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涩脉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关系探讨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精)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11-04-27 09:55:00 ] 编辑:studa20作者:燕海霞,王忆勤,宫爱民,李福凤,付晶晶【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有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形成与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文章就近十余年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开展的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 脉象; 血液动力学; 机制; 研究现状Abstract:Pulse diagnosis is one of TCM diagnosis methods to examine illness and recognize syndrome in clinic.Prio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pulse and 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Considerable achievement have been made 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CM pulse by hemodynamic analysis.General survey in study of pulse by hemodynamic methods was reviewed and idea for further research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TCM; Pulse; Hemodynamics; Mechanism; Research status脉诊是中医临床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中药对33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肢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例 , F 8 , 下肢 1 ; 于股 动脉 者 1 , 右 肢 例 双 5例 发 6例 胭
动脉 者 7 , 例 胫前 、 后 动 脉 者 ] 胫 0例 。分 期 ( o ti F nan
法 ) Ⅱ期 2 (66 ) Ⅲ期 1 (0 3 ) Ⅳ期 : 2例 6 .7 . 0蜘 3 .0 .
剧烈疼 痛 、 坏疽 而截 肢 。 我们对 于 19 99年 l 2月 ̄2 0 00 年l 0月期间住 院 及部分 门诊 A ( ^进行 中药 治疗 s)病
4周 。 观 察息 足 甲襞 微循 环 及 职 下肢 动 脉 血 流速 度 并 改变. 结果 显示 有较 好的效 果 , 报道 如下 现 1 临床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观 察 的 病 ^ 为在 1 9 . 所 9年 l 9 2月 ~
1例 ( . 3 ) 合 并病 : 血 压 1 3 O ; 高 , 心病 4例 , 5例 冠 糖 屎病 9例 , 高脂 血症 7例 , 脑血 栓 3 。 例 1 3 辅 助 检查 : 线 平 片显 示主 动 脉 、 . x 锁骨 下 动 脉和 腹 主 动脉钙 化 阴影 , 色超 声 多 普勒 显 示下 肢 动 脉 内 彩 膜增厚 、 斑块 、 部分 有血 栓形 成 、 远端 血 流速度 减慢 , 踝 肮 指数 <0 9 , . 7 眼底 检查 显示 小动脉 I~ Ⅱ期 硬化
维普资讯
中压 杂 志 2 0 0 2年 4月第 4 3卷 第 4 期
27 3
中药 对 3 例 动 脉硬 化性 闭塞 症 患 者 甲襞 微循 环 3 和肢 体 血 流速 度 的影 响
葛 辛 ’ 葛 艽
摘要 观察中药对动 脉硬化性 闭塞 症 ( O) AS 患者微循 环和 下
动脉 硬 化 性 闭 塞 症 ( O) 中 老 年 患 者 常 见 的 AS 是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脉法解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一、脉法解一 (3)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 (8)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 (9)问:讲讲六阴脉。
(9)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 (9)问:牙痛有何妙方? (10)问:吐酸水的病机? (10)问:有个朋友找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11)二、脉法解二 (12)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
”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 (14)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15)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
(15)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15)问:脉阴阳是指什么 (16)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 (16)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
(16)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 (16)问:晚上 1—3 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 (17)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 (17)问:左脉细,右脉大 (18)问:如何学脉法 (18)问:日本汉医书如何 (19)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19)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 (19)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 (20)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 (21)三、脉法解三 (21)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 (23)问:那迟数脉只能根据一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
