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导体与绝缘体陈建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探究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手机等,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总结导体的特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绝缘体的特点,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半导体、纳米材料等。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记录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导体与绝缘体1.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导体与绝缘体教科版(共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共23张PPT)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 称它为导体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 称它为 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共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共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共23张PPT)
检测物体导电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 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 复检测多次。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共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远离掉落的电线!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不能拉扯电线!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安全用电!
不用湿布擦电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好好保护电器绝缘体。 除了插头外,不要把手指或其他任何东西插 进电源插座 不要接入太多的电器而使电路超负荷工作
……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导 体也一定是金属。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导1.体5与绝导缘体体与|绝缘教体科|版 教(科 共版 23张(P共PT2)3张PPT)
教科版科学四下1.5《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1.5《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逐步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锻炼这些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在联系,如何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电线、橡胶手套等,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性质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物质。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通过时的不同表现,加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导体与绝缘体》教科版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二、实验器材自制电路检测器、金属棒、木棍、橡皮、铅笔芯、泥土、自来水、新鲜的树枝、身边常见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利用自制装置能较好的对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进行导电与否的检测,并且声光显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废旧电器材料,制作半导体振荡电路,控制偏置电阻,给三级管基极信号,使它导通与截止,推动喇叭发声,发光二极管闪亮。
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知道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容易导电,是导体。
科学探究:1、引领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完成探究活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有关检测的方法,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规范操作和安全用电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物质不断改进与探索,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电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这一课的活动中,将引领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物质按照导电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更能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
(二)利用自制的装置检测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三)寻找教室里的电器设备,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同样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利用教材中的方法检测常见材料的导电性。
(二)应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非金属的铅笔芯(石墨)、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三)检测记录比对,发现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导体与绝缘体教科版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二、实验器材自制电路检测器、金属棒、木棍、橡皮、铅笔芯、泥土、自来水、新鲜的树枝、身边常见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利用自制装置能较好的对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进行导电与否的检测,并且声光显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废旧电器材料,制作半导体振荡电路,控制偏置电阻,给三级管基极信号,使它导通与截止,推动喇叭发声,发光二极管闪亮。
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知道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容易导电,是导体。
科学探究:1、引领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完成探究活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有关检测的方法,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规范操作和安全用电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物质不断改进与探索,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电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这一课的活动中,将引领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物质按照导电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更能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
(二)利用自制的装置检测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三)寻找教室里的电器设备,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同样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利用教材中的方法检测常见材料的导电性。
(二)应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非金属的铅笔芯(石墨)、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学生手拉手串联起来检测(三)检测记录比对,发现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活树枝都是导体。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下册郑重说明: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业本.一直是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近几年.由于该作业本数次修订.之前由科学老师志愿者编写的作业本参考答案已不便继续使用.许多地方都出现题目和答案不一致的现象。
为此.我们重新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下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下:姚力军(小兔子)、张淑飞(灰灰恢)四下:陈晓吉、孙小宝(叨叨客)、曹建清(清心)五下:陈亚飞(海阔天空)、吴凤(happy小豌豆)、朱建英(小七)六下: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统稿:陈建秋(不睡觉的兔)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由姚力军(小兔子)、张淑飞(灰灰恢)负责提供.若有异议可联系相关老师交流.也可以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论坛地址:本册参考答案目录:四下第一单元.2—4面.陈晓吉编写;5—12面.孙小宝(叨叨客)编写四下第二单元.13—16面.陈晓吉编写;17—23面.孙小宝(叨叨客)编写四下第三单元.24—29面.曹建清(清心)编写四下第四单元.30—34面.曹建清(清心)编写四下综合练习:35—36面.曹建清(清心)编写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连线。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静电现象:下雨前天空会打雷;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2、选择(1)C (2) C(3)B2、点亮小灯泡1.连线题。
2、图略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3、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写╳;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3、简单电路1、2、4、判断(1)√(2)(3)4、电路出故障了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出故障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重点1.2.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3 教学难点1.3.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1.3.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1.4 教学方法1.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1.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1.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1.5.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1.5.4 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5.5 总结:对本次实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2.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2 教学重点2.2.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3 教学难点2.3.1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2.3.2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4 教学方法2.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2.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2.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六章:电学,其中“导体与绝缘体”为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活动以及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及特性;2.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场景。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2.能够合作学习并分工合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2.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互相合作、学习、帮助。
三、教学策略本课程主要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实施:•PPT讲解: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特性和应用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感受;•小组讨论:安排小组任务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场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并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PPT讲解: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特性和应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3.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感受;4.小组讨论:安排小组任务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场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结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展示学生实验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明确,教学策略也比较丰富。
在实施教学策略时,我们采用的是PPT讲解、合作学习、实验活动等方式,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的兴趣得到了高度调动。
同时,实验室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时间的限制,实验过程不能过于简单和复杂,要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也存在差异,讨论的深入程度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 灯泡发光,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 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 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 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 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 况记录下来。
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检测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物体的导电性
我们的检测记录
物体名称
预测 亮 不亮 亮
检测1 不亮 亮
检测2 不亮
检测说明 导体 绝缘体
橡皮 回形针 塑料尺 白纸片
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应该怎样正确使用?
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导体与绝缘体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1、观察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重新接亮小灯泡,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1)把两个塑料皮接触在一起 (2)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 (3)把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
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 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 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