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 第三章
第3章-消费者行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名词解释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偏好边际量总效用效用函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补偿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期望效用不确定性收入---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效用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二、选择题1.假如孙悟空偏好猕猴桃甚于蟠桃,这是因为( )。
A.猕猴桃的价格最低B.猕猴桃紧俏C.猕猴桃有多种用途D.对于孙悟空而言,猕猴桃的效用更大2.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
A.正常物品B.低档物品C.吉芬物品D.必需品3.以y表示纵轴,以X表示横轴,预算线以它与横轴的交点为定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B.商品y的价格下降C.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同时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4.图3.1的无差异曲线违背了偏好假设的( )。
A.完备性B.可传递性C.边际替代率递减D.以上全是5.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可能( )。
A.为负值,且不断减少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D.以上都不对6.假定消费者的商品束仅包括商品X和商品y,如果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以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
A.向右上方平移B.向左下方平移C.不变动D.转动7.从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出发,可以得出的有( )。
A.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B.无差异曲线右上方的点有更高的满足程度C.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个市场篮子的效用一定都相等D.以上选项都正确8.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为( )。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9.某人无法分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差别,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
A.完全替代品B.完全互补品C.非必需品D.仅凭以上条件无法得出结论10.需求量和价格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第三章消费者市场行为研究

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并有效的和他们沟通
图3.1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 消费者购买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机能。购买动机则是促
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的内在机能,购买动机是消费者购买
行为的基础。 主要购买动机: ☆ 求实动机 ☆ 求新动机 ☆ 求美动机 ☆ 求安全动机 ☆求廉动机 ☆ 求名动机
信息收集:
个人来源
(家庭、朋友、邻居)
经验来源
消费者 信息来源
商业来源
(广告、经销商 包装、展览)
公共来源
(大众传媒、监测机构)
品牌评估
消费者的品牌评估行为涉及4个方面:
产品属性
产品满意程度
品牌信念
评价模式
某消费者对四种品牌笔记本电脑的评价
属性
权重
价格
3
质量
1
软件兼 容性
1
可携带 型
2
售后服 务
这时眼前出现一辆银灰色轿车,汤姆介绍说:您看, 这款车安全性能特别好,有独特的安全装置,价格也 并不高,尤其是车的颜色我觉得更适合您,它既能体 现您律师职业的庄重,又不乏漂亮女性的柔美感。 简妮小姐越看越满意,觉得这才是更适合自己的礼 物。结果,她驾驶了一辆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到的车 回家了,车上插着那束红玫瑰。她觉得这个生日真的 快乐极了。 分析:简妮小姐的购买决策为什么发生了改变?这给 营销人员什么启示?
第三节
文化因素
文 化 亚文化 社会阶层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心理因素
动机 感觉 学习 信念与态度
社会因素 参照群体 家庭 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
年龄与人生阶段 职业 经济状况 生活方式 个性与自我观念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第3版)》第三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洞察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三、消费者学习的效果
加强型
➢ 强化了原来的行为,增加了消费行为的频率
稳定型
➢ 学习消费某种商品或某一类型的商品之后,这种行 为方式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
无效型
➢ 没有改变他原来对待这种商品的行为方式
削弱型
➢ 由于接受了相关信息,了解到企业的特点,反而削弱 了行为方式
知觉,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组织及解释外界的 刺激,并给予有意义及完整图像的一个过程。
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者的区别是:
– 感觉是对对象和现象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形状 )的反映;
– 知觉则是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形象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
经由不同感觉器官形成的五类感觉对于形成消 费者的知觉并促使其产生态度偏好和购买行为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间接说服:又称间接影响,它与直接说服的主要区 别在于:前者是以各种非语言方式向消费者施加影 响,通过潜移默化,诱导消费者自动改变态度。技术手 段,广泛调查、汇集有关态度的事实资料并加以定性 定量分析,以求得关于消费者态度的正确结论。
➢ 态度测量法:通过被测者对预先拟订问卷的回答,了解消 费者对某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态度。
在思想、感情和态度 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 响
真正地从内心接受他 人的思想观点,并将 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 与自己原有的观点结 合在一起,构成统一 的、新的态度体系
四、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是指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 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而引起的变化。
从消费者消极态度甚至于偏见的态度,到积极 态度之间,态度的改变可能出现四种水平:
第二节 消费者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PPT课件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和决策科 学等领域。
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 时所获得的效用(满足程度)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 度逐渐减缓。
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收入增加
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收入减少
消费者购买更少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剩余,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04 需求曲线的应用
市场供需与价格决定
供需法则
在竞争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 产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导 致价格下降;反之,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 于供给量,导致价格上升。
