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λ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
λ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就是: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就是意识得根源。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λ第一种形态就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得第二个形态就是近代得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λλ第三种历史形态就是现代得辨正唯物注意与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答:唯心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就是:世界得本源就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λ第一种就是主观唯心注意。
它得特点就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得本源。
λ第二种就是客观唯心注意。
它得特点就是把某种脱离人得“客观精神”瞧作世界得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与存在得根源就是什么?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与存在得根源有两个方面:λ认识论根源就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得可能。
人得认识并不就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得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得、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得泥坑。
λ唯心主义产生与存在得社会根源: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得作用提供了条件。
②在阶级存在得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得、反动得阶级得支持与利用。
5 马可就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得唯物主意哲学得主要缺陷就是什么?答: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
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瞧作就是孤立得静止得、不变得。
③具有不彻底性。
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产生就是哲学得革命变革答: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得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结合与统一。
②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③它把哲学得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得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问题。
《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哲学与人生》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1)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任何无法判断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生活和实践去解决,从而认识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
(2)略。
2.(1)人们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行为就会是盲目的,人们的活动就会步入歧途,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而也不能享受快乐。
(2)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需要有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学习哲学与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1.小伙子的核桃肯定卖不出去。
因为他只是机械地模仿老翁的方法,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略)第三节1.(1)是积极行动的信念是王凯克服了最初的迷茫胆怯。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去行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因为只有勇敢地放手去干,才能增长才干,也只有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但需要注意,行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仅凭自己的满腔热血蛮干。
·I·2.(略)第四节1.不正确。
小曹只看到环境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只有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
片面夸大一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略)第二章第一节1.(1)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使这位同学感到困惑。
(2)不可行。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作为世界的一分子,也不可避免地要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生存和发展。
此外,人际关系具有交互性,该同学如果一直当“独行侠”,不主动与他人交往,别人也会逐渐孤立他,他就会深陷于这种困境中。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又分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何者为第一性。
这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①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指导人们掌握
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
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
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
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同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
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如下:
1.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
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其次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2.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整个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方法,哲学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思潮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哲学研究、生活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典例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天材出于勤奋
我命天注定
决
定
体
现
勤勉、刻苦
颓废、消沉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思考:世界观=方法论?
•
※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强调的是“怎么想”
方法论强调的是“怎么做”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思路: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对世界事物的看法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 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
方法论
区 内涵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哲
⑵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学
-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
的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基
-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
问 2、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题
⑴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⑵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别 不同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 ①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系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 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哲学不仅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导人们怎样 面对世界。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备战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含解析)

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可知论
思维决 定存在
唯心主义
不能 反映
不可知论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 也,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 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 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 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 经过多次试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猫、狗、 老鼠等小动物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马等大 动物以及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个山 洞一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鬼洞” 越传越悬……。 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山洞真的有“鬼”吗?真相 又应该是什么呢?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 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 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 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 点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要探讨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人与世界 的关系是怎样的, 就必须回答这一问 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 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①思维和存在何
(思维和存在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者为本原的问题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不能正 确认识存在)
能
可知论
不能
不可知论
是什么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能够 反映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 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 先生。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存在即被感知
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 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 去看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 还在那里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 在还是不存在,是这样存在还是 那样存在,都得以我们的感觉为 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西呢?
C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 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B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鬼怪山洞 之谜: • 山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其密 度比空气大,洞内又不进风,故而都沉积在地 面附近,因此,靠近地面较近的小动物吸不到 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动物由于头部较高可以吸 到氧气,因而无恙。
• 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鬼怪”之说, 真相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也就是说思 维可以正确的认识在在(思维存在具有 同一性)——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 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 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英国
康德
代表人物
德国
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 看着水里的鱼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是多么快乐 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 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 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 的。” 按照惠施的说法,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 维
A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 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 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漫画欣赏2
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论
是一个意思吗?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 快乐,照此推论:世界就没有可认识的东西了
惠施的观点否认 了认识世界的可 能,否认思维可 以正确认识存在 ,即认为两者不 存在同一性,因 此陷入了不可知 论。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
漫画欣赏1
只 要 闭 上 眼 睛 , 世 界 上 就 没 有 什 么 悬 崖
与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
要混淆使用。
区分:
1、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它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2、意识与物质的辨证关系——它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即马克思主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 范缜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
B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 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 内容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濒死 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自己从 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术室。突然之 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道中,通道前方有 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 会见到自己已死的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 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