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旅游领域,旨在探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建筑风貌、旅游产品等,其目标是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发掘,提高旅游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首先,旅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景物,更是通过感官、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的体验,与景物产生深度的交流和共鸣。
审美体验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游客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旅游美学注重审美价值的发掘和传递。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景物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发掘,从而形成对景物的认知和评价。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景物的形态、色彩、结构、氛围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出景物的内在美感和价值,从而提升游客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
另外,旅游美学也关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旅游美学强调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品质,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旅游美学还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扬。
总之,旅游美学是美。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的意义一、旅游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欣赏美的过程和方法。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旅游美学则是对旅游经历和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旅游美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旅游的愉悦度和意义。
二、旅游中的美学体验1. 自然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川、湖泊、海洋等。
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之美,体验到自然界的恢弘和生命的力量。
2. 建筑景观的美学:旅游目的地往往有独特的建筑景观,如古老的城堡、宏伟的教堂、精美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成就,通过欣赏和了解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3. 文化景观的美学: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4. 艺术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等。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艺术的美。
三、旅游美学的意义1. 增加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旅游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和意义。
2. 丰富旅游体验的内涵:通过对旅游景观的美学思考和体验,我们可以使旅游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3. 增强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美学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使我们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旅游美学需要我们对旅游景观进行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 推动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美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活动。
四、结语旅游美学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中的美学

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美感活动: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
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感兴、兴发。
自然美:旅游美学中所称的自然美,主要是从旅游者在旅游时游览观赏角度所称的自然景物的美。
人工美:旅游美学中所称的人工美,主要是指在自然风景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其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景观线:景观线是观赏风景的路线,也就是旅游景区或公园里的路,通过景观线可以把一个一个的风景点连接起来特写景:特写景指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以外的、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供人观赏,或仔细观察其细部及其奥妙的艺术境界,这种特殊的景物叫特写景借景:借景就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的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院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卷轴画:中国画的基本款式,泛指用纸、绢画成后,经装裱而成的中国画,大幅用于张挂在正厅中间,叫中堂,小轴随意张挂着叫条山,横式张挂者叫横幅,极长横幅以供展阅者叫手卷壁画:壁画即在墙壁上所作之画,中国现存优秀的古代壁画有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等,大多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工艺绘画:中国工艺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饰,本是一种实用性工艺美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纯欣赏性的艺术,它是用特殊材料和特殊手法创作的绘画雕塑:雕塑是雕刻与塑造两种制作方法的统称,雕塑是使用体积的语言—占有一定的空间物质实体,制作可以观看、可以触摸的形体、即成艺术的形象圆雕:圆雕是完全立体的。
它是独立的、实在的存在于一定的空间的环境中,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的雕塑作品。
旅游美学

三、宋元明清旅游审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提出“游道”和“游山学”
旅游美学
第一章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内容、本质和方法
一、旅游美学研究对象