弹性与价格变动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决定了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弹性反映需 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而供给弹性反映供给量对价格变 动的敏感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结论与总结
本章重点回顾
消费者行为理论
探讨了消费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如 何做出最优的消费决策,包括边
际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等。
需求曲线的推导
通过分析消费者偏好和价格变 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推导出了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移动
解释了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 素,如收入、价格、偏好等。
弹性概念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课外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一、单选题1、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 边际效用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C.总效用为零。
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 取决于他的价格;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预算线反映了()。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C. 消费者人数;D. 货币的购买力。
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
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 .停止购买; B. 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 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D. 同时增购X和Y。
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 .MUx/P x = MU y/Py = MUz/P z = …=λ;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C. MU=λP;D. 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A. 收入—消费曲线;B. 需求曲线;C.价格—消费曲线;D. 恩格尔曲线。
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 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8.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相应下降。() 9. 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10 . 如 果 消 费者的 效用 函数为 U=XY,那么 他总 是把他 的一 半收入 花费 在X商 品上。 ()
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 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 用最大? 2、求最佳需求,maxU=X1+(X2-1)3/3
判断题
1. 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2. 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3. 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4. 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5.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6. 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 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有当消费处于饱和状态时才会发生,对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不会将消费扩张到这一水平. 6.B.预算线记为PXX+PYY=M,可见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至于消费者偏好则决定的是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7.A.商品的边际效用降低,说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生活状况改善. 8.A.征收总额税表明消费者收入降低,征收产品数量税相当于提价,补贴相当于降价,选A. 9.C.当X商品数量为横轴,Y商品数量为纵轴时,如果是MRSXY=0,说明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X商 品不能替代Y商品,无差异曲线为水平于横轴的直线;反之,若MRSYX=0,无差异曲线为垂直于纵 轴的直线,当MRS=0表明两种商品相互不能替代,即为直角线. 10.A.根据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可得. 11.C.C代表X与Y的消费数量同比例降低,从而是相同的偏好序. 12.D.MUX=1/X,MUY=1/Y,根据均衡条件MUX/MUY=PX/PY,得Y/X=PX/PY,即为D. 13.A.消费者均衡是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主观满足程度最大化的状态,并非每一次 消费活动都能达到这一状态,故B错;对应于每一种收入水平,都有一个均衡状态,故C错;消费者 均衡不仅反映主观意愿,也反映客观约束,单纯从意愿来看,消费者仍然希望获得更多商品,故D 错. 14.B.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可得B正确;A、C、D均错. 15.A.画图可知只有A正确. 16.A.因为PX/PY小于MUX/MUY,即MUX/PX大于MUY/PY,所以为获得最大效用,应增加购买X, 减少购买Y。 17.C.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时,边际替代率不等于商品价格之比,由于题 目没有指出该点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故不能选A。 18.B.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可以完全替代。
高孟立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章

第三章消费者需要和购买动机课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包括( D )P.71A. 生理需求B. 爱与归属需要C. 自尊需要D. 自我防御需要2、美国文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类,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B )P.71A 自尊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社交需要3、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 B )P.59A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B 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C 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D 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4、好事达保险——“交托在手,放心无忧”,其广告效应满足了消费者的( B )P.71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5、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是指( D )P.67A 意识B 需求C 需要D 本能6、促使消费者认识需要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是( C )P.67-68A 诱因B 需求C 动因D 驱力7、某人在宴会上已经吃饱了,可是他还要吃那些没有营养的食品。
这种行为与以下( D )因素有关。
