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译文〕《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最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尔可从之切磋,此等好学之友,愈多愈好.1、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每自以为##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每:每次B.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慢亵:傲慢、无礼c.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则:效法D.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短:不喜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近来觉限人以课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B.①睹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①于五古则喜读《文选》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①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本文作者"读书"观点的一组是①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②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③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④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⑤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⑥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优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们为师,不要对他们等闲视之.如果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B.作者认为《史记》是一本不可不熟读的书.读《史记》时,其他书就暂时不要读了.C.作者对自己过去教育弟弟的方式进行了反省,认为强人所难的教育方式,是没有什么益处的.D.虽然作者喜欢杜甫的七律诗,但自己却不擅长七律的写作,其他体裁却还自认有心得.因此对弟弟要学诗,他提议专攻一种体裁,学好某一体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尔自为审择.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参考答案1.C2.B表示定语后置3.B4.A5.①大约可以做你的老师,是认他为师,还是认他为友,弟弟自己作出决定.②凌笛舟最长于写作律诗,如果在省里,弟弟可以找他求教.参考译文:温甫六弟左右:五月二十九日、六月初一接连收到弟弟三月初一、四月二十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的信,与四书文两篇,笔力确实可爱!信中说,"在兄弟面前直截了当陈述自己的隐情.父子、祖孙之间,不得不转弯抹角的表达自己的衷曲."这几句有大道理.我办事,经常自以为只要诚心诚意,可质证天地,有话直说没有什么妨碍.昨按四弟的信,才知道即使是至亲,有时也要委曲行事.这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过错!香海为人很好,我虽然和他住在一起不久,但了解很深,你可以兄长对待他.丁秩臣、王衡臣两位,我都没有见过,大约可以作你的老师.是认他为师,还是认他为友,尔自己决定.如果真是威仪可为表率,淳朴实在,庞博通达,认做老师可以.如果只是博雅能文,认做朋友可以.不论是认做师或认做友,都要抱一种敬畏的心理,不要等闲视之,慢慢就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你三月的信,所定功课大多,多了就不专了,万万不可以.后信说已向陈季牧借《史记》,这是不可不熟读的书.你既然读《史记》,便不能看其他书了.功课没有一定的呆办法,只是要专.我从前教各位弟弟,常常限定功课,近来觉得这样做是强人所难,如果你们不愿意,虽说天天遵守限定功课的进程,也没有益处.所以近来教弟弟,只强调一个专字.专字以外,又有几句话告诉弟弟,现特地用冷金笺写出来,弟弟可以贴在座右,时刻看看,并抄一付,寄家中的三位弟弟.香海说学时文要学《东莱博义》,很对.弟弟先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就是不读也可以.无论什么书,总要从头到尾,通览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这本书的大的布局,它的精彩之处,却茫然不知道.学诗从《中州集》入手也好,然而,我的意思,读总集不如读专集.这种事情,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嗜好也不同,我的嗜好,像五言古诗则喜欢读《文选》,于七言古诗则喜欢读昌黎集,于五言律诗则喜欢读杜集,七言律诗也最喜欢杜诗,而苦于不能一步一趋,所以兼读元遗山集.我作诗最不会作七律,其他体裁都有心得,可惜京城里没有可以在一起畅谈的人.弟弟要学诗,先要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看,先要学一体,不可各体同时学,因为明白了一体,便都明白了.凌笛舟最长于做律诗,如果在省,弟弟可以找他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也可以,但要有恒.每天临帖一百字,万万不要间断,那么几年下来,便成了书法家.陈季牧最喜欢谈书法,并且能深思善悟,我看过他给岱云的信,知道他实在了解书法之诀窍,可爱又可畏!弟弟可以和他切磋.这样好学的朋友,越多越好.。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宋史孙何传文言文答案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宋史孙何传文言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d6f06b14e852459fb5764.png)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宋史孙何传文言文答案《宋史·韩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
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
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
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
又请停内降,抑侥幸。
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
王曾为相,谓之日: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
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
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
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
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
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
帝悉嘉纳。
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
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
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
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
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日: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
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闻者愧服。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宋史·韩琦传》文言文阅读题目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B.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C.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D.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8.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韩愈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韩愈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
既行,众皆危之。
元稹言:“韩愈可惜。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
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
”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
”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
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
”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引导语:《旧唐书·韩愈传》中记载的是大诗人韩愈的生平,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引导语: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堂房亲属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笨拙,不擅长C.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定罪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雕刻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此论喧于朝列称荐于公卿间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D.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韩愈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韩愈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①,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
