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进展_吴荣桂
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力 ;3能 够改善 抗氧化 能力 , 高稳 定性 ;3针 对 吸波 涂 层 () 提 () 密 度较 大 , 覆物 能 够 降低 吸 收剂 密 度 , 包 即要求 氧 化 物 密 度
较 小 。基 于 以上原 则 , 二氧 化 硅 、 化铝 、 氧 化钛 、 化 锌 氧 二 氧
出形态 多样化 、 尺度多 维化 、 结构 核壳化 的发 展趋 势 。 金 属微粉 作为 最常见 的磁性 吸 收剂 仍有 很 强 的 吸引力 , 主要 因为其具 有易 于 实现 薄 层 化 、 艺 性好 等 优 点 l 。为 工 l 1 ] 了获得 宽频 、 质 的吸收剂 , 常将 颗粒 细 化甚 至 纳米 化 , 轻 通 利 用 纳米 效应 拓展其 吸波性 能 , 但是 颗 粒纳 米化 导 致表 面 能增 加 、 氧化 能力 变弱 、 抗 稳定 性变 差 , 磁性 微 粉表 面 需要 一 层保 护“ 外衣 ” 。此外 , 片状 金 属微 粉 具 有 较 好 的 吸波 性 能 , 是 但
W U n gu ,TANG e g n Ro g i G n pi g,PA NG ng ing Yo q a
( y La o a o y o C, c o l fAe o p c n a e il gn e i g,Na i n lUn v r iy o fn eTe h o o y Ke b r t r fCF S h o r s a e a d M t ra o En i e rn t a ie st fDe e s c n lg , o Ch n s a 4 0 7 ) a g h 1 0 3 Ab ta t sr c Th e e td v l p n fo i e c a ig o g e i a s r e t s s mma ie . Th [s e tp o e r c n e eo me to xd o tn s f r ma n tc b o b n s i u r d z e a t s r
稀土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磁性研究

稀土 永 磁 材 料 是 一 种 十 分 重 要 的功 能 进 行研 究 。 材料 , 国民 经 济 中扮 演 重要 角色 。 稀 土 在 在 永磁 材 料 中 占主 导 地 位是 钕 铁 硼 永 磁材 料 1 钕铁 硼 永磁 材 料 磁 性 研 究 和 稀 土 锰 氧 化 物 , 文 主要 对 这 两 种 材 料 本 烧 结 钕 铁 硼 永 磁材 料 以其 高 磁 能 积 和
( 日) = 7 K / 3 根 据相 图 可知 , 30 J m , 此时 合 金 进入 + +Nd相 区 } 当B含量 大干 5 9 .%
时磁体的 曰 ( ) 开始下降。 ,、删 均 因此 制 备 高 能 积磁 体 取 B 含量 在 5 7 %。 .6 Z C纳 米粉 末 可以在 < . 7 , O 0 %添加 范 围
内提高 ^ ¨
矗● S1 . l ●o . ●2 . Se . S● . eO . I. 2
。 R ( Ga Z ) 7 磁 AI Nb r¨8 6
Bc ne ta%) o tn (t
图 晌
体 的矫 顽 力 、 磁 、 大 磁 能 积 和 耐 蚀 性 剩 最 能, 当添加 量 为0, 3 0 %时磁 体具 有 最 好的 综 合性 能 ( : 所 示 ) 从 磁 体 的 能 谱 分析 如 图3 。 可 以 看 出 , 加 的 纳 米 Z C粉 末 没 有 进 入 添 r 主相 , 也就 是 说 没 有 改变 磁 体 的 内禀 性 能 , 只是 集 中在 晶 界富 M 相 当 中 , 改变 了晶界 相 的 电 极 电 位 等 理 化 特 性 , 而 提 高 了磁 从 体 的 耐 蚀性 , 考 虑 到磁 体 的 磁性 能 , 但 添加 c改 善磁 体 耐 蚀 性 只 能在 一 定 范 围内进 行 . 添加 的 粉 末过 多的 时候 , 而 会使 磁 当 反 体的性能发生恶化 。
氧化物包覆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中围 糟 铸 工 韭 20年第5 08 期
论 文 选 萃
The i ss
A g/Sn0, / 壳 型 复 合纳 米粒 子 。 的 键 能 和 H O 键 的 键 能 高 ,甚 至 高 很 止 O与 其 他 原 子 相 结 合 。另 外 ,如 果 室 核
Ge g 等 人 利 用 电 弧 放 电 的 方 法 ,在 多时 ,在通常 的情况 下 ,随着温 度的逐 温 下 Ny n  ̄ O的 吉 布 斯 自 由能 比 Mx O的 吉 H 和 Ar的 混 合 气 氛 下 ,蒸 发块 体 永 磁 渐 降 低 ,在 各 原 子 之 间 就 会 形 成 Ny 布 斯 自 由能 低 ,则 更 进 一 步 说 明 了 各 原 O,
论 文 选 萃
Th ss e i
氧 化 物 包 覆 金 属 复 合 纳 米 粒
子 的形成机 制 及稳 定性研 究
黼王 登 科 .黄 吴 俞 快 ,李 璞 .张 雪 峰 ,董 星 龙
大连理 工大 学 ( 连 1 0 3 大 1 2) 6
