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中石油交流-王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

202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石油工业技术监督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Dec.2020Vol.36No.12■质量渤海大斜度井超长射孔层段射孔管柱防卡技术研究与应用邓永刚,林家昱,王翊民,王菲菲,周祥(1-1)提升大型低渗透油田压裂措施管理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于海山,张兆欣(1-5)利用质量控制和方法确认数据评定汽油中MTBE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赵蕊,于毅涛,杜美玲(1-9)超低密度钻井液技术在大庆油田易漏复杂层的应用李晓波(2-1)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韩明刚,李鸿儒,陈勇国,张志虎(2-5)PH-15超深大位移井随钻监测支持技术的应用曹磊,宫吉泽,和鹏飞(2-8)渤海老油田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及其应用王晓波,王菲菲,王翊民,魏辉龙,柳晓宇(2-1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旭,付甜(2-16)两种提速工具在渤海油田某深井的应用评价张磊,霍宏博,李治衡,龚宁,岳明(4-1)创新型QC活动在小型化激光岩性分析仪研制中的应用万利,佘明军,毛学斌(4-4)大港油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研究与试验朱旭,翟泽宇(4-8)一种便携式四氢噻吩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卓勇,刘宏,伍淑辉,刘楚茹,杜志波,母小琳,葛亮(5-1)提升气井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可靠性的质量措施郭宝杉,蔡萌,李俊亮,吴恩成(5-5)建立钻井监督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柯岩,刘剑飞,王睿,张学东,何震(5-10)油气管道项目简化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崔琳,孙毓,牛亚坤,杨爱兴,王鹤(5-14)运用QC小组活动提高清洗剂在伊拉克现场应用效果徐杏娟,付月永,王云云,潘炳龙,崔福员(5-19)炼化工程公司设计质量管理浅析田镕汇,陈宇洋,冷方媛(5-22)油气田场站工程工艺管道渗透检测质量管理刘保平,朱永,和莉园,齐涛(6-1)油气运输管道智能清洗管理研究何娜娜(6-6)渤海油田水平生产井控水及泥岩封堵技术创新应用石张泽,刘国振,龙江桥,杨子,张帅(6-10)新工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韩帅(6-15)提高卫42块CO2驱井测压质量的探索与实践田翠平,石庆林,丁传振,万式甜(6-18)运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与评价的可靠性万式甜(6-22)渤海边际油田小井眼出砂数值模拟研究龚宁,林海,李进,徐涛,贾立新(7-1)通过质量攻关提高砾石充填完井筛管打捞成功率的方法研究刘言理,王晓轩,曲庆利,王晓梅,杨延征,孙景涛,李海伟(7-5)松辽盆地录井现场页岩油气测异常卡取方法的探讨刘斌,张晓娇(7-9)六西格玛在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中的应用李云(7-13)PDC钻头定制设计及在东海超深井的应用左宏刚,何福耀,严维锋,和鹏飞,李旭东(7-17)可控震源高效采集中TD规则的研究与应用聂明涛,魏铁,齐永飞,叶朋朋,梁顺利,张健宸(8-1)风险管理模式在降低设备故障率中的应用范林(8-6)渤海J油田D09h井连续油管泡沫诱喷复产技术研究郑继龙,祖健,翁大丽,赵传勋,蒋军,史锋刚(8-9)中国长输油气管道外防腐及补口技术进展及展望陈群尧,金庆国,张伟(8-13)综合录井仪大修与质量控制研究肖刚,景静,王志成,张宾,郭素杰,乔德民(8-19)不同渗透率级差下聚合物微球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张金元(9-1)运用QC方法缩短开发井单井解释时间郭素杰,张宾,王志成,王灿丹婷,赵伟峰,李佳阳(9-6)浅谈大数据时代制管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范林,王铁民,张维兵(9-10)火驱出砂井管理对策研究熊纪敏(9-14)临兴地区浅层气井钻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李建,冯雷,和鹏飞,王烊,王涛,李洪磊(9-18)胜利一趟式177.8mm(7″)套管开窗工具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石磊,李洪方,赵海建,王晓波,史富全(9-21)水力扩容技术在提升天然气驱增注效果上的应用胡鹏程(9-24)渤海油田侧钻水平套管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刘鹏飞,王昆剑,李进,杜小野,林家昱(10-1)中缅油气管道进口原油品种的质量解析邢翠敏,刘汗青,李秀林,林海,杨富全,韩家曦(10-6)胜利油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刘自山(10-11)关于中石油产品质量监管现状的思考与建议肖啸,刘长跃,辛杰(10-14)一线监督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探索与应用张宏江,高赛男,王鹏,苗庆宁(10-17)RCT径向切割技术在海上气田修井作业中的应用徐太保,肖泽蔚(12-1)鄯善油田三类油层压驱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王静,蒋明,向洪,段勇成,张宁县,邓强(12-6)《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油泥调剖技术在中高渗砂岩油藏的应用胡鹏程(12-10)基于数字化变革的钻井远程支持班组建设实践和鹏飞,陈波,韦龙贵,于忠涛,袁则名,李明明(12-12)科威特油田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预防宋张康(12-16)螺杆钻具传动轴连接失效分析任小玲(12-20)■标准化“中原服务”品牌标准体系研究范春,王世红,郭红卫,任利芳,常晓威(1-12)抽样方案变化对聚能射孔器穿孔深度评价体系的影响荆立英,郭金荣,董喜庆(1-16)钻井级膨润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杨新,杨小芳,孟洪文,胡亚楠,张茉楚,李胜男