涉及旅游、美学 教材:三个方面 旅游美学(卢善庆):关于人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中如何 对现实进行审美掌握的问题。 旅游美学(庄志民):认为有两种差异的看法。一种看法(1) 游览者游览、观赏的对象;(2)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 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3)旅游者和旅游饭店 。 另一种看法(1)审美对象;(2)审美主体;(3)旅游中的诸 多审美关系。自身的看法:旅游美学研究以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 系为主要对象。审美关系表现两个方面: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 人与人。
第二章 旅游与审美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世界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发展
一、古代各种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存在及其局限性 原始社会 社会发展 商业 公务 学术 考察 宗教 以上旅游活动本意并非审美
二、文艺复兴时期旅游兴起,对自然美的 欣赏与认识 旅游目的: 寻求个性发展 探寻古文化遗迹 增长见识 探险 三、现代大众旅游与审美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中国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发展 一、魏晋以前,旅游动机目的庞杂多样 天子巡游 商贾旅游 公务旅游 谋士旅游 考察旅游
二、魏晋隋唐旅游之风打开,山水作为独 立的审美对象 1、文士漫游、宗教旅游和国际旅游盛行 2、旅游审美意味加强,以山水作为独立审 美对象 3、山水诗画出现,是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 旅游的直接反映。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旅游美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过程 (二)研究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人的因素和物的问题
三、旅游美学本质
三种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和谐 人自身和谐
旅游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旅游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旅游美学的概念1.1 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美的情感和审美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旅游者的美的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美的特征、动植物的美、人文景观的美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美学的意义旅游美学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情感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喜爱度,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基本理论2.1 美的认知理论旅游美学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感知、想象、记忆、情感等要素,旅游者通过对景观、文化、历史的感知和想象,产生美的情感体验。
2.2 美的表现形式旅游美学的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山水、花卉、古建筑、人文景观等,在旅游中人们通过这些美的表现形式感受到美的情感。
2.3 美的价值观旅游美学的美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欣赏和评价,在旅游中人们会对目的地的美进行评价和欣赏,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章旅游美学的体验要素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最直接感受到的美的要素,包括山水、湖泊、草原、森林等,人们在欣赏这些自然美时会产生愉悦和放松的情感。
3.2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旅游者感受到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美的要素,包括古建筑、宗教场所、民俗文化等,人们在欣赏这些文化美时会产生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3.3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们在旅游中感受到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美的要素,包括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人们在欣赏这些人文美时会产生对人文情感的共鸣和认同。
第四章旅游美学的实践方法4.1 美学旅游的规划美学旅游的规划包括景区规划、景点规划、景观设计等,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升景区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体验。
4.2 美学旅游的设计美学旅游的设计包括景点设计、路线设计、标识设计等,通过美学设计可以提升景点的美学价值和吸引力。
4.3 美学旅游的营销美学旅游的营销包括宣传推广、形象塑造、产品设计等,通过美学营销可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美学的发展趋势5.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旅游美学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自然美、文化美、人文美等多个领域。
旅游美学试题及答案

旅游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B. 旅游者的审美体验C. 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D. 旅游规划与设计答案:B2. 旅游美学中的审美体验包括哪些方面?A. 视觉体验B. 听觉体验C. 触觉体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A. 旅游景观B. 旅游者C. 旅游服务D. 旅游交通答案:D二、填空题4. 旅游美学的核心是________。
答案:审美体验5. 旅游美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旅游者的________和旅游目的地的________。
答案:审美体验;吸引力三、简答题6. 简述旅游美学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答案:旅游美学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规划者理解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其次,旅游美学可以指导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旅游美学还能够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论述题7. 论述旅游美学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答案:旅游美学与旅游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旅游美学的研究可以为旅游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市场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通过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审美偏好,旅游市场可以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旅游美学的研究。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方式的出现,旅游美学研究需要不断更新其理论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此外,旅游美学还能够促进旅游市场的细分和专业化,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旅游者群体的需求。
