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附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题目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题目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题目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全面解析和翻译复习(绝对经典)

( 盖:句首语气词,
• • • • • •
2.通假字 ①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 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②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 在腰间。
• 古今异义 临表涕零 涕 古义是眼泪 • 今义是鼻涕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是痛心、遗憾 今义是深切地憎恨 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是扩大 今义是店铺开张 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义是(语言、行为)恶劣 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古义是时候、时刻 今义是四季之中的第三个季节
6.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 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 2.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 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 “来”。) • 4.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与中心语。) • 5.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 为”。) •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 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 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 或“拿”。)
• 3、通假字 •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 别 •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1醉翁亭记
• 1、重点实词 •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 坐落。) •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靠近) •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 动词。)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问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问题(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偷听。
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拜见。
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烧火。
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蒸饭。
⑥糜:粥。
⑦所识:收获的知识。
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1) 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尊君在不.(“不”同“否”)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下车引之.(指代元方)C.仿佛志.之(记)大人与客语.(谈话)D.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从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元方从小就聪明善辩,请你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他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2.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五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句读和翻译(含答案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18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2·绍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犭婴(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解析】要求有三次停顿,实际是提示考生,“猿”和“犭婴”是两个不同的动物,所以分属两句的主语,“惟跳躁”是说习性,前后分别断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几个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固”译为“本来”,“尔”译为“你”,“何”译为“怎么”,此句是反问句。
二、(2012·XX)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
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释】①义阳:地名。
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③累日不爨(cu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④实腹:填充肚子。
牡丹江市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

牡丹江市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翻译 (共15题;共212分)1. (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 (20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 (20分)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 (30分) (2017八下·柯桥月考) 翻译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6. (15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愿陛下拖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7.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9. (20分)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译文:________(2)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________10. (20分)(2014·苏州)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
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涸①子。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翻译1.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先用“/”断句)[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断句[答案](1)读书人(有学识的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断句)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
(2)句重点词语:闻,听说;异,对……感到诧异(惊异);通儒,精通儒学的人。
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意思是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是说韩性对这件事感到诧异,应断开;“录为弟子”,是指把他(王冕)收作学生,应断开;“学遂为通儒”是说他(王冕)的学习成就,应断开;故划分为: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其不知丘亦甚矣。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答案](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2)他太不了解我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独:只,只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一、翻译(共15题;共212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4)且秦灭韩亡魏。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咨诹善道,察纳雅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翻译1.【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虽”“直”“错”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故答案为:(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2)(我)把安陵君当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点评】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倒装、省略等现象,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1)“而”表转折,翻译为“但”。
“之”为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之”翻译为“的”。
“几何”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故答案为: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胡、见、虽然、为。
故答案为:(1)宋国有什么罪呢?(2)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3)一定是患有偷窃的毛病了。
(4)虽是这样,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
【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就、信、日、外、内”。
故答案为:(1)这个人只能到那里去见,不能委屈他来见您。
(2)想向天下伸张大义。
(3)从此先主刘备与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4)对外联合好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故答案为:(1)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而守住它。
(3)心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就从天上降示征兆。
(4)况且秦国消灭了韩国,兼并了魏国。
(5)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6)(是因为我)把(他)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宜、闻达、察。
故答案为:(1)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
(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出名腾达。
(3)询问好的治国道理,分析、接受正确意见。
【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数、亡、众、举大名、宁。
故答案为:(1)吴广故意多次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2)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要特别注意重点词语:始、以、堕。
故答案为:(1)才知道郊田之外不是没有春天,而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2)能够不冈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官了!【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9.【解析】【分析】翻译句子。
注意有省略的成份需要补充出来。
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语有:“阙”通“”缺,空缺。
句意为: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句重点词语有:“何夜”,哪一夜,“但”,只是,只不过。
句意为: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句重点词语有:“倏尔”,忽然,“略”,一点。
句意为: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4)句重点词语有:“莫”,不要。
句意为:不要说相公痴,更有比相公更痴心的人!【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1.【解析】【分析】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像。
非复:不再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2.【解析】【分析】翻译第(1)句时,注意“是”是古今异义词,这;“暴涨”动词活作名词,汹涌的河水;落实“岂”、“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