(1-20)油田“采油区岗位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程秋华,卫丽霞,徐丽芳,白云,华承金(1-24)基于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单炮智能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余飞君,毕广明,曹晓辉,于文杰,聂明涛,李金刚(1-29)强制性国家标准《天然气》的修订分析及企业应对措施探讨丁思家,周盛,杨建明,刘鸿,徐冲(1-34)油基钻井液化学剂产品标准适用性分析魏玲艳(2-19)液体硫磺产品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改进及其修订建议郑莉萍(2-23)油田建立基础保障标准体系的探讨卫丽霞,徐丽芳,程秋华,华承金,常晓威(2-27)中国天然气计量标准体系现状简析高军(4-12)油气田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程秋华,白赟,卫丽霞,徐丽芳,谭梦琦,张予杰(4-16)刍议防喷器控制装置产品行业标准的修订陈慧慧,张宏英,王兴燕,陈星,吴楠,郑翔(5-25)影响油田企业标准编写质量的原因及对策范春,张梅(5-30)LNG接收站工艺管道试压标准对比分析侯军(5-33)国内外承压设备完整性事故调查标准的对比及实用性评价戚菁菁,孙伶(5-37)从页岩气井用套管浅谈API Spec5CT/ISO11960的发展张宏英(6-27)浅谈顶驱技术的标准化和有形化张军巧,孙明寰,庞辉仙(6-30)适用于海上钻修机标准的液压举升装置适用性分析王莉,袁则名,和鹏飞,吴事难,张胜宝,倪益民(6-33)PAUT在长输天然气管道环焊缝检测中的应用实践田绍伟,刘春雨,王大庆,于洋,马飞龙(6-36)中俄石油工业标准化领域合作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何旭鵁,丁飞(6-40)我国储气库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分析吴张帆,姜炜,赵艳杰(7-23)长输管道交流干扰腐蚀判定准则探讨蔡亮,姚森,李建国,李磊,郝小虎(7-30)提升标准化能力助推油田高质量发展陈国宏(7-34)长输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决策分析马伟平,窦志信,姜垣良,黄薇,路阳(8-25)螺杆泵标准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王兴燕,陈慧慧,张红军(8-29)ISO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标准解读申昭熙,林凯(9-29)过程方法在管理体系结合审核中的运用张祥兆,陈慧智,尚春芳(9-32)对钻井液用降黏剂评价标准的认识和室内研究王琳,杨小华,王海波,钱晓琳,林永学(9-36)中国和欧美储罐阴极保护标准重要差异研究蒋涛,李海,金海洋,李贵荣,冯建龙,路阳(10-20)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标准界面分析谭越,杨龙霞,郑辉,吴炜(12-25)■计量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输差定位研究王嘉彬,谢英,王兴智(1-37)油井采油实时监测及计量高玉森,初波,陈胜利,杨广军,王树学,周景林(1-43)计量用圆筒容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赵文海(1-47)对有效开展检定校准确认工作的探讨郑贵(2-31)新型黏土稳定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高凯歌,万古军,李勇,逄铭玉,刘铭刚(2-35)膨胀仪法测定黏土稳定剂防膨率的影响因素刘莉(2-39)天然气孔板流量计流量核查方式研究黄忠华,蒋佩忱,羊映,徐永洪,张勇(2-42)直读光谱仪校准不确定度评估郑道雯,牛秦午,严康,王骏,丁雯婷,何松杰(2-46)一种油品黏度测定过程中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研究董小丽,曹鹏章,李安,王天明(4-21)噪音对超声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及其改进措施刘博韬(4-25)温度变送器现场校准方法研究张灵聪(4-29)进口原油船运损耗成因及其对策梁昱(4-32)管壁粗糙度影响超声流量计测量性能的研究蔡浩晖(5-41)原油贸易计量中净重量计算方法的差异分析施盛林,张达智,崔立,马德起(5-48)无线修井参数仪的设计与应用李娟(5-51)降压增注工作液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任刚(7-39)渝浅8井干法脱硫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肖仁维,熊兰琼,柯凌云(7-43)微粒群进阶算法在天然气管道优化运行中的应用林棋,娄晨,向奕帆,杨金威,朱莉,刘宏刚(8-33)拉伸试验软件有效性确认孙宏,宗秋丽,郑青昊(8-40)永21储气库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研究侯业贵,戴荣东,于少卿,王健,陈丽媛,王锴(9-42)非抗硫管在微/低含硫化氢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刘成(9-46)疏松砂岩扩容力学性质研究闫新江,李孟龙,范白涛,于继飞,侯泽宁,袁岩光(10-24)石油地震勘探测量点位精度探讨聂明涛,陈巍,范铁江,占春启,戚振利,时妍(10-27)··64兰成渝管道模拟软件开发与应用徐太贵(10-32)挤压破碎型胶囊破胶剂检测方法改进研究邵红云,夏凌燕,宋时权,赵俊桥,张贵玲,丁杰(12-31)胶囊破胶剂有效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及评价何留(12-34)成品油检测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要点分析薛凯旋(12-38)■质量安全论坛成品油管道批次跟踪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于阳,沈亮,李君,郝元放,翟培君,马帅,刘超(1-49)油井护理技术在采油厂的应用陶世杰(1-55)基于事故树模型的井喷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阮存寿(1-60)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李杨,吴亮,孙寿伟,赵宇鹏,钱雨晨,王丽薇(2-49)页岩气开发中连续油管管体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福君,蒋涛,王国峰,田军,张晓亮,谭文波,邹先雄(2-54)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含蜡原