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__ ____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__ ___ __ __ 卷 _ _ 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考 __ __ _-------------------- 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__ __ __ _ ___ _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__ __ 答__ -------------------- 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_ _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_ __ __ _ _ ___ _ 题__ -------------------- 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 ------------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 -------------★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在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 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语文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
诚然,娱一、现代文阅读(36分)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2.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新浪教育,语文原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XXX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XXX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XXX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XXX的《史记》也确如XXX、XXX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XXX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XXX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激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活动”促使中国的汗青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评,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材料的极端贫乏;二是汗青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A项混淆关系,据材料第②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一句可知,“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与“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的另一种说法)是必要条件关系,而A项中的“就能”变成了充分条件关系。
C项强加因果,据第④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说明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
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过于绝对,歪曲原意,据第⑤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
2、正确答案D解析第①段用设问的形式点明论述话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提出问题)第②段说明当下时代变化超乎艺术家的想象,艺术家难以理解“更深层的东西”;(分析问题)第③段从碑文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得出“更深层的东西”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分析问题)第④段讲作家应与人民建立深切的情感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分析问题)第⑤段讲作家与艺术家应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最后解决问题。
所以A项是正确的。
B项,第②段是对当下创作的分析,第④段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所以B项正确。
C项,第③段的碑文内容是为了回答前文的“‘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是“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据。
所以C项正确。
D项,第⑤段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精品就是表现“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而不是简单地“正面人物的塑造”。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
3、正确答案D解析“少而精”错,无中生有,最后一段讲了应“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但没有讲多与少的问题。
4、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为治理工作中的脱水,不属于修复工作;B项为“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属于修复工作;C项“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属于修复工作。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下面是一篇文言文,共有四道题目,完成题目后可以得到19分。
XXX是洛阳人,年仅十八岁,因为能够诵读诗歌并且写作能力突出,声名在郡中传开。
XXX是河南的守护官,听闻了XXX的才华,就召见他并且宠爱他。
XXX被召入门下,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当时汉朝的皇帝XXX登基继位,听闻河南守XXX治理国家平稳,于是与XXX一起前往研究。
之后,XXX征召XXX为廷尉。
廷尉认为XXX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已经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后来,XXX皇帝任命XXX为博士。
当时XXX年纪最小,但是每次诏令下来时,他总是能够与老一辈的博士一起商议。
XXX认为汉朝已经安定,应该改正朔、改变服色、制定制度和官名、振兴礼乐。
他起草了相关的仪式和法规,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改变秦朝的法律。
XXX即位后,他采纳了XXX的建议,修改了律令,将列侯都归国。
绛、灌、东阳侯、XXX之等人都嫉妒XXX,短他是年轻人,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混乱。
XXX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不再采纳XXX的建议,但还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XXX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XXX。
为长沙XXX三年。
后岁余,XXX见。
XXX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XXX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XXX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XXX,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居顷之,拜XXX为XXX太傅。
”XXX,XXX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XXX。
XXX复封XXX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XXX,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XXX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XXX不听。
居数年,XXX骑,堕马而死,无后。
XXX自伤为XXX,哭泣岁余,亦死。
2019全国卷一文言文

• 草具1.粗劣的饭食。 • 2.初步制定,草拟。 • 3.用草编制的器具。
• 未遑: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 • 就国:当一个人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
领地后,这个人就必须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这 个前往领地久住(更正确的说是从此在该处定居) 并执行管理的动作便称为“就国”。
•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 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 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 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 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 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 语应是“这种状况”。
2019全国卷一文言文
张剑平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
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
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
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
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
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 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 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 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 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书闻于郡⑤中/吴廷尉爱(喜爱)。
①名:【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②(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
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⑤郡:为行政单位。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闽中(贾谊《过亲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共为四十郡。
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
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
】⑥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⑦河南守:又称“郡守”,西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司法、军事、财赋等事务,历代延置不改】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
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陈情表》:“后刺史臣举臣秀才”)孝文①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②,故③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④,乃征⑤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⑥之书。
文帝召以为⑦博士⑧。
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谥号为“孝文”,庙号太宗。
②立(登基继位)•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1、治国平天下。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③故:过去,旧时④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⑤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⑥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⑦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任命……作为⑧博士:秦汉时博士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并设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①议(商议)下②,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③为之对,人人各如④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却)以为(认为)能不及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卷及答案(清晰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
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
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
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参考答案: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要注意句子结构,“于郡中”应在“闻”的后面做宾语,排除D项;“吴廷尉”是以官职称人,做后面句子的主语,故排除A项,“门下”为“召置”的宾语,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
11、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先秦至汉初”错,没有汉初。
诸子百家中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12、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时间顺序有误。
原文是“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
梁怀王太傅。
”
13、(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
杂混乱。
”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文言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