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将进酒》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五》中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了李白才华,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点评:导入借助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引用余光中评价李白的诗(与酒有关),扣住本文的学习要点。

语言干净利索。

教态沉稳。

二、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内容,品鉴特色,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点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并且把“诵读”明确写入目标,诗歌的鉴赏的确应该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感受,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提高。

暑期培训第一期就提出: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读书。

三、出示“学习环节”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一)浅味——认知文本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上交流。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找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试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读了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二)品味——品鉴文本提问: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李白的性格特点,例如,悲伤、乐观、愤激、痴狂等。

(出示李白主要经历)历史也验证了李白的说法,前有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有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叹,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

鲁人版语文高二开学第一课1.1将进酒 课件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鲁人版语文高二开学第一课1.1将进酒 课件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2.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 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一些。
例句:1.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2.都像你这样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卡片摘录
一、作者作品
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如其人,以飘逸 闻名天下。丰富奇特的想象,雄健奔放的风格,瑰玮绚 丽的色调,清丽自然的语言,令多少文人墨客掷笔长叹。 然而,这些都是李白诗歌的外在表现,要想真正领略诗 人的绝对情操和内在风骨,非得探索诗人的思想发展的 轨迹不可。《将进酒》是诗人的名篇之一,完全体现了 诗人的创作风格,从中我们可以窥睨到一些什么呢?
发散迁移 1.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运用,是本诗成功的最 大诀窍。“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 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千金”“三百”“十千”等夸 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其豪情而不觉空泛。
2.大胆夸张。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 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 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 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课文内容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斗酒十千恣欢谑。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 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 《行路难》中略有表现。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 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 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 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 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 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鲁人版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鲁人版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②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___副__词__,__超__过_________ (2)过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__动__词__,__犯__错__误_____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_动__词__,__指__出__过__失__,__责__备____
⑤大母过.余曰 ___动__词__,__探__访__,__探__望_______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副__词__,__过__分__,__过__于______
(3)与
①去时里正与.裹头 ____动__词__,__给______ ②被驱不异犬与.鸡 ___连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____ 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_介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
①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名__词__,__意__图_____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__名__词__,__心__得__,__收__获________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____动__词__,__实__现__,___达__到_______
(7)危①②危苏.樯子独正夜襟舟危.坐_而__问_形_客_容_曰_词__,____高___名_____词____,___正__,__端__正______ ③危.言耸听 __形__容__词__,__使__人___惊_奇___的______
◆ 作者卡片 ◆ 杜甫 (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 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 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 苦,被称为“诗史”。

高中语文1.1将进酒教案 鲁人版(08版)选修

高中语文1.1将进酒教案 鲁人版(08版)选修

鲁人版选修《唐宋诗词》1.1《将进酒》教学素材一、李白和岑勋、元丹丘的友谊岑勋生平不详。

李白在《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中称他是“相门子”,但文献上没有记载。

李白的同代人岑参有“吾门三相”之说,这里或许是诗人有意附会以抬高他的身价。

后来隐居鸣皋山。

《河南通志》说此山在嵩县东北50里。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

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在《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多达11首。

从“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来看,两人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

嵩阳,即嵩山之阳,这正是元丹丘的主要隐居地。

从李白诗中可以看出,他又常到别处去隐居或修炼。

例如,“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说明他在西岳华山修炼过;从“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可以看出他还到过四川。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

全诗如下: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蹇余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将进酒》很可能就是这次酒宴上的祝酒辞。

二补充注释1.三百杯——《世说新语·卷二·文学第四》注文云:“袁绍辟(bì,征召)玄(即郑康成),及去,饯之东城。

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喝醉了还能自加克制,保持温和恭敬的态度)之容,终日无怠。

”2.曹植简介——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

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徒封临淄侯。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转化的复杂性。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预习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2、背景资料补充《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二、基础积累·厚积薄发1. 默写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化作相思泪。

(4),独酌无相亲。

,对影成三人。

(5)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识记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一饮三百杯()..明镜悲白发()②会须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课堂学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诗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分析。

李白《将进酒》预习资料

李白《将进酒》预习资料

李白《将进酒》预习资料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复制下一首赞34515乐府,唐诗三百首,咏物,抒情,哲理,宴饮译文及注释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注释将进酒: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

一说指父母。

一作“床头”。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谜。

谜面是:酉时下大雨。

酒。

真聪明!我相信今天和一群智者对话一定是非常愉快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杜甫的一首诗《饮中八仙歌》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李白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2、展示学习目标: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通过诵读感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透过诗文品读李白。

二、书声琅琅(一)知识积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恣欢谑()()千金裘()烹羊()沽取()对君酌()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将进酒》课件(68张)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将进酒》课件(68张)
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 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 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
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 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 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 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 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 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因声求气,就是 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 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 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 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第一次漫游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嵩山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读”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
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 “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 “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 “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 “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 “气细声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音尾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 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 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 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 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 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③音高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 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 乐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王翰
“酒入愁肠,化》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 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 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将”音义不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像这样夸张的手法,本诗中 还有哪几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斗酒十千 ”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以说,夸张是李白诗歌豪放风格
的重要体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之叹。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
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 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 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 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2.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 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 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 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 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 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 见了白发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 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 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 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将进酒
李白
学习目标
•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 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 赏诗歌的能力;
• 重点: •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 2、背诵全诗。 • 难点: •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
导入新课
•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 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 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 是生活不如意,喝酒!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 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 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 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 —《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 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 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 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 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 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 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 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前两行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 感?为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 这一情感的?
悲伤;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 夸张 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
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确把握。
饮中八仙诗(节选)
唐—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曹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