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模拟戚菁菁,初同龙,孙伶(2-58)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柱挤毁风险分析孙连坡,陈卓,霍宏博,张磊,王文,赵洪山(4-37)可燃气体检测仪在终端燃气公司的应用探讨卓勇,刘宏,陈琳,王超(4-40)浅析压力容器检验风险的防控凌富银(4-45)新建天然气管道水合物防治对策研究李方圆(4-48)天然气低温分离系统低温安全性分析及应用梁德炽,符参,汪建明(4-52)基于RBI的站场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杨洪丽,贾明德,陈文贤,王宏武,梁昌晶(4-57)钻完井动静态数据集成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魏刚,于忠涛,和鹏飞,袁洪水,李明明,袁则名(5-53)南A井一级井控风险治理的实践与认识杨延峰(5-56)基于GIS的管道高后果区管理升级及其实践高海康,戴连双,贾韶辉,刘天尧,徐杰,刘亮,吴官生(5-60)渤中19-6区块钻具安全下放速度图版建立及应用陈立强,薛懿伟,王赞,王占领,贺占国,邵宇航(6-43)场站运行中燃气发电机的可靠性保障措施探讨赵海宁,刘帅,廖贵枝,雷龙龙(6-49)石油钻探企业钻井液材料视频抽样风险评估王波(6-52)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马玉宝(6-55)岩心气测渗透率的不确定度评定高丽蓉(6-59)柱塞式往复注水泵曲轴断裂失效分析申昭熙,程建平,仝珂(7-47)一种新型井下安全阀全通径强开工具的研究与应用万宏春,李三喜,李艳飞,蔡斌,葛俊瑞(7-51)液压举升装置侧钻作业安全稳定性分析王莉,张胜宝,袁则名,陈鹏飞,倪益民,吴事难(7-56)断裂构造对井壁稳定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张磊,李治衡,董平华,岳明,王桂萍(8-43)油气管道安全防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冯黎明,伍淑辉,卓勇(8-48)杭锦旗地区J58井区低压易漏失井固井技术何斌斌(8-52)引压管根部阀泄漏处理中带压堵漏夹具的设计及应用李晶,王振洪(8-57)爆破振动对管道安全性影响评估研究马伟平,姜旭,李贵荣,李萌(9-50)石油企业基层HSE培训问题探讨韩耀明(9-54)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原因技术分析杨凤琦,王文,李淑娟,丁宪振,丛晓(9-57)国内外管道防腐涂层修复技术最新进展高山卜,祝悫智,刘诚,田磊,王乐乐(9-61)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海上钻完井作业安全管理研究刘晓宾,和鹏飞,万祥,李君宝,楚华杰(10-36)龙河跨越悬索管道桥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植海刚,王坤(10-40)国内外油气管道消磁技术对比分析谭笑,刘少柱,徐葱葱,赵云峰(10-46)海上速度管柱工具的研制与应用万宏春,刘信雄(10-49)基于STM32的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压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汪锐,王洪钧,焦爽(10-54)“一趟钻”技术在福山油田花121-18x井的应用张涛,董宏伟,孙麟,马杰(10-57)天然气管道起重作业安全管理研究王坤,杨文,赵志超,李重剑,徐慧兰,张剑雄(10-61)砂岩油藏聚窜通道深部长效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邹小萍,何磊,王浩,曹作为,齐行涛,张秋红(12-42)集气管道绝缘接头非阴极保护侧腐蚀穿孔失效分析薛继军,史盈鸽(12-46)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宋志俊,马永明,章玮,何泓屿(12-49)游梁式抽油机智能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孔红芳,周小东,尤立红(12-52)油田加热炉节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陈立达,杨光,宋晶(12-55)桂中-南盘江地区黔水地1井卡钻事故处理及原因分析王文彬,郭军,苑坤,董旭,韩菲(12-59)■地质研究三维地震储层预测在苏里格南区块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戴立斌,梁常宝,贾永辉,于秀英,刘蕾,王博(3-1)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杨圣方,董易凡,董永恒,刘媛(3-5)■工程建设气田地面集输工艺优化研究刘鑫,柳胜虎,唐瑞志(3-7)苏南国际合作区C3集气站工程质量控制与分析赵鹏敏,柳胜虎,刘鑫(3-10)■生产工艺单井同步回转增压技术在苏里格南区块的应用乔炜,顿昊龙,蔡思敏,刘琳(3-14)《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20年第36卷(1~12期)总目次··65石油工业技术监督集气站工艺安全管理研究罗媛媛,蔡思敏,余洋,王洋(3-17)集气站气动球阀异常关断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程旭明,王小宁(3-20)远程智能开关井应用与分析王小勇(3-25)冷冻暂堵技术在陕5X井的应用雷宇,贾增强,王海峰,刘琳(3-28)浅谈Z集气站采出水工艺流程优化措施杨云鹏,雷宇(3-32)特殊螺纹接头油管在苏里格南气田的应用董易凡,雷宇,杨圣方,刘媛(3-35)苏里格南区块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分析李泽亮,张华涛,彭清明,王博(3-39)■综合管理浅谈高质量二次发展过程中合作项目的管理——以苏里格南国际合作项目为例何涛,史诚(3-45)苏南XX集气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控制措施蔡思敏,刘正卫,乔炜,王海峰(3-48)苏南项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探索张川,苗震,张雅宁,杨小军(3-51)对外合作企业在降本增效中的技术创新刘媛,董易凡,刘博卿,杨圣方(3-55)开发II区气井分级分类管理及稳产措施研究张华涛,刘炳森,金婷,王博,李泽亮,马力,李梦(3-58)苏南公司对外合作项目管理优化及其实践苗震,吴俞霏,杜颜,姜宛辰,马晓蓉(3-63)浅谈基层作业区家园文化建设及其实践叶羽婧,任振江,王奕儒(3-67)■大家谈中原水务创新创效与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马防修,初瑞光,廖今朝,杨勇,陈新国,秦彦晨(4-61)■监督管理以梯队结构和团队模式推进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振果,毕国强,黄伟和