既行,众皆危之。
元稹言:“韩愈可惜。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
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
”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
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
”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
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
”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
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
”愈曰:“若尔,则无事矣。
”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0—13题。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
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
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
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
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
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
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①之举,
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
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
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
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
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
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囚死于郡学,
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
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
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
①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
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
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
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
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
A. “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中的“辞赋”在文中是科举考试的科目,而我们通
常所说的“辞赋”则是指一种起源于战国时代的文体,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
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B. 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C. “大安三年”中的“大安”为年号。年号自汉武帝开始出现,后来历代帝王遇到大事、
要事,一般都更改年号。每个皇帝都有年号,有的皇帝所用年号多达十几个。
D. “檄”即“檄文”。檄文是古代政府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等的公告、文书,常特指为声
讨敌人或揭发叛逆罪行的文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玉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有吏才。他建议开掘通州潞水的河渠,使货物可以通过漕运直
达京城,他也因此而被连升两级。
B. 韩玉军事才能突出。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
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只,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 韩玉为人刚直。他对那些贪恋权力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的将帅很是鄙视,
他自己却顾念君主而不计身后名。
D. 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
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
军。
阅读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翻译
(1)文章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
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 (点:修改,1分;补充主语“他”,1分;称:符合,1分;何:
多么,1分;大意1分)
(2)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
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当路者:掌权的人,1分;驿:
快马,1分;有谋:有勾结,1分;觇:暗中监督,1分;大意1分)
【10题详解】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谁”“事”“君亲”“虚名”“史臣”等,然后依据句意
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当然”意思是“应当这样做的原因”,与“君”一起构成“有”
的宾语,故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事至于今”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应该断开,且后
面“今日目前”都是“如”的宾语,也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
【11题详解】
“每个皇帝都有年号”错,年号汉武帝时才开始有,故选C项。
【12题详解】
D项,“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错误,原文中的意思是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
谋划兴兵进京救援,京兆统军却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并非“谋反”。故选D项。
【13题详解】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
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第一句中,“文不加点”是指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即“修
改”;“又作《元勋传》”省略主语“他”;“称旨”,符合旨意;“何”,多么,表示感叹。第二
句中,“当路者”,掌权的人;“忌”,嫉妒;“其”,代词,他的;“驿”,快马;“之”,代词,
指韩玉;第一个“使”,动词,派遣;“且”,并且;“觇”,暗中监督。
参考译文:
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
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
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
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
达京城。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邠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
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
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又和全军在北原开战,西夏人怀疑金的
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
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史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
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
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
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
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
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
又说:“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
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只是面对今天
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李公直的军队出发有很多天了,将领中有违背
盟约的人,国朝中有不顺从的人,就按照军法去加以处置。京兆统军便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
反叛,派遣都统杨珪袭击攻取华州,于是李公直被处以极刑。李公直曾经写信约韩玉,韩玉
预先并不知道,这封信就被安抚司获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监督韩玉的军队时,又怀疑韩玉
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就落实了他的罪名。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
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
韩玉的儿子韩不疑,字居之。因为他父亲死于强加之罪,发誓不出来做官。珍藏他父亲
临终时亲手写的书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荡,刚烈正直的气概,必定不
会下沉,我儿不用担心。世道混乱,时运艰难,要努力保护自己,虽然阴间与人世不同,难
道就见不到你吗?”读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