P.68A 习惯强度B 内驱力C 精神动力D 诱因8、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是( D )P.64 A求便动机 B 求廉动机C 从众动机D 求实动机9、下列属于早期动机理论的是( B )P.67-70A 需要层次理论B 动因理论C 双因素理论D 显示性需要理论10、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产品属性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 )P.73A 产品的基本功能B 产品的品牌C 产品的外观D 产品的包装11、根据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称之为( B )P.74A 社会需要B 成就需要C亲和需要 D 求美需要1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指的是( B )P.75A动机冲突 B 双趋冲突C 双避冲突D 趋避冲突13、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是( B )P.75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14、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时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 A )P.75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 D单趋冲突15、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但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面临的冲突是( A )P.75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者需要根据消费者需要的形式分类主要有( ACE )P.60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发展的需要D社会的需要 E享受的需要2、消费者动机的作用包括( ABCDE )P.62A始发作用 B指向作用 C维持作用D强化作用 E中止作用3、消费者动机的特征包括( ABCDE )P.63A动机的主动性 B动机的内隐性 C动机的冲突性D动机的逆反性 E动机的模糊性4、现代动机理论包括( ACD )P.70-74A需要层次理论 B动因理论 C双因素理论D显示性需要理论 E诱因理论5、消费者动机受挫后的反应方式主要有( ABCD )P.77A冲击 B退化 C替代D抑制 E反抗三、名词解释1、需要: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活动,其实质是个体为延续和发展生命,以一定方式适应环境所必需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这种反应通常以欲望、渴求、意愿的形式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等边际原理—配置商品的最大效用原则:
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配置到不同 用途时,要想使总效用最大,应该使这种商品在每一用 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2)最优预算原理—购买商品的最大效用原则: 假定:消费者偏好给定;各种商品价格已知;消费者收 入既定;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各种商品。消费者购买商 品实现最大效用的条件是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为购 买这些商品所支付的单位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 单位货币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P1Q1+ P2Q2 + …+PnQn=M MU1/P1=MU2/P2=… = MUn /Pn=λ
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1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线的 y A 影响:考虑相对价格的变化 2价格—消费曲线:在商品空 间中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而导致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 O Qx0 均衡点的轨迹。 P P0 3价格—需求曲线:由价格— 消费曲线推导而来,表明价 P1 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种商 P2 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O Qx0
y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a1
E0 E1 E2 U2 U1 O
3总效应:某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是,当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动到另 一均衡点时,该商品需求量的总变动。 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加收入效应。
q0
q1 j
q2 j1
j2
x
三、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二)低档品的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 应
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 反的方向起作用,但绝对 值上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 应——一般低档商品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 反的方向起作用,但在绝 对值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 效应——一种特殊的低档 商品“吉芬商品” y a a1 E0 E1 U1 O y a a1 q0 q2 q1 j1 j2 价格—消费线 E2 替代效应 U2 E0 收入效应 E1 O q2 q0 q1j U1 j1 j2 E2 价格—消费线 收入效应 U2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Y
B b E U3 a X* U1 AB
Y*
U2
X
o
(二)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Y B E2 E1 E3 U3 O
U2
U1
A 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X
(二)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Y B2 B1 E2 E1 O A
U2 U1 X
相对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六、显示性偏好
无差异曲线图
Y
I3 I1 o I2 X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 的条件下,增加一单 位某种商品消费所愿 ΔY1 意放弃的另一商品的 ΔY2 消费数量。 MRSXY= -ΔY/ΔX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O 即是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的绝对值。
Y
a
b c
ΔX1 ΔX2
第三节 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1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线的影响: 向左上方或右下方平移 2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的变化导致消费预算线平移并不断与新的无差异 曲线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连接这些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即 为收入—消费线。其上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均为消费者之最佳 选择。
3恩格尔曲线: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表与图示)
MU
消费数量 (Q) 1 2 3 18
10 6 3 1 0 -2
O TU
Q
Q
O
3.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 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而不 再改变其支出方式的最佳消费境界。 基本假定: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 (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既定); (3)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定。