,吴虹,杨德凤(11-1)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张绍辉,毕国强,杨姝,刘盈,张晓辉,郭亚飞,李海军(11-5)推行“四个一”与实效性培训,全面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李丙文,郑晓峰,晋生凯,王正华,朱庆华(11-9)抓好监督信息汇报,提高异常事件处置效率张南军,韩烨,彭宁,贾思航,卢印生(11-12)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蒲新辉,俞海芳,赵瑞元,巩继云(11-15)浅谈探井钻井过程安全监督王海军,张亚虎,周赟玺(11-19)钻井、试油变更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叶小科,谯青松(11-23)浅析如何做好监督人员廉洁从业风险防控苏建军(11-27)■工程技术精细控压固井在ST7井的应用实践罗双平,杨哲,舒畅,周焱(11-31)双鱼石-河湾场构造带茅口组分层探讨何仕鹏,袁浩森,庞淼,吕泽飞,文冉(11-36)特色录井技术在川渝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文冉,陈轶林,舒赢,郑科(11-40)■案例分析高磨地区水平井下完井管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曾宪举,曾鸿,王欣,罗双平(11-44)GaoShi X井测井工程故障剖析熊永立(11-47)PDC钻头涡动和粘滑震动现场识别方法及消除措施阴治平,朱剑飞,尚钲凯,李兴鑫,王关锁(11-52)■简讯《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11-55)··66。
基于(石化装置)系统RBI—SIL分析的承压设备完整性评估技术

B sd o e( erc e c l i )“ BI—SL”An ls rsu e ae nt P toh mia t R h Un s I ayi P es r s
Eq p e n e r to s s s m e t Te h l g ui m nt I t g a i n Rik As e s n c no o y
iset n R I ,ei it cnee itnn e( C npci ( B ) rl bly e t d ma e ac R M) a d te sf y it ry l e assm n o a i r n n h ae ne i e l s s e t t gt v e ( I ) w i e n i ae a ae e t R M)ss m,o cr nteassm n oka o t SL , hc bl gt Rs b sdm n gm n( B h o o k yt cn e o h s s e t r b u e n e w
石化 装置 系统 R I I 析 的承压 设备 完整 性评估 技 术 构 思 , 目的是 可 以更 有效 、 B —SL分 其 更精 确地 评 估 系统风 险 , 找 系统产 生风 险 的源头 , 定 更有效 、 化 的降险措 施 , 可 能地 预 防这种 风 险传 递 寻 制 优 尽
而 导致承压 设备 失效 事件 的发 生。 关键词: 于风 险的检验 ( B ) 以 可靠 性 为 中心 的 维 护 ( C ; 基 R I; R M) 安全 联 锁 完整性 等 级 评 估 ( I ) SL ;
Absr c :n p to h mia ln s, e s l , oa q pme t n n tu n e n el c r h e sc t a t I e r c e c lp a t v se s r t r e ui y ns a d i sr me t d i tro ks a e t r e ba i s b—s se .Th e a swo k i d p n e t n lo af c t al h o g ik—ta f r Rik ba e u y tms r e p r r n e e d n l a d a s f tmu u ly t r u h rs t y e rnse . s s d
过程安全与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

2 安 全 、健 康 和 环 境
牟善军, 等.过程安全与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
专题介绍 HS E
设 施— —— 硬 件 上 的 安 全 考 虑 应 包 括 : 安 全 控 制 系 统 、 安 全 泄 放 系 统 、安 全 隔 离 系 统 、备 用 电 力 供 应 等 。
美 国 化 学 工 程 师 协 会( AIChE) 过 程 安 全 中 心( CCPS) 在 总 结 了 PSM 实 施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出 版 了《 化 工 过 程 安 全 管 理 指 南》, 使 PSM 的 管 理 理 念 能 更 好 地 应 用 到 全 世 界 的 化 工 与 石 化 工 业 生 产 过 程 中“。 指 南 ”针 对 过 程 设 计 、建 造 、 试 车 、操 作 、维 修 、变 更 及 停 车 7 个 不 同 阶 段 制 定 了 12 类 管 理 制 度 , 包 括 68 项 要 素 。 1.2 过程安全的新思路
略 , 即 基 于 时 间 的 、基 于 条 件 的 、正 常 运 行 情 况 或 故 障 情 况
下的维护。这些策略与公司和工厂的设备可用性及安全 目标有关。其核心是利用风险分析技术识别设备失效的 机 理 、分 析 失 效 的 可 能 性 与 后 果, 确 定 其 风 险 的 大 小 ; 根 据 风险排序制定有针对性的检维修策略, 并考虑将检维修资 源从低风险设备向高风险设备转移; 以上各环节的实施与 维持用体系化的管理加以保证。
美 国 职 业 安 全 卫 生 局 OSHA 的 过 程 安 全 管 理 法 规 , 因 考 虑 周 详 、立 法 严 谨 , 目 前 为 止 是 化 工 过 程 安 全 最 具 体 可 行的做法。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 与早期工业安全的做法 最 大 的 差 异 在 于 技 术 、过 程 与 人 员 的 整 合 , 过 程 安 全 管 理 是 利 用 管 理 体 系 或 制 度 的 有 效 运 作 , 以 提 升 操 作 、设 计 与 设 备 的 可 靠 度 , 避 免 化 学 灾 害 事 故 的 发 生 。该 法 规 包 括 14 个要素: 员工参与; 过程安全信息; 过程危害分析; 操作程 序; 培训; 承包商管理; 开车前安全审查; 设备完整性; 动火 作业许可; 变更管理; 事故调查; 紧急响应计划; 安全审核;
青岛安工院—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汇报材料-1125长周期会议

自1992年开始,美国石化行业开始在过程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法规要
求下,开始研究“机械完整性管理体系”,定义了6个基本要素:
1、应用程序(包括设备)
2、书面程序
3、训练
4、检验和测试
5、设备缺陷管理
6、质量保证(QA )
