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习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重点语句翻译九、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 ,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 ,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习却不感觉满足 ,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 ,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他们的短处 ,自己如果也有 ,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绩。

8.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 ,房屋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 ,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 ,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 ,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 ,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 ,它从污泥中长出来 ,却不受到污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 ,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曰。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专题复习课内翻译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专题复习课内翻译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五课内翻译《逍遥游》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陈情表》1.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兰亭集序》1.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中考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

一、重点实词1. “陟罚臧否”:陟,提升;罚,惩罚;臧,善;否,恶。

翻译:提升有功者,惩罚有罪者,表扬好人,批评坏人。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指青色;蓝,指蓝色。

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更加鲜艳。

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想要;速,快;见,看见。

翻译: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

4.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故,因此;闭,封闭;兴,兴起;作,发生。

翻译:因此,邪恶的计谋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5.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积,积累;厚,厚实;负,承担;翼,翅膀。

翻译:风积聚得不厚实,那么它托起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二、重点虚词1. “矣”:表示感叹或肯定语气。

翻译:了、啊。

2. “而”:表示转折、顺承等关系。

翻译:但是、而且、却、就。

3. “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翻译:在、于、因为。

4.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翻译:它、他、她、他们、它们。

5. “以”:表示手段、方法、原因等。

翻译:用、以、因为。

三、重点句式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更加鲜艳。

2.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判断句。

翻译:因此,邪恶的计谋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3. “无欲速,无见小利”:否定句。

翻译: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

4.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省略句。

翻译:风积聚得不厚实,那么它托起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总之,掌握中考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练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阅读文言文,注意重点词句的积累和记忆。

2. 做题时,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确保翻译准确。

3. 练习翻译时,注意词性和句式,确保翻译通顺。

4. 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提高翻译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中考文言文翻译方面会有所突破。

高考高频文言文及翻译

高考高频文言文及翻译

一、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及翻译1. 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如:“孔子之门人,七十有二,弟子之才,各有所长。

”(孔子有七十二个门人,他们的才能各有所长。

)2.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

如:“子路率师以伐颛臾,冉有、季路从之。

”(子路率领军队攻打颛臾,冉有、季路跟从。

)3.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用”。

如:“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人们内心喜悦而真心服从。

)4.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等,相当于“在”。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5. 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

如:“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去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办法使我国获利吧?”)6. 于:介词,表示原因、目的等,相当于“为了”。

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勉,言语谨慎。

”)7.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

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虑。

”)8.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通过”。

如:“子曰:‘君子以义为利,小人以利为义。

’”(孔子说:“君子通过道义来获得利益,小人则通过利益来追求道义。

”)9.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等,相当于“从”。

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10.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等,相当于“因为”。

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1. 理解全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全文的大意,这样才能准确翻译出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常考翻译文言文翻译

常考翻译文言文翻译

一、直译题1. 题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此句出自《论语》,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2. 题目: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解析:此句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直译为: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给人做佣工,停下耕地说:“如果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二、意译题1. 题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此句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意译为: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不淡泊无以明确志向,不宁静无以达到远大目标。

2. 题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析:此句出自《韩愈·马说》,意译为: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三、断句题1. 题目: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解析:此句出自《孟子·离娄上》,断句为: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2. 题目: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断句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选词填空题1. 题目: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解析:此句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选词填空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2. 题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选词填空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考生在应对文言文翻译题目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多读、多练、多总结,以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高效复习文言文检测翻译

高效复习文言文检测翻译

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帮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的求救,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

”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

满座的人非常震动,都感动得为他掉泪。

南霁云明白贺兰进明始终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刻骑马迅速地离开了。

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

他说:“我这次回去,假如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枝箭就是我立下誓言的记号。

”我于贞元年间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韵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

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

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

又威逼南霁云投降。

南霁云没有回答。

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南霁云),大丈夫一死罢了,不可以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就没有屈服。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精】高考必出古文翻译

【精】高考必出古文翻译

【精】高考必出古文翻译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诗词翻译是必考的,分数也比较高。

古文和现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文也是古文所“繁衍”过来的,所以这一个点非常好得分,下面小编就给各位带来高考重点出现的古文翻译,希望能高考助同学们一臂之力!《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自由漂流,越过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这声音)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但如今在哪里呢?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文言文必考重点字翻译

文言文必考重点字翻译

1. 治:治理、管理。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自《岳阳楼记》)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远离朝廷就担忧国君。

2. 诚:真诚、诚实。

如:“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出自《礼记·大学》)翻译:如果能够看到所欲望的,就会思考知足来自我警醒。

3. 贤:有德行、有才能。

如:“举贤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从矣。

”(出自《孟子·离娄上》)翻译:如果选拔贤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将高兴地愿意跟随。

4. 忠:忠诚、尽心。

如:“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出自《指南录后序》)翻译:我的忠心就像一块磁针石,不指向南方就不肯停止。

5. 恕:宽容、原谅。

如:“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自《论语·为政》)翻译: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纠结,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 乐:快乐、愉悦。

如:“乐山乐水,乐在其中矣。

”(出自《论语·雍也》)翻译:喜欢山,喜欢水,乐趣就在其中了。

7. 悲:悲伤、悲哀。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出自《荀子·劝学》)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8. 知:知道、明白。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翻译: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热爱的。

9. 行:行为、行动。

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翻译:走远路一定是从近处开始的,登上高处一定是从低处开始的。

10. 贞:坚贞、纯洁。

如:“贞女不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坚贞的女子不嫁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事奉两个君主。

以上这些文言文必考重点字,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言文原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这些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杀蛇有个姓张的人,偶然行走在溪谷中,听到山崖上边有非常凄厉的声音。