五、案例分析题8. 请分析一个旅游目的地如何通过旅游美学提升其吸引力。
答案: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旅游美学来提升其吸引力:首先,通过深入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偏好,设计符合其审美需求的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其次,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再次,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审美教育,提升服务质量;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审美理解:是人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本质、主客体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把握和揭示2,旅游审美动机:泛指一种激发旅游审美行为的心理趋向,或者说是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的心理中介3.旅游审美文化: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和不断获得真善美感悟的旅游活动效果。
4.自然旅游景观:是指自然景观中具有天然禀赋,蕴含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及其景象的空间地域组合。
5.点景:用一次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
6.特写景: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外,大多还设置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供人欣赏,让游人仔细玩味其细部及其奥妙的艺术境界,这种特殊的景物叫做特写景。
7.借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的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园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8.民俗风情: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事象。
9.营销美学:指对公司或品牌的感官体验的营销,他能为组织或品牌的识别做出贡献,是指一个组织或品牌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0.旅游美学营销:指营销美学在旅游业营销发展中的应用,指的是旅游企业,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感官体验的营销。
它指旅游组织或旅游产品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1.导游:在基本的旅游服务基础上,向旅游者传递旅游对象的审美信息,调节旅游者的旅游审美行为,帮助旅游者获得最大化审美体验的旅游服务人员。
12审美情感:是人对客体审美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生理。
心里需要而产生的独特的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具有变易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13.情景交融:审美主体以各种方式,寄情与审美对象,赋予无知无觉的自然景观某种人性品格,活化山水,进行景观审美感情的交流。
1.自然旅游景观审美主体的心境要求①审美态度是自然景观审美的前提②审美主体要有真实的审美心理需求和欲望③心为景动,情景交融④充分利用知觉系统,全面感受审美体验⑤审美情趣的多元化2.建筑艺术旅游审美内涵①建筑旅游景观承载着历史②建筑旅游景观包含着人类文化艺术③建筑旅游景观体现人类社会生活方式④建筑旅游景观显示名族特性⑤建筑旅游景观反映社会思想观念3.园林景观旅游审美原理①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中理解艺术美②从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中欣赏和谐美③从园林构美元素的精巧布局中解读雅致美。
④从园林景观的情景交融中领会诗意美‘⑤从园林景观的琴棋书画中反映综合美4.中西园林景观艺术的审美差异性①造园思想:西方:理想主义的人力胜自然中国:人与自然和谐②艺术风格:西方:规则的几何式:中国:自然、写意山水园然完全人工化④植物在种植和应用方式上:西方:几何形式的平面图案中国:自然写实、自然写意5.书法艺术旅游审美内涵①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融合②笔墨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③结体或布局的美④以形写神,得意忘形⑤传神写照,气韵生动6.民俗风情的旅游审美内涵①民俗风情的娱乐性:刺激性、参与性②民俗风情的文化性和精神性:重亲情,重人伦,注重人际交往③民俗风情的调节性:民俗可以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得到调剂;民俗改善调和人们的精神活动。
④民俗风情的理想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的种种需求,在民俗中得到某种安慰。
⑤民俗风情的原理性和神秘性:表现在祭祀、禁忌和信仰上。
7.民俗风情旅游审美原理①消遣观光型民俗风情旅游审美②参与型民俗风情旅游审美③考察型民俗风情旅游审美④娱乐型民俗风情旅游审美8.饮食艺术的审美特征①菜肴的特质美感(质指原料和成品的品质、营养;是美食的前提、基础和目的)②菜肴的芳香美感③菜肴的色泽美感(强调菜肴的物性本色,其次是菜肴原料的色彩组合之美)④菜肴的造型美感a.随意式造型(炒菜,烧菜) b.整齐式(冷菜) c.图案式 d.点缀装饰式e..象形式(百花齐放)⑤菜肴的器具美感⑥菜肴的滋味美感(强调原料的“先天”自然质味之美和“五味调和”的复合美味两个宗旨)⑦菜肴制作品味过程的序列美感:强调过程⑧品饮菜肴的环境美感9.人文景观要素构美①人文景观的工艺美②人文景观的历史意味美③人文景观的风④人文景观的意境美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之美10.视觉识别的美学原则①形象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③愉悦性原则④差异性原则11视觉识别审美设计原则①以MI为核心的原则②人性化设计原则③民族化设计原则④简约化设计原则⑤有效性设计原则1.旅游美学:是一门年轻而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实践性。
2.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3.西方现代建筑日趋技术化和个性化。
4.魏晋南北朝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5.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山水建筑植物。
山:瘦漏透皱。
6.厅、堂往往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一般建在园林中心地带,有的甚至是全国布局的中心。
7.我国私家园林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收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是追寻自然之本质,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则追求秩序和控制。