2006年,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机械完整性体系指导书”,涵盖了炼
化企业各类设备设施,对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的建立、实施、管理
规范中定义了设备完整 性管理的5个要素。
完整性管 理系统
完整性管 理程序的 实施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QDRISE © 2012 版权所有
No.2012-PPT-sbs 001
PAS 55:2008——ISO 55000(新)
PAS 55:2008版——ISO组织已经接受PAS 55作为开发新的ISO55000系列标准 的基础。
石化工业的设备
完整性的概念是在过 程安全管理(PSM)的 需求下得到发展并逐 步成熟起来。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QDRISE © 2012 版权所有
No.2012-PPT-sbs 001
过程安全管理法规要求——机械完整性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 29 CFR 1910.119)针 对危险性化学物质的各种工艺过程,颁布了过程安全管 理法规(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简称PSM)。
✓国际公认的资产管理有效方法; ✓包含28个要点的检查表,覆盖了设备全寿命周期范围的好的做法,提供了“费用-风 险”的最优化。 ✓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用户。 ✓历经六年多,10个国家15 个行业50家公司共同开发。 ✓应用于所有行业各类型设 备的管理。 ✓丰富的术语和关键定义。 ✓详细的指南性文件,提供 了好的做法实例。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一项法规,旨在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本文将对该办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在工艺流程中用压力进行操作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压力管件、危险化学品容器、气瓶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和要求,这些设备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二、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和责任《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地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机构是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的注册、监督检查、安全评估等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也要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监测与评估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三、设备的注册和备案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注册和备案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根据《承压类特种设备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设备制造单位在销售之前必须进行注册备案,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申请材料,以便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和验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也需要将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并上报设备基本信息、日常检测和维护记录、设备事故等情况。
同时,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注册和备案工作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安全检查和评估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设备问题和隐患时要及时通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整改。
同时,对于年限超过规定的设备,监管部门应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设备是否能够继续使用、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报废。
五、设备退役和废弃物处理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退役和废弃物处理是确保设备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监管部门要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设备退役验收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全停用和安全废除。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炼化装置具有高温高压、连续生产、加工介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点。
开展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工作能降低设备故障率、管控装置风险、降低经济成本和保障装置长周期运行。
完整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设备管理理念,起源于军工行业,发扬光大于石化行业,其以设备整体及装置的全生命周期为着眼点,以系统化思维为指引,以风险与可靠性技术为支撑,以体系化管理为抓手,能够实现对结构、过程较为复杂对象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有效管控。
