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
其特征是气管发生啰音、咳嗽和打喷嚏。
雏鸡主要表现呼吸闲难,咳嗽,流涕,比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
肾病变型,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给防治带来困难,且该病有高度传染件,感染鸡生长受阻、耗料增加、产蛋下降、死淘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
传染源为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
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在35天内具有传染性。
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本病无季节性,传播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有接触史的易感鸡都发病。
其发生和应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良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缺乏以及疫苗接种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而病死率与并发感染有关(如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等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1—7天,平均3天。
临床症状团毒力、并发感染和不良的饲养管理等因素而不间。
▲呼吸型:以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为特征。
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清楚。
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委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拥挤在一起;2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液、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
产蛋鸡感染后呼吸道症轻微,较少死亡。
产蛋量下降25%—50%,不可孵化数增加,孵化率下降7%,产软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蛋的质量下降,蛋白稀薄如水样,蛋黄和蛋白分离,蛋白粘在壳膜表面。
一般病程1—2周,6周龄以下鸡很少死亡。
康复鸡具有免疫力,抗体可持续1年。
▲肾型:主要见于20—50日龄的仔鸡,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特征性症状是粪便中白色尿酸盐成分增加(病鸡沉郁、持续排白色或水样下痢、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病死率为5%—30%,6周龄以上死亡率为0.5%—1%。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综述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性呼吸道和生殖道甚至消化道传染病。
其特征是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没有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鸡由于呼吸道或肾脏感染可引起死忙;雏母鸡感染IBV病毒后可引起永久性的输卵管损伤,到性成熟丧失产蛋能力;蛋鸡感染后抵抗力降低,产蛋数量和品质下降;此外该病还可能侵害肾脏以及造成病鸡肾脏肿大、苍白,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胃肠道病变,肌肉损伤等。
鸡部分年龄性别和品质均易感,但主要侵害1-4周龄的幼鸡。
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引起鸡的增重、饲料报酬以及生产性能降低,也易引起混合感染而提高鸡群的死亡率。
病原学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病毒颗粒略呈球状,直径80~120nm,有时呈多形性,有囊膜及许多梨状纤突,呈放射状排列,纤突长约20nm,末端呈球形,纤突之间有较宽的间隙,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核衣壳螺旋状对称。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链单股RNA,大小为27000~32000nt,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因而易发生突变,产生许多抗原性及致病性的变异株。
IBV含有三种病毒特异主要结构蛋白,即纤突(S)、膜(S)糖蛋白及内部核衣壳(N)蛋白。
S蛋白由两种糖多肽S1和S2各2-3个拷贝构成,血凝抑制和大多数中和抗体都是由S1引起。
M蛋白仅有10%暴露于病毒外面。
N蛋白缠绕RNA基因形成核糖核蛋白体(RNAP)。
此外,还有第四种蛋白,即小膜蛋白(E),它以很小的量结合在囊膜上,可能与病毒子形成有关。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
肝、脾、肾和法氏囊中也能发现病毒。
本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还能在鸡胚肾细胞、肝细胞以及鸡肾细胞培养上生长,也能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中连续传代。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疾病概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Ⅰ群和Ⅱ群人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
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
所有日龄的鸡历史及分布:1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次年Schalk和Hawn,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作了报道。
此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印度等都有相关报道。
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的病原,1937年Reaudette和Hudson首次在鸡胚上成功培养该病毒。
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报道了肾病变型IB。
早期报道的IB主要是幼鸡的疾病,但后来发现此病也存在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
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发现IB的存在。
此后北京、上海相继有报道,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
1996年以来,又见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
