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楼宇自动化系统毕业设计
校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

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校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电气工程学院班级:2011级自动化2班学号:P111813848姓名:翟伟博指导老师:魏晓娟摘要:学校楼宇建筑以及硬件配套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在现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往往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师工作效率的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校园楼宇自动化为了满足校园正常工作秩序应该包括大楼自动化、通信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其中重要的几大部分分别是,监控安保系统,防火防灾报警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
通过介绍每个系统的原则、目标和要求,由整体到局部,来阐述整个学校楼宇自动化系统。
关键字: 监控报警一卡通自动化Abstact:Schoo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automa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occupy the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teaching, tend to be abl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s' work have unexpected benefits. Campus of campus building autom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ormal work order should include building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s, automation and office autom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a few which are respectively, monitoring and security systems, fire disaster prevention alarm system, broadcasting system, campus id syste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each system, from the overall to local, to illustrate the whole school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Key words: monitoring alarm one cartoon automation目录一、智能化校园发展概况 (4)1.1 智能化校园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 (4)1.2 大楼自动化(BA) (4)1.3 通信自动化(CA) (5)1.4 办公自动化(OA) (5)二、项目要求 (6)2.1 电脑网络系统 (6)2.2 电话系统 (6)2.3 保安监控录像、对外提供现场远程教学系统 (6)2.4 广播系统 (6)2.5 校园一卡通系统 (6)2.6 多媒体教室 (6)2.7 信息管理系统 (7)2.8 楼宇自动控制(BA)系统 (7)三、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7)3.1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7)3.2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8)3.3 网络系统的总体目标如下: (9)3.4 闭路监控(CCTV)、防盗报警系统 (11)四、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11)4.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11)4.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想 (11)4.3 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 (11)4.4 工作区设计 (12)4.5 管线方案说明 (12)4.6 电话语音布线系统设计 (12)五、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12)5.1 网络建设目标 (12)5.2 网络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12)5.3 设计原则 (13)5.4 网络中心要求 (13)5.5 网络系统总体结构 (14)5.6 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14)六、学校管理应用系统 (15)6.1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15)6.2 校园办公自动化 (16)6.3 数字化图书馆方案 (16)七、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方案设计 (16)八、 LED大屏幕方案设计 (17)8.1 系统组成 (17)8.2 系统功能 (18)九、校园公共广播系统方案设计 (18)9.1 公共广播概述 (18)9.2 主要方案设计 (19)十、校园一卡通系统方案设计 (19)10.1 门禁系统 (20)10.2 考勤系统 (20)10.3 费结算系统 (20)十一、监控、报警系统方案设计 (22)11.1 安全保卫 (22)11.2 管理 (22)11.3 设计目标 (22)11.4 系统主要技术构成 (24)十二、总结 (24)一、智能化校园发展概况1.1 智能化校园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智能化校园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份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统称为“3A”,他们是智能化校园中最重要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扬州大学楼宇自动化系统毕业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江苏省档案馆新址将落户奥体。
江苏省档案馆新馆项目用地,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中部,黄山路与梦都大街交汇处,规划的地铁7号线从基地西南角拐入。
档案馆新址占地面积33470平米,其中建设面积27989平米,代征绿地4162平米,代征道路1319平米。
按照设计方案,项目地下1层,地上7层,总建筑面积49843平米(地上44196平米、地下5647平米),容积率1.58,建筑高度33.3米。
空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
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
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第一节设计原则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
制造产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
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
第二节设计依据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第三章中央空调系统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
有主机和末段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
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的毕业设计

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的毕业设计一、引言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旨在提高楼宇的运行效率、节能降耗、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以满足现代楼宇的需求。
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楼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楼宇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因此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传感器,实现楼宇的自动化管理。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楼宇的各个方面,包括照明、空调、安防、能源管理等。
系统的架构应该是模块化的,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2. 功能模块(1) 照明控制模块:通过光照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进行调节。
(2) 空调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空调设备的自动控制,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安防监控模块:通过摄像头和智能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的安全监控,包括人脸识别、入侵检测等功能,提高楼宇的安全性。
(4) 能源管理模块:通过智能算法和传感器,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能源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电力、水、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以便于进行能源的节约和管理。
3. 系统实现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配合。
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算法处理和用户界面等。
四、系统测试与评估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估。