(23)问:作为客热,不能消谷,这里面这个客热这个热是指脉数还是指阳虚发热? (31)问:我想问一下,那个伤寒论122条说的,有条文说得这个,数为客热,客在这代表假的意思,不是外来之热的意思,是不是假热的意思是吗? (31)问:那这种火是吧它除了比方脉数之外呢,还有没有像其它的比如像口干啊什么的,这些其它的一些热象,体温高啊,或者病人自我感觉发热,有没有其它的说这些脉数,还有其它的热象吗?就这个阳气不能潜降的这种发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导语在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活动时疼痛、跛行、甚至坏疽等,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的标准、技术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1.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它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内血流情况。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要特别关注下肢动脉的管腔直径、管壁厚度、血流速度和血流特性等指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
2. 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峰值速度是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根据不同的病变程度,其血流峰值速度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超声检查中,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流峰值速度,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患者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闭塞等异常情况。
3. 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血管腔内的情况。
通过血管内超声,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壁的情况,包括斑块形成、狭窄程度以及存在的血栓等,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与临床应用1. 技术要求在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需要熟练操作超声仪器,准确地获取患者下肢血管的各项指标。
医生需要对超声图像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诊断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
另外,由于下肢动脉较长且深层,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有一双稳定的手和丰富的经验,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临床应用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迅速明确患者下肢动脉的病变情况,并据此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金匮要略》趺阳脉诊法探析

《金匮要略》趺阳脉诊法探析
李霞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15)006
【摘要】@@ 趺阳脉诊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趺阳脉,即足阳明胃经冲阳穴所在部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趺阳脉,候胃气,主脾胃病,对诊断脾胃病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409-410)
【作者】李霞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相关文献】
1.《金匮要略》趺阳脉浮意义探析 [J], 王静波;连建伟
2.人迎、寸口、趺阳脉的牛顿射血力分析 [J], 任亚娟;肖沪生;徐芳;刘萍;马菲菲;王艳春
3.人迎、寸口、趺阳脉的牛顿射血力分析 [J], 任亚娟;肖沪生;徐芳;刘萍;马菲菲;王艳春
4.趺阳脉诊探析 [J], 陈建强
5.仲景脉法之趺阳脉诊法探析 [J], 张永利;赵天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意义探析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意义探析王静波;连建伟【摘要】欢阳脉诊法是中医脉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仲景继承了这一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亦非常重视欢阳脉诊,他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对于该诊法多次论及.笔者尝试将<金匮要略>中趺阳脉浮的条文作一探析,归纳出其脉浮主胃气,但分虚实两端.以期能抛砖引玉,倡导张仲景之学,将趺阳脉诊法能够重新运用于临床.【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5【总页数】2页(P473,486)【关键词】《金匮要略》;趺阳脉诊法;浮脉【作者】王静波;连建伟【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趺阳脉属足背动脉,其解剖位置在足背第二、第三跖骨之间,体表约有2cm~4cm触到的动脉搏动者。
趺阳脉诊法最早见于《内经》的三部九侯法。
《素问·三部九侯论》云:“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故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
”又《素问·评热病论》云:“……胃脉在足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冲阳绝者,死不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两跗之上,脉坚若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以上经文一方面显示冲阳即趺阳脉之所在,二乃趺阳脉有着诊断脾胃病的价值。
张仲景依据以上理论,亦较重视趺阳脉的诊断价值,如其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明确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以此来批评当时某些医生不深入学习与实践、不重视趺阳脉诊等草率的医疗作风。
其将单独切诊趺阳脉或寸口脉互参以及与少阴脉结合,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
试论涩脉的脉象

试论涩脉的脉象【关键词】涩脉;脉象研究;脉象涩脉是往来艰巨、如轻刀刮竹的一种脉象,主精亏、血虚、瘀滞和顽痰。
