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化学全国新三暑期作业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5讲第12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方法(精析)

合集下载

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5讲氮及其化合物提升练习(新高考专用)

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5讲氮及其化合物提升练习(新高考专用)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5讲氮及其化合物提升练习(新高考专用)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模拟)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氨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方不减……唯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B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C .鼻冲水中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D .存在平衡:NH 3+H 2ONH 3·H 2ONH 4++OH -2.(模拟)【变式探究】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产生的有毒气体也越少B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稀硝酸少C .试管内壁上的铜用浓硝酸除好,因反应速率快D .两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相同3.(2022·江西·丰城市东煌学校模拟)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则该盐不可能是 A .3FeClB .NaClC .3KNOD .()32Cu NO4.(2022·陕西省黄陵县中学模拟)将40mLNO 2和NO 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 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2NO 与NO 的体积比为 ( ) A .2:1B .1:3C .3:1D .1:15.(2022·江西·上高二中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将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12 mL 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 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 mL ①2.4 mL ①3 mL ①4 mL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2022·新疆·精河县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 3的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题)-2023年新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题)-2023年新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十二物质结构与性质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考向一分子的极性和共价键的极性考向二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考向三电负性和电离能考向四晶胞及其计算考向五晶胞类型判断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考向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应用考向二 杂化轨道及空间构型考向三 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判断考向四 晶体类型判断考向五 晶胞粒子数与晶体化学式判断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分子的极性和共价键的极性1(2023·山东卷第3题)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CS 2B.NF 3C.SO 3D.SiF 42(2023·浙江选考第12题)共价化合物Al 2Cl 6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l 2Cl 6+2NH 3=2Al NH 3 Cl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l 2Cl 6的结构式为B.Al 2Cl 6为非极性分子C.该反应中NH 3的配位能力大于氯D.Al 2Br 6比Al 2Cl 6更难与NH 3发生反应3(2023·浙江选考第10题)X 、Y 、Z 、M 、Q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的2s 轨道全充满,Y 的s 能级电子数量是p 能级的两倍,M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 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负性:Z >XB.最高正价:Z <MC.Q 与M 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Y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题)-2023年新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4(2023·新课标卷第12题)“肼合成酶”以其中的Fe 2+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NH 2OH 与NH 3转化为肼(NH 2NH 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 2OH 、NH 3、H 2O 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N -H 、N -O 键断裂和N -H 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Fe 2+被氧化为Fe 3+,后又被还原为Fe 2+D.将NH 2OH 替换为ND 2OD ,反应可得ND 2ND 2考向二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5(2023·辽宁卷第6题)在光照下,螺呲喃发生开、闭环转换而变色,过程如下。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第一讲物质的组成质及分类同步练习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第一讲物质的组成质及分类同步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2.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化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纯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B.聚氯乙烯、漂白粉、苛性钠、氢硫酸、三氧化硫C.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钡、氢氟酸、氯气D.冰水混合物、胆矾、氯化钾、次氯酸、乙醇3.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D.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 Y ZA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依据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依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6.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7.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A.②B.①③ C.⑤⑥ D.④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B.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水受热不易分解,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无关9.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IV A族B.第三周期IV A族C.第二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IA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C.只有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D.氧元素位于第2周期ⅥB族3.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是一种弱碱D.碳酸盐难溶于水4.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内中子数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D.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6.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C.NaH D.H2O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1逐渐增加到8个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D.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8.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内容。

下列对图中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B.元素符号C.元素名称D.电子数二、填空题9.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成才之路高一化学必修1教师讲义课件422

成才之路高一化学必修1教师讲义课件422


2HNO3===2AgNO3

H2O
+CO2↑。PO43-也能与 Ag+发生反应生成 Ag3PO4的黄色沉淀,
此沉淀也可溶于稀硝酸。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若被检液中有 SO24-存在,由于 SO24-可以与 Ag+生成白色 微溶物 Ag2SO4 且不溶于稀硝酸,则在检验 Cl-之前,需先用 Ba(NO3)2 溶液除去 SO42-,再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检 验 Cl-的存在。
●细品教材 1.Cl-的检验 (1)检验原理:Ag++Cl-===AgCl↓。 (2)检验方法:检验 Cl-时,先滴加 AgNO3 溶液,后滴加 少量稀 HNO3,或滴加用 HNO3 酸化的 AgNO3 溶液看是否有 白色沉淀产生。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2.成盐元素——卤素 (1)卤素:位于元素周期表ⅦA 族,包括氟(F)、氯(Cl)、 溴(Br)、碘(I)、砹(At)。由于它们都能与 Na、K、Ca、Mg 等 金属化合生成盐,所以统称为卤素(成盐元素之意)。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新思维·名师讲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氯离子(Cl-)的检验 卤素 ●思维导图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高一化学暑假作业