测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楼宇环境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查。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设计了一个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了楼宇的智能化管理。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楼宇需求。
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分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高科技产品。
它具有提高建筑物质量、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效率等多种优势。
针对现今社会对高品质建筑的追求,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机会。
一、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成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通讯网络、控制器、操作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等构成。
其中,传感器对于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至关重要,它可以将温度、湿度、光强等各种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以输送到精密控制设备中。
数据通讯网络则是将分布在各个楼层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汇总在控制设备中,保证数据交流的畅通无阻。
控制器是控制楼宇各个系统的心脏,它可以对空调、照明等各个系统进行液位、重量、水温的控制,实现各个设备系统的集中控制、自动调节等功能。
而操作系统则是集成了各个控制器及其所控制的各个系统的监控界面,以便于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终端设备包括从PC机到智能手机等各种显示设备,用于向最终用户展示实时数据及各种管理指令。
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上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操作、查看等操作。
二、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实现1.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对各种建筑环境数据进行采集与传输。
通过设置多种传感器,对楼内各种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实现对建筑内部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
传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各种数据传输设备,例如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传输回主控控制器,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监控2.各种设备的控制由于楼内设备的种类繁多,如空调、照明、电梯等,如何实现对各个设备集中监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设备控制可通过智能控制器来实现,与各个设备协同,对设备运作状态进行调整或监控。
3.自动化控制流程自动化控制流程是通过建立设备管理流程来实现,其中包含设备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等。
此外,还可以将设备的保养、维修等操作加入该流程中,以实现最佳的建筑环境和最佳节约。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全面覆盖整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它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建筑内部各个系统(如照明、空调、安防、通信等)进行集成和管理,以实现自动化控制、集成管理、安全保障和能源节约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设计目标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对整栋建筑内所有设备、系统的自动化监控管理和集成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成本效益,同时为建筑提供安全保障和能源节约的智能化管理服务。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集成控制:通过一些智能的控制器和软件,实现对整栋建筑内照明、空调、电梯、电力等各个系统的集成控制。
建筑管理员可以通过集中控制面板与整个系统进行交互,快速进行系统设置、维护和管理。
2、能源节约: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和传感器,监控建筑内能源的使用状况,如照明、温度和空调等,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保障:通过门禁、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及系统,对建筑内的人员和物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实现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及时预警和响应,为建筑的安全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系统设计原则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扩展性:系统需要具有可扩展性,以兼容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建筑需要。
未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设施应能够无缝集成到当前的系统中。
2、可靠性:系统需要充分考虑到可靠性,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顺利。
系统中必须设有故障检测机制和自动化恢复机制,以防止系统意外中断和损坏。
3、易用性:系统中应该具有直观和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以方便管理员快速进行系统设置、维护和管理。
4、智能化:系统应该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并通过算法和传感器技术来优化逻辑和控制策略。
这将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能源节约等目标。
三、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由软件和硬件组件两部分构成:1、硬件:涵盖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设备和网络,主要包括:(1)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等,负责监测环境状况。
学士论文楼宇自动安全防范系统毕业设计

楼宇自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设计总说明楼宇自动安全防范系统(SAS)包括的子系统主要有:防盗报警子系统、电视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停车场综合管理子系统、巡更报警子系统、周界管理及住户内部安全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系统。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以实习时的一个大厦为背景,对其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系统进行设计。
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智能楼宇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其次了解了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最后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的硬件组部分的选型完成了对安全防范系统硬件的设计。
重点应用组态王软件对防盗报警子系统进行了组态设计。
关键词: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The designing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afe precautionsystem in the buildingDesign DescriptionSecurity System (SAS), including the major subsystems are: anti-theft alarm system, TV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port and export control (access control) sub-system, video intercom system, car park management subsystems, alarm subsystems Patrol Zhou sector management and household management, internal security,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monitoring, burglar alarm, access control systems.The main work of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a building at the time of attach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ir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design security.