【 要 】在 传统 的 “ 一 液 一 固( 摘 汽 VLS ” 生 长 机 制 的 基 础 上 , 提 出 了 “ 量 氧 辅 助 汽 一 液 一 固( OA—VLS ” 生 长 ) 定 S ) 机 制 , 解 释 了氧 化 物 包 覆 金 属 复 合 纳 米 柱 子 的 形 成 机 制 和 过 程 , 并 利 用直 流 电 弧 等 离子 体 法 制备 出 多 种 氧 化 物 包 覆 金 属 复
k /mo ) 高 于 F —O键 的键 能 ( 0 J 1 e 49 k/ 1 J mo)和 H一 0键 的键能 ( 2 J 4 8k /
mo ) 另 外 , 室 温 下 FeO 、 F , 1。 eO 、 F O、 气 态 H, 和 B, 吉 布 斯 自由 e 0 0 的 l l ., 7 22 - 5 ., 0 54 4 . , 2 14
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磁性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氧化物磁性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其磁性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氧化物磁性材料,倍受材料科学家的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金属氧化物的独特物理性质,人们开始关注氧化物材料的磁性。
然而,由于氧气环境的存在,氧化物磁性材料的制备十分困难。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掌握了一系列制备氧化物磁性材料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水热合成、沉淀法等。
这些制备方法使得氧化物磁性材料的制备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各种氧化物磁性材料也在不断涌现。
二、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磁性机制氧化物磁性材料的磁性是建立在离子的电子互相作用的基础之上。
其中,离子的电子内层能级在晶体场作用下可以分裂成若干个亚能级,每个亚能级可能只有1个电子,也可能有两个电子,相应多出的一个电子有着相反的自旋。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会使得电子自旋和轨道磁矩发生相互作用,出现偏转,从而产生磁性。
此外,对称性的破缺也是影响氧化物磁性材料磁性的重要因素。
如对称性的降低、离子因数量的变化、场分量的变化等,都会导致氧化物磁性材料磁性的变化。
三、氧化物磁性材料的应用由于氧化物磁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因此得以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以下将就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磁性存储材料:随着物理信息处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磁性存储材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氧化物磁性材料以其独特的磁性性质和铁磁和反铁磁直接对哪一长距离的交换相互作用等性质,成为新型磁性存储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2.磁性流体:磁性流体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在污染治理、纳米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氧化物磁性材料被广泛运用于磁性流体制备,如γ-Fe2O3纳米颗粒的制备、后天火山室磁酸溶胶的制备等。
3.磁介质材料:氧化物磁性材料是制备磁介质材料的重要原料,其被应用于磁介质记录和纳米制造等领域。
SiO2表面包覆对Fe3O4磁性微球性能的 影响

H/KOe
图4 F-gel,对’1和对’5的磁化曲线
甄gure 4
F-.gel。心’1 Magnetization eu.rve8 of
and FSoj
磁场强度/mT—— Table1
表1 F-gel和巧的质量磁化率 Mas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F-gel and FS
gel为球形结构,粒子大小比较均匀,粒径为10 nm一12 rlln,这与XRD计算结果相符合。
从图3还可以很明显看到FS的核壳结构,其 磁性核由于电子束的强烈散射而呈现更深的颜 色。大部分的SiO:壳只捕获一个磁性核,Fs是 球形而均一的,分散性好。随着TEOS量的增加, Fs的粒径从32 nrn增大到85 nm,其表面随Si02 壳层厚度的增加更加光滑。因此,可以通过简单 地改变TEOS的用量有效调节SiO:壳的厚度,以 满足不同的要求。
…..