两者在造园艺术手法上差异显著,即前者是写实的,后者是写意的。
8.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近代陈衡恪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9.院体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以及后代宫廷画家创作的精工细致的绘画。
10.雕塑艺术旅游赏析:(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审美意蕴①雄伟②传神③精美(2)霍去病墓纪念碑群雕:《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石雕巨作。
审美意味①精炼②含蓄③粗狂11.莫高窟被誉为东方宗教艺术的宝库。
12.民俗风情的两大特性:地域性民族性13.李泽厚认为审美有不同层次:最普遍的是悦耳悦目,其上是悦心悦意,最上是悦志悦神。
14.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奢侈为荣耀,锦衣玉食相夸示的贵族食风。
15.传统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以陆羽的《茶经》为标志。
16.中西方饮食审美差异:美味与营养,随意与规范,和合与分别,情趣与技术。
17.四大菜系:鲁川粤苏18.贵族菜以孔府菜和谭家菜最为著名。
19.导游人员的形象美主要由形体美(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仪表美、风度美、心灵美构成。
20.导游语言艺术美的基本要求:准确性、生动性、情感性、音乐性。
21.创造导游语言艺术美的方法:虚实相间、触景生情、制造悬念、点面结合、巧用修辞。
22.自然旅游景观的特性:①天然性和淳朴性②季节性与时限性③区域性与地带性④多样性和整体性⑤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23.自然旅游景观的形式美:形态美、色彩美、声响美、动态美、生态美、地域美。
24.自然旅游景观的形境美:①雄壮美(泰山)②秀丽美(黄山的奇秀,庐山的隽秀,雁荡山的灵秀,武夷山的神秀,峨眉山的雄秀,富春山水的锦绣,桂林山水的清秀,西湖山水的娇秀)③奇特美(黄山)④险峻美(华山天下险)⑤幽深美(青城山)⑥旷远美(草原、敦煌)25.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注意,审美趣味,审美需求,审美动机,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审美感受。
(260举例)26.审美感受是构成审美意识的基础部分。
27.旅游审美心理要素:感知,想象,理解,情感。
(36举例)28.审美理想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初级包括:近联想和类比联想。
高级包括: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38举例)29.民歌的审美特征: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变异性的特点。
30.儒家思想对旅游态度渗透了人伦意味,反对读书人不顾家庭,不守孝道的滥游。
儒家对旅游又提出了“君子比德”的思想理论。
道家的哲学思想本身就充满美学意味,老子认为美不是绝对的存在。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儒家和道家都遵循“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31.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审美观(48 举例)(一)道—旅游审美的本源概念。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于审美而言,如果能从审美对象身上得到“道”的观照,那就达到了至美,至乐的境界了。
“道”是儒道两家的审美理想的最高体现。
(二)气—旅游审美的形上追求。
(三)和—旅游审美的大众样态。
东汉时在董仲舒的天人感觉说的影响下,汉儒提出了“发乎情,止乎礼”。
(四)意境—旅游审美的理想境界:《二十四诗品》论述各种不同类型意境。
32.中西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旅游审美观?(51举例)(一)和谐:以部分或个体的实体性来形成整体的和谐。
《历代帝王图》。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在构图上采取的方法不是破坏任何一个人的个体完整性。
(二)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三)崇高:古希腊时期朗吉弩斯的文艺著作《论崇高》。
崇高的风格与严肃的题材,深刻的思想情感三者统一而成为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三大准则。
《古代艺术史》。
崇高分两种: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33.方位性原理:位置,方向,角度,光线,试点,距离大小,形状,远近,高低,明晦,色彩34.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特征①是对生活的虚拟②是舞台表演艺术中体现出的舞蹈动态之美和音韵节奏之美。
论述:1.建筑艺术旅游审美原理:一.从建筑旅游景观的具体特征中欣赏艺术美建筑旅游景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造型特征、功能特征、形式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造型特征审美建筑的造型受到材料、技术、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同时,建筑景观的造型讲究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联系,以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建筑依靠周围环境的烘托才能构成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
(二)功能特征审美强调建筑景观都有它各自的实用功能。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功能美在于它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发挥着灌溉和排洪功能。
(三)形式特征审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墙倒屋不塌”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二是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三是色彩的运用。
二.从建筑旅游景观的社会意蕴中感知艺术美(一)建筑旅游景观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美(二)建筑旅游景观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美(三)建筑旅游景观散发浓郁的人文美三.从建筑旅游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中品味艺术美建筑景观的设计和布局往往十分讲究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的结合。
建筑景观因自然风景的映衬显得丰润,奇妙;自然风景因建筑的装点显得富有生机而神韵盎然。
2.导游的带团艺术美导游人员不仅使自己的身心、言行符合了美学标准,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也要有带团技巧。
一.把握全局,合理安排行程,创造旅游行程整体美(一)弱与强的关系:一个旅游团中有体制较强者也有较弱者,处理这种矛盾的原则是:既使强者的充沛精力有发挥的余地,又使弱者不疲于奔波。
例如,游览泰山,五台山这类景点时,可以让游客选择不能的登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