寻着路登上山崖,看见一条身体粗的像碗一样大的蛇,在树丛中摇摆甩动,用尾巴击打树木,树枝随之崩裂断折。

(看它身子翻来覆去倾斜跌倒的样子),好像是有东西控制了它。

然而仔细察看实在没见到什么,十分疑惑。

他渐渐靠近面对它看,原来是一只螳螂蹲坐在它的头顶上,用刺刀抓住它的头,(蛇)摆动没有甩掉它(指螳螂)。

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看见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了。

寓意只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并不是只有身体庞大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只要利用自身优势就能无所不能杨大眼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氐族人杨难当的孙子,从小有胆量气力,快跑像飞一般。

后来北魏孝:汇帝元宏准备南侵,让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出征的军官,杨大眼前往应诬。

李冲没有答应他,杨大眼便说:‚尚书大人您不了解我,请接受我给您献一手绝技。

‛便拿出一条三丈来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然后用力奔跑,只见绳子在脑后飘起,如射出的箭一般直,(奔跑速度快得能人)连奔马也追赶不上。

旁观者无不惊叹欢呼,李冲说:‚千百年以来,还没有听到过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

‛于是提拔杨大眼担任军主。

不久后升迁为辅国将军。

王肃归降北魏后见到他,对杨大眼说:‚在南边的时候听到您的大名,以为真的‘眼如车轮’,等到亲眼看见,原来跟平常人没什么不同啊!‛杨大眼说:‚两军对阵、旗鼓相望的当儿,我用力瞪眼,足能够吓得你目不敢视,何必大如车轮呢?‛当世时,人们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认为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

胡宗胡综博学多识。

东吴孙权时,有人在掘地时得到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上有琉璃盖,匣上雕刻着花纹。

又得到一个白色玉石如意,手拿的地方刻着龙、虎、蝉形图案。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物件的来由,孙权认为胡综对过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问。

胡综说:‚当年秦始皇东游,认为金陵一带有天子气,便改了县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并在各地埋下宝物,用这种办法破坏王土之气,此事在《秦记》上有记载。

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埋下的宝物。

‛众人很叹服胡综的博学多闻。

自己感到很惭愧。

乞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

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道理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长,切不可求全责备,因噎废食。

泷冈阡表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韩魏公在大名日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刘宣苦读成才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而且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

圣琵琶传闻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

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

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

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

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

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

‛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

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

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

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

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

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

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

‛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所画以及擦洗掉的琵琶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陋吏铭最近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应该可以直接翻译成买官吧)的人,都喜欢捐资纳粟以取得(买)盐场大使这个官职,因为它的官职和知县是相同等级的。

官职不在高低,有空间有场合就有‚官‛的名义;才能不在学问的深浅,能够适时添咸减淡(盐的作用,无论作者是否如此用意,我们这样理解就行啦),这个官就会灵验起来。

(有能量,办事灵光)。

别看是小小的官员,唯有利益是他心中所图。

纹银在桌子上白花花的,美色只选择年轻的来享用。

平时谈笑有商家捧场,往来应酬都在酒楼饭店品评哪里的掌勺更好一些。

没有必要弹琴附庸高雅,不做离经叛道(违背官场规则)的事情。

没有被判刑、追究贪污的担心,只有每日酒肉、女色、应酬损害身体的烦恼。

借公事之便到远处住宾馆,游名山,或醉酒在各类场合、场所。

要是孔夫子再世,也会评价他们:没有什么丑陋的!王守一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

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

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

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

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

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

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

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

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

‛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

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

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

‛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

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

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

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

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臵于一旁。

韦诜润州刺史韦诜,自己认为是有声名的世家豪族,他挑选女婿,虽然有一些门第显要的人,可是韦诜都认为不行。

等到过年这一天,闲着没事,他和妻子儿女登上城楼观赏眺望风景。

忽然看见远处有几个人在一个园圃里掩埋什么东西。

韦诜觉得很奇怪,便叫来一个差人,指着那个地方,叫他去看一看。

差人回来说:‚看到的地方是参军裴宽的住宅。

‛韦诜叫他把裴宽找来,问裴宽在干什么。

裴宽说:‚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

今天有人送来一只鹿,放下以后就走了。

我不能自己欺骗自己,所以和仆人将它埋在后面的园圃里,以便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想到让刺史看到了。

‛韦诜放下架子对裴宽说:‚我有个亲生女儿,想要许配给你。

‛裴宽拜谢后走了。

韦诜回去对妻子说:‚总想挑选一个好女婿,今天果然找到了。

‛妻子问他是谁,他告诉妻子就是今天在城上看到埋东西的那个人。

第二天又把裴宽找来,全家人在门帘后面观看,见裴宽穿着八品以下官员的服饰,又瘦又高,进了门以后,全家人一齐大笑,称裴宽是鹳鹊。

韦诜的妻子在帷幕后面哭了。

裴宽走了以后,韦诜对妻子说:‚爱护女儿,就应该让他作德才兼备的大官的妻子,难道要找一个漂亮的奴才吗?‛韦诜将女儿嫁给了裴宽。

而他的女儿韦氏果然和裴宽白头偕老,福寿尊贵,亲戚中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开元天宝年间,推选名家望族,裴宽被排在第一位。

魏与赵攻韩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

齐国派田忌统兵前往,直奔魏国都城大梁。

魏将庞涓得知此事,立即把军队从韩国撤回来,这时齐军已经越过国界,西行进入魏国的国境了。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素来强悍勇敢,轻视齐国,我们就造成齐军怯弱、不敢作战的假象。

善于作战的人,要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兵书上讲:奔走百里而争利的,将使上将受挫折;奔走五十里而争利的,军队只有一半到达目的地。

现在我军进入魏境,可用减灶之计,第一天建造供十万人做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供五万人做饭用的灶,第三天再减少为供三万人做饭用的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