进入21世纪,完整性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主要、核心的设备管理理论体系,在国外石化、油气储运企业普遍应用,自2017年以来在中国石化的下属企业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应根据GB/T 33173/ISO 55001 框架搭建,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管理实际进行搭建,通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3173(ISO55001)系列标准;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强制性要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强制性要求;上级企业(如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设备设施管理相关要求;行业内良好作业实践。
中国石化的设备完好性管理体系是在融合《机械完好性》理论,借鉴ISO5500体系化管理思想。
以 KPI 绩效为引领;以风险管控为中心;以"可靠性+经济性"为原则;以全生命周期运行为主线;以标准化业务流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传承我国石化传统设备管理文化,引进和创新设备管理理念和技术,并使之有机融合的一套体系。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在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内,运用基于风险与可靠性的方法,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达到设备设施运行经济可靠(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优平衡),并持续改进。
完整性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设备全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了达到此目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维保、检修、维修,还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修理甚至报废、更换。
超压泄放装置基于RBI方法确定校验周期的应用及有关问题探讨

帽1'A .yiiaAl.itV'.-if.iit.ff J l'i f f/l特拜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超压泄放装置基于R B I方法确定校验周期的应用及有关问题探讨姜海一1比译2谢国山1李志峰1王辉1(1.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100029)(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幸商要:本文针对国内石化企业超压泄放装置中的安全阀和爆破片,介绍了基于RBI方法确定其校验周 期的法规要求、应用情况和计算流程,以一台安全阀为例,进行了基于API581 —2019标准定量风险评估的 算例研究,并对R BI国标GB/T26610—20】4《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与相对应国外标准AP I 581 —2019《基于风险检验》的差异和不足以及评估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阀爆破片定量R B I校验周期标准比对Implementa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Confirmation ofCalibration Period Based on RBI MethodJiang Haiyi1Bi Yi2Xie Guoshan1Li Zhifeng1Wang Hui1(1. China Specail Equipment Inspectio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29)(2.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Abstract For safety valves and rupture disks of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of domestic petrochemical factories, satisfied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confirmation of calibration period based on RBI method are introduced. An example of a safety valve's quantitative risk evaluation based on API581-2019 is calcula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RBI standard (GB/T 26610-2014〈Guideline for implementation of risk-based inspection of pressure equipment system〉)and International RBI standard (API 581-2019〈Risk Based Inspection〉),the shortage of domestic RBI standard and some problems during calcul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Keywords Safety valve Rupture disk Quantitative risk based inspection Calibration period Comparison of standard中图分类号:X9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257X(2021 )04-0110-04 DOI :10.3969/j. issn. 1673-257X .2021.04.023安全阀和爆破片是防止承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 生超压事故的安全泄放装置,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 防线,在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
镇海炼化构建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

