等症状。

4.熟地黄膏熟地黄膏是一种以熟地黄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补肾养血、滋阴补阳、调理经脉的功效。

熟地黄膏适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经闭等症状。

5.枸杞子膏枸杞子膏是一种以枸杞子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滋肝肾、明目补益、起到滋养身体的作用。

枸杞子膏适用于精神疲乏、视力模糊、腰酸腿软等症状。

6.参苓白术散膏参苓白术散膏是一种以黄精、茯苓、白术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益肾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

参苓白术散膏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

7.海螺膏海螺膏是一种以海螺粉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滋阴养血、润肌肤、舒缓瘙痒的功效。

海螺膏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症状。

8.天麻膏天麻膏是一种以天麻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清利头脑、镇静安神、缓解头痛的功效。

天麻膏适用于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9.丹参膏丹参膏是一种以丹参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清除毒素的功效。

丹参膏适用于心脏病、中风后遗症、痔疮等症状。

10.炮姜膏炮姜膏是一种以炮姜为主要药材制成的膏剂。

它具有散寒温经、止痛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炮姜膏适用于寒性疼痛、关节疼痛、风湿痛等症状。

这些古代经典名方膏方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疗效,在古代医药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得到验证。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一、膏方的制备千百年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

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整理应用。

(一)配料⒈配伍原则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

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就是配伍。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增进疗效,减轻和消除副作用。

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复方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证候全面照顾,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处方。

⑴单用:单独使用一味药物制成膏方,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用桑枝祛除风湿,用地榆凉血止血等。

⑵复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如天门冬与麦门冬同用,可增强养阴润燥作用;党参与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旱莲草与女贞子同用,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等。

同时,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副作用,如术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缓,以缓解疼痛。

补气养血膏中用了党参、熟地黄、枸杞子、黄精等众多滋补药,少佐陈皮理气和胃,司消除滋补呆胃的副作用。

⒉用药剂量临床多在一般汤剂处方诊治有效之后,在病情基本稳定或辨证清楚的基础上运用膏方。

各医家运用药味及剂量有不同习惯,但一般每剂汤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处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剂量。

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当在1000克以上,过少不易制作。

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约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个半月。

若天暖,剂量应酌情减少。

药物用量有轻重之分,一般轻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

药用剂量问题,古今医家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迄今仍难有定论。

因此,对于古代方书所载膏方中药物的用量,仅作为参考,可以根据方中各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义。

临床开列膏方所用剂量,按中药学和近代医案中所用剂量,结合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适当使用。

膏方的制作工艺

膏方的制作工艺

膏方的制作工艺传统膏方制作工艺简单,但工序复杂。

最关键的工序是收膏。

整个过程需要经过浸泡、煎药、沉淀、过筛、浓缩、另煎兑入、过滤、收膏、凉膏等工序,最短加工周期也要3天。

1.浸泡:将群药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

膏方药物组成中根茎类占大多数,为取得优质的药液必须保证浸泡时间,否则将影响出膏量和成品质量。

2.煎药:煎药机煎药,第一煎达到煮沸程度后1小时。

第二煎加水5~6倍,至沸腾后约30~45分钟。

如特殊要求还可取第三煎。

合并药液沉淀。

3.沉淀:沉淀对于膏体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中药材在经过长时间浸泡煎煮后,会产生很多极其细微的沉淀物,此类沉淀物单纯用筛网很难清除。

经过沉淀后再过80~100目筛,则可除去绝大部分。

4.过筛:将沉淀后的药液用80~100目筛过滤。

5.浓缩:放入铜锅或其他大型容器大火煎煮浓缩。

6.另煎兑入:人参、鹿茸、西洋参等贵细药物另煎兑入,避免贵重药物的损失。

7.过滤:浓缩至临近收膏的状态,用纱布或100目筛再次过滤药液以去除杂质,保证最终膏体的最佳质量。

8.收膏:收膏期间要加入珍珠粉、虫草等贵细粉末药物,还要加入阿胶、鹿角胶、冰糖、蜂蜜、木糖醇等辅料。

所以,收膏是整个制膏过程最关键的工序。

收膏必须用文火,每个膏必须由专人负责搅拌,搅拌人员不得离开,搅拌必须从药锅底部开始,以避免药液黏稠后造成糊锅。

糊锅的药液即成废品。

在收膏期间,应当有具备收膏合格资质的药师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以保证收膏质量。

9.凉膏:凉膏不得加盖,否则膏体内部水分不能蒸发,会造成未来膏方变质。

凉膏还能起到去除因长时间熬制所带来的“火气”。

传统制膏技术要求高,所制膏方可以达到“其黑如漆、其亮如镜、入口即化”的最优质量。

在现代膏方的制作过程中,任何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管理,这是保证膏方市场不断发展的关键。

膏方制作流程

膏方制作流程

膏方制作流程膏方是指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后制成的一种糊状药物,用于外用治疗皮肤疾病等病症。

膏方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以下是一般膏方制作的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和辅料。

