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23福建专升本《论语》五则翻译

2023福建专升本《论语》五则翻译

《论语》五则仲弓问仁。

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日:“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孔子说:“(这种)事岂止是仁,必定(可以)称圣啊!尧舜(这样的圣人)都还心有余而力不足。

仁的意思(就是),自己要成为人也要让别人成为人,自己要万事通达也让别人一起。

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到达)仁的方法了。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一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专升本文言文重点翻译

专升本文言文重点翻译

嗟乎!世之学子,多怀鸿鹄之志,欲登高望远,展翅翱翔。

然升学历程,艰辛曲折,专升本文言文,尤为棘手。

故此,吾人宜精选重点,以助学业精进。

首先,文言文之基础,在于字词。

字者,文之骨;词者,文之肉。

故翻译之前,必先识字,明词义。

如《诗经》中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为“鸟鸟雎鸠,于河之洲”。

其中“关关”为鸟鸣声,“雎鸠”为鸟名,“洲”为水中小岛。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

其次,文言文之句法,与今文不同。

古文讲究“文从字顺”,注重句子结构的对称与平衡。

如《左传》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译为“吾见其车辙散乱,望其旗帜飘扬”。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混乱景象。

再者,文言文之修辞,亦需注意。

古文修辞手法繁多,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如《庄子》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译为“大鹏鸟迁徙至南方的大海,水击浪高三千尺,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大鹏鸟的壮丽形象。

此外,文言文之翻译,还需关注文化背景。

古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翻译时需结合时代背景,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如《史记》中“燕丹传国,号为荆轲”,译为“燕丹传位,世人称之为荆轲”。

此句涉及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翻译时需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以下为几篇文言文重点翻译示例: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史记·屈原列传》曰:“屈原既放,乃作《离骚》。

”译为:“屈原被流放之后,于是创作了《离骚》。

”3.《孟子·告子下》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为:“行善之道,多助;行恶之道,少助。

”4.《庄子·逍遥游》曰:“逍遥游乎天地之间,而无所待。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而不依赖于任何事物。

”总之,专升本文言文翻译,需注重字词、句法、修辞及文化背景。

通过精选重点,深入理解,方能准确传达原文之意,助力学业精进。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福建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福建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行衰减。开头
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大概是因为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感情轻视别人。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胡、越那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臣民,用严厉的声威震慑臣民,最终也不过是苟且免罪而不会感念皇上的恩德,外表恭顺而心里不服。凡是能引起臣民怨恨的事不在大小,值得畏惧的是百姓。百姓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作为君王,对此应当特别慎重。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看,视觉停止了而思维在活动。依照(牛身体)天然的组织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空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曾碰触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断筋肉;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因此,十九年来,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牛体豁豁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于是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而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何��乎?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是灾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吧,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呢?”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嘿,宝子们!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就好比是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之”这个字吧,哎呀呀,它在文言文中那可真是用途广泛得
很呐!“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你想想,这不就像
咱要去一个地方一样嘛。

再比如“其”,“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
就是“他的”或者“他们的”呀,是不是一下子就好理解啦!
还有“而”字,有时候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这“而”就像个小拐弯儿似的。

有时候又表示顺承,“温故而
知新”,温习旧知识然后知道新的,多顺溜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可多了去了,每个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这不就跟咱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似的嘛,不同的工具干不同的活儿。

咱学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不就是为了能读懂那些古老又有趣的
文章嘛!这多有意思呀,能让咱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字词,它们可是文化的瑰宝呢!所以呀,咱得好
好学,认真记,把这些字词都装进咱的脑袋里。

这样,咱就能在文言
文的世界里畅游啦,多棒呀!
总之,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太重要啦,是咱通往古代文化的
必经之路啊!。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哎呀呀,专升本考试里那些常考的文言文字词解释,可真是让人又
爱又恨啊!就像爬山一样,你得一步一步往上爬,还得小心别踩空咯。

比如说“之”字吧,这可真是个超级常用的字啊!它有时候就像个小精灵,在句子里跑来跑去,作用多得很呢!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

嘿,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你要去一个地方,“之”字就是给你指引方向的嘛!再看看“而”字,哇,它也不简单啊!“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就好像你本来期待一件事,结果却不是那样,是不是有点小失落呀?
还有“以”字,那也是很重要的哦!“以中有足乐者”,这里的“以”就
是“因为”的意思。

这就好比你喜欢一件东西,是因为它有让你着迷的
地方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真的是好多好多啊!每次复习都感
觉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

记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复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为了一个字词的
解释争得面红耳赤。

“哎呀,这个肯定不是这样解释的!”“哼,你才错
了呢!”那场面,可热闹了。

然后我们就会一起去翻书,找资料,非要
弄个明白不可。

这过程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也很有趣呀!
其实,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记,去
理解,就一定能掌握它们。

