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短信技术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MCGS组态的短信报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 MC S组态的 G
短信报警监控系统设 计与实现
詹雪明 深圳经济特 区检 查站通信科 5 80 103
摘 蜃1 翟 .誊 誊
誓鑫 i
≥ ≥
_ :
出后 将 得 到 确认 通知 ,返 回 传递 成 功 或 者
失 败 的 信 息 以 及 不 可 到 达 的 原 因 。 采 用
口,负责 调 度和管 理这 些 窗 口的打开 和
关 闭。 主要 的组态 操 作包括 :定义 工程
C mm1S o B t: ;/ 止位 1 o .tp i =1/ 停 s C mm1 Sat o o .trC mm;/ 打 开 串 口 /
台 则是 该 系统 应 用 的 一 个 方 面 。 于 G M 基 S
2 短信 报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短 信报 警 系统 在设 计思 想上 ,借助 于计算机 、网络通信 、电话语音以及数据
库技术 , 辅助 工作 人员完成 对现 场的监视 与控制 。其主要的设计理念 是:利用 灵活 监控 手段 ,同时监控不 同平 台上 的多个应
网络的短信息业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 , 用 来实现 G M 客 户间短信息的 传递 。S S MS 业务采用储存转 发机 制, 短信息发出后 , 经 G M 基站传送到短信 息服务中心并储存 , S 再 由短 信息 服 务 中心 转 发到 接 收 终端 。 S MS 是有保证的双 向服 务 ,短信 息发送
水 平 1 。
来越多 , 管理人 员还将 面临着更大的工作
压 力和 考验 …。 随着全球移 动通信 系统 ( M )及 GS 移 动通信 网络 的迅速普及 ,GS 的短 信 M ( h r sa e S r ie , MS) S o tMesg evc S 系统以
基于GSM短消息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

型计算机信息, 2 0 ,1) 0 1 (o 【】陈 杨 ,刘曙光 。龙志强 . 于 CA 总线 的数 据通信 系统研究 5 基 N 测控技术, 2 0 , ) 00 8 (
【 hl mio d cos J 0 0 S a d ln N c nrl r 1 P ipsSe c n u tr.S A10 tn —ao e CA 1 i o t l oe
(S h o fElc r n c n n or a i n En i e i c o lo e t o i s a d I f m to g ne rn
gS c u n Unv ri , e g u 6 0 6 ) ,ih a ie st Ch n d 10 4 y
mo i r s s e nt y t m c n e mb d e t l r e n u t a mo i r n o a b e e d d o a g i d s r l i nt a d o
c n r o u m a n d y t m b u e f M S h r u p o m an e o t ol r n n e s s e y s o S s o t t e f r c r c
雌 < 中蝴 心 舯
an c d omp a iey lw c s c ar e f art l o v o t h g o GSM mo i c b l Ommu i a in e nc t O
fS .2O . 1 0 0
作者 简介:李强 (18-)武汉理工 大学 自动化学院 20 级硕士研究生・研 91 , 9 04 究方向:控 制理论 与控制 工程 :白利军. 男. 山西寺河煤矿信息中 主任。
文章编号: 1 7 — 412 0 ) 10 4 -2 1 1 (0 7 0 -0 00 6 0
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智能家居网关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主 要集中在局域网内的通信,对于广域网(Internet)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此外,多数研究集中在硬件设计和协议优化,缺乏对系统稳 定性、可靠性和用户使用体验的全面评估。因此,本研究旨在弥补上述不足,设 计并实现一个稳定、可靠、易用的基于Internet与GSM的智能家居网关系统。
参考内容三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监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基于GSM网络的智能监控模块因其远程监控、实时性高等优点而受到青睐。 本次演示将介绍GSM网络的智能监控模块的设计,并分析其应用优势、核心内容、 注意事项及总结。
概述
GSM网络的智能监控模块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它 利用GSM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对远程目标的实时监控。智能监控模块具有体 积小、功耗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工厂、仓库等场所的安防 监控系统。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Internet与GSM的智能家居网 关系统,以满足高稳定性、可靠性和用户友好性的需求。假设通过优化软硬件设 计和引入GSM模块,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等方法。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 综述和分析。其次,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Internet与GSM的智能家居网关系统, 包括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GSM模块。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和性 能评估,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核心内容
1、模块的材料和硬件设计