质量磁化率/m3·kg。1
F—gd
瑙o·5
巧1‘o
300
4.153×10。4 1.170×10‘4 6.345×10’5
350
3.537×10。4 1.196×10—4 5.619×10—5
万方数据
———510..——
合成化学
V01.18.2010
表l是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的纳米粒子在不同 磁场强度下的质量磁化率。从表l可以看出,F- gel和Fs都具有顺磁性,但FS的质量磁化率明显 下降。
3结论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O。磁性纳米粒 子,柠檬酸钠的表面修饰有效地控制了Fe,O。粒 径并使其能在水相中稳定分散。碱催化正硅酸四 乙酯水解、缩合,在Fe,0。表面均匀地包覆SiO:, 制备了粒径可控的核壳结构的Fe,O。@SiO:复合 微球。研究结果表明Fe,0。@SiO:复合微粒是球 形均一的,分散性好,通过改变SiO:的壳层厚度 可以得到尺寸和磁性可控的Fe,O。@SiO:复合微 球,为其进一步的复合及生物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549e5fcf4b73f242326c5fcf.png)
专利名称: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素芳,王燕,薛孝宠
申请号:CN201410153527.8
申请日:20140416
公开号:CN103962087A
公开日:
201408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由内部的纳米氧化钙及外部的表面包覆层组成,所述的表面包覆层的组成为AlO、CaAlO、MgO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利用吸附相反应法,通过控制反应场所控制表面包覆层的厚度和均匀性,方法简单,易于调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表面包覆改性的纳米氧化钙基CO吸附剂不仅具有高CO吸附容量,而且在多次循环中吸附能力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可长期循环使用,是高温CO吸附过程中理想的吸附剂。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琼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经包覆处理的铁镍复合磁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经包覆处理的铁镍复合磁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514391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1.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541734.5(22)申请日 2018.12.17(71)申请人 戴爱娟地址 434100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永济路51(72)发明人 戴爱娟 (51)Int.Cl.H01F 41/02(2006.01)H01F 41/00(2006.01)H01F 1/3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经包覆处理的铁镍复合磁芯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包覆处理的铁镍复合磁芯的制备方法,采用了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NiFe 2O 4磁性纳米颗粒,单相性好,且分散比较均匀,制备方法简单并且成本相对现有技术比较低;本发明还采用纳米的酸性硅溶胶和纳米级MgO介电材料包覆处理粉料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粉料包覆,防止粉料的氧化,降低材料的涡流损耗,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及高磁感应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9585154 A 2019.04.05C N 109585154A1.一种经包覆处理的铁镍复合磁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制备NiFe 2O 4磁性纳米颗粒;取氯化铁、草酸和氯化镍溶于盐酸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澄清备用氯化铁、草酸和氯化镍的摩尔比为3-5:2-4:1-2,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6-1.9 mol/L,氯化铁、草酸和氯化镍的总摩尔量与盐酸的比值为1-3:3-10;待溶液澄清后加入络合剂,待络合剂完全溶解后加入丙烯酰胺,超声分散均匀并澄清,络合剂、氯化铁和氯化镍总摩尔量以及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2:1:6-8;用氨水调节pH至2-3,最后将混合溶液加热60-80℃,使之发生热聚合反应,溶液转变成凝胶体;将凝胶体置于恒温干燥箱中110-120℃下干燥7-9 