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7 洪水》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 1 课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

能力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目标: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教学时间:分 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 3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二、地球的形状: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

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

2、模拟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最新资料推荐------------------------------------------------------ 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

《洪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洪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洪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洪水》是由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上海的洪水灾害,表现出了鲁迅对社会弊病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洪水灾害对人民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警示。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重要的文学作品吧!一、课前预习1. 阅读《洪水》,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2. 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鲁迅选择写《洪水》这个主题?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3. 在读写过程中,注意标记文中的重要内容和难点词汇,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准备。

二、课堂学习1. 分段阅读《洪水》,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2. 重点解读文中描述洪水灾害的部分,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运用。

3. 分组讨论:洪水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4. 思考题:鲁迅在《洪水》中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你认为这种精神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启示?三、课后延伸1. 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谈谈对《洪水》的感悟。

2. 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当前我国各地发生的洪水灾害情况,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3. 自主学习:选择一则有关洪水防范和救援的新闻资讯,撰写一篇评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洪水》这篇经典散文的意义和内涵,还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知乎导学案】第二课时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45分钟的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介绍洪水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第二节课主要讲解洪水的防治措施和适应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洪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掌握洪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洪水的防治措施和适应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7课《洪水》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7课《洪水》教学课件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防灾减灾
第27课 洪水
思考:洪水真的这么可怕吗?
洪水冲毁了村 庄,导致人员 伤亡。
洪水真的这 么可怕吗?
洪水的形成
在上游快速倒下大 量的水,会发生什 么情况呢?
一起来做模拟实验
• 在大的泡沫盒底部一角钻一个口,作为下游的出水口; • 将泥沙在泡沫盒内堆积成上游两河道汇集到下游一河; • 倾斜放置泡沫盒,取两大烧杯水,分别从上游两河道
防御洪水
• 洪水是危害非常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修建水坝、防洪堤 和排水系统,使洪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但是,面对洪水最好 的方法还是避让和疏导。
课件设计:李智成
• ③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 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预防山体滑坡、滚 石、泥石流的伤害。
洪水来了要保护自己
• ④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 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 ⑤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 免发生传染病。
洪水来了要保护自己
• ①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 山坡、高处等地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 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 ②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 处、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独自游水转移。
慢慢倒入,观察现象。 • 再取两大烧杯水,分别从上游两河道快速倒入,观察
现象。 • 对比两次实验的现象。
什么是洪水?
• 洪水是由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因素引起 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导致有关地区被淹没或 冲毁的自然灾害。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简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粤教版科学五下册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科学五下册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物质的运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技术与生活、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共15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物质的运动与变化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2.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运动、变化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与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与宇宙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宇宙。

2.讲解: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宇宙、天体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观测,了解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第四课时:技术与生活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与生活。

2.讲解: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技术、创新、应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4.实践:分组进行技术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第五课时:能量的转化与利用1.导入:通过实验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2.讲解: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如能量、转化、利用等。

3.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4.实践:分组进行实验,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规律。

五、课后作业1.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7《洪水》教案练习

4.27《洪水》教案练习
4、引导学生讨论:洪水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总结:洪水是由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导致有关地区被淹没或冲毁的自然灾害。
5、讨论:洪水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
洪水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
二、活动2:洪水的危害
1、洪水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会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归纳: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2)除了关注发布的洪水预警信号之外,还有哪些防御措施?
教师总结:
①我们通过修建水坝、防洪堤和排水系统,使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
②面对洪水最好的方法还是避让和疏导。
(3)洪水来了,我们该怎么逃生?
教师总结:
①洪水爆发时,尽快撤离。若洪水来得太快,应迅速转移到高处。
②不要在洪水中行驶,或停留在车里,要立即离开汽车。
(2)实验操作
①把泡沫箱放在凳子或桌子上,稍稍倾斜
②把细土、沙子和碎石混合装进泡沫箱
③如图制作河流,河流上游要有分支
④把泡沫箱戳个小洞,小洞下方放小桶
⑤在河流上游用杯子往里倒水
(3)观察记录
水量
河流下游情况
上游同时倒2杯水
上游同时倒4杯水
上游同时倒6杯水
……
我发现
教师总结:上游同时倒2杯水,河流下游水位较低,水基本流到小桶里;上游同时倒4杯水,河流下游水位较高,水来不及流到小桶里;上游同时倒6杯水,河流下游水位高,蓄水量大;……我发现:雨量越大越容易爆发洪水。
四、拓展提高:我国最大的防洪工程——三峡大坝
(展示图片)
位于长江上游
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使湖北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教学设计7、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8、分享与交流。

(如果把拱座移开,拱桥就不能再承重了,拱座起到支撑拱桥的作用。

)9、出示拱桥的结构。

分享交流观察拱桥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拱座的作用。

认识拱桥的结构课堂小结1、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适合建拱桥。

2、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3、拱桥的拱座起到支撑作用。

板书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实验步骤:(1)、按照计划,将切好的小块拼接成拱圈。

