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PPT 课件
在革命的征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他们从未退缩。他们的勇 气和毅力令人敬佩。
红军征战的艰辛
严寒
长征途中,面临严寒的气候条件,红军需要忍 受冰雪和严寒。
缺少粮食
征战时,红军常常面临饥饿,必须靠艰苦的求 生技巧找到食物。
险峻山路曲折的山路、陡峭来自山崖,红军奋勇攀登,冒 险前进。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 一次伟大胜利,带来了国共合 作的新阶段。
四渡赤水
红军在渡过赤水河时面临巨大 困难,但最终成功渡过,成为 了一个突破口。
红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1
出色的军事策略
2
红军运用出色的军事策略,对付敌人并
取得战斗优势。
3
领导核心
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统筹安排 战斗和决策。
人民支持
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 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敌人的追击
红军时刻面临敌人的追击和猛烈的战斗。
红军不怕困难
im ages>
坚定的意志
红军有坚定的意志,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畏艰难。
勇敢的精神
红军的战士们展现了勇敢的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团结协作
红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战胜了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沟通
红军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能够高效地合作和协商解决问题。
结论和总结
红军在革命事业中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红军的革命理想
红军的革命理想是为了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他们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1
平等
红军追求人们的平等和公正待遇。他们
自由
2
反对剥削和压迫。
在革命的征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他们从未退缩。他们的勇 气和毅力令人敬佩。
红军征战的艰辛
严寒
长征途中,面临严寒的气候条件,红军需要忍 受冰雪和严寒。
缺少粮食
征战时,红军常常面临饥饿,必须靠艰苦的求 生技巧找到食物。
险峻山路曲折的山路、陡峭来自山崖,红军奋勇攀登,冒 险前进。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 一次伟大胜利,带来了国共合 作的新阶段。
四渡赤水
红军在渡过赤水河时面临巨大 困难,但最终成功渡过,成为 了一个突破口。
红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1
出色的军事策略
2
红军运用出色的军事策略,对付敌人并
取得战斗优势。
3
领导核心
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统筹安排 战斗和决策。
人民支持
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 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敌人的追击
红军时刻面临敌人的追击和猛烈的战斗。
红军不怕困难
im ages>
坚定的意志
红军有坚定的意志,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畏艰难。
勇敢的精神
红军的战士们展现了勇敢的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团结协作
红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战胜了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沟通
红军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能够高效地合作和协商解决问题。
结论和总结
红军在革命事业中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红军的革命理想
红军的革命理想是为了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他们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1
平等
红军追求人们的平等和公正待遇。他们
自由
2
反对剥削和压迫。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PPT课件 图文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ppt

各组展示分工:
一组: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二组:找出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 三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组: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五组: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要事件。 六组: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4万 3万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30万 3万 朱德 各个击破
胜利
50万 7万 (第四次)
第 五 次
1933年 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失败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吴起镇会师
1936、10 会宁会师
跳出1包935.1.围圈敌人湖 追剿计江划
贵
西
南
福
瑞金
贵阳
州
1934.10.
建
广西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除 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了 哪些困难和问题?
1、恶劣的环境 2、缺少粮食给养 3、复杂的民族关系
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 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 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 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
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 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 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4.10中央 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巧渡金 沙江
过草地
四渡赤水
陕北吴 起镇
会宁, 三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迹。”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成为之后革 命的主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 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掌握: 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 理解: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讲述: 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习: 先烈不畏艰险、通往直前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 顾问。奥地利人。1933年 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 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 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 失败。1935年1月,在遵 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 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 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 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46张PPT)

——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 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请 思 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 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与长征精神 一脉相承,它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 族复兴。
1.时间: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2.标志:
粉碎了…… 3.意义: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86000
6000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结果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1933年10 博古 分散兵力, 50万 8万 月至 进攻冒险, 李德 防御保守。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金沙江
005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005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 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请 思 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 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与长征精神 一脉相承,它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 族复兴。
1.时间: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2.标志:
粉碎了…… 3.意义: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86000
6000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结果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1933年10 博古 分散兵力, 50万 8万 月至 进攻冒险, 李德 防御保守。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金沙江
005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005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上课 优质课件

