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上)》试题一
2002007学年第一学期聊城期末统考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聊城市期末统考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104分)一、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 . 下列著作的出现充分体现城市生活繁荣的是10•下图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
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有①印刷技术的进步②书写工具的改进③文化传播的需要④外国文化的影响号障思麽壓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观察图片,下列对古代罗马雕塑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成果②明显地服膺基督教神权③表明文艺复兴成果丰硕④蕴含强烈的人文精神A.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12.《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 .德国的立宪君主制13•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B .电报C .报刊D .电话1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上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的“君”指的是A.王尽美B .李达c .陈潭秋D .何叔衡15•右图是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海报。
绘制这幅海报是为配合苏联A.推行新经济政策 B .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工业化建设 D .实施农业集体化16.观察下图,出现图中所示局面的原因在于①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未从全球化中得到利益③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的社会动荡④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第n卷(非选择题共1 36分)二、本卷共6小题。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三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 专业 学号 级 班··················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 教务员签字: 审核院长签字: 共印份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三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2、后周世宗柴荣要求群臣极言得失,令他们撰写( )、( )各一篇供其参考。
3、元朝初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即( )、( )、( )、( ),采取民族压迫政策4、明英宗时委政内阁,令大学士对题奏等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开创了明代的( )制度。
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 ),乾嘉学派代表人物( )、(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2、三武一周灭佛3、甘露之变4、摊丁入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简述科举制度从产生到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3、列举十种研究隋唐至明清历史的史料(包括作者)?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2、论述隋唐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并举例说明。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2、《氏族志》、《姓氏录》3、《资治通鉴》、司马光4、斡脱钱5、更名田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输籍定样隋统治者采取高颎的建议,把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财情况作出了缴纳标准,从轻定额,写成定簿。
(1分)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
(2分)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人民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意舞弊,更为重要的是所定额较世家大族为轻,有利于把他们的属民吸引过来,使国家户口大增。
这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分)2、猛安谋克这一制度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称帝后加以发展。
(1分)为了争取东北地区各部族的归附,对归附各部族首领,一律给予猛安或谋克的称号,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由于实行了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在其管辖下的百姓,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3分)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
这一制度为女真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分)3、开中法即商屯,这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屯田制度,是商人雇工在边境屯田。
(1分)洪武初年,为解决边地军队粮饷不足,允许商人运粮到边境地区,换取两淮盐引。
商人凭盐引到指定地点盐场领取盐,到指定地点贩卖。
商人为了节省运粮费用,就在粮仓附近雇人开荒种地,以就地输粮换取盐引。
(3分)商屯对明初荒地的开垦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数量不大,到宣德年间就渐渐废弃了。
(1分)4、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
(1分)其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人和物都是由气所产生的。
但由于受王阳明心学影响较深,在认识论方面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
(2分)其杰出贡献在于他的政治思想方面。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中国官方修史的传统始于()。
1.0 分A、汉朝B、南北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疆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A、北边到达现在的长城沿线B、南边到交趾C、西边到达河西走廊D、东边到达今天的安徽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商朝人宗教信奉的氛围比较淡薄B、中国历史上朝代都城的建立是以定居某个位置为都城,并以都城为核心与周边形成核心地区C、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有规则的D、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包括()。
1.0 分A、制度性建设B、体制性建设C、社会结构的构建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
1.0 分A、《周易》B、《史记》C、《尚书》D、《春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0 分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7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
0.0 分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叡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8大汶口文化分布在()。
1.0 分A、四川B、山东C、河南D、广东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东晋的统治呈现出()的特点。
1.0 分A、中央垂直领导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门阀世族政治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商朝的社会性质是()发展阶段。
1.0 分A、民主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
0.0 分A、三百万年B、四百万年C、五百万年D、六百万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上)》试题一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 专业 学号 级 班··················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 教务员签字: 审核院长签字: 共印份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上)》试题一一、填空(每题1分,共12分):学者则将其划分为( )和( )。
2、( )年,鲁国实行(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税率为产量的十分之一。
3、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先后在河西走廊上设置了酒泉、武威、( )、( )四郡。
4、( )相传是左丘明所作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5、曹坯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即( ),这种制度逐渐演变为巩固门阀统治的工具。