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afety at home and abroad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llowed by understanding of the securit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and various subsystems of th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and finally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the hardware part of the Selection Group completed security system for hardware design. Focus on software applications Kingview a burglar alarm system design configuration.Keywords:Intellectual building, Safe precaution system,anti-theft alarm system目录1.绪论11.1智能建筑的现状发展及前景11.2安防系统概述11.3论文工程背景介绍21.4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22.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介绍32.1电视监控子系统32.1.1闭路监控系统概述32.1.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32.1.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形式5 2.2防盗报警子系统52.2.1防盗报警子系统概述52.2.2系统基本组成及特点62.2.3系统报警原理图72.3出入口控制系统72.3.1出入口控制系统概述72.3.2常见的出入口控制的方式82.3.3系统结构原理图92.4停车场系统概述93.楼宇自控安防各个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9 3.1电视监控子系统硬件设计93.1.1系统硬件选型原则93.1.2系统硬件选型设计103.2防盗报警子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123.2.1系统工作原理123.2.2报警探测器的布置123.2.3报警探测器的选型原则123.2.4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133.3出入口子系统设计143.3.1系统硬件选取原则143.3.2系统硬件选型设计143.4停车场子系统方案设计153.4.1系统需求分析153.4.2 系统的进出及操作流程163.4.3系统组成及主要设备选型164.防盗报警子系统组态设计174.1组态软件的选择174.1.1.组态软件的选择174.1.2.软件介绍174.2系统组态设计195.总结23致谢23参考文献24附录241.绪论1.1智能建筑的现状发展及前景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只有楼宇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建筑环境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
《楼宇智能化》毕业设计

附件1:毕业设计系统说明书题目 _________系部 _________专业(方向) 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学号 __ 年级_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年月日附件2: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审批单级专业方向班学制年学生姓名学号选题选题性质□设计□报告□其他选题论证:指导教师初审意见: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意见:签名:年月日附件3: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姓名学号班极设计题目课题研究意义课题概述及主要技术路线、方法和手段进度安排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注: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附件4: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年级专业方向班姓名性别学号题目指导教师评定内容及评项目内容分值比例得分格式符合指导书要求5%版面图面布置合理、图形正确规范10%设计内容与图纸要求图纸完整、齐全;视图正确,图线规范;尺寸标注完整、正确、清晰符合标准50%评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合格(59分或以下)。
附件二: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设备工程系楼宇智能化专业编写:楼宇智能化教研室 时间: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一、毕业设计目的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必不可少的严格训练,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岗位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入手,实际操作与理论研讨相结合。
本设计主要是综合楼宇智能化专业所学各专业知识,通过对某建筑的弱电、安防、控制系统设计,系统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所学的各类知识,培养学生定标准值设计方案说明书观点明确,方案特色鲜明,可比性强,重点突出,排板样式、内容符合要求20%答辩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叙述清楚,表达完整15% 合计得分确定等级答辩委员会意见识图、绘图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的软件流程。
2.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与布置:根据楼宇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确定它们的布置位置,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控制。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设计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获取楼宇的环境参数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峰值等统计指标,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决策。
4. 控制策略设计:根据楼宇的需求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例如基于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策略、基于时间调度的照明控制策略等。
5. 界面设计与开发: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用于显示楼宇的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并提供操作界面供用户进行控制操作。
6.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安全与可靠性考虑: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防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故障导致系统崩溃,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等。
8. 能耗优化: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和设备管理,实现楼宇能耗的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9. 远程监控与管理:设计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监控楼宇的状态和进行控制操作,提高楼宇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10. 报告撰写与展示:根据课程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对设计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展示和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江苏省档案馆新址将落户奥体。
江苏省档案馆新馆项目用地,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中部,黄山路与梦都大街交汇处,规划的地铁7号线从基地西南角拐入。
档案馆新址占地面积33470平米,其中建设面积27989平米,代征绿地4162平米,代征道路1319平米。
按照设计方案,项目地下1层,地上7层,总建筑面积49843平米(地上44196平米、地下5647平米),容积率1.58,建筑高度33.3米。
空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
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
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第一节设计原则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
制造产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
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
第二节设计依据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第三章中央空调系统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
有主机和末段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和半集中式。
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一次回风二次回风)。
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 风柜风机盘管等等.制冷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的热量。
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全空气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特征还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按送风参数的数量来分类(1)单送风参数系统;(2)多送风参数系统二、按送风量是否恒定分类(1)定风量系统;(2)变风量系统三、按所使用空气来源分类(1)全新风系统;(2)再循环系统;(3)回风式系统。
第二节空调系统的确定空气调节系统一般均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所组成,根据需要,它能组成许多不同形式的系统。