智能监控模块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控制器、GSM模块、传感器等。主控制 器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控制GSM模块进行数据传输。GSM模块则负责实现 无线通信功能,将数据发送至指定号码。此外,还需要考虑内存、电压、接口等 硬件参数,以确保模块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大坝变形自动监测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大坝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大坝变形自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目录内容简介 ..................................................................... . 0AbStract ............................................................... .................................... 0 一、系统概述 ..................................................................... .................. 1 二、系统特点 ..................................................................... .................. 3 三、系统主要技术 ..................................................................... .......... 4 3.1 北斗定位技术 ..................................................................... .......... 4 3.2 RTK技术 ..................................................................... .................. 5 3.3 系统主要功能 ..................................................................... .......... 6 四、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7 4.1 系统总体设计 ..................................................................... . (7)4.1.1 系统工作原理 ..................................................................... (10)4.1.2 传感器的布置 ..................................................................... (11)4.1.3 基站与测站的布置 (11)4.1.4 数据采集及传输子系统 (12)4.1.5 数据处理及存储子系统 (14)4.1.6 安全预警子系统 ....................................................................17 4.2 系统硬件设计 ..................................................................... .. (17)4.2.1 接收机选型与接口分析 (17)4.2.2 监控中心服务器 ....................................................................184.2.3 监控中心工作站 ....................................................................18 4.3 系统软件设计 ..................................................................... .. (18)I4.3.1 基站与测站软件设计 (18)4.3.2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18)II插图目录图 1大坝变形实时监测系统联接图 ..................................................... 8 图 2 大坝实时数据流程示意图 ............................................................ 9 图 3 差分信号的传递路径 (13)图 4 控制命令的具体流程 (14)图 5 RTK数据、原始数据流 .............................................................. 14 图6 服务器软件功能 ..................................................................... ..... 19 图 7 客户端软件功能 ..................................................................... .. (20)I内容简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为水利大坝的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基于GSM移动通信网络的内河船舶监控系统的研制

动通 信 网 络 的 内河 船 舶监 控 系 统 , 系统 主要 用 该 于对 内河 船舶 的监 控和 管理 。其 主要 功 能为 实 时 接 收作业 船舶 的报 警 、 求助 和方 位信 息 , 询 作业 查 船舶 当前所处 位 置 , 对各 种信 息进 行综 合处 理 ; 并 通过 无 线 网络 和 远程终 端 向作 业船 舶发 布指 令 和 信 息 。通过 实时 监测 系统 接收 和处 理 由测控 终 端 传 来 的报警 信息 , 现与救 援 中心 的及 时联 系 , 实 达
摘 要 介绍 了 采 用 c ++ B i e ul r程 序 开 发 语 言 和 Vi o 串 口通 信 控 件 , 计 的 内河 船 舶 监 d c r t 设 控 预 警 通 信 系 统 , 括 系统 的运 程 通 信 方 案 、 S 无 线 模 块 和 A 指 令 。 实 际测 试 表 明 , 系 统 操 包 GM T 该
1 远 程 通 信 方 案
内河船 舶监 控 系统 的远程 通信 实 现监 控 中心 与 作 业船 舶 测 控 终端 的通 信 , 一 个点 到 多 点 的 为 远程无 线 双 向数 据通 信 和控 制系统 。监控 系统 由
数据 测 控 终端 和 数 据 监控 指 挥 中心 2部 分 组 成 ,
维普资讯
1O O
交 通 与计 算机 2 0 08年 第 1期 第 2 6卷 总 1O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R 2 2串 口 , 单 易 用 ; 工 业 级 设 计 , 保 畅 通 S3 简 确
无 阻 。
