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方法的食物链氮素区域间流动——以黄淮海区.

合集下载

食物链养分流动特征及其评价

食物链养分流动特征及其评价
马林,2009
食物链养分流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N and P flow in food chain is the key process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 N and P effects is greatly depended on Resource their flows and use efficiency in food chain • Food demand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ir flows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a
Crop Production 8.3
Hou et al, 2013
Water 0.36
+ 0.37
Water 0.73
+1.25
Water 1.98
+0.85
Water 2.83
Unit: Million tonne (Mt)
养分环境流量及其相对贡献-P
Phosphorus losses
3
2.5 Amounts of P losses(Mt)
Crop Production 46.1
Hou et al, 2013
Water 3.3
+ 2.8
Water 6.1
+ 5.6
Water 11.7
+3.5
Water 15.2
Unit: Million tonne (Mt)
Nitrogen flow in the food chain of China
The change of N flux (Mt)
9 8 7 6 5 4 3 2 1 0 1980 1990 2000 2010 Cropland 100 90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2024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2024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2024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导致的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食盐加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施用的氮素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D.农田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4.据报道,近日美国人罗伯特·杨被判罚1.05亿美元,当庭承认其“酸碱体质理论”为骗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健康体质为碱性体质,摄入碱性食物可改善体质B.许多慢性病、癌症及亚健康状态都与酸性体质有关C.血浆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进食不会导致内环境pH明显上升或下降D.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体液pH都在7.35以下,属于酸性体质5.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动物都同时存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同时作用时间也长C.下丘脑的细胞能分泌激素,也能产生神经递质D.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清除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6.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C.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028.(10分)T2噬菌体、大肠杆菌和肺炎双球菌都A.含有DNA和RNA B.有核糖体和生物膜C.含有蛋白质和核酸D.能独立完成DNA复制二、非选择题9.(10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25日“华华”诞生。

基于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方法的食物链氮素区域间流动——以黄淮海区为例

基于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方法的食物链氮素区域间流动——以黄淮海区为例

基于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方法的食物链氮素区域间流动——以黄淮海区为例马林;魏静;王方浩;高利伟;赵路;马文奇;张福锁【摘要】研究利用养分流动的方法建立区域氮素流动模型,试图分析氮素养分在区域间的流动状况.以黄淮海区为例,提出氮素调控策略.结果表明: 2005年,黄淮海区化肥、饲料、植物食物和动物食物氮素盈缺率分别为33%、-120%、38%和65%.养分势是区域食物链养分流动的原动力,此外,人口数、城镇化率、耕地面积、GDP、运输距离、运价、市场价格和政府调控等也是影响食物链氮素养分在区域间流动的重要因素.2005年,黄淮海区是化肥、食物氮素的源,而是饲料氮素的汇.北京地区无论化肥、饲料和食物氮素都为汇.北京地区单位耕地承载外地区调入的氮素养分负荷为872 kg/hm2.即使这些养分全部在本区域返还农田还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因此,对环北京都市圈食物链氮素养分应该进行区域间协同管理.【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1【总页数】9页(P475-483)【关键词】黄淮海;驱动机理;养分循环;养分资源管理;模型【作者】马林;魏静;王方浩;高利伟;赵路;马文奇;张福锁【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北京,100094;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北京,100094;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071001;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Q148;Q988氮素作为蛋白质的重要组分,是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在“农田-畜牧-食品-家庭”这一食物链养分流动体系中的适量供给是保证粮食增产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此外,由于区域氮素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导致大量养分在区域间频繁流动。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黄淮海地区气候温和,光能较充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宜于一年()熟。

答案:二2.连作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偏耗。

答案:正确3.发展农业生产只需关心能否高产,环境保护可暂不考虑。

答案:错误4.《农作学》这一学科要以()观点安排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兼顾多个农业生产环节。

答案:全局性和整体性5.水蚀也称水土流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

答案:正确6.防治风蚀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答案:正确7.过量施肥不属于农田污染。

答案:错误8.地貌不会影响到光、热、水、土、肥等条件的重新分配,从而也不会影响作物的分布。

答案:错误9.轮作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答案:正确10.复种通过延长光合时间、扩大光合面积来提高年光能利用率,实现作物高产。

答案:正确11.熟制是国际上对耕地利用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答案:错误12.粮食作物结构是指粮食作物内部各种作物面积、产量与产值的比重。