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维修费用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选定合理的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可以按空气处理的设置情况分为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全分散系统;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按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在常用的中央空调设计中,一般大空间建筑物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而小空间建筑物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两种空调系统在设计中应用广泛,适应面广,故在实际空调系统中较多采用。
集中式和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方式的比较:表4-1集中式与半集中式的比较通过以上的两种空调系统的比较,可以对空调系统的有初步的认识。
结合实际的空调建筑可以看出在大空间的空调房间一般都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大空间要求的室内空气参数相同,集中式空调可以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达到经济的,风机盘管可独立调节室温,各空调房间互相不影响。
江苏省档案馆是综合性大楼空间比较大,在考虑到实用性与节能的因素所以选用集中式的中央空调系统。
几种空气调节系统,全空气系统中的空气不仅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而且承担着潜热负荷。
空气—水系统有几种: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焓线,新风只承担室内显热负荷。
此时的风机盘管有凝结水容易长霉不利于室内卫生。
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新风承担显热负荷和部分潜热负荷。
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以下,空气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风机盘馆是干燥的,但此时处理空气的冷源温度较低全空气系统一般用于高大空间,如体育馆影剧院大剧院之类的。
空气—水系统一般用于宾馆酒楼写字楼等小空间又需新风的场所,江苏省档案馆位高大建筑及上诉原因选用全空气系统。
因此在江苏省档案馆的空调系统的设计选用集中式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第三节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⑴符合信息时代的技术要求,整体系统完全采用网络化结构。
系统可独立工作,在网络故障的情况下,可临时在系统本机内存储数据。
⑵系统完全网络化,通过内部IP和地址解析,可以跨地区监控;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使用RS485或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
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简单。
⑷内建WEB管理网页,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特定软件。
只要有网页浏览功能,通过授权就可管理、浏览任意地区的监控内容;第四节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1、空调冷负荷构成吊挂式空气处理机组节省空间,不占用建筑面积。
负荷由吊挂式空气处理机组负担。
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系统特点:1)风机盘管机组仍是湿工况运行,产生霉菌,盘管表面积湿垢不易清除;2)卫生条件仍然差;3)风机盘管机组和新风机组可用一种冷水温度(7-12.C)处理达到运行简单,当前国内多用。
冷负荷由风机盘管负担。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5]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LQ1=F·K·(tln-t n)式中LQ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F——外墙和屋面的传热面积,m2;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可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构造,查取:tn——室内计算温度,℃;tln——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类型分别查取。
必须指出:(4-1)式中的各围护结构的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北京地区的气象参数为依据计算的,因此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应按下式进行修正:t′ln =(tln+td)·ka·kp式中td——地区修正系数,℃;ka——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kp——不同外表面的颜色系数修正系数。
1)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玻璃窗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LQ3=F·K·(t l-t n)式中F——外玻璃窗面积,㎡;K——玻璃的传热系数,W/(㎡·k);本设计单层玻璃窗K=6.26 W/(㎡·k);t l——玻璃窗的冷负荷逐时值,℃;tn——室内设计温度,℃。
不同地点对t1按下式修正:t,1′=t1+td式中td——地区修正系数,℃。
2、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LQ4=F·Cz·Dmax.j·CLQ式中F——玻璃窗的净面积,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a,本设计单层钢窗Ca=0.85;Cz ——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Cz=Cs·Cn;其中,Cs——玻璃窗的遮挡系数;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Dmax.j——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CLQ——冷负荷系数。
3、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LQ=Q·CLQ式中Q——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根据这些设备和用具开始使用后的小时数及从开始使用时间算起到计算冷负荷的小时数、以及有罩和无罩情况不同而定。
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热量按下式计算1)电动设备当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Q=1000n1n2n3N/η当只有工艺设备在室内,而电动机不在室内时:Q=1000n1n2n3N当工艺设备不在室内,而只有电动机在室内时:Q=1000n1n2n3Nηη-1式中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η——电动机效率,可由产品样本查得;n1——利用系数,是电动机最大实效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7~0.9可用以反映安装功率程度;n2——电动机负荷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每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机器设计时最大实耗功率之比;n3——同时使用系数,定义为室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取0.5~0.8。
2)电热设备散热量对于无保温密闭罩的电热设备,按下式计算:Q=1000n1n2n3n4N式中n4——考虑排风带走热量的系数,一般取0.5;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电子设备散热量计算公式为Q=1000n1n2n3N,其中系数n2的值根据使用情况而定,对已给出实测的实好功率值的电子计算机可取1.0。
一般仪表取0.5~0.9。
4、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根据照明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的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式[6]分别为:白炽灯:LQ5=1000·N·CLQ荧光灯:LQ5=1000·n1·n2·N·CLQ式中LQ5——灯具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n1=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n1=1.0;本设计取n1=1.0;n2——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与顶棚内时,取n2=0.5~0.8;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取n2=0.6~0.8;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本设计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灯罩无通风孔,功率为30W/㎡。
5、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LQ6=qs·n·n′·CLQ式中q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n——室内全部人数;n′——群集系数;C——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LQ《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经过计算第一层的总冷负荷为4003w第二层的总冷负荷为2182w第三层的总冷负荷为3182w第四层的总冷负荷为3682w第五层的总冷负荷为2982w第六层的总冷负荷为2482w第七层的总冷负荷为1882w第四章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第一节控制装置的方案选择及系统构成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对空调冷、热源系统、空气处理机系统、新风空调机系统、末端风机盘管系统的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