就像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跌跌撞撞,
但走得多了,自然就顺了。

不要害怕它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呀!
我相信,只要你肯下功夫,这些文言文字词解释都能被你拿下!加油吧!。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夫专升文者,盖欲由专科之学,进而深造,以求广博之知识也。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深奥难懂,故翻译之,以通古今,达意明理。

兹汇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文章翻译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曰:“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危险。

”原文:《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步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方授书,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张良曾闲暇之时,在下邳城遗址漫步,遇见一老父,正在授书,曰:“此子可教。

”二、诗词翻译原文: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译文:你看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腾入海后便不再返回。

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再来?我举杯向青天询问。

三、名言翻译原文: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善行如同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原文:孟子《孟子·离娄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得道之人,帮助者众多;失道之人,帮助者稀少。

四、书信翻译原文: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春末之初,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

原文:苏轼《与王定国书》自别后,梦见君来,已三度矣。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梦见您三次来访。

综上所述,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旨在帮助学者理解古人之言,传承中华文化。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潜心研读,反复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愿此汇总,能助学者一臂之力,登高望远,游于艺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主·庄子翻译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象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啊!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

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

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

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

依照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

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

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放在地上。

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悠然自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翻译臣听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帝王的才德和明义。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昭命,开头作得好的的确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翻译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

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

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

“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

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

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征利”。

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

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想尽力去帮助皇上抵制他们,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过去商王盘庚迁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做去,他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

如果您责备我执政很久了,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业,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

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只是守着老规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会面的机会,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没有会面的机会,不胜(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裘·宋应星翻译凡取用兽皮制作的服装,统统叫作皮衣。

贵重的达到用貂,狐的皮为料,便宜的可取用羊,麂的皮,价格的等级有百种之多。

貂产在辽宁、吉林等边境地区及朝鲜国。

大概貂鼠喜好吃松子,我国东部少数民族的人每每于夜间侦候、观察在树下,抑制住呼吸悄没声地射取它。

一只貂的皮,见方不满一尺,积累六十多只貂,仅仅能够做成一件貂皮衣。

穿貂皮衣的人,站立在风雪之中,比呆在屋里的人还觉得暖和;灰沙进入眼中,用貂皮一擦灰沙就出来了,所以它很贵重。

貂的颜色有三种,一种是白色的叫银貂,一种是纯黑的,一种是黯黄的。

大概说来狐和貉也产在燕,齐,辽,汴各个地方。

纯白色的狐腋皮衣的价格同貂相类似,黄褐色的狐皮衣,相当于貂的五分之一,防御寒冷温暖身体的功用也不如貂。

一般说来,东北一带的狐,取毛时要看一看它的底部是不是青黑的颜色,内地的狐要看吹开时能否见到白色,用这种方法区分质量的好坏。

羊皮衣,母羊皮贱小羊皮贵。

怀着的叫胞羔(毛文略具),初生的叫乳羔(皮上毛似耳环脚),长到三个月的叫跑羔(毛略舒展),长到七个月的叫走羔(毛文渐直) ,胞羔,乳羔,做出来的皮衣没有膻味。

古代羔皮衣是中层官员穿的,现在西北的旧官僚也认为它很贵重。

老羊大羊的皮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皮衣,皮衣的质地很笨重,那是贫穷的人所穿用的罢了。

然而那些都是绵羊皮做的。

如果南方短毛的皮用硝鞣制后,去了毛的兽皮,只可用作画灯罢了。

穿羊皮衣的,腥膻的气味,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南方不习惯的忍受不了。

然而当寒冷的程度消减的时候,皮衣也就没什么用了。

麂皮去毛,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袄和裤,挡风轻便,做成袜靴就更好了。

这种东西除广东南部有很多以外,中部地区荆州一带是买卖这种东西较集中的地方。

麂皮还可以防御蝎子造成的祸患,北方人制作皮衣以外,还割成一条一条的用来沿被子的边,那么蝎子自然会远远离开。

虎、豹皮的花纹非常美丽,将军用来炫耀自己的威武尊严;狗和猪的皮最廉价,最低级,脚夫苦力用来做鞋靴穿。

西北各民族喜欢水獭皮,认为水獭皮毛细可以做衣领上的装饰。

东北"尚黄旗"女真族人,翻山越岭,射取来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于是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价钱。

各地方的特产,如金丝猴,皇帝用来做帽子;猞猁皮皇帝用来做袍子,这些都不是内地的东西。

人类用兽皮做衣服,这些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各地的特产不可能都做详尽地介绍。

垓下之围·司马迁翻译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