接 口程序 使用 V co 串 1通 信技术 , GMS itr 2 1 从 MODE 取 得 信 息 , 息 分 类 为 预警 信息 、 时 M 信 定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解决方案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录第一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一. 系统概述 (1)二. 系统组成 (1)三. 系统设计 (1)四. 组网方式及数据流程 (5)五. 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功能 (5)5.1用户管理 (5)5.2系统配置管理 (6)5.3运行管理 (6)5.4系统状态管理 (6)5.5数据管理 (6)5.6报表生成 (6)5.8曲线绘制功能 (6)六.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7)6.1渗压计 (7)6.2量水堰计 (7)6.3库水位计 (7)6.4雨量计 (7)6.5分布式网络测量单元 (8)第二部分GPS坝体变形监测系统 (10)一.系统概述 (10)二.系统结构 (10)三.基准站 (11)四.监测站 (12)五.数据处理中心 (12)二十三.第三章软件系统功能 (12)第一部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一. 系统概述整套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硬件及软件系统均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设计,以方便系统升级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
关键部件选国外原装产品,配以国内的成熟技术与产品,系统设计力求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利主坝后期子坝和副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扩展设计安装,系统内部的通讯完全采用数字信号的传输。
二. 系统组成测量系统由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软件、测量单元、传感器等组成,可完成各类工程安全监测仪器的自动测量、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异常测值报警等工作。
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工作平台,集用户管理、测量管理、数据管理、通讯管理于一身,为工程安全的自动化测量及数据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有力的支持。
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可迅速掌握并使用该软件;三. 系统设计依据坝体现在状况,分别进行坝体渗流监测、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具体配置如下:1.2.1坝体渗流监测(1)坝体浸润线监测一般监测断面不少于3个,监测断面位置一般选择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能控制主要渗流情况和估计可能出现异常渗流情况的横断面上,如最大坝高断面、原河床断面、合龙坝段、坝体结构有变化的断面和地质情况复杂的断面等,断面间距一般为100~200m。
【实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PPT文档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⑤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系统运行的环境较为恶劣,有的露天布置,温差大、 湿度高、电磁于扰强、易遇雷击等,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很好的防潮、防雷等技 术措施,以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⑥易扩展、易维修和兼容性:系统投入运行后,系统的规模、监测仪器的布 设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有新测点要接入、某些老测点要废弃,这要求 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局部单元故障时,系统维修工作要求在 较短时间内完成,如更换元器件等,这要求有较好的易维修性。
⑨系统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系统设计 对照上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根据各水库工程实际,监测自
动化系统在设计时需从组成系统的三大部分入手,综合考虑。
1.监测仪器系统 接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各监测仪器应经过严格检验,它们应结构简
单、传动部件少、容易维修,且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在水库工程的 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数据处理分析与监控管理系统
数据处理分析与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通讯设备、监控中心监控 主机、管理计算机及监测自动化系统软件。
为适应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①在线实时监控:在数据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实现在线监控,其核心是在 线快速安全评估,即一次数据采集(包括人工采集后输入的数据)完成后, 利用该次实测数据的变化速率与监控指标(监控模型或某一界限值)进行对 比、检验,若实测值超限,则进行复测和再次对比、检验,最终对实测值 是否异常做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判断;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方便地查看到主 要监控测点的具体状况(实测值、预报值、警戒值等)。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当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越来越突出。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是以水文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预警等多个环节,对水库、河道、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包括系统框架、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预警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框架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框架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等几个部分。
其中,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最基本设备,他们广泛应用于水文、气象、地质、水质等多个方面,并且具有自己特定的技术领域。
数据采集设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计算机等数据传输设备传输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通过多种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各项指标,进行水利工程安全性评价和异常检测。
