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会议口诀

合集下载

毛邓三知识整理

毛邓三知识整理

目录第一章 (1)第一节 (1)第二节 (2)第三节 (7)第四节……………………第五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必然性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2.可能性1)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推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遵义会议的口诀

遵义会议的口诀

- 1 -
遵义会议的口诀
一、实践出真知,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逆境磨炼意志,革命意志永不磨灭。
三、把路线问题搞清楚,才能把革命事业推向前。
四、团结起来,打倒敌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
五、瞪眼看,耳朵听,嘴巴闭上不乱讲。
六、共产党员要有共产党员的品质,要有坚定的革命立场、严谨
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纪律性。
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只为胜利而斗争。
八、发扬民主,尊重群众,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
九、革命的胜利来自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完善自身体系。

毛邓三重点归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毛邓三重点归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提问】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为什么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答案:这主要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2、认为过渡时机到来四(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内容和特点2、必要性和可能性章(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三大改造的政策、方针、方法和步骤2、三大改造的历史经验、失误和偏差3、三大改造的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政策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及其伟大意义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是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二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三是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邓三知识点

毛邓三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1)提出: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P2(2-5)(2)客观必然性:①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②实践:解决中国实践问题的需要P3(3-1,4-1)(3)科学内涵: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P4(3-1,4-1)P5(2-1)(4)进程和意义①毛泽东思想的创立②邓小平思想的创立进程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体系 P10(2-1)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的提出特点:P6(5-1)P7(1-7,1-8)①实践: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意义②思想:提供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理论: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P7(4-1)P8(2-1,3-1)2、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什么?)①时代背景形成②社会基础③理论基础和文化来源④实践基础①萌芽时期—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P11(5-2)发展②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P11(6-1)③成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12(2-1)④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P12(3-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①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内容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P12(8-4)②、③、④、⑤、⑥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怎么样?) P14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意义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①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②构建轮廓: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发展③形成体系: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④丰富内容: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⑤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 P17(3-1)(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P18-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意义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写入党章: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 P22(2-9)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内容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23(4-1,5-1,6-1)(3)“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 P24(1)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意义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P24(4-1,5-1)P25(2-1)5、科学发展观(1)写入党章:2007年党的十七大 P27(2-20)第一要义是发展(2)内涵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28-29(3)意义 P29-30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贯彻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P30-31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①土地革命……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P32(7-1)②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P32(7-7)形成③1935年,遵义会议,实事求是开始指导全党 P33(2-3)④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等,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P33(2-5)⑤1945年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确立 P33(3-7)①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P34(3-1)重新确立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34(3-4)③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P35(1-1)①“实事求是”的重要地位邓对党的思想路线②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的丰富和发展③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1)内容: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36(4-5)①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②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2)意义③探索……规律的思想武器④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P40(5-1)3、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怎样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P43(2-1,3-1)①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②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始终不渝,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四个坚定不移③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马列毛邓三

马列毛邓三

期末知识点(1—7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P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间:中央领导——1935年,遵义会议;全党——延安整风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用:革命——建设——改革P3毛泽东思想1.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P14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19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背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P22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P233.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P24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P272.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30 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P33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36第二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归纳(全)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归纳(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第二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论理论成果)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战争与革命①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和平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毛泽东思想——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②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科学发展观——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③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时间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写入《党章》;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写入《党章》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党工作的基本路线和方法)、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及记忆口诀

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及记忆口诀

中共党史重要会议汇总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毛邓三复习提要

毛邓三复习提要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毛邓三复习提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单选: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2.党中央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遵义会议.3.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最早、做的最好、贡献最大.4.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5.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作出具体阐述的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6.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的阐述。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10.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实事求是。

1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3.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群众路线。

1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

16.邓小平理论形成历史根据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17.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8.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20.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22.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邓三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造,八大矛盾分析好,平稳前进要抓牢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科学评价毛的好,十二大有中国特色,再次评价毛的好
初级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注释:
二大立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确定
四大领导工农忙: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思想
古田军队要增强:人民军队建设
六届六中马中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七大确定毛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转城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确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补充
大家加油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