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六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这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右 面的木条要比左面的木条长,这是怎么回事?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 个物体,测量结果也不同。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3.计算。 28+33+39 =100 34-25+16=25 47+25-38 =34 87-27-24 =36 55+32-66=21 32+48-36 =44 提示:注意运算顺序。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3.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3厘米
5厘米
4厘米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 画“√”。
( )( ) ( )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提示: 分别算出桥和号物体高度。
13厘米 17厘米
19厘米
16厘米 ( √) ( ) ( )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门高约2 米 黄瓜长约20 厘米
一拃长约15 厘米 橡皮长约3 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 厘米 树高约10 米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课堂练习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只 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提示: 可以通过画一画。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左边的小学生身高大约 是自己的6个头长。 右边的模特身高大约是 自己的7个头长。
返回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九课《练习六》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九课《练习六》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是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练习中加深孩子对“倍”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倍”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会解决“倍”的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流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知识、为本节课的练习作准备。
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 连一连(课本76页第6题)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先根据乘法口诀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再连线。
第二步:互学要求组内有序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第三步:展学要求1.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说清不同的计算方法。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练习,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 购物(课本76页第7题)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尝试独立列式解决(1)-(4)小题。
2.根据题中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算式、问题。
第三步:展学要求1.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找一找生活中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76页第9题)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自己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写出来。
第二步:互学要求组内有序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中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组长总结。
第三步:展学要求1.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推算方法。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触角”向生活延伸,通过引导学生找生活中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76页第8题。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包括练习和总复习)精品集锦

10 0
养殖场有26只黑兔,38只灰兔,33只白兔, 养殖场共有多少只兔子? 26+38+33= 97(只
)
别忘了
认真+细心=100分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加与减
大家秋游去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这条船可以乘坐90人 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另一队有25人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90 - 45 90-45-25= 20(个) 4 5 45 - 25 2 0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45+25= 70(个)
90-70= 20(个)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1
20 个
70 个 70 20 个
4 2
数位 对齐
38 + 19 = 从个位算起 3 8 满十进一 1 9 + ______ 1 57
退位点
3 8 1 9 1 9
10
18
个位上的8减9 不够减,从十位 退一当十再减 。
十位上的3 借走1还剩2 2-1=1
套圈比赛 套圈比赛
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谁说得对?
24>23 41>29
24+30+41= 95(分)
方法一:
20+30+40=90 4 +0+1 =5 90 + 5= 95
方法三:
24 3 0 +4 1 9 5 24 +30 5 4 +4 1 9 5
方法二: 24 +3 0
54 +4 1
9 5
方法四:
54
2023年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练习四优选课件

