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回顾一章一节17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卫星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一、引言从远古时代人类对星空的仰望与好奇,到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万有引力与航天始终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石。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还能激发同学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感受宇宙的宏大与神秘。

二、万有引力定律1. 内容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其内容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F = Gm₁m₂/r²,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₁、m₂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 是万有引力常量。

2. 万有引力常量 GG 的值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其数值为 G =6.67×10⁻¹¹ N·m²/kg²。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进行定量计算。

3. 适用范围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以将其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此时两个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

三、天体运动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a³/T² = k,其中 a 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有关。

高中物理竞赛—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竞赛—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竞赛——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点一、考点内容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速度。

二、知识结构⎪⎪⎪⎪⎪⎩⎪⎪⎪⎪⎪⎨⎧⎪⎪⎪⎩⎪⎪⎪⎨⎧⎩⎨⎧地球同步卫星地面卫星种类发射与运转三个宇宙速度人造天体(或卫星)开普勒三定律地卫星;自由落体或平抛;近天体质量计算:极地称:与纬度、高度的关系地球附近重力变化规律定律应用 三、复习思路建议分两条主线展开复习,一是万有引力=向心力;另一个是重力=向心力。

由于向心力的表达式有多种形式,表面看来本单元公式多,实际上则只有一个,那就是ma F =。

切实理解好加速度a 的含义至关重要。

复习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万有引力、人造卫星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所以近年的高考对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考查是热点。

在学习中要多联系一些现代科技知识,扩大知识面,把这部分知识规律与实际应用联成一体去认识。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是该部分的重点。

要熟练地应用r T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及地球表面附近2r Mm G mg =等公式来求解天体及卫星问题,要熟练地运用比例法解题。

3.要知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三者的区别,要知道卫星的轨道越高,其运动速度越小,但发射时所需的发射速度却越大。

4.要知道三种宇宙速度都是指发射速度,并了解火箭发射卫星的实际过程,了解一下现代科技。

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基本模型:匀速圆周运动(2)、基本方法:一切问题来源于向心力的提供(3)、一条线索:向心力=万有引力=所在位置处的重力(4)、一串公式:=2rMm G = = 以及地球表面附近2地R MmG mg =等公式。

上述式子适用于卫星围绕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的情景。

由以上线索和公式可以:A 、估算天体质量B 、估算天体质量C 、求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r GM v =;3rGM w =;GM r T 32π=。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精选汇总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精选汇总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丹麦天文学家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r =23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2rMmGF =(1687年) 2211/1067.6kg m NG ⋅⨯=-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m ,有2EE R mm Gmg =(式中R E 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得到GgR m EE 2=。

(2)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 近为无穷大。

(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

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在纬度为ϕ的地表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F向=mRcos ϕ·ω2(方向垂直于地轴指向地轴),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力mg ,其方向与支持力N 反向,应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基础知识点【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清单】一、两种对立学说(了解)1. 地心说:(1)代表人物:托勒密;(2)主要观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 日心说:(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观点: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三、万有引力定律1. 月—地检验:①检验人:牛顿;②结果: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种力。

2.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3.表达式:式中r表示两质点间的距离,M、m表示两质点的质量,G为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4.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5. 四大性质:①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②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③宏观性:一般万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其存在才有意义。

④特殊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取决于它们本身的质量及两者间的距离,而与它们所处环境以及周围是否有其他物体无关。

四、引力常量五、万有引力与重力(一)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物体随地球绕地轴在纬度圆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F引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F向,另一个分力即物体的重力mg与地面的支持力FN相平衡,即地面上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使物体随地球转动的向心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当物体位于赤道上时,r=R,各力处于同一直线上,向心力达到最大,重力最小:;当物体位于两极上时,r=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而达到最大:从赤道到两极,物体所需向心力减小、重力增大,只在两极点处重力才等于万有引力,其他位置都不能说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律 人造地球卫星专题精讲(含解析)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律 人造地球卫星专题精讲(含解析)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2)定律的适用条件: (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

地面附近:G2R Mm= mg ⇒GM=gR 2 (黄金代换式) (1)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 (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3)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 (4)发现未知天体 3、人造地球卫星。

1、卫星的轨道平面:由于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地球球心,球球心一定在卫星的轨道平面内。

2、原理: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充当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于是有实际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3、表征卫星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 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 2月球公转周期30天4.宇宙速度及其意义(1)三个宇宙速度的值分别为(2)当发射速度v 与宇宙速度分别有如下关系时,被发射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有所不同5.同步卫星(所有的通迅卫星都为同步卫星) ⑴同步卫星。

⑵特点 『题型解析』【例题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公式221r m m GF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D .公式中万有引力常量G 的值是牛顿规定的【例题2】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A .2R GMmB .无穷大C .零D .无法确定【例题3】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成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减小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例题4】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物体在距地心4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 ,,则g/g ,为( )A 、1;B 、1/9;C 、1/4;D 、1/16。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一、难点形成原因:卫星问题是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还有电磁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之所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确建立卫星的物理模型而导致认知负迁移由于高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地面物体运动到由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跨度,使其对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天体物体绕地球运转以及对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学特点、受力情形的动力学特点分辩不清,无法建立卫星或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解题时自然不自然界的受制于旧有的运动学思路方法,导致认知的负迁移,出现分析与判断的失误。