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
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同分不良等可诱发本病。
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感染后的病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等途径向外界排毒,为该病主要的传染源。
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d,在35d内具有传染性。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 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3-传染性支气管炎)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三节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一、概述: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上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
二、病原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
(注:猪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也属于冠状病毒病。
)有囊膜的RNA病毒,病毒粒子含有3种病毒特异性蛋白:衣壳蛋白(N)膜蛋白(M)和纤突蛋白(S,对于决定病毒毒力强弱有重要作用)。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目前报道过的至少有27个不同的血清型。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
病毒的抵抗力:(总体不强)可以使用鸡胚分离病毒,病毒能在10-11胚龄的鸡胚中生长,导致鸡胚萎缩。
大多数病毒株在56˚C 15min失去活力;但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20˚C时可存活7年。
一般消毒剂,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
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
血凝活性:IBV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经过1%胰酶或磷脂酶C在37˚C下处理3h后,可具有血凝活性,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利用该特性,有些实验室建立了鉴定IBV毒株或监测抗体水平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但该方法目前尚缺乏规范标准。
三、流行病学:鸡是IBV的自然宿主,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发病最严重。
本病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饲料、饮水、鸡舍、笼具感染)。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特别是天气寒冷且潮湿的时候易发生)。
饲养管理不良等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卫生状况不良,存在大量大肠杆菌、支原体的鸡舍易发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养殖场立即采取隔离、 消毒等措施,对病鸡进 行治疗,同时对未感染 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
该养殖场爆发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的原因可能与 其饲养管理不善、缺乏 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 及免疫程序不合理有关 。
某疫苗接种失败案例
01 养殖场概况
02 发病经过
03 诊断结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目录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与病变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案例分析
0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养殖场疫苗接种失败的 原因可能与其疫苗选择不 当、接种方法不正确以及 鸡群存在免疫抑制等因素 有关。
某生物安全措施不当案例
养殖场概况
该养殖场饲养了约2万只肉鸡,采用开放 式饲养管理。
总结
该养殖场爆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可 能与其生物安全措施不当、缺乏有效的隔 离和检疫措施有关。
发病经过
2022年6月,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了一批雏 鸡,未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疫,随后出现 大量鸡只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精神不振
鸡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生 长发育受阻。
产蛋下降
感染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蛋 品质下降。
病理变化
气管和支气管炎症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浆液性或 干酪样渗出物。
肾脏病变
肾脏肿大,呈苍白色,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 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肺部病变
肺部出现水肿、出血或坏死,呈灰红色或灰 黄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症及救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症及救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系统。
该病在饲养场中非常常见,一旦爆发,很容易造成鸡的大面积感染,并给鸡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救治方法对于防控此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症状首先需要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识别和应对。
一般而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生产性症状。
(1)呼吸道症状:感染后的鸡常常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打嗝等。
鸡的呼吸声音也会明显增加,有时还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
(2)生产性症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往往会引发鸡的生产性症状,如蛋的减少和变软。