h,然后置于高温炉中于430-460℃保温50-70min后将干凝胶研磨成粉;将制备的粉末放入高温炉中于750-800℃下烧结1-2 h,最后制备NiFe 2O 4磁性纳米颗粒;(2)包覆处理即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与酸性硅溶胶、纳米级MgO按按照质量比(97-98):(0.5-1):(0.6-0.8)的比例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混 合均匀,再向包覆好的粉末中加入质量比为0.3-0.5的硬脂酸锌;(3)将上述包覆好的粉末置入成型设备模具型腔中,进行浮动压制成型,成型压力控制700-800Mpa,成型压制总时间为5-8s/pcs;成型设备采用的是200t液压机进行压制,在压制8-10s后不再加压,进行保压3-5s,产品再脱模,得到坯件;在氩气保护下,在低于晶化温度30-40K的温度下,等温退火1-1.5h,然后将退火后的磁芯用绝缘漆和粘结剂作整体浸渍处理,得到复合磁芯。
《2024年对Ru掺杂ZnFe2O4和对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范文

《对Ru掺杂ZnFe2O4和对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性材料在电子、通信、生物医疗和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铁基氧化物因其在电磁性质、催化、光电和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为了改进这些性能,众多科研团队都在对各种元素掺杂后的磁性氧化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Ru掺杂ZnFe2O4和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期望能为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材料制备及方法(一)Ru掺杂ZnFe2O4的制备Ru掺杂ZnFe2O4的制备主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进行。
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烧结,经过研磨、过筛后得到目标产物。
(二)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对于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制备,我们采用了溶胶凝胶法。
通过将钴、钌元素与钡铁氧体前驱体混合,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得到目标产物。
三、性能研究(一)Ru掺杂ZnFe2O4的性能研究Ru掺杂后的ZnFe2O4在磁性、光学性质和催化活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Ru的引入使得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强了其电磁性能。
此外,Ru的掺杂还提高了ZnFe2O4的光吸收能力和光催化活性,使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Co-Ru共掺杂BaFe12O19的性能研究Co-Ru共掺杂BaFe12O19在磁性能方面表现出优异的表现。
钴和钌的共同作用使得材料的磁导率和磁饱和强度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其热稳定性。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疗和新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果与讨论(一)结果概述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等手段对制备的Ru掺杂ZnFe2O4和Co-Ru共掺杂BaFe12O19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均成功制备,且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和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 化 锌 是 重 要 的 Ⅱ -Ⅵ 族 半 导 体 氧 化 物 ,为 直 接 宽 禁 带 材 料,禁带宽 度 为 3.37eV(室 温 ),密 度 较 SiO2、Al2O3、TiO2 大,其介 电 常 数 为 4.87F/m(∥ )、8.84F/m(⊥ ),熔 点 为 1975℃,电阻率为 0~1010Ω·m,具 有 压 电 和 光 电 特 性 。 [23,24] 文献[23]报道,纳米 ZnO 对 电 磁 波、可 见 光 和 红 外 线 都 具 有 吸收能力,用于包 覆 磁 性 吸 收 剂 可 以 实 现 吸 波 性 能 的 复 合, 因而受到更多的关注。
·2·
材料导报
2011 年 11 月 第 25 卷 专 辑 18