4中国设备工程 2018.08(下)镇海炼化构建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巴陵石化创新设备管理显实效【本刊讯】2018年前7个月,巴陵石化己内酰胺部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非计划停车次数同比降低近三成,己内酰胺联合装置同比增产32.04%;装置能耗进一步下降,节能挖潜价值1600万元,提前完成年度节能创效目标。
近两年来,己内酰胺部适应内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推动“区域协调+专业管理”设备团队建设。
该部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松散局面,整合各车间设备管理资源,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原则,成立动设备、静设备、电仪以及综合管理4个专业组并明确职责,实行“一盘棋”管理。
他们还联合检维修保运单位成立“故障分析委员会”,重点解决大型机组和关键设备的“疑难杂症”。
通过尝试“一站式”项目负责制的维修管理,该部检维修效率有效提升。
该部还强化预防性检修,并列为设备团队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3月份起,他们对设备联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共清理A 类设备112台,B、C 类设备283台,完成459个视频监控点清理,集中解决48台仪表设备运行中的问题。
同时,该部通过设备、工艺等“四方联检”,查找设备隐患,及时修复设备。
截至7月底,共查出设备问题559项,整改547项,整改率97.8%,促进了设备安稳运行。
(沐夏)【本刊讯】8月7日,镇海炼化邀请中国石化首批设备完整性管理试点企业武汉石化和研发单位青岛安工院专家,对60余名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设备完整性管理培训。
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是以风险管控为中心,以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原则,是一套完整并持续改进的设备体系。
7月19日至20日,总部组织召开炼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企业抓好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工作,争取到2020年形成基本成熟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
镇海炼化作为9家推广企业之一,与总部正式签订了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推广企业任务书。
镇海炼化将按照构架搭建、功能实施、完善提升三个阶段,制订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构建三年规划,将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与镇海炼化已有的经验和特色做法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镇海炼化特色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实现设备风险有效控制、装置可靠性显著提高、KPI 指标持续提升及非计划停工有效控制,保障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项目3——承压设备典型损伤及材质适应性评价分级
1、工作内容: (1)针对典型的失效机理,进行失效机理识别和程度分级方法; (2)研究针对具体失效机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材质适应性评价——环境匹配 2、成果及应用: ——成果: (1)2个标准草案 承压设备典型损伤分级方法 材料适应性评价及选材导则 (2)2个数据库: 常用材料(20种)升级或替代牌号选材库; 常用材料国内外牌号对照数据库。 ——应用: (1)状态监测及定点测厚布点 (2)RBI策略和方案优化 (3)IOW建立
24
八. 总结
通过数据库信息管理、设计管理、工艺管理、腐蚀 管理、检修维护管理、寿命管理,构建设备动态风险管 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馈,最终实现设备管理 各环节闭环运行和协调管控。
25
12
四. 检修维护管理(RBI+FA)
1. RBI评估 • 基于CCD结果——完善失效模式 • 基于HAZOP结果——完善后果及整改措施 2. RBI检验 • 基于CCD结果: 损伤模式 什么方法,检什么? 损伤部位 检哪? 损伤敏感性和速率 频次或周期 • 基于设备结构及现场条件: 检验类型
6
二. 工艺管理(IOW+HAZOP)——工艺偏离设计
1. IOW(完整性操作窗口)——工艺偏离的监测
•各工况下操作边界设定 物理边界——压力、温度 化学边界——腐蚀性组分含量、含水量、流速、pH •工况:正常负荷、超负荷、减负荷、计划开停工、非计划停工、工艺变更 Standard limit——超出此边界会造成操作波动,损伤如腐蚀、蠕变等加剧 •加氢馏出物氨盐浓度 •加热炉炉管蠕变温度 •脱盐罐脱后含盐 •常压塔顶pH Critical limit——超出则迅速破坏 •锅炉进水水位 •反应器壁温低于MDMT •加热炉炉管壁温过热
30% CCD+RBI+FA+FFS 腐蚀管理+检修维护管理+寿命管理
PEI 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
4
一. 设计管理(RBD)
1. 法规标准的要求 2. 理念的转变——常规设计 3. 工作内容
• • • • • • • 主要设备类型的失效形式 失效可能性 选材的适用性 结构优化 密封可靠性预评估 制造检测要求合理性 使用风险的预控制措施
基于风险和可靠性的设计
再沸器支 座结构设 计不合理 导致焊缝 疲劳开裂
设计选材 不合理, 造成瓦斯 气管道应 力腐蚀开 裂
5
一. 设计管理(RBD)
合作项目1——密封可靠性预评估 1、工作内容: (1)螺栓法兰连接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实验确定得到垫片的高温性能表达式; 建立高温螺栓法兰连接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 划分法兰连接系统的安全性等级; (2)寿命预测方法 对螺栓法兰连接系统进行变形协调分析,运用可靠性工程理论,提出 该连接系统的寿命预测方法。 2、成果及应用: ——成果 基于泄漏率和紧密度的安全等级划分方法 基于变形协调分析的螺栓法兰连接系统的寿命预测方法 ——应用 密封可靠性风险评价 密封失效预防与控制
13
四. 检修维护管理(RBI+FA)
3. 失效分析
湖北化肥管道开裂(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
中海化学合成气压缩机转子叶片断裂分析 (叶片尺寸偏差致高周疲劳断裂,共振避开设计裕度小)
14
四. 检修维护管理(RBI+FA)
合作项目5——加热炉检测与评价