2、不能正确区分卫星种类导致理解混淆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科学用途可分为气象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由于不同称谓的卫星对应不同的规律与状态,而学生对这些分类名称与所学教材中的卫星知识又不能吻合对应,因而导致理解与应用上的错误。

3、不能正确理解物理意义导致概念错误卫星问题中有诸多的名词与概念,如,卫星、双星、行星、恒星、黑洞;月球、地球、土星、火星、太阳;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的自身半径;卫星的公转周期、卫星的自转周期;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的追赶、对接、变轨、喷气、同步、发射、环绕等问题。

因为不清楚卫星问题涉及到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时常导致读题、审题、求解过程中概念错乱的错误。

4、不能正确分析受力导致规律应用错乱由于高一时期所学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欠缺不全和疏于深化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曲线运动知识的不熟悉甚至于淡忘,以至于不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卫星运行原理的分析,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其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还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在 1687 年提出的,其表达式为:F = G(m1 m2) / r²。

其中,F 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是万有引力常量,约为 667×10⁻¹¹ N·m²/kg²,m1 和 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会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而且这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先来说说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这些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

以地球绕太阳为例,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了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速度等参数。

同样,对于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我们也需要依靠万有引力定律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设计。

比如,要让卫星稳定地绕地球运行在特定的轨道上,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所受到的地球引力以及所需的速度。

在天文学的研究中,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质量。

例如,通过观测恒星的运动以及它与伴星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推断出恒星的质量。

对于一些看不见的天体,如黑洞,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对周围物质的引力影响来间接证明其存在,并估算其质量。

除了天体领域,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体现。

比如,当我们从高处跳下时,会感受到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使我们加速下落。

虽然这种引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还是能被察觉到的。

比如在大型的起重机工作时,需要考虑物体的重量以及地球的引力对其的作用,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与重点题型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概括与要点题型总结一、行星的运动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①第必定律(轨道定律):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随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推论:近期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③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全部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a3即:T 2k此中k是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相关,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没关。

推行:对环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上式均成立。

K 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例 . 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 2,则它们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二、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成立F G Mm①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公式r 2②月—地查验③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测定引力常量 GG 6.67 10 11N2/ kg22、万有引力定律m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 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r 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F G m1m2r 2②合用条件(Ⅰ)可当作质点的两物体间,r 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散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状况下,可以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视地球自转可得:mg G MmR2例 . 设地球的质量为 M ,赤道半径 R ,自转周期 T ,则地球赤道上质量为 m 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式中 G 为万有引力恒量)(2)计算重力加快度G Mm地球表面邻近( h 《R ) 方法:万有引力≈重力mgMmR 2地球上空距离地心 r=R+h 处 mg ' G2 方法:( R h)在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随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 ' ' 方法:mg''G M ' ' mR '' 2(3)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Mm利用自己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R 2mgMm v 2 24 2利用环绕天体的公转:G r 2m m rm 2 r 等等rT(注:联合 M4 R 3 获得中心天体的密度)3例 .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以初速度 V 0 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球落到星球表面,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 ,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回顾一章一节17-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卫星专题
知识达标:
1、处理卫星问题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222224T
r m r m r v m r Mm G F πω====万;由该式可知:r 越大,卫星线速度越 ; 角速度越 ;周期越 。

2、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 km/s ;它是卫星在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V= km/s 。

它是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 km/s ,它是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

3、同步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只能位于 平面的正上方,且轨道半径、线速度大小也是恒量。

经典题型:
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相同,与半径无关
D. 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相同,与半径无关
2、如图所示,卫星A 、B 、C 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A 转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B. 卫星A 的位置超前于B ,卫星C 的位置滞后于B
C. 卫星A 的位置滞后于B ,卫星C 的位置超前于B D 卫星A 的位置滞后于B 和C
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 它等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C. 它是能使卫星在近地轨道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
D.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的近地点速度
4、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高度和线速度大小是一定的
②地球同步卫星的地球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高度降低,速度减小
③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④以上均不正确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5、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 它们离地心的高度可能不同
6、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的影响,将很缓慢地逐渐向地球靠近。

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 ) ①机械能逐渐减小 ②动能逐渐减小 ③运动周期逐渐减小 ④加速度逐渐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7、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
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②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③卫星在轨道1上的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
④卫星在轨道2上的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8、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一颗离地面高度为R 有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①卫星加速度的大小为2g ②卫星运转的角速度为R
g 241 ③卫星运转的线速度为gR 241 ④卫星运转的周期为g
R 24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9、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判断……………………( )
①若R v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②若R v ∝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③若R v 1∝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④若R
v 12∝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10、已知地球半径R=6.4ⅹ106 m,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试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结
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知识达标:1、小、小、大 2、7.9 地面附近 、11.2、脱离地球、16.7、挣脱太阳
3、赤道
经典题型:1、B 2、B 3、A 4、A 5、A 6、A 7、D 8、D 9、C 10、33/105.5m kg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