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检测(含答案)

第5课《黄河颂》同步检测(分数:6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黄河以它英雄的气pò,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它zhuó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它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捕育着祖国的英雄儿女!(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气pò( ) zhuó( ) 流宛.转( ) 屏.障(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

(2分)2.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这里指水势浩大.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哺育:喂养,培养。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宛转: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4.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B.《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春创作的组诗,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套)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套)附答案
7.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8.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答案: 训练一 一. pò péngpài zī píng wǎn bǔ 澜 巅 概 篮 二.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黄河落天走东海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5、 长河落日圆 三. 1、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 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四.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 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 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3、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华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五、1、B 2、B 3、A 训练二 (一)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劈开(pī)澎湃(bài)山巅(diān)B.浊流(zhú)扮演(bàn)构筑(zhù)C.哺育(pǔ)发源(yuán)屏障(zhàng)D.气魄(pò)宛转(wǎn)流泻(xi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赞歌昆仑掀起韵律B.倾泄浩荡谱曲发源C.坚强惊涛响彻中原D.滋长劈开榜样豪迈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海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是比喻支流)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国家飞速发展,平稳过渡,因此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力挽狂澜的企业家。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了。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随之到来,为应对浩浩荡荡的车流,交警部门制订了交通应急处理方案。

B.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C.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D.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容易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澳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

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2套)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2套)及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5 《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摇lán()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万里写入胸怀间。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5.大漠孤烟直,。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四.答。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五.选择。

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3.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训练二(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边扮演!望黄河滚滚,啊!黄河!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坚强,惊涛澎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狂lán()哺.育()澎湃..()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它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的“民族精神”指。

4、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口语交际:一个顾客在酒馆里喝啤酒。

当他喝完第二杯后,问酒馆的老板:“你们这里一星期能卖出多少桶啤酒?”“40桶。

”老板得意地回答。

“那么,”这个顾客说,“我刚想出来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80桶啤酒的办法。

”老板一听,急忙问:“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很简单!您只要将每个啤酒杯里的啤酒都装满就行了。

”顾客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一)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含答案

《黄河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存与运用。

1. 选出以下加粗字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气魄(pō) 劈成(pǐ) 宛转(wán)B.狂澜(lán) 赞歌(zàn) 发源(yuán)C.屏嶂(zàng) 浊流(zhuó) 滋长(zī)D.山颠(diān)哺育(pǔ) 澎湃(pénɡ)2. 以下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河颂》在文体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滔滔”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份,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滔滔”、“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汹涌澎湃的宏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拍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文学常识。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它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

作品由个乐章组成,它以丰硕的,壮阔的和磅礴的,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 指出以下诗句运用的修辞方式。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万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彭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咱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表率,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像你一样的伟大顽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 以下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它/表现出/咱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或俗语。

二、阅读明白得。

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旁扮演!望黄河滔滔,啊!黄河!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顽强,惊涛彭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此刻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咱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当堂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当堂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6 《黄河颂》当堂达标检测一、写出近义词。

(4分)鄙视——慎重——陌生——慈祥——模糊——柔弱——含糊——恐怖——二、填写关联词。

(4分)1、小明特别爱学习,每天放学后,他( )复习学过的功课,( )预习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2、这雪下得( )大( )小,根本没有止住的意思。

3、昨天作业那么多,我( )做完了,( )写得不工整。

4、( )啄木鸟是保护树木的功臣,( )我们要保护它们。

三、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Pǔ)澎湃.(pài )气魄.(Pò)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C.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D. 赞.歌(zàn)发源.(yuán) 宛.转(wán)四、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为什么?(3分)2.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3分)3. 作者为什么把黄河喻为“摇篮”,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 (2分)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写出两句。

(2分)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一、略二、1.不但而且 2.又又 3.虽然但是 4.因为所以三、B四、1、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是关键词,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2、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4.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hào hào dàng dàng 的黄河同长江一起,bǔyù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黄河颂》以颂歌的形式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C.袁隆平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D.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急躁不安的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往往具有特定指代意义,如“河”指黄河,“江”指长江。

B.《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

C.《黄河颂》的作者冼星海,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D.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

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独立和完整。

作业分层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考点: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

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

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5.(考点:内容理解)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答:6.(考点:理解情感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答:作业分层四:拓展阅读材料一①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古今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
1

6.黄河颂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 ) 狂澜( ) 屏( )障 哺( )育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
3.请根据原文填空。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________;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________!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________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________
筑成我们民族的________。
4.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5.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
2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
3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9.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
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10.“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二)
A B
生命诚可贵, 砍头不要紧,
爱情价更高。 只要主义真。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
4

若为自由故, 杀了夏明翰,
二者皆可抛。 还有后来人。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生命诚可贵( )
②若为自由故( )
12.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三、写作
13.题目:我心中的楷模
要求:①六要素要交代清楚明白;
②不少于3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
5

参考答案
一、1.diān lán pínɡ bǔ
2.巅:山顶。狂澜: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发源:开始流出;起源。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3.略 4.略 5.略
二、(一)6.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从不同方面
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7.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
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8.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9.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
10.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
11.①的确、实在 ②死亡
12.①后两句。自由高于一切,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 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有坚定
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者前赴后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13.思路指导:要抓住写作对象的典型事迹来写,同时要注意多种手法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