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吴 荣 桂 ,唐 耿 平 ,庞 永 强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CFC 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3)
摘要 阐述了近年来氧化物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 动 态,总 结 了 二 氧 化 硅、氧 化 铝、二 氧 化 钛、氧 化 锌 等 包 覆 层 最 新 研 究 进 展 。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轻 质 、耐 高 温 、介 电 常 数 低 的 氧 化 物 用 于 包 覆 磁 性 金 属 具 有 诱 人 的 应 用 前 景 。
表1 磁性金属/Al2O3 纳米胶囊的静磁性能 Table 1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ic matels/Al2O3
nanocapsules
Core
Shell
α-Fe solid solution
α-Fe fcc-Co FeCo
Al2O3
Al2O3/Fe2O3 Al2O3 Al2O3
有机硅 源 水 解 剧 烈,生 成 的 SiO2 容 易 自 相 成 核,经 过 众 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有机硅源水解形成包覆 层 的 相 关 技 术 在近20年取得 巨 大 进 展。 有 机 硅 源 包 括 正 硅 酸 甲 酯、正 硅 酸乙酯(TEOS)、三甲基乙氧基硅烷等,一般以 Stober法 为 [7] 基础,使正硅酸乙酯发生可控水解,以待包覆 磁 性 颗 粒 为“种 子”,在其表面 包 覆 一 层 SiO2 膜。 官 建 国 小 组 利 [4-6] 用 Sto- ber法对磁性金 属 进 行 包 覆,系 统 地 研 究 了 SiO2 包 覆 厚 度、 TEOS加入量、氨 水 加 入 速 度、表 面 活 性 剂 对 包 覆 效 果 的 影 响,发现在降低介 电 常 数、提 高 抗 氧 化 能 力 方 面 起 到 了 一 定 的作用。Wang等 研 [8] 究 了 包 覆 次 数 对 电 磁 性 能 的 影 响,包 覆次数的增加极大地降低了复介电常数,第三 次 包 覆 后 降 幅 超过 50,但 磁 导 率 虚 部 在 低 频 段 有 一 定 降 低。Ni等 利 [9] 用 该 方 法 有 效 改 善 了 其 匹 配 性 能 ,拓 展 了 涂 层 带 宽 。
无机硅源指硅酸盐类,利用硅酸盐在一定pH 值下水解,
吴 荣 桂 :男 ,1985 年 生 ,硕 士 生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磁 性 吸 收 剂 制 备 、改 性 E-mail:wurg_2009@163.com
氧 化 物 包 覆 磁 性 吸 收 剂 的 研 究 进 展/吴 荣 桂 等
常数。文献[21]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处 理 磁 性 颗 粒,利 用 氟 钛酸铵、硼酸在其表面包覆一 层 纳 米 TiO2 壳 层,经 过 焙 烧 壳 层转变为晶态二氧 化 钛。 杨 喜 云 等 用 [22] 阴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处理 Fe3O4 颗粒表面,活性剂中带 负 电 的 基 团 吸 附 在 带 正 电 的 Fe3O4 粒子表面,使 其 整 体 带 负 电,从 而 有 利 于 带 正 电 的 溶胶能包覆在磁性颗粒表面。 1.4 氧 化 锌
1.3 二 氧 化 钛 TiO2 具有金红石型、锐钛型和板钛型3种晶型。锐钛型
在610℃ 以 下 稳 定,金 红 石 型 高 温 稳 定,具 有 密 度 较 小 (3.881~4.261g/cm3)、抗 氧 化 性 能 较 好 和 溶 胶 易 于 涂 膜 等 优点[19],介电 性 能 不 随 温 度 和 环 境 变 化,具 有 较 好 的 稳 定 性 。 [20] 因此 TiO2 不仅能应用于颜料、光电陶瓷,还可以 应 用 于磁性颗粒改性。
·3·
在磁性“种子”表面包覆SiO2 膜。文献[10]以硅酸钠为硅源, 先驱体化合物经氢气还原制得磁 性 金 属/SiO2 复 合 材 料。邓 龙江等 以 [11] Na2SiO3 溶液 为 前 驱 体,稀 H2SO4为 催 化 剂,在 乙二醇溶剂中对 片 状 金 属 磁 性 微 粉 进 行 表 面 包 覆,致 密、均 匀、高电阻率的 SiO2 包覆层 使 其 介 电 常 数 实 部、虚 部 分 别 平 均下降 8、2,SiO2 膜 有 效 阻 断 了 金 属 磁 性 微 粉 导 电 网 络,达 到了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与有机硅源相 比,无 机 硅 源 成 本 低 ,水 解 速 度 较 慢 ,具 有 较 好 的 可 控 性 ,有 必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 1.2 氧 化 铝
关键词 磁性吸收剂 包覆 氧化物 改性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Oxide Coatings for Magnetic Absorbents
WU Ronggui,TANG Gengping,PANG Yongqiang