答案:正确13.生物培肥是地力培肥的强化途径。

答案:错误14.一般认为单位面积总经济效益最大时的施肥量就是经济最佳施肥量。

答案:正确15.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种以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答案:正确16.污水灌溉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大力推广不加监控。

答案:错误17.盐渍土是盐土、碱土和各种盐化土、碱化土的统称。

答案:正确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能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这也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

答案:正确19.农业城镇化意义重大。

答案:正确20.种植大户是未来农业的主人。

答案:错误21.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

答案:正确22.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正确2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答案:正确24.撂荒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

第24卷第6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4 No.6102 2008年6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un. 2008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张洁瑕1,2,郝晋珉1※,段瑞娟3,严茂超4(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3.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银川 750021;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摘 要:该文利用能值模型对黄淮海平原17 a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随着外界输入系统能值的增加,渔业子系统和家畜子系统能值产出趋向增加,但总能值产出呈下降趋势,各类能值效率也是如此。

系统能值指标讨论表明系统的发展正趋向于依靠石化能源和经济资源的投入,系统能值投资率不断提高;能值产出率有所下降,但均大于1,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0.27),其中2000年总能值产出高达1.856×1024sej,相当于3.640×1011EM$,高于区域农业产值6.410×1010地;环境负荷率趋向增加,2000年(3.79)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可持续性指数趋于下降。

最后建议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倡动植物多样性培育,以优化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可持续性;能值评估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6-0102-07张洁瑕,郝晋珉,段瑞娟,等.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02-108.Zhang Jiexia, Hao Jinmin, Duan Ruijuan, et al. Emergy assessment on success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o-ecosystem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6):102-10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黄淮海平原区不同农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有机质矿化与CO_2排放估算

黄淮海平原区不同农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有机质矿化与CO_2排放估算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10):2035-2042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黄淮海平原区不同农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有机质 矿化与CO 2排放估算 雷宏军1,2,李保国1,白由路3,黄元仿1,李科江4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45008;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4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 053000)摘要: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中,小麦-玉米1年2作是其主要种植制度。

集约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与管理对粮食可持续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应用修正的碳固持CQESTR模型,对黄淮海平原7个独立肥料长期定位点76个处理的10~20年土壤有机碳动态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受有机物料还田水平的影响,黄淮海平原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年矿化速率差异较大,不同试验点多年平均最低值为2.16%,最高值为5.95%,各试验点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54.2%;这一数值随化肥用量和有机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SOM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耕层土壤CO2排放通量最低值为337.1 gCO2·m-2·a-1,最高值为2 144.3 gCO2·m-2·a-1;各试验点多年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31.9%。