1、工作内容: (1)分析加热炉炉管损伤机理及失效形式; (2)针对不同损伤机理对应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有效性分析; (3)加热炉炉管维修过程中的新旧炉管焊接方法; (4)已渗碳的裂解炉管的使用性能试验; (5)基于损伤模式的炉管寿命算法研究; 2、成果与应用:加热炉炉管损伤检测及综合评价方法(标准草案)。
7
二. 工艺管理(IOW+HAZOP)——工艺偏离设计
2. HAZOP(危害性和可操作性分析)——工艺偏离的分析 •工艺偏离节点 HAZOP 分析小组 •工艺偏离原因及后果 •整改措施建议及效果评估 设备参数 P&ID 物性数据
从P&ID中选一个节点 生成一个工艺偏离
标准—— •IEC61882
识别导致该偏离的原因 偏离产生的后果 风险可 接受? 是 是 是 还有工艺偏离吗? 否 还有另外的节点? 否 结束
合作项目7——设备缺陷评价与寿命预测
1、工作内容: (1)在役设备损伤机理分析; (2)在役设备剩余寿命评价计算方法及工程简化处理; (3)在役设备腐蚀监测基准值、推荐运行/检修时间的设定方法 2、成果及应用 ——成果:基于失效模式的缺陷合于使用评价和寿命计算方法 ——应用:基于失效模式的缺陷合于使用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 (1)剩余寿命 (2)安全运行周期 (3)报废厚度 (4)TML、CML基准厚度
9
三. 腐蚀管理(CCD)
1. 损伤识别及量化分级(考虑开停工工况)——按腐蚀回路确定 损伤模式、发生位置、损伤敏感性和速率 2. 材质普查——防止材料误用 3. 材质适应性评价——环境匹配 4. 冲蚀检测部位——管道流场分析 5. 输出结果的应用——
• • • 状态监测及定点测厚布点 RBI策略和方案优化 IOW建立
20
六. 数据库信息管理(DB)
合作项目9——失效案例库构建
1、工作内容:形成一种长效的失效案例的收集方式以及失效案例的共 享机制,失效案例可根据失效机理、材质种类、装置类型进行统计 分析。 2、成果及应用 ——成果:1个案例库(网站),基于网络的石化设备失效案例库FCW (200个案例); ——应用:炼油装置失效案例库的构建成功,可以为中石化各分公司间 搭建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防止装置同类失效事故在各分公司内重复 发生,为我国炼油装置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使用等相关环节提出相应 的优化改进建议,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工作内容 (1)不同来源的检验监测数据集成 (2)基于GIS的信息动态查询与更新管理,图属一体化 (3)与风险评估系统集成,实现基于流程的高风险设备动态预警。 2、成果及应用 ——成果 (1)建立检验数据库 (2)建立设备的GIS模型,实现属性数据的可视化定位 (3)动态风险分析 ——应用 (1)检验监测数据管理 (2)运行状态监测与风险预警
八. 总结
合作项目01——密封可靠性预评估 合作项目02——基于IOW和HAZOP的工艺偏离分析、监测与预防控制 合作项目03——承压设备典型损伤及材质适应性评价分级 合作项目04——危险介质管道冲蚀部位预测 合作项目05——加热炉检测与评价 合作项目06——高压空冷器检测与评价 合作项目07——设备缺陷评价与寿命预测 合作项目08——检验数据库管理平台 合作项目09——失效案例库构建 合作项目10——设备动态风险管理系统开发
21
七. 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PEI)技术体系
FFS
RBI+FA FFS
IOW+HAZO P CCD
RBD
DBI
22
七. 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合作项目10——设备动态风险管理系统开发
•基于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PEI)技术体系 •设备运行信息专业管理平台,由单纯信息管理功能向智能化管理功能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 分析和决策支持。建立数字工厂,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馈:各施工方协调,避免重复劳动 和彼此参考;设计、工艺操作、检修维护各环节打通界面,无缝对接,闭环管理。 •功能: • 工艺管理 ——运行参数监控 • 腐蚀管理 ——损伤模式识别及分级评价 ——数据分析、腐蚀速率监测预警(定点测厚、在线监测) ——材质评价(升级或替代) • 检修维护管理 ——风险识别与动态更新 ——检验计划制定 ——失效案例统计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跟踪 • 寿命管理 ——基于失效模式的寿命预测 • 完整性数据维护 ——基于GIS的状态监测预警(变更管理) ——检验数据库 23 ——材料数据库 ——失效案例数据库
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PEI)技术应用
压力容器事业部 王辉 二〇一二年六月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适用范围
化肥
炼油与石油化工
煤化工
PEI 适用范围
天然气处理
合成材料 公用工程
油气集输场站
2
承压设备完整性管理主要内容
一、设计管理(RBD) 二、工艺管理(IOW+HAZOP)
PEI 主要内容
11
三. 腐蚀管理(CCD)
合作项目4——危险介质管道冲蚀部位预测
1、工作内容: (1)工业管道依据结构形式和工艺条件的归纳分类; (2)分析管道冲蚀作用的影响因素; (3)管道的流体冲蚀机理分析; (4)基于流场分析的管道系统优化和软件编制。 2、成果及应用 ——成果 (1)典型管件冲蚀部位图例库 (2)实际管道冲蚀部位预测方法 ——应用 (1)分析实际管系冲蚀部位 (2)为腐蚀监测和定点测厚提供布点部位
合作项目6——高压空冷器检测与评价
15
五. 寿命管理(FFS)
1. 制造缺陷评价和使用缺陷评价 2. 单一损伤模式和多种模式共同作用 ——剩余寿命预测 ——安全运行周期 ——报废厚度 ——TML、CML基准厚度
标准—— •GB/T19624 •《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API579
240 210 180
应力 (MPa)
150 120 90 60 30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剩余寿命 (年) SⅢ SⅣ
镇海炼化加氢反应器接管角焊接埋藏缺陷评定
海南富岛组合氨冷器 (日本HITACHI)管束变形分析
长庆油田再生塔寿命评价
16
五. 寿命管理(FFS)
17
五. 寿命管理(FFS&RL)
18
六. 数据库信息管理(DB)
1. 检验数据库——计算腐蚀速率,预测腐蚀趋势 2. 材料数据库——选材、升级、替代 • 选材库 • 牌号对照数据库 • 性能数据库 3. 失效案例库——建立企业内部共享的石化设备(按装置、 设备、失效类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