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思维导图必考知识点大全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复习
小
小
小小
小
说
说
说说
说
情
环
形语
标
节
境
象言
题
思
思
思思
思
维
维
维维
维
导
导
导导
导
图
图
图图
图
目 录
小 说 情 节 思 维 导 图
小说基本结构模式: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线索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
概
气氛,奠定基调。
括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的
括
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题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 步 清层次结构 骤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高考语文复习各个专题知识导图(最新版)

高考语文复习各个专题知识导图(最新版)目录第一部分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整体阅读3、命题陷阱4、考点点睛第二部分高考语文实用类(非连续)文本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整体阅读3、答题思路4、答题模板5、答题步骤6、文体特征第三部分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分析2、整体阅读3、形象题4、情节题5、环境题6、探究题7、回归课本小说复习策略:(一)明确小说文体特征,学会据此解读小说(二)归纳小说阅读命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1. 人物的鉴赏要点。
3、环境的鉴赏要点。
4、主题的鉴赏。
5. 手法的鉴赏。
6. 语言的鉴赏。
第四部分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散文分类3、整体阅读4、结构线索5、人称作用6、引用作用6、叙述作用7、议论作用8、表现手法9、手法作用9、鉴赏语言11、散文物象12、常见题型13、答题模板14、散文学案第五部分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导图文言文知识简表高考真题再现人物传记高频词归类第六部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导图1、总论2、形象鉴赏3、语言鉴赏4、技巧鉴赏5、内容鉴赏6、情感鉴赏7、答题模式8、模板典例8、客观题10、回归课本第七部分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导图成语知识导图病句知识导图语言表达与运用知识导图第八部分高考作文知识导图1、审题立意2、任务驱动3、万能标题4、开头结尾5、结构模板6、段落过渡7、说理分析8、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模式9、任务驱动型作文押题训练——“一点四面”是王道第一部分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整体阅读3、命题陷阱4、考点点睛第二部分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整体阅读“问题、对策、看法类探究题”3步骤第三部分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导图1、考情分析2、整体阅读3、形象题4、情节题5、环境题6、探究题7、回归课本第三部分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知识导图1.考情回顾2、散文分类3、整体阅读4、结构线索5、人称作用6、引用作用6、叙述作用7、议论作用8、表现手法9、手法作用10、鉴赏语言11、散文物象12、常见题型13、答题模板14、散文学案第五部分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导图考情分析。
2018高考语文知识清单完成表格

板块
内容
是否已复习
效果
疑惑点
将要复习
论
述
类
文
本
社科类、自然类
整体把握,细心比对
设置干扰项的六种方法:①删②添③调④改⑤漏⑥凑
七类陷阱:(1)以偏概全(2)混淆时态(3)因果混乱(4)混淆是非(5)偷换概念(6)无中生有(7)张冠李戴
比对法:1、比对词语2、比对关系3、比对关系和结论
2、辨析并修改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连贯(句子衔接)
语
言
表
达
和
运
用
1、语句补写
瞻前顾后细斟酌,语意贯通气畅达。
2、语言得体
(1)看对象(2)看场合(3)注意语体(4)考虑目的
3、图文转换
(1)漫画类转换(2)图表类转换(3)徽标类转换(4)看图写话类转换
作
文
审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读懂材料的内容,弄清材料的含义,明确出题人的意图
立意
根据材料的含义和出题人的意图,我们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并打算怎样来进行论证
构思
构设和布局。围绕中心论点,安排结构层次,讲究逻辑关系,实现论证目的
行文
基本要求:语言准确通顺,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层级:深刻、丰富、有文采
表现手法:起兴、烘托、抑扬、正侧、象征、、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4、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抓情语(2)看形象(3)析手法(4)看题材
默
写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宝典:文言文知识导图(Word版,21页)