根据具体的药方要求,在药店或医院的中药房选择优质的中药材,并配备适量的辅料,如甘油、蜂蜜、植物油等。

第二步,炮制药材。

将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根据药方要求进行炮制处理。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炒、煮、炙、煨等,目的是提高药材的疗效,增强药性。

第三步,研磨药材。

将炮制后的药材用研磨器或研钵研磨成细粉。

研磨的细度要均匀,以便后续的熬制过程能更好地溶解药物。

第四步,熬制膏方。

在一个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热至沸腾。

然后,将研磨后的药材粉慢慢加入炖锅中,同时不断搅拌,均匀溶解药物。

熬制的时间根据药方要求而定,一般需煮沸30-60分钟,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第五步,加入辅料。

待药物溶解后,将预先准备的辅料加入炖锅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辅料的种类和用量根据具体的药方而定,一般用于增加药物的药效以及调整药物的质地和使用特点。

第六步,炖制药物。

将炖锅放在小火上,继续加热慢炖药物,同时持续搅拌,防止药物糊底。

炖制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直到药物呈现出黏稠的糊状。

最后,装瓶保存。

将熬制好的膏方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待其冷却后盖紧瓶盖,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膏方的保存时间一般为3个月,过期后不可使用。

总体来说,膏方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药材炮制和熬制技术。

制作好的膏方使用方法一般是外用于患处,可根据需要适量涂抹或敷贴。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储存和卫生,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开膏方的药方往往是很大一张,里面有二三十味药。

膏方最好请富有经验的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开具,医院和药店都可以代加工,患者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熬治。

胡庆余堂煎制膏方的韩师傅介绍了煎膏要领。

步骤一:饮片入冷水浸泡,然后入锅煎煮,若药方中进补药多,煎煮时间较长。

同时,把荤膏(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放入黄酒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步骤二:根据个人体质,可在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糖、饴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

煎煮浓缩药汁,沉淀。

离火待用。

步骤三:熬糖膏。

把蜂蜜或饴糖放入火上浓缩,待糖变稠。

步骤四:把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可加入适当盐炒核桃、芝麻调味,一并放入不锈钢锅或沙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搅拌,熬至黏稠状。

步骤五:离火,自然冷却。

用搪瓷罐、瓷罐、沙锅陈放。

若用沙锅存放,沙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

名中医为你开出“名膏方”
国家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王会仍
主治:亚健康、术后、病后体虚未复
西党参(研末)250g、黄芪250g、白术120g、茯苓120g、甘草50g、熟地150g、全当归120g、川芎60g、白芍120g、桂枝60g、淮山药150g、陈萸肉120g、枸杞子120g、灵芝150g、陈皮60g、五味子60g、制黄精200g、玉竹120g、麦冬120g、巴戟肉120g、丹皮90g、杜仲120g、补骨脂120g、生米仁300g、龙眼肉60g、胡桃肉(研末)60g、阿胶250g、鹿角胶250g、黄酒250ml、冰糖25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省级名中医,儿科专家俞景茂主治:小儿哮喘
太子参150g、天冬120g、熟地30g、炙冬花90g、黄芪120g、补骨脂90g、丹参90g、椒目45g、炙甘草50g、红枣150g、冰糖160g、阿胶120g、黄酒100ml、川贝粉3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此方为小儿固本克喘膏,可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有良好的抗哮喘复发作用。

妇科专家傅萍
主治:子宫肌瘤
气虚血滞、疾湿内停,结而成症,月经量偏多,宜扶正运脾攻湿消症。

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加减,胶类选用阿胶及鳖甲胶,用量随症加减。

除胶类外,辅料可加入龙眼肉,核桃肉、红枣、黑芝麻等。

省立同德医院老年病专家李安民
主治:气血两虚症
十全大补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人参、甘草、当归、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加减,配以阿胶收膏。

胡庆余堂名医馆馆长、中医妇科专家张承烈
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太子参300g、百合300g、生地200g、当归150g、仙茅150g、仙灵脾150g、珍珠母400g、生白芍300g、川芎150g、知柏各150g、酸枣仁200g、紫丹参200g、茯苓300g、枸杞子250g、菟丝子250g、煅龙牡各200g、桑寄生250g、川断250g、巴吉天200g、复盆子200g、米仁300g、炒白术200g、胡桃200g、蜂蜜250g、阿胶250g。

实用膏方十全大补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0g,肉桂90g,白术150g,茯苓150g,黄芪150g,炙甘草60g,当归150g,白芍药150g,川芎90g,地黄150g。

[制剂]先将人参煎汁备用,其他药物水浸一宿,文武火煎取浓汁,冲入人参汁后熬成膏。

[服法]每服一匙,开水调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潮热骨疼,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夜梦遗精,脚膝无力,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忧虑伤血气,喘嗽中满,及病后未复等症。

[按语]十全大补膏由八珍汤加肉桂、黄芪而成。

取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补肺脾之气,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益心肝之血,肉桂入肾温阳,诸药合用,五脏同补,气血双治。

凡老年人见上述症状者,可常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