(Key Laboratory of CFC,School of Aerospa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1 氧 化 物 包 覆 磁 性 吸 收 剂 的 研 究 进 展
氧化物种类繁多,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 确 定 用 于 选 择 包
覆氧化物的 原 则:(1)能 够 降 低 介 电 常 数,提 高 阻 抗 匹 配 能 力;(3)能够改善抗氧化能力,提高稳定性;(3)针 对 吸 波 涂 层 密度较大,包覆物 能 够 降 低 吸 收 剂 密 度,即 要 求 氧 化 物 密 度 较小。基于以上 原 则,二 氧 化 硅、氧 化 铝、二 氧 化 钛、氧 化 锌 成为包覆氧化物中的研究重点,下面详细介绍 以 上 氧 化 物 用 于包覆磁性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氧化铝有多种晶型,目前发现的在12种以 上。Al2O3 具 有密度较小、熔点高、抗氧化性好、硬 度 高、强 度 高、耐 磨 损 及 绝缘性优异等特点 ,可 [12-15] 用于避免核心颗粒进一步氧化和 降低涡流损耗。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利用高温 Al扩散速度快于 Fe、Co的 特点,首 先 制 备 了 含 铝 元 素 磁 性 合 金 粉 (FeAl成致密 Al2O3 膜包裹 Fe(Co)粒子。国内张志冬等 利 [14-17] 用弧光放 电 法 制 备了磁 性 金 属/Al2O3 纳 米 胶 囊,Al2O3 为 无 定 形 态,起 到 阻 隔磁性粒子的作用,主 要 研 究 了 其 静 磁 性 能 (见 表 1)。 弧 光 放电法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但是成本高、产 量 小,因 而 限 制 了 其应用。
1.1 二 氧 化 硅 二氧化硅密度小、介电常数低、稳 定 性 好,有 较 好 的 变 形
自愈能力,是 调 节 材 料 表 面 性 质 的 一 种 优 良 壳 层 材 料 。 [4-6] 目前,包覆吸收剂 主 要 利 用 种 子 生 长 法,即 以 市 售 或 制 备 磁 性金属颗粒为种子,在其表 面 生 长 一 层 SiO2 膜,以 实 现 性 能 结构多样化。按引入硅的方式可分为有机硅源和无机硅源。
Key words magnetic absorbents,coating,oxides,modification
吸收剂按其作用原理可 分 为 电 损 耗 型 和 磁 损 耗 型[1],后 者较前者具有吸波性能好、频带宽等优点。磁 性 吸 收 剂 的 研 究从成分、形 态、尺 寸 单 一 因 素 向 复 合 方 向 发 展,以 Fe、Co、 Ni磁 性 金 属 为 基 本 成 分 开 发 了 多 种 成 分 的 磁 性 吸 收 剂 ,呈 现 出 形 态 多 样 化 、尺 度 多 维 化 、结 构 核 壳 化 的 发 展 趋 势 。
Abstrac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oxide coatings for magnetic absorbents is summarized.The lastest pro- gress of protective shells of silicon dioxide,alumina,titanium dioxide,and zinc oxide is mainiy reviewed.Due to low density,oxidation resistance,and low permittivity,they have a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coating magnetic abso- rbents.
金属微粉作为最常见的磁性吸收剂仍有很强的吸引力, 主要因为其具有易 于 实 现 薄 层 化、工 艺 性 好 等 优 点 。 [1-3] 为 了获得宽频、轻质的吸收剂,通常将颗粒细 化 甚 至 纳 米 化,利 用纳米效应拓展其吸波性能,但是颗粒纳米化导 致 表 面 能 增 加、抗氧化能力变弱、稳定性变差,磁性微粉 表 面 需 要 一 层 保 护“外衣”。此外,片 状 金 属 微 粉 具 有 较 好 的 吸 波 性 能,但 是 片状金属微粉介 电 常 数 较 大,导 致 阻 抗 匹 配 性 较 差,为 了 提 高阻抗匹配特性,需要表面有一层高电阻率膜改 善 其 介 电 性 能。针对上述两方面的要求,研究者 利 用 有 机 物、单 质、氧 化 物对磁性吸收剂进行包覆,形成核壳结构 或 微 纳 米 胶 囊。由 于氧化物通常具有优异的高温抗 氧化 能力,在提 高 吸 收 剂 抗 氧化能力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巨大 的优 势;一般又 为 绝 缘 体 或 半导体,具有较高 的 电 阻 率,能 够 有 效 降 低 磁 性 吸 收 剂 介 电 常数,提高其阻 抗 匹 配 性 能。 磁 性 吸 收 剂/氧 化 物 核 壳 结 构 广泛用于催化剂、生 物 医 药、吸 收 剂 等 领 域,近 20 年 来 氧 化 物作为磁性颗粒包覆物成为吸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氧化物包覆磁 性吸 收剂取 得 的 进 展,并 对 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