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文翻译:归去来兮辞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文翻译: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理解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现在(归隐)是准确的(选择),当初(做官)是错误的(选择)。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
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
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即使设有园门却常常关闭。
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云烟自不过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专升本文言文重点翻译

嗟乎!世之学子,多怀鸿鹄之志,欲登高望远,展翅翱翔。
然升学历程,艰辛曲折,专升本文言文,尤为棘手。
故此,吾人宜精选重点,以助学业精进。
首先,文言文之基础,在于字词。
字者,文之骨;词者,文之肉。
故翻译之前,必先识字,明词义。
如《诗经》中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为“鸟鸟雎鸠,于河之洲”。
其中“关关”为鸟鸣声,“雎鸠”为鸟名,“洲”为水中小岛。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
其次,文言文之句法,与今文不同。
古文讲究“文从字顺”,注重句子结构的对称与平衡。
如《左传》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译为“吾见其车辙散乱,望其旗帜飘扬”。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混乱景象。
再者,文言文之修辞,亦需注意。
古文修辞手法繁多,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如《庄子》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译为“大鹏鸟迁徙至南方的大海,水击浪高三千尺,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大鹏鸟的壮丽形象。
此外,文言文之翻译,还需关注文化背景。
古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翻译时需结合时代背景,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如《史记》中“燕丹传国,号为荆轲”,译为“燕丹传位,世人称之为荆轲”。
此句涉及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翻译时需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以下为几篇文言文重点翻译示例: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史记·屈原列传》曰:“屈原既放,乃作《离骚》。
”译为:“屈原被流放之后,于是创作了《离骚》。
”3.《孟子·告子下》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为:“行善之道,多助;行恶之道,少助。
”4.《庄子·逍遥游》曰:“逍遥游乎天地之间,而无所待。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而不依赖于任何事物。
”总之,专升本文言文翻译,需注重字词、句法、修辞及文化背景。
通过精选重点,深入理解,方能准确传达原文之意,助力学业精进。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一
[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幺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
”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
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何��乎?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是灾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吧,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呢?”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成人高考文言文翻译全部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匡,颜回、子贡、曾子、子路皆从之。
匡人围之数重,孔子曰:“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子贡曰:“夫子之德,何其盛也!”孔子曰:“德之盛,非吾之所能也。
吾闻之,生有八德,吾能守三而已。
曰仁、曰智、曰勇。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忧者所以为仁也,惑者所以为智也,惧者所以为勇也。
今吾与二三子同忧同惑同惧,岂非仁智勇三者备于吾身乎?”翻译:往昔,孔子游历至匡地,颜回、子贡、曾子、子路等都跟随他。
匡地的人民将他团团围住,层层封锁。
孔子说:“我曾听说,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如同草。
风吹过草地,草必然随风倒。
”子贡说:“老师的品德,多么崇高啊!”孔子回答道:“品德的崇高,非我之所能。
我听说,人应当具备八种美德,我仅能坚守其中三种。
那就是仁、智、勇。
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忧虑正是仁的表现,疑惑正是智的体现,恐惧正是勇的证明。
如今,我与你们这些弟子共同忧虑、共同疑惑、共同恐惧,难道不是仁、智、勇三者都集于我身吗?”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争于气力,不胜则退;争于道德,不胜则进。
今也争于气力,故不胜则退。
争于道德,则何惧不胜而退?”翻译:孟子拜访梁惠王,王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益?也有仁义啊。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得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得利,士人百姓问如何使个人得利。
上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如果是在力量上的争斗,不胜就会退让;如果是在道德上的争斗,不胜也会前进。
现在人们只在力量上争斗,不胜就会退让。
如果是在道德上争斗,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胜而退呢?”。
成考语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为父,瞽叟亦为有知也。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夫君子之不惛若不自得也,与謼瞍之不知也其亦恒矣夫!”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侮者无耻,夺者贫。
恭俭岂可以已乎哉?”孟子曰:“脍不厌细。
夫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
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于物也,观其所在。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于天下,莫不敬。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类比论证法。
(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
文言文对照翻译专升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照翻译(专升本):君子的行为举止,应以静心修身,以节俭养德。
若非淡泊名利,则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若非宁静致远,则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培养才能;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沉迷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夫学之不勤,患其不敏也;才之不修,患其不精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居则尊贤而容众,行则敬长而远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其器。
是以古之学者,必先有志,然后有行,行而有成,然后有德。
对照翻译(专升本):学习如果不勤奋,就会担心自己不够敏捷;才能如果不修炼,就会担心自己不够精湛。
敏捷而又好学,不因向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贤者而容纳众人,在行为上尊敬长辈而远离恶行。
岁月随着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很多人都不符合自己的器量。
因此,古代的学者,必定先有志向,然后才有行动,行动而有成就,然后才有德行。
是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非专无以致远,非远无以成器。
对照翻译(专升本):因此,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人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
本性是相近的,但习惯会使之相去甚远。
如果不进行教育,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如果不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如果不远大,就无法成就器物。
此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道也。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是以君子常怀敬畏之心,小人则常怀侥幸之心。
故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照翻译(专升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
君子必须谨慎独处,小人闲居时必定会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
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
事行动。
”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
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
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
”孔
子说:“求!周任(古史官)以前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
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
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
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
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
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求!君
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
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
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
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
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
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
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
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