涩脉与结脉、代脉为一类脉象,都是以迟缓为一起脉率,其性质均为阴。
涩脉的脉象特点为脉率迟缓、脉形细小、脉律不齐、参伍不调,有如雨沾沙之脉感[1]。
笔者通过对100例涩脉患者脉象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脉律涩脉是脉率迟缓、脉律微微止歇、脉形细小、充盈度较为充实的一种现象。
《脉象》载:“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王冰说:“涩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滞也。
”[2]“蹇滞”即滑伯仁所说的“往来难”“如轻刀刮竹”,也即张璐所指的“涩滞不前”。
“蹇滞”“往来难”“参伍不调”“涩滞不前”都是描述脉律,“蹇滞”是指脉律不均匀,“往来难”和“涩滞不前”是指脉有止歇。
李中梓说:“盖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
”100例涩脉有67例有不规那么的止歇,止歇的时刻平均不到秒,时刻超级短,往往被忽略而误以为是正常脉律。
“参伍不调”是指间歇的周期不规那么。
依照咱们的研究,涩脉可有不到秒的不规那么的止歇,这一点和前人描述是一致的[2]。
2脉率涩脉的脉率古代医家已有定论,李中梓说:“迟细而短。
”戴启宗说:“细而迟。
”因此涩脉的脉率为迟缓脉率。
依照咱们对100例涩脉的研究,有49例为迟脉,36例为缓脉,85%的脉率为迟缓脉率。
由此可见涩脉是迟缓基础上的不规那么的微微止歇的一种脉象。
前人把涩脉划定为阴性脉象,这是要紧的依据。
也依照这一点,能够以为寒邪、湿邪和寒性的瘀血、痰饮、阳虚是形成涩脉的大体缘故。
3脉形涩脉的脉形为短而细小。
李中梓说:“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短”,不及本位,关脉明显,寸脉与尺脉之位缩短;“细”,脉形如线,指下分明。
短细脉为细小脉,故涩脉的脉形为细小。
细小是气血不能充分输出的表现,而见血虚、气虚或瘀滞,故涩脉主精亏、失血、血虚、瘀滞。
100例涩脉中短细小者57例,弦长细小者38例,正常者5例。
4脉力脉力有三种,一是无力脉,二是有力脉,三为接近平力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 n e 2 0 1 5,Vo 1 .1 7, No . 3
湖 北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57 ・
先用N X一3型 多功 能脉 图仪 , 对切诊为涩脉 的病例将脉 象仪 的传感器探 测点置 于被 测试者跌 阳脉 搏动 最明显处描记 脉 图, 选其 中与参照脉 图基本一致的作为的样 本测取数据 , 从 脉 图上读 取主 波高( Y ) 、 主 波升 支角( P ) ; 然后在 同一下
肢 用彩 超 检 测 动 脉 壁 和血 流 , 分 别从 近 心 端 向远 心 端探 查股 动脉 一股 浅 动 脉 一胭 动 脉 一 腓 动 脉 一足 背 动 脉 u s s i o n o n R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a u s a t i o n o f I n s t e p Pu l s e— — u n e v e n Pu l s e a n d Lo we r Ex t r e mi t y Ar t e r i a l Bl o o d Fl o w Ve l o c i t y Re s i s t a n c e
YE Yi ng y ue
( H u b e i C o r p s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A r m 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s, Wu h a n 4 3 0 0 6 1 )
测 得 对 应 下肢 动 脉 各 段 斑 块 、 狭 窄处 的最 大血 流速 度 和 阻力指 数 , 各 取 其 平 均 值 。结 果 指 切 法 与 脉 图 法 符 合 率 7 0 . 6 9 %, 主波高( Y ) 、 主 波 升 支角 ( P ) 分别与平均血流速度 ( x 1 ) 、 平均 阻力指数 ( x 2 ) 成二元 线性 回归 ( P<0 . 0 5 ) , 主 波 高( Y ) 与主波升 支角( P ) 成 一 元 直 线相 关 ( P<0 . 0 5 ) 。结 论
f l o w v e l o c i t y ,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 . Me t h o d s 4 1 c a s e s f e l t t h o s e i n s t e p p u l s e a f t e r u n e v e n p u l s e, w h i c h wa s t r a c e d t h e s i t e t h a t i n s t e p p u l s e p u l — s a t e d o b v i o u s l y o u t p u l s e d i a g r a m b y NX 一3 m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 i n s t r u me n t, s e l e c t i n g mu c h t h e s a me a s r e f e r e n t i a l p u l s e d i a g r a m a mo n g t h e m
A b s t r a c t s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c a u s a t i o n o f i n s t e p p u l s e —u n e v e n p u l s e a n d l o w e r e x t r e m i t y a r t e r i a l b l o o d
化 有 直 接 的 关 系。
趺 阳脉 涩 脉 的 成 因 与 下 肢 动 脉 血 流 速 度 、 阻 力 指 数 的 变
关键词 : 跌 阳脉 ; 涩脉 ; 下肢 动脉 血 流 速 度 ; 下 肢 动 脉 阻 力指 数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1 . 1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9 8 7 x . 2 0 1 5 . 0 3 . 1 8
趺 阳涩 脉 成 因与 下肢 动脉 血 流速 度 、 阻 力指 数关 系探 讨
叶映 月
( 武 警湖北 总 队 医院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6 1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跌 阳脉 涩 脉 的 成 因与 下 肢 动 脉 血 流 速 度 、 阻力 指 数 的 关 系 。方 法 4 1例 趺 阳脉 为 涩 脉 的 患 者 ,
f o r s a m p l e t o m e a s u r e d a t a,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h e i g h t o f t h e ma i n w a v e ( Y )a n d t h e a n g l e o f t h e ma i n w a v e ( P ) . T h e a r t e i r a l w a l l a n d b l o o d l f o w o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