6、“竹林玄学”以( )和( )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7、为满足侨人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东晋南朝政府相继实行了“土断”政策,其中,东晋桓温主持的( )和刘裕主持的( )成效最大。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高三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题,共54分)1.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2.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4.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5.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
”这一判断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6.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②③④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7.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新五铢钱(五铢钱)2、《氏族志》3、960、陈桥驿4、开中法5、三藩、河务、漕运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大索貌阅这是隋朝于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585年,在全国按人查对户口,以防止诈老诈小逃避租役。
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
同时悬赏互相告发。
(4分)通过这次检括,查出了大量隐藏户口。
这一措施使国家财政收增加,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1分)2、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
(2分)与此同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吴和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2分)二者合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的一个延续,同时,这一混乱局面,也给当时百姓带来了沉重灾难。
(1分)3、绍兴和议1141年(绍兴十一年),宋金双方签订和约。
(1分)主要内容有: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半予金;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4分)4、理藩院这是清代设立的一个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
初设时只管理蒙古,以后扩大到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举凡这些地区的一切事务(铨选、封爵、会盟等)均由其管理。
还兼涉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
官员全由蒙古、满族人组成。
(3分)其设置说明了清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十分重视,在加强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周世宗柴荣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周世宗即位后,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为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改革内容有: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田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
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
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D.周代分封制崩溃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衰微B.民族融合加强C.井田制逐渐瓦解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D.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上)》试题一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2分):
1、原始人群时期氏族公社时期
2、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3、张掖敦煌
4、《国语》
5、九品中正制
6、嵇康阮籍
7、庚戌土断义熙土断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夏朝的文化遗址,分布在豫西、晋南一带,其中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最为典型。
二里头文化出土了青铜器,包括兵器、礼器和农业生产工具。
从二里头墓葬来看,当时出现了阶级对立。
还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宫殿基址。
2、国人暴动:西周后期,政治腐败,周历王贪婪好利,实行“专利”政策,这严重侵犯了国人的利益,引起人们的舆论谴责。
周历王派人监视国人,不许他们随意评论国事,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年爆发了以平民为主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
它沉重的打击了周王室。
同时这一年也是我国有确切纪念的开始。
3、《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概括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十四年的以鲁国为主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书是鲁国史官集体编写的,约16000多字。
由于记载内容过于简略,后人作左氏、公羊、谷梁三传以作充实。
4、均田制:北魏政府于485年颁行均田令。
规定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露田20亩,麻田5亩。
奴婢受田与平民同。
耕牛每头受田30亩,限牛4头,。
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
地方官随官府所在地受田。
均田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保证了农民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西周宗法制的内容。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宗族组织制度(2分)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基础(2分)内容是周天子为天下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别子为小宗,受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其封国内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别子位小宗,封位卿大夫。
依次类推直至平民。
总体特征位嫡长子继承,别子分封。
(2分)分封制避免了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它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理论基础。
(1分)
2、简述西汉的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学昌盛起来。
(1分)汉初,儒家经典是凭借老学者们的记忆写下来的,因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经”。
(2分)后又发现了用小篆抄写的儒家经典,被成为“古文经”。
(2分)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注重章句训诂,二者存在着诸多不同,在西汉古文经学受到排斥,王莾专权时古文经受到重视,设立了博士,东汉初又被废除。
东汉一代古文经大师辈出,东汉末年郑玄博采众长,号为“郑学”,自此经文经衰。
(2分)
3、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2分)废井田,开阡陌。
(2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分)推行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分)迁都咸阳。
(1分)
4、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
曹魏屯田制(2分)西晋占田制(2分)北魏均田制(3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儒家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孔子:仁、礼、中庸思想。
(8分)孟子:“仁政“思想。
(4分)荀子:主张把法制作为礼的补充。
(4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学生可根据所学自由发挥。
(4分)
2、试述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是如何确立和加强的?
秦朝:(1)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2分)(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2分)(3)全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分)(4)修订法律统一法律。
(2分)(5)形同文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
(1分)(6)焚书坑儒。
(1分)
. 汉朝:(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2)改定官制和军制(2分)(3)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分)(4)制定新的财政经济政策。
(2分)(5)“罢轮台诏”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