感染后的鸡还可能出现眼部肿胀和发炎、粘液性鼻涕等症状。
2. 救治方法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救治方法来帮助鸡尽快康复。
具体的救治方法包括:(1)改善饲养环境:在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后,需要立即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扩散。
(2)合理饲养管理: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救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人员要保持鸡舍的通风和温度适宜,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证鸡的营养充足,并避免鸡的受寒受热。
(3)药物治疗: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可根据兽医的建议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减轻鸡的症状,帮助鸡尽快康复。
(4)加强营养供给:对于感染鸡来说,身体的抵抗力往往会下降,因此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感染鸡的营养供给,以提高鸡的免疫力,加快病情的好转。
(5)加强免疫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一旦发生,后期往往会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加强免疫预防措施,及时对鸡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对鸡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染性支气管炎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炎
病 鸡 精 神 沉 郁 , 呼 吸 困 难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炎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炎
母鸡产蛋率急剧下降,降幅达30~50%,恢 复期出现畸形蛋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仅鸡,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 以1月龄内雏鸡最为严重。 月龄内雏鸡最为严重。 传播方式:呼吸道为主,还有消化道,鸡 蛋。 流行特点:一旦感染鸡群,即迅速波及全 群,48小时内即出现症状。 群,48小时内即出现症状。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病理变化
呼吸型
气管环出血,黏膜肿胀、增后、管腔中有黄色 或黑黄色栓塞物。肺脏水肿或出血。 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 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 产蛋鸡的卵泡变形,甚至破裂
动物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动物医学专业
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适时接种疫苗。 对呼吸型:首免、7 10日龄、H 对呼吸型:首免、7~10日龄、H120点眼或滴鼻;二免30日 点眼或滴鼻;二免30日 龄、H 龄、H52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 0.5ml。 0.5ml。 肾型:4 日龄和20~30日龄肾型弱毒苗或用灭活油乳疫苗 肾型:4~5日龄和20~30日龄肾型弱毒苗或用灭活油乳疫苗 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 (3)治疗 继发感染: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防止,肾 型:降低饲料蛋白的含量,肾肿解毒药。
4、传染性支气管炎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4.病理变化:典型的病变为喉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的病变, 即可作出诊断。在症状不典型,与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败血支原体病不易区别时,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6.防制 ⑴坚持采用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 ⑵免疫接种。可在4—6周龄时首免,16—20周龄二免, 均采用滴鼻(眼)或擦肛法接种。
1.病原:禽腺病毒。
2.流行病学:除鸡易感外,自然宿主为鸭、鹅和野鸭。 产褐壳蛋的母鸡最易感。呈垂直传播。初产母鸡因应 激而诱发本病。 3.症状和病变:感染鸡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性 群体产蛋下降,比正常值下降20%-40%甚至达50%。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病初蛋壳的色泽变淡,紧接着产畸形蛋,蛋壳粗糙象 砂粒样,蛋壳变薄易破损,软壳蛋或无壳蛋增多,占 15%以上;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影响,病程 一般可持续4-10周。病变为卵巢变小、萎缩。输卵管 尤其子宫部黏膜出血和具卡他性炎症。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三、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1976
本病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一种 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鸡群产蛋骤然下降,产软壳蛋 和畸形蛋增加,褐色蛋的蛋壳颜色变淡;鸡群无明显 病变症状。该病是1976年首次发现,以示区别于其他 产蛋量下降的疾病,特定名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1976, 简称EDS——76.
结束
铃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4.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在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 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甚至出现干 酪样栓子。在产蛋母鸡的腹腔内可发现液状的卵黄物 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肾脏变型,肾肿大出血, 多数呈斑驳状的“花肾”,肾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 沉积而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面为发育正常鸡胚 下面为侏儒胚
病毒感染鸡胚后,胚胎发育受阻为侏儒胚, 右为发育正常鸡胚
2.2干扰试验
