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日·春花烂漫树吐绿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一枝花·春日送别元代: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译文: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绽放。

雨点随着花瓣飘落,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春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

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请问司春的东君,谁能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释: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yīng)花做主?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赏析: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

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

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

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

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

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

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

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

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归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译文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赏析:咸淳(公元1265—1274年)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

国破家亡之际,有力挽狂澜而杀身成仁者,也有隐遁山林以保全名节者,这首诗即作者为表现后者的心态而作。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春日醉起言志唐代:李白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译文: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注释: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yíng)。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miǎn)庭前,一鸟花间鸣。

眄:斜视。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yīng)。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赏析:“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

《春日》诗词鉴赏

《春日》诗词鉴赏

《春日》诗词鉴赏《春日》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译文翻译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注释解释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

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

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

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

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诗人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令。

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文赏析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

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

“参军7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写诗友虽已自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

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句,诗人特别欣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春日》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日》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翻译及赏析1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翻译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

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创作背景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

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

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

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

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

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

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春日近现代:苏曼殊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译文: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鲜艳的花瓣在绵绵细雨中飘落,它们辜负了这二月春日里的美好时光。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知道吗?在青楼之上醒来,看到这如烟春柳,我便极度忧愁起来。

注释: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sháo)光二月天。

好花零落:暗喻革命情绪正在低落。

韶光:即美好时光,暗喻进行革命的良好时机。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shà)柳如烟。

玉楼:原意为华丽的楼,这里用来指妓楼。

春梦:暗喻对革命胜利的憧憬。

有人:此为作者自指。

愁煞:即极度忧愁之意。

煞,副词,用在动词后,表“极度……”之意。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感叹时光如梭,看着春雨里埙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贵。

前两句借写“辜负韶光”以喻错过革命良机;后两句以“春梦”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

此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用语得体。

此诗向友人申述对革命错过良机的愤懑和忧患情绪,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用语得体。

前两句借写“辜负韶光”以喻错过革命良机。

在作者看来,仲春二月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节去赏花,但是自己的朋友却没有这样做,以至错过时机。

到了如今好花零落,霾雨霏霏,要赏花已经来不及。

眼前的革命也是这样,良机错过,要发动就困难了。

后两句以“春梦”来抒发自已的忧虑情绪。

本来作者是做着“春梦”的,满以为趁着百花盛开,群情激昂的机会去进行革命,谁知现在“醒”来,却发现百花凋残,群情低落,雨绵绵,黑暗势力在镇压了。

楼前的柳树虽然未败,但在霾雨中也显得朦朦胧胧了。

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势力的摧残而不断削弱,使作者悲痛欲绝。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原文:春日客怀明代:于谦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古诗词《春日》赏析

古诗词《春日》赏析

古诗词《春日》赏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重视现代文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

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故而不愿多花功夫。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词词《春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词人耳目一新。

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词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词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词的则是一个“新”字。

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词。

诗词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

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

本诗词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词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春日·春花烂漫树吐绿翻译赏析
《春日·春花烂漫树吐绿》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春礼。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花烂漫树吐绿,草长莺飞水涟漪。

放眼苍穹白浪卷,漫天飞絮落无息。

【注释】1、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光彩四射,绚丽多彩2、吐绿:生长(发)出了嫩嫩的绿芽3、草长莺飞:形容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4、涟漪:被风吹起的水面的波纹5、苍穹:广阔的天空6、漫天:遍布天空;满天7、飞絮:是杨树和柳树产生的一种雪白的羽绒状花粉,也就是杨树和柳树成熟的种子8、无息:悄然无声【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的春日景象——春花烂漫,草长莺飞,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水墨画面。

三四两句通过描写远望天空中恰似浪花的白云及身边飞絮飘扬无声落下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的无限惜春之情。

诗中作者借景抒情,用初春的醉人景象折射出作者心中对此情此景的无限眷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