P A
P1
B P=f(Q)
O Q1 Q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消费者偏好 1偏好的含义所谓偏好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
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 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 种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 评价。 2、关于偏好的假定: 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 品组合。 偏好的可传递性:该假定可保证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 偏好的非饱和性: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 和点。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表示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 TU f (Q) 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 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TU (Q) MU Q
TU (Q) dTU (Q) MU lim Q 0 Q dQ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效用评价
1.基数效用论 物品或劳务对人们提供的满足是可以计量并可 以加总求和的,所以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 表示。 2.序数效用论 用序数表示的效用。认为物品对人们提供的满 足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效用是不可以计量的, 也是不可以加总求和的,只能用序数来表示满 足程度的高低顺序。
四、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概述
X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MRSXY= -ΔY/ΔX = MUX/MUY ΔTUX = -ΔTUY ΔX • MUX = -ΔY • MUY -ΔY/ΔX = MUX/MUY
由于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商 品数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反而在增加,所以X商品的边际 效用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商品的边际 替代率是递减的,从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 的。
二、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
1、含义: 消费者感觉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特点: 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不同,离 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商品 组合 A B C D E F 表a X1 20 30 40 50 60 70 X2 130 60 45 35 30 27 X1 30 40 50 60 70 80 表b X2 140 80 63 50 44 40 X1 50 55 60 70 80 90 表c X2 150 90 83 70 60 54
数字链接
1978年,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城市家庭 为57.5%,而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至45.6%和 37.1%。 2007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 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相比2006年以来罕见上升。 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2006 年上升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6.3%,比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
最高层次—实现自己理想
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社 会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第四层次—自尊和受尊重 第三层次—感情、爱情、归属感 第二层次—免于受伤害
基 本 生理 需 要
最低层次—维持生存
二、效用
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 满足,或商品及劳务满足人的欲望或 需要的能力。
(1)效用被用来描述偏好其大小取决于个 人感受,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2)无伦理学意义; (3)存在负效用;对同一人而言,不同物 品效用可比。
4、消费者剩余
消费愿意对某种物品支付的总价格与他实际支 付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从基数效用角度看,消费者剩余也就是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得到的总效用与 实际付出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1时的消 费者的需求量为Q1,则消费者剩余为
4、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 现象,是一种主观心理 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 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 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 此,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通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 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 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和 税收政策等。
预算线的变动(示意图)
Y Y A A’ A A” Y
A’
A A”
B” B
B’ X
B”
B
B’
X
B
X
五、消费者的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商品价格给定的情 况下,消费者用既定收入购买既定价格的商品, 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是,许多条无差异 曲线中恰好与既定的预算线相切的一条无差异 曲线的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用数学语言表 示为: max U=U(x,y) s.t. Pxx+PyY=M MUx//Muy=Px/Py或MUx//Px=Muy/Py=λ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
※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不确定下的消费选择
第一节 效用理论
幸福=效用/欲望
——萨缪尔森
一、欲望 欲望指人们的需要,或指一种缺乏的感 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两个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 A.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
1
X O
M1 M2 M3
M
4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表 示食物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恩格尔定律:作为一个经验统计规律,表示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方面开支 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恩格尔系数是通常衡量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个比重越 高,说明生活水平越低。联合国按照恩格尔系数大小,对当代世界 各国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 穷;50%-60%温饱;40%-50%小康;30%-40%相对富裕;20%30%富裕;20%以下极其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