高一化学暑假作业

化学能与热能一、认真复习《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二、过关训练过关训练一1、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 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2.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 +BC反应物―→[A …B …C] 过渡态―→ AB +C生成物B .E 1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 .正反应的热效应ΔH =E 1-E 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 =E 1-E 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少个 ( )(1)S(s)+32O 2(g)===SO 3(g) ΔH =-315 kJ·mol -1(燃烧热) (ΔH 的数值正确)(2)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1,则CH 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3)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 -1,则12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 ΔH =-1 400 kJ·mol -1(4)已知101 kPa 时,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 -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1(5)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中和热) (ΔH 的数值正确)(6)已知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7)H 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 -1,则2H 2O(g)===2H 2(g)+O 2(g) ΔH =+571.6 kJ·mol -1(8)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 -1(9)已知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 =2×(-57.3) J·mol-1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 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教版⾼中化学必修⼆全册课后习题答案△△2 2 2 2 3P11⼈教版化学必修⼆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1;1;Cs ;Li ;7; 1;F ;F 。

2.C3.C 4.A 5.(1)6Li 7Li ; (2)14C14N ;(3)23Na24Mg 。

6.7.8.略 9.3367 11124Li+O 2 点燃 2Li O 10.(1)甲C ⼆ IVA ;⼄ O ⼆ VIA ;丙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2)甲与⼄:C+O 2 点燃 CO 2⼄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Na O⼄与丁:4Al+3O 2Al O。

11.12.略P191.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3.C 4.(1)⾦属性 K ﹥Na (2)⾦属性 Al ﹥B (3)⾮⾦属性 Cl ﹥P(4)⾮⾦属性 Cl ﹥S6. 略 7.(1)钡⽐铍剧烈;(2)钡应该⽤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结构⽰意图,电⼦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数=族序数;22 3 (3) C+O 2点燃 CO24Na+O =2Na O 或者 2Na+ONa O24Al+3O 22Al O 。

22 2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数相同⽽电⼦层数逐渐增⼤,原⼦半径逐渐增⼤,所以⾦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

11.7 个电⼦层,最外层电⼦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族;⾦属元素。

P241.略 2.C 3.D 4.D5. 共价键是原⼦之间通过共⽤电⼦对形成的作⽤⼒,形成时没有电⼦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对的偏移。

离⼦键是阴阳离⼦之间的静电⼒的作⽤,形成时可能有电⼦的得失。

6. 稀有⽓体中每个原⼦的和歪点⼦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 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 3、CH 4、SO 2;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F 2 和 O 2。

查补易混易错01 化学与STSE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1 化学与STSE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1化学与STSE01高考直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是历年高考必考试题,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地方特色文化、化学史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提升学科素养。

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02易混易错归纳1易错01新材料和新能源1.新材料:从现代科技发展史来看,材料往往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孕育着新技术革命。

新材料可分为新型无机材料和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新型无机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各种工业部门。

功能材料则利用材料的热、光、电、磁等性能,用于电子、激光、通讯、能源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功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是智能材料,它具有环境判断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和时间轴功能,人们称智能材料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

近几年开发并应用的纳米材料,也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把无机物或简单的有机物制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优良性能的有机物。

这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工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科学家已能根据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新型有机材料。

例如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方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既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又是高考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连接点。

在复习时要注意知识和用途的结合,深化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同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涉及的物质种类很多,应该学会运用类比、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联系和区别,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明确转化关系,构建知识网络
(1)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分析上述转化关系,可知:
①满足A ――→O 2B ――→O 2C ――→H 2O 酸(或碱)此直线型转化关系的物质有NH 3、S 、N 2、
H 2S 、C 等。

②重要的交叉型转化关系有
【例1】 已知A 、B 、C 、D 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 、B 、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 2O 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则B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工业上制取A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有两性,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将搜集到的一定量的酸雨保存在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酸雨的pH,发现在起始一段时间内,酸雨的pH呈减小趋势,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究思维方法,理解物质性质
(1)分析推测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思路
①判断物质类别,根据此类物质的通性,推测物质性质。

②判断元素价态,根据能否升降,推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③注意物质的特殊性。

(2)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可升高为正价,又可降低为负价,因而非金属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常见的非金属单质氮气、硫分别与金属、氢气反应显示氧化性,与氧气反应显示还原性;碳、硅主要表现为还原性;而氯气主要表现为氧化性,但要注意氯气与水、碱溶液反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3)氧化物的性质
常见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