长度单位 厘米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通常测量较短的 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长度单位
米
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通常测量较长 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米也可以写作m。
米和厘米的 关系
1米=100厘米
复名数的 认识
复名数就是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 2米10厘米
测量方法
想方加法法算
减法
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刻度,看另一端是多少,分别以米和厘米 作单位测量时,量出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4
2
3
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书本长约26(cm)房子宽约5( m )粉笔长约7(cm) 杯子高约9(cm) 树高约8( m ) 黑板宽约1( m )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 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 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 庚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六-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2.求解两数之间的差值,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计数方法;3.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读法和算法;4.发现规律,训练逻辑推理能力;5.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难点:训练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时间(分钟)师生互动,复习前面内容5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引入4练习六题型的解析和讲解20练习六的情境解决10练习六课堂练习20总结与提高6四、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展示加减法运算过程,了解多位数的口算方法;2.讨论不同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及器材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教材、练习册器材:电脑、投影仪、白板、笔六、教学过程6.1 师生互动,复习前面内容1.老师和学生互动,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作业的情况。
6.2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引入1.引导学生观看加减法的视频,了解多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图示和简单实例演示,让学生快速掌握多位数的口算方法。
6.3 练习六题型的解析和讲解1.让学生思考有关数学知识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2.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6.4 练习六的情境解决1.展示具体情境,让学生尝试通过推理和计算解决问题。
6.5 练习六课堂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践。
6.6 总结与提高1.师生互动,讨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2.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深化学习。
七、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六。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题型涵盖了不同层次的难易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尝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但是,课堂练习的时间安排仍需再调整,以保证学生练习的充分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测量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一拃长约15厘米
黄瓜长约 厘米
橡皮长约3厘米
2李0老师身高约175厘米 树高约10 米
3.谁猜得对?
小丽 小明
小强 小刚
5.
4.看谁一次能算对。
10-9=1 11-9=2 16-9=7 13-9=4 18-9=9 19-9=10 12-9=3 15-9=6
5.说一说,算一算。
-=
你能写出几个算式?算一算。
-9=
发现什 么?
数学二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一米有多长
一、导入新课
1米究竟有多长 呢?
二、探究新知
想一想,摆100根有多长?
1厘米
怎样才知道长度是不是1米呢?
1米=100厘米,米可以 用m表示
米尺
起点
一样长 1米=100厘米
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 手臂伸开到什么地方是1米?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一祚长约15 厘米
黄瓜长约20 厘米
橡皮长约3 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
厘米 树高约10 米
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1 米有多长
Hale Waihona Puke 三、巩固练习书本长约26( )厘米 房子宽约5( )米 粉笔长约7( 厘)米
杯子高约9( 厘)米
大树高约8( )米
黑板宽约1( )米
四、课堂小结
➢ 1米=100厘米 ➢ 一个小朋友手伸开大约1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4课时《1米有多长(试一试)》优秀课件

沿着黑板下面的边来量。
量完1米,要用粉笔做好标记。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3米96厘米
到底是多长呢?
4.估一估,量一量。
8
8 10
3米96厘米
教室的宽是8米10厘米。 约2米
约4米
约2米
5.
(1) 全长是100厘米,也就是_____米。 (2) 已经爬了70厘米,还剩___厘米。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5.
(1) 全长是100厘米,也就是___1__米。 (2) 已经爬了70厘米,还剩_3_0_厘米。100 - 70 = 30(厘米)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蚂蚁比蜗牛多爬了多少厘米?
80 - 70 = 10(厘米)
答:蚂蚁比蜗牛多爬了10厘米。
蚂蚁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100 - 80 = 20(厘米)
答:蚂蚁离终点还有20厘米。
7. 连续做4次立定跳远,把每次跳远的长度记录下来。
1米19厘米 1米35厘米 1米25厘米 1米28厘米
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怎样 估计物体的长度。
剩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几 米几厘米来表示。
做标记,可以量得更准确。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1米有多长(试一试)
请同学们准备好米尺、练习本、铅笔。
1米 1米 = 100厘米
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100 )厘米 (50 )厘米
小明身高
大约是1米。
1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厘米
机灵狗的身高 大约是50厘米。
黑板大约4米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知识讲解 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大拇指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订书钉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 度大约是1厘米。
知识讲解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 吗?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以0刻度为起点。
0和6之间有6厘米,铅笔长6厘米。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后作业
P50页第1题
6.2 课桌有多长
激趣导入 选择正确的说法。
第一根铅笔一样长。( ) 第二根铅笔一样长。( )
两根铅笔一样长。(√)
知识讲解 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 一样?
知识讲解
你能找出测量结果吗?
用拃测量,课 桌有6拃长。
用铅笔测量,课桌 有4支铅笔长。
知识讲解 长度单位不统一,测量物体长度时方便吗?
练习巩固 2.谁猜得对。
这张桌子大约有多高? 小女孩猜得对,这张桌子大约有70厘米高。
练习巩固 3.单位换算。
1米=(100)厘米 300厘米=( 3 )米 600厘米=( 6 )米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全单元课件)
6.1 教室有多长
激趣导入
看,我们的教 室多么大?
知识讲解 教室有多长?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讲解(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数学书测量,看 用尺子测量,看有 有几本数学书长。 几把尺子长。
知识讲解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文具盒测量, 看有多少个文具 盒长。
用饮料瓶测量, 看有多少个饮料 瓶长。
知识讲解 1米有多长呢?
知识讲解
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 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