一、文言文知识导图二、2015-2017年高考真题再现为国而死——孙傅(2015)考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担任)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 [xiāo]陈述劝告代词,他)jí急切,立即那样)必败。
翛 [xiāo]采用)。
迁至中书舍人。
),所字结构,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傅言:索求)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这里指中华论断,观点等同,相同í]认为)虽然)通“无”)按照被罢职靖康元征召)请求恢复)),)问之,傅曰:“祖宗)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认为)名言。
十一不久))矢石。
金兵分鼓噪)掉到)这一天)(于是)到……去任命兼任)少兼,加倍;二十天送信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tòng,大哭只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如果拥立称帝为动用法,为……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放行)。
藏到)之(省略“于”,到另外)状(样子像首级dài,古同“诒yí”,欺骗;欺诈私下,暗中京城人于是率领(作乱的人,造反的人停止),(太子用继续抵抗(经过,过了“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宾语前置,索要我),吾当与(他出发)长官,敌帅名作状,当面希望或许能够对事情有益)于是跟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为什么,何必参与)?”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判断句),誓死追随)。
”这天)夕,省略“于”,在城门下)第二天),在追赠)开府仪同赠谥号)曰忠定。
志气英远——来护儿(2015)“懂事”幼年丧父称作“孤”。
这里指父母双亡)伯母照顾 1.抚养;养育 2.供养;赡养),父亲或母亲的教诲),zhuó luò卓越,突出,超绝出众);初读《诗》,舍(sh雄才谋略优秀突出)志向气概美好高远)正好)淮南,(来护儿)所住白)感情激昂的样子)有立功名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年号“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异读字识记有些字难以从字形和声旁找到读音的依据,会觉得这些字很陌生但又似曾相识,误读的可能性很大。
这需要平常多积累难读字识记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具有相同的声旁,但很多时候因形旁所属类不同会出现读音不一样的情况相近字辨音考查题型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多源于课本客观选择题检测对字音的拼读能力_________________ 音形互写多用于具体语境下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辨析语言实践能力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b,p,m,f与O亲,-般不与e相拼;汉语拼音规则口决i,u后面有元音,i, u改写成丫,W刃|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i,u后面无元音,i前加Y, u加W;)\ ~j,q,x是三兄弟,和。
相拼把点去丿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易错字归类难读字强记死记硬背,不辨字义知识归纳学习误区注重积累总结升华勤查字典动口用心学法总结比较辨析强记难字强记成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读字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汉语拼音方案考查要点多音字,指那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
多音字有多音多义和同音多义两种情况。
多音多义字是高考字音考查的热点。
多音多义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因词性不同而多音产生的多音②因语体不同而产生的多音③因沿字识i己袭古音而产生的多音④因简化合并而产生的多、音⑤因意义不同而产生的多音。
多音同义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读音不同。
包括如下几种情况:①某个字单用时和这个字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音不一样;②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一样;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一样知识梳理形声字辨音因体辨音熟记成语学法指导因性辨音矫正方言因形辨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她的声旁读音并不同,如“砧板”中的“砧"字读"ZhS”而不读“Zhan” O像这样的形声字常是命题的重点,要特别关注\ ______ 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 /7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18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 ⾼考语⽂背诵记忆的内容很多,对知识点进⾏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全国卷⾼考语⽂必背知识点⼀:成语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蓬勃茂盛的样⼦。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模糊⼀⽚,不分明。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三其德:形容三⼼⼆意。
5.载笑载⾔: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诚意的誓⾔:旦旦:诚恳的样⼦。
誓⾔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送⾏,折柳相赠,表⽰依依惜别。
⽐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
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看看后⾯。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与众不同。
易误⽤为形容⼈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相处。
12.⽇⽉不淹:⽇⽉飞快地运转,⼀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娇弱的样⼦。
14.坚如磐⽯。
象⼤⽯头⼀样坚固。
⽐喻不可动摇。
15.去⽇苦多:已经过去的⽇⼦太多了。
⽤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16.天下归⼼:形容天下⽼百姓⼼悦诚服。
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起。
18.群贤毕⾄:很多有才能的⼈都来了。
19.曲⽔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在弯曲的⽔流旁设酒杯,流到谁⾯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21.游⽬骋怀:纵⽬四望,开阔⼼胸。
22.放浪形骸:指⾏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4.沧海⼀粟:⼤海⾥的⼀颗⾕粒,形容物体⾮常渺⼩。
25.正襟危坐:使⾐襟端正,使⾝⼦端正,这⾥是使动⽤法。
形容⼈物严肃或拘谨的样⼦。
26.遗世独⽴:脱离社会,独⾃⽣活,不跟别⼈往来。
2018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前言1.这份图是语文高考复习的知识结构图,分为五大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
2.第一、二、三三个板块的体例如下:§1考纲要求(蓝色字体)§2具体考查内容一、分类知识名目(一)解题指导(红色字体)(二)内容解说或举例(紫色字体)(三)典型例题(绿色字体)3.第四板块现代文阅读由于其特殊性,体例另排。
4.由于篇幅限制,部分知识点的知识举例从略。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1考纲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该能力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成语的)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欠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及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10.常见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2具体考查内容一、正确识记字音。
(一)解题指导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
2.注意区别形近字。
3.注意区别多义多音字。
4.注意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
5.注意一些常见误读。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答案:B。
(全国高考题)例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数shǔ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 识 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 横 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 模 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答案:A。
2018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