星—星—之国共火对峙,可局面以正燎式形原成
学习目标
• 一、结合史实深刻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 二、运用地图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经
过的重要地点及在那里发生的重要事件。 • 三、理解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 四、深刻感受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
直前的长征精神。
要求: 时间10分钟
1、阅读课文,按照自学问题中的提示, 在书中 勾画重要知识点,并完成知识框架。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
飞夺泸定桥
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瑞金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 哪 些”“难”“险”“阻”? 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 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
红军力00三会5大师主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会宁 长征胜利结束
红 军 胜 利
红军 失败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长征的原 因: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 败
红军长征的 目的:保存实
力,进行战略 大转移
博古和王明
李德是奥托·布朗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 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
博古,原名秦邦宪,在1933年9月国民党军开 始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他和 博古 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在作战指导下 实行了一系列错误原则,致使中央红军未能粉 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给党 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曾经发出“不让敌 人侵占寸土”、“胜利或死亡”的口号。主张 是学习苏联先占据城市,而不考虑中国基本国 情和中国共产党当时情况。)1935年1月遵义 会议后,被取消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职务,任中 李德 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学习目标
• 一、结合史实深刻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 二、运用地图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经
过的重要地点及在那里发生的重要事件。 • 三、理解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 四、深刻感受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
直前的长征精神。
要求: 时间10分钟
1、阅读课文,按照自学问题中的提示, 在书中 勾画重要知识点,并完成知识框架。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
飞夺泸定桥
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瑞金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 哪 些”“难”“险”“阻”? 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 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
红军力00三会5大师主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会宁 长征胜利结束
红 军 胜 利
红军 失败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长征的原 因: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 败
红军长征的 目的:保存实
力,进行战略 大转移
博古和王明
李德是奥托·布朗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 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
博古,原名秦邦宪,在1933年9月国民党军开 始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他和 博古 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在作战指导下 实行了一系列错误原则,致使中央红军未能粉 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给党 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曾经发出“不让敌 人侵占寸土”、“胜利或死亡”的口号。主张 是学习苏联先占据城市,而不考虑中国基本国 情和中国共产党当时情况。)1935年1月遵义 会议后,被取消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职务,任中 李德 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人教版

写于1935年10月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 什么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过草地
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E 大渡河 C D 金沙江
乌 B 江
A
自主检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D 会宁
陕 西
C 吴起镇
西 康
B 遵义
湖 南
A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第 一 至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 敌 我 毛泽东 10 万 4 万 避敌主力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0 年 (前三次) 诱敌深入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 什么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过草地
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E 大渡河 C D 金沙江
乌 B 江
A
自主检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D 会宁
陕 西
C 吴起镇
西 康
B 遵义
湖 南
A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第 一 至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 敌 我 毛泽东 10 万 4 万 避敌主力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0 年 (前三次) 诱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探究㈠
中央红军的长征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组合作:
1、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 红军长征经过那些省份? 2、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指出红军 长征渡过那些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3、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复 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读图、识图的基本要求: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草地夜行》:快离开我……
不会插入,插入有声音没有画面
请帮忙,谢谢 插入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 困难?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④.复杂的民族关系。
红军长征最终 取得胜利的原 因有那些?
再见
路 在 脚 下 , 通 向 远 方
1、要弄清方向。2、要看清图例。
陕 会宁会师 过草地 爬雪山 西 康 甘 肃 西 吴起镇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四 川
赤水河
解放遵义 召开遵义会议 湖 大渡河 江 抢渡大渡河 乌江 血战湘江 西 金沙江 南 贵 州 湘江 强渡乌江 巧渡金沙江 佯攻贵阳 云 南 广 西 广 东
福 建
看图片、看影片、讲故事、 动脑筋、回答问题
1935年1月
遵义
历史意义
插入视频。《开始长征 》了解会议前的背景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中共诞生 新中国成立 遵义会议 ——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两大问题
(1921年) (1949年) (1935年) (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
请同学思考、讨论后回答
经历“左”和“右” 的错误,经受了大革 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利。
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正是由于这一转 14年 14年 转 折,才使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 的新局面。 折
点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
难? 2、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 些? 3、我们今天学习红军长征其现实意义 就在于弘扬长征精神,谈谈你对长征 精神的理解。
丰碑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 气,缓缓地举起右手, 举到齐眉处,向哪位跟 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 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 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 பைடு நூலகம்晶莹的丰碑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 议及其历史意义。 3、体会长征精神。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是什么时间开始长征的? 3、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儿? 4、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5、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