IBV在鸡胚内可干扰NDV-B1株(即Ⅱ系苗)血凝素的产生,因 此可利用这种方法对IBV进行诊断。取9~11日龄鸡胚10枚,分 两组,一组先尿囊接种被检IBV鸡胚液;另一组作对照。10~ 18小时后两组同时尿囊内接种NDV-B1,孵化36~48小时后, 置鸡胚于4℃8小时,取鸡胚液作HA。如果为IBV,则试验组鸡 胚液有50%以上HA滴度在1:20以下,对照组90%以上鸡胚液 HA滴度在1:40以上。
• 4、病毒的抵抗力
• 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多数病毒株在 56℃15分钟灭活,-20℃可保存7年之久。病毒对一 般消毒剂敏感,如在0.01%高锰酸钾3分钟内死亡。 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 NaOH (pH12)1小时。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病仅发生于鸡,各种日龄鸡均易感,以雏鸡和产蛋鸡发
二、病原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属冠 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中的一个代 表种。
• 1、一般特性:
• 多数呈圆形,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为单股 正链RNA,长为27Kb。病毒粒子带有囊膜和纤突。病 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肝、脾、肾和法 氏囊中也能发现病毒。在肾和法氏囊内停留的时间可 能比在肺和气管中还要长。
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有白色干酪样拴塞
病鸡气管粘膜弥漫性出血
支气管内积聚干酪样物
病鸡卵泡出血、变形, 卵巢发育受阻
病鸡输卵管萎缩,系膜囊肿
2、肾型
病鸡消瘦,脱水,肾肿大出血,呈斑驳状的“花斑肾”,肾 小管和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在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 沉积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病鸡肾脏肿胀,呈花斑状
病鸡腹泻
五、病理变化
1、呼吸型 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
物。气囊混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或支 气管中可见有干酪样栓子。在支气管周围可见到小灶性肺炎。
产蛋母鸡的腹腔内可以发现液状的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出 血、变形。18日龄以内的幼雏,有的见输卵管发育异常,致使 成熟期不能正常产蛋。
病毒形态:病毒粒子呈梨形,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
• 2、病毒的血清型 • IBV毒株用病毒中和试验将不同毒株分为很多血
清型。有人认为主要的血清型是Massachusetts41和 Connecticut(M41、C型),其他为变异型。我国主要是 M41型。引起肾病变的IBV株有澳大利亚T株,美国主 要是Gray和Holte株,意大利为11731株。对肾的致病 性T株是100%、Holte株为90%、Gray株为85%、M41 株为20%。各血清型间没有或仅有部分交互免疫作用, 因此必须用多价苗进行免疫。
幼龄感染时可形成永久性的输卵管损伤。
畸形蛋和粗壳蛋增多
蛋壳退色、软壳蛋增多
病鸡感染后发生产蛋下降,蛋质低劣
蛋清稀薄水样,蛋黄与蛋清分离
病鸡呼吸困难
病鸡呼吸困难、咳嗽,有气管罗音
2、肾型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出现,或呼吸症状消失后,病 鸡沉郁、减食,羽毛蓬乱,腹泻,排白色或水样粪便、 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发病率高,死亡率常随感染 日龄、病毒毒力大小和饲养管理条件而不同,雏鸡死 亡率为10%~30%,6周龄以上鸡死亡率在0.5%~1%。
传染性支气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 , IB)
一、概述
• 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和生殖道传染病。 • 特征:幼鸡气管罗音、咳嗽、呼吸困难;产蛋鸡则产蛋量和蛋品质
下降,输卵管有永久性损伤;肾病变型病鸡表现为淀粉糊样粪便, 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内充满大量白色尿酸盐。 • 感染鸡生长受阻,耗料增加,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较多,肾型多发生于20~50日龄幼鸡。 2、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呼吸道、 消化道、生殖道的分泌液中,排出病毒,污染的垫料、饲料 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在35天 内具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 呼吸道排出病可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蛋垂直传播。
2. 实验室检测
2.1病毒的分离 : 取病鸡气管渗出物和肺组织,制成悬浮液, 经尿囊腔接种于10~11日龄的鸡胚,若在鸡胚中连续传代,可使 鸡胚呈现规律性死亡,并出现特征性的病变。
免疫荧光或免疫酶试验可以快速鉴定分离的病毒是IBV。 剖检时取感染的气管黏膜或其他组织作切片,可用免疫荧光或免 疫酶试验直接检测IBV抗原。
肾脏大量尿酸盐沉积,发生痛风
六、诊断
1. 临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变化,即可作出
初步诊断。表现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 吸。蛋鸡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白色下痢, 消瘦。剖检时可见气管出血,有干酪样栓塞、花斑肾、腺胃出 血、溃疡。
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4、流行特点
高度传染性,传播迅速、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与 毒株毒力和环境因素相关。
四、临床症状
病型复杂,潜伏期36h或更长一些,人工感染为18~36h。主要表现为 呼吸型、肾型 。
1、呼吸型 雏鸡:突然甩头、咳嗽、喷嚏、
喘息、气管罗音、鼻分泌物增多。
育成鸡症状与幼龄鸡相同,但通常无鼻涕。
产蛋鸡呼吸症状轻,安静时能听到气管罗音、咳嗽、喘息;产 蛋量下降,可持续4~8周,畸形蛋、软壳蛋、粗壳蛋增多,蛋清稀 薄水样,蛋黄与蛋清分离。
3、病毒的培养 病毒能在10~11日龄鸡胚中生长。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能 存活,少数生长迟缓。随继代次数增加,可增强对鸡胚的毒力, 引起80%的鸡胚死亡。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萎缩。 感染鸡胚尿囊液不凝集鸡红细胞,但经1%胰酶或磷脂酶C处理 后,则具有血凝性。 病毒还可在鸡胚肾、肺、肝细胞培养上生长,也可在传代细胞 (Vero)中连续传代。常用鸡胚肾细胞,多次继代后可产生细胞病 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继而细胞坏死。相应的抗 血清能抑制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