统计分析表明,作物年产量增加1 t·ha-1时,耕层SOM矿化排放通量提高96.5 gCO2·m-2·a-1,耕层SOM矿化速率提高0.22个百分点;土壤年表观呼吸通量不仅反映土壤生物和植物代谢活动强度,还直观反映出耕层SOM的年矿化速率。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有机物投入;模拟;CQESTR模型Estim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Plough Layerand CO2 Emission Under Different Farming Practices in China’sHuang-Huai-Hai PlainLEI Hong-jun1, 2, LI Bao-guo1, BAI You-lu3, HUANG Yuan-fang1, LI Ke-jiang4(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2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08; 3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4Dryland Farming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Forestry Sciences, Hebei 053000 )Abstract: Huang-Huai-Hai plai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 for grain production with winter wheat-summer corn rotation inone year as its dominating cropping system in China.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agriculturalsoils is significant for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10-20-years data of 7 independent long-term soil fertility andfertilizer efficiency experiments total in 76 treatments, SOM dynamics in the plough layer were simulated by the modified CQESTRmodel. The results shows: the SOM mineralization rate (MR) in the plough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magnitudes of annual organicinputs, indicating improvement in SOM quality, the inter-annual mean value of which ranges from 2.16% to 5.95% in the 76 treatments; at the respective sites the inter-annual mean MR of minimum is 54.2% that of maximum.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SOM will rise upon the increment of inorganic manure and/or organic manure applied. The inter-annual mean carbon dioxide flux(F CO2) mineralized from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plough layer ranges from 337.1 g CO2·m-2·a-1 of minimum to 2 144.3.7 gCO2·m-2·a-1 of maximum, on the average the mean F CO2 of minimum is 31.9% that of maximum at the respective sites. Statisticalanalysis shows that MR enhances 0.22 percent point and F CO2 enhances 96.5 g CO2·m-2·a-1 when annual crop yield increases 1 t·ha-1;收稿日期:2005-04-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14C02)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IRT0412)作者简介:雷宏军(1975-),男,湖北大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欧志吉;姜启吴;左平【摘要】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来源,示踪了食物网的主要碳流途径,提出了估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的新模型并进行了相应计算,最终构建了江苏滨海湿地简化食物网模型.主要结论:(1)主要初级生产者的δ13C介于-28.856×10-3与-10.952×10-3之间,δ15N介于1.219×10-3与6.496×10-3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消费者个体的δ13 C介于-27.564×10-3与-11.641×10-3之间,δ15N介于4.462×10-3至10.339×10-3之间;(2)研究区生态系统可以划分成潮间带和潮上带两个亚生态系统,其中潮上带的主要食物源为芦苇,潮间带的主要食物源为互花米草及微体藻类,盐蒿对两个亚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食物贡献率,但均不高.(3)研究区的大型底栖生物及草食性哺乳类大部分占据第二营养级;(4)研究区动物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功能类群,即植食性哺乳类、植食性昆虫、鸟类、淡水游泳类、成水鱼类、底内动物、底上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总之,潮间带动物比潮上带动物的食物组成多样性略高,与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基本吻合.另外,潮间带生物的食物竞争十分激烈,光滩上分布有一定重叠的优势种并存在一定的食物生态位分化.%It was analyzed that δ13 C and δ15 N of plants, animals and faeces, then built up a simplified salt marsh food web model in Yancheng coastal salt marshes, Jiangsu Province. The main results showed: (1) Theδ13C value of primary producers are between-28. 856 × 103 and- 10. 952× 10-3, and the δ15 N are between 1. 219 × 10-3 and 6. 496 ×10-3 ,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δ13 C value of consumers are between- 27. 564 × 10-3 and -11.641× 10-3, and the δ15 are between 4. 462× 10-3 and 10. 339×10-3; (2) The ecosystem of Yancheng coastal marshes can be dividedinto intertidal sub-ecosystem and supratidal sub-ecosystem, and the main food source of supratidal belt is Phragmites australis, while in the intertidal belt are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micro-algae, Saudea salva contributes to both the two sub-ecosystems but with low contribution; (3) Most of the large herbivorous mammals and benthic organisms in Yancheng coastal marshes occupy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4) The animals living in Yancheng coastal marshes can be divided into 8 major ecological groups as herbivorous mammals, herbivorous insects, birds, fresh-water swimming animals, salt-water fishes, endofauna, epifauna and zooplank-ton. Therefore, the diversity of animal foo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tidal belt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pratidal belt. The food 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tidal animals was very intense,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hich overlapped on the bare belt have a slightadj food niche differentiation.【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9页(P149-157)【关键词】碳同位素;氮同位素;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食物网【作者】欧志吉;姜启吴;左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1 引言生物有机体在长期代谢过程中,稳定同位素会以一定规律发生分馏,生物的食性以及营养级等众多信息被保留在稳定同位素中[1-2]。

生态学公式

生态学公式

生态学公式1-40(总7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涡度协方差技术测定CO2通量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逻辑斯缔方程三峡库区森林碳储量的计算公式中华鲟产卵场平面平均涡量计算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测量不确定度菹草生长动力学模型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增强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土壤敏感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基于进化博弈的理论模型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构建区域氮素流动模型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蚧虫群落与天敌功能团的时空动态计算公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模型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的垂直变异分析尖角突变模型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计算公式生态学理论中指标计算公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方法持水量计算公式点格局分析中边缘校正的一种新算法土壤质量退化指数热值与碳含量计算方法种群增长参数计算公式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的计算公式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体系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产业生态群落关联度赋值方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N2O累积排放量与温度拟合方程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预测模型证据权重模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的回归方程生态经济效益能值分析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计算公式均方根差和D-index系数计算公式NDVI时序数据平滑处理方法丹顶鹤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计算公式涡度协方差技术CO 2通量1背景森林林冠下层的CO 2通量和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森林不同高度的CO 2通量进行观测有助于解析冠层CO 2通量的来源,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量化并预测森林植被对大气组分及气候的影响。

利用箱式法观测技术,可以确定低矮植被及土壤与大气间CO 2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然而,箱式法通量观测会受到植被高度的限制,并且受箱内气温、湿度、压力以及箱内空气混合程度的影响,这一观测技术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1]。

近年来,涡度协方差技术(eddy covariance ,EC)被逐渐应用于观测具有明显分层结构(well-defined understory)的森林生态系统冠层及林冠下层的CO 2通量[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