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则负责通过音视频警报、短信、邮件、APP推送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或部门,以便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环节是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关键环节。
数据采集设备应选用高精度、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高和成本低的传感器设备。
传感器设备的选择应基于所监测的水利工程的特点、环境和测量需求等方面考虑。
比如,对于较大的水库和河流,应选用多路声纳流速仪,对于小流量的水库和河流,可采用多参数字水准仪进行测量,对于大坝、闸门等,应选用倾力计、位移传感器、水压传感器等进行测量。
此外,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多种通讯接口,如RS485、RS232、GPRS、3G、4G等,以便于数据传输和处理。
数据传输环节应选用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网络通讯技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用
AT + C GS N 得 到序 列 号 ( I ME I )
AT + C I MI
得到手机 I MS I 号码
短信 中心主要 由移动公司的 GS M 基站和机房 组
成 ,负责无线传 感器网络网关与监测 中心之 间的短 信
互通 。
图 1 大坝 安全监测 系统 拓扑图
1 . 1 无线传 感 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 网络 由传感器终 端、路 由器和 网关等
域 内的水位计 传感器 、 Z i g B e e 无线模块及 蓄电池构成 ;
网关节 点则 由基 于 AR M7核 R I S C 结构 的 L P C 2 2 1 0
部分组成 ,利用 多线程 技术,实现监测 中心 与网关之间实时双 向短信通信 。试验表 明:该监测系统传输时延小 , 传输质量稳定可靠 。
关键 词 :G S M 工业模块;大坝安全监测;多线程技术;短信通信
O 引言
在人类 改造 自然的历史上 , 大坝 具有重要 的意义 。
利 用水位差 ,可 以产生 电力 ;日常生活 中,可 以供给 淡 水、 灌溉农 田; 洪涝灾害时 , 可 以拦洪 蓄水 。 为此 ,
AT + C S C A 短 信 中心 号 码 AT + C P MS 选 择 短 信 储 存 地 点 AT + C MGL 列 出指 定 状 态 的短 信 息 的 P D U 代 码 AT + C MGR 列 出指 定 序 号 的 短 信 息 P D U 代 码 AT + C MGS 发 送 短 信
输质量稳定可靠。利用 G S M 网络信号实现数据远距
离传输是一种可行 方案 。
l 大 坝 安全监 测 系统 总体 设 计
大坝安全 监测系统网络扑 图如 图 1 所 示。
离 市 区,地质条 件复杂 ,恶劣 的 自然环境导致传输 线 路 铺设成本 高, 建设工期长 , 工程后续维护 费用大[ 4 1 。
连接与通信 。G S M AT常用指令如表 1 所示 。
表1 GS MA T常用指令 命 令
AT + C G 得 到版 本 号
无 线传 感器 网络 主要 负责采 集大 坝水 文数 据及 网络节 点蓄 电池 的 电压数据 , 并将采集到 的样本数据 通过 GS M 网络 ,以短信方式发送到机房监测 中心存
随着计 算机 网络 、 电子技术 和通信技术 的高速发展 ,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 也得到相应 的发展 ,并逐 渐趋 向系
统化 、 自动化和成 熟化[ 5 】 。 本文设计 了一种 基于 G S M 短信技术 的大坝 安全 监测系 统,主要 由无线传 感器网络 、GS M 短信 中心 和监测 中心 3部分组成 。 无线传感器 网络和 监测中心
AT + CS C S 获取 、 设置 当前字符集 , 可设置为 GS M
或 UC S 2
AT + C B C
获 取 电量
1 - 3 监 测 中心
监测 中心的硬件 由 GS M Mo d e m与 P C机组成 。 监测 中心的数据 管理软件 主要 由 2个界面组成 : 系 统
目前 , 传统 的大 坝安全监测系 统传 输网络大 多是 由 电缆和光缆等有 线介质组成 ,存在布 线 、改线工程
量 大 ,线路容 易损坏 ,无线传感器 网络 中的站 点不可
移 动等 问题【 3 】 。这些 问题 不 同程度地 影响、制约 小型水库远
务 和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 。
G 6 0 0等芯 片构成 。 C C 2 4 3 0芯片 只需很少 的外围部件 配合就 能实现信 号的收发功能 ,且外设 资源丰 富,只
要扩展合适 的驱动 电路和传感器 , 就 能实现数据 的采
集及控制功 能[ 剐 。
2 . 2 GS M AT指令 AT 指令 一般应用于终端设备与 P C 应用之 间的
人 类建造 了数量 庞大 的水库 大坝Ⅲ。然而 ,由于 多种 原因, 大坝存 在着诸 多不确 定的安全 隐患, 一旦爆发 ,
直接威 胁到大坝 下游人 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
之 间无 需架 设专 门的传输 线路 ,可借助第三 方 G S M
无线传输 网络 , 实现 两者之间的实时通信 。目前 G S M 网络建设完 善,基站遍布城 乡,信号覆盖范 围广 ,传
圜 经 验 交 流
基 于 GS M 短 信 技 术 的大 坝 安全 监 测 系统 设 计
陈文辉 张 学 习 邹 兵 陈泽 宁
( 广 东工 业大 学 自动化 学 院 )
摘 要 :有线介质传输网络存在架设及运营费用高、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推广与
应 用 。 设 计 一 种 基 于 GS M 短 信 技 术 的 大 坝 安 全 监 测 系 统 ,主 要 由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GS M 短 信 中 心 和 监 测 中 t h , 3
设置界面和站 点信 息显示界面 。 系统设置界面包括 协
AT + C C L K 获取设置手机时钟 AT + C NU M 机身号码 ,分为线路一和线路二
AT + CS Q
AT + C OP S
当前 信 号
网络 营 运 商
议版本 、 命令 类型、 水库编号、 水库描述 、 通 讯方 式、 协议方式 、监测 中心 地址 、监测 中心端 口、网关 端 口、 监 测 中心 S I M 卡号、告警 上报 号、数据上报 时 间、 数据上报间 隔、 水位监测点数量 以及 网关 S I M 卡
节 点组成 。传 感器终端 、路 由器 由分布在大坝监测 区
微 处理 器 、德州 仪器 公 司 的 Z i g B e e无 线射 频芯 片 2 0 1 4 年 第3 5 卷 第4 期 自动 化 与信 息 工程 4 3
C C 2 4 3 0 E 6 1 以及 广 和通 公 司 的 G S M/ GP R S 通讯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