(2)、将重物放在拼接好的拱圈上,直至拱圈下榻。

(3)、记录实验数据。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展示拼接成果。

3、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五、得出结论。

1、分享交流:我发现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动手实验展示成功分享交流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梯形小块更容易拼接,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课堂小结1、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板书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B、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悬索桥的承重能力。

4、得出结论: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5、讨论:在悬索桥中,悬索和桥塔分别起了什么作用?(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有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更强,悬索可以支起桥面。

知道悬索和桥塔的作用课堂小结1、悬索桥的跨度大,主要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组成。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全册知识点(2022年2月修订)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全册知识点(2022年2月修订)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第2课时教学设计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5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桥梁里的框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五三次。

(4)、再拼一个没有悬索的悬索桥。

(5)、向悬索桥添加砝码直至桥面下榻,记录数据,重复三次。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 、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B 、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悬索桥的承重能力。

4、得出结论: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5、讨论:在悬索桥中,悬索和桥塔分别起了什么作用?(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构交流讨论悬索的作用。

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有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更强,悬索可以支起桥面。

知道悬索和桥塔的作用 课堂小结1、悬索桥的跨度大,主要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组成。

2、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板书巧用悬索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桥梁里的框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结构能增强框架的稳固程度。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6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时教学设计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连一连。

水中有很多微生物。

微生物中既有单细胞的,又有多细胞的。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2课时教学设计发霉了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3课时教学设计1、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加工制造出各类发酵食品。

《洪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洪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洪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洪水的形成原因和风险;2.精通洪水防治的措施和方法;3.培育同砚的环境认识和自我保卫认识。

二、教学内容:1.洪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洪水的风险及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3.洪水防治的措施和方法;4.洪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洪水的风险及防治措施;难点:洪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同砚介绍洪水的相关知识;2.谈论法: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洪水防治的有效措施;3.实践法: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洪水防治措施。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洪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同砚了解洪水的定义;2.介绍洪水的形成原因,让同砚了解洪水的成因;3.展示洪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同砚感受洪水的威力。

第二课时:洪水的风险及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1.讲解洪水对人类和社会的风险及影响;2.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洪水对当地社会的影响;3.安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洪水风险的文章。

第三课时:洪水防治的措施和方法1.介绍洪水防治的措施和方法;2.让同砚分组设计洪水防治方案;3.展示同砚设计的方案,让同砚互相进修。

第四课时:洪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讲解洪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环境受洪水影响的状况;3.总结本次进修内容,检查同砚的进修效果。

六、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同砚的参与度、表现等;2.作业表现:同砚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深度;3.实地考察报告:同砚对实地考察的总结和分析。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洪水相关图片和视频;2.实地考察场地:用于同砚实地考察;3.老师教材:用于老师讲解和引导同砚进修。

八、教学反思:1.同砚反馈:听取同砚对本次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2.教学效果评估: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和同砚的进修状况;3.改进措施:依据同砚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洪水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洪水的成因、洪水的危害和特点。

(2)知道洪水预警信号标志,了解防洪避险措施。

2.科学探究
(1)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了解洪水来临时逃生自救的方法,培养应对能力3.科学态度
(1)树立正确看待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2)关注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2.活动指引
任务驱动页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正在看电视,电视画面是:洪水淹没了一幢房子,只露出屋顶,有人在屋顶上呼救。

产生问题:洪水冲毁了村庄,导致多人死亡。

洪水真的这么可怕吗?任务驱动: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洪水成因和危害。

活动1 凶猛的洪水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

洪水发生往往都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重现“洪水”。

为了让学生了解洪水,安排了“暴发洪水”的模拟实验。

教科书呈现的模拟实验图片:上游的支流汇集到下游,如果雨量非常大,下游的河道会怎样?
通过实验,了解雨量的大小与洪水形成的关系,即雨量大容易暴发洪水;知道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速上涨的水流现象。

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

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从洪水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

活动2 洪水的危害
活动2安排了“洪水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会带来哪些危害?”在学生知道洪水成因的基础上,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并思考洪水的危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
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

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教科书呈现的两幅图片,一幅是洪水冲毁了房屋,另一幅是洪水淹没了农田。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自然联想洪水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通过讨论,了解洪水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并思考人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园。

因此,设计了“人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园”的问题。

随时进行自然灾害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个单元活动中,都渗透了关注气象预报重要性的认识。

“发布洪水警报,以便人们在需要时做好准备,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利用一组照片表示具体避防措施。

读图并利用琪琪提示“在洪水中逃生时,应远离电线杆等带电物体”。

同时,课文提示:“洪水是危害非常大的自然灾害,可以通过修建水坝、防洪堤和排水系统,将洪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但是,面对洪水最好的方法还是避让和疏导。

”以便加强学生对洪水防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