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球内部构造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地壳和地幔的元素组成

第二章 地壳和地幔的元素组成
对比地壳与太阳系元素丰度数据可以发现,它们在元素 丰度的排序上有很大的不同: 太阳系:H﹥He ﹥O﹥Ne﹥N﹥C﹥Si﹥Mg﹥Fe﹥S 地球:Fe﹥O﹥Mg﹥Si﹥Ni﹥S﹥Ca﹥Al﹥Co﹥Ti ﹥Na 地壳:O﹥Si﹥Al﹥Fe﹥Ca﹥Na ﹥K﹥Mg﹥(H)、 Ti
与太阳系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He、Ne、 N等气体。与地球相比,地壳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 集Al,K和Na。
e.亲铜元素主要进入硫化物相
2、主要估算方法
多基于和CI球粒陨石中难熔亲石元素比值的 比较;或者根据地幔包体或地球物理资料确 定原始地幔中某一元素(如TiO2,FeO)含量, 再根据其它元素与难熔亲石元素的比值,算 出其他元素的含量。
(1)地幔模型法(Anderson,1983): 用球粒陨石中难熔元素比值作为制约条件,计算 出原始地幔相当于以下5种岩石的混合物: 超镁铁质岩(32.6%) 平均地壳岩石(0.56%) 洋中脊玄武岩(6.7%) 金伯利岩(0.11%) 斜方辉石岩(59.8%)
(2)与地球以外的星球进行对比:通过对陨 石、月岩组成的研究,了解地幔的演化及组成。
(3)实验岩石学的方法:模拟地幔的高温高 压条件,进行岩石、矿物相转变的实验。
(4)根据地球物理的资料:了解地幔的密度、 弹性、粘度、热状态等性质,从而更好地限定 地幔的岩石学模型。
第三节 地幔的元素组成
二 原始地幔成分的确定
元素丰度若按克拉克值递减的顺序来排列,其 次 序 为 O 、 Si 、 Al 、 Fe 、 Ca 、 Na 、 K 、 Mg 、 (H)、Ti、C、Cl……等。
(约1%)
3 1
2 (%)
b、空间上,上下地壳分布不均匀,陆壳和洋壳分布 不均匀,陆壳内,各板块、地质体内分布不均一。

七年级地理第2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2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2单元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七年级地理的第2单元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颗行星,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个行星。

我们的星球由不同的层组成,包括岩石层、水层、大气层和生物层等。

(1)岩石层地球的岩石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固态岩石和部分流动的熔岩组成,地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2)水层地球上约71%的表面被水覆盖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水层对生命的存在和地球的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一层气体,该层包括五个不同的层,从地面到大气层中心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大气层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和其他天体物质的影响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生物层生物层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从微生物到高等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山脉等。

它们对气候和水循环、土壤保持、食物供应和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它们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整个地球的气候和水循环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对气候和氧气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我们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的行为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二章构造地貌

第二章构造地貌

第二章构造地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内动力地貌一、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或大陆与海洋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星体引力、气候变化引起的轮廓分布,面积、高差、形状的变迁二、大地构造地貌---大陆或海洋地貌单元内部岩浆活动、褶皱、升降、平移构造运动陆地: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洋:海盆洋中脊三、地质构造地貌---褶皱形式、断裂形式、水平或垂直移动、岩浆活动局部单体的山峰、谷地,山岭,洼地(湖泊)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形面与构造面•地形线与构造线的一致性•地壳运动后,主要受各种外力作用发展地貌,未受内力作用破坏与干扰地质构造以及其地貌表现地质作用概述:•地球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引起这种变化的动因就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根据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寂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热的主要来源,目前认为: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1)构造运动(又称地壳运动)•定义: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

•构造地貌:•第一级:星体地貌,如大陆和海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如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

根据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运动。

•作用形式:水平挤压或引张力•作用结果:使地表产生巨大的起伏,并形成大型的褶皱和断裂,又叫造山运动褶皱和断层垂直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作用结果:地壳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大型的隆起和凹陷产生海侵和海退现象,又称为造陆运动•(2)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体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地震波
名称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波速变化
纵波(P)

横波(S)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地壳的厚度
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 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 地

大陆地壳:双层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组成地壳的元素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地幔
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 不连续面
思考: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有何感觉?这与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的感觉是否一致?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而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
总结: 圈层名称
深度(Km)
特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平均17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1000
2900 5000 6370
内核
①固态(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海拔越高,地 壳越厚。
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 地)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1.地球不仅有表面的地形变化,还有内部的结构变化。

地球的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厚度约为5-70千米,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主要由硅酸盐岩构成。

地核是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地球的内部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于地球的形成过程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球内部的压力则是由地球的重力和内部物质的重量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例如,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从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此外,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例如地球表面的山脉和高原就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形成的。

4.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变化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对于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轻也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岩浆涌动,地震和火山喷发时常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

地表起伏不同,有时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地球表面与地球内部构造有关,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学家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7千米、约2900千米和约3400千米高温高压。

地壳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组成。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玄武岩、浮石和花岗岩。

沉积岩是经由水、空气或冰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包括大理岩和板岩。

地壳运动是推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之一,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科学课的地球内部结构

科学课的地球内部结构

科学课的地球内部结构教案:科学课的地球内部结构引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一、地球内部的组成地球内部主要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球内部的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一定差异。

1.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

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由铁和少量其他金属元素构成。

学生可以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观测,推测地核的存在和性质。

2. 地幔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中间层。

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物理性质不尽相同。

上地幔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呈半流动状态。

下地幔则由高温高压下的硅、镁、铁等元素组成,呈固态。

3.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是我们站立的土地。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主要由硅、铝、钾等元素组成;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7公里,主要由硅、镁、钠等元素构成。

二、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球内部存在着各种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构造运动、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和地球的自转等。

1. 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以板块为单位进行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形等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震带、火山分布和地壳变形的现象,了解到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2. 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壳上漂移和相互碰撞,产生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板块边界和板块运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

3.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自转给地球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形状的扁球状,同时也对地球的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等气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出日落和星空变化,感受地球自转的存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案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案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课题地球的结构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类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4.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5.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6.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7.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经常从电视或新闻报道中看到有关火山喷发、地震的新闻。

火山喷发时,有大量岩浆从火山口涌出,它们来自地球内部。

地震时地动山摇、地表裂开、房屋倒塌,这些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除了火山和地震,有些地方还会从地下涌出温泉(地热现象),甚至挖出煤和石油等,说明地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和炽热岩浆来自地球的内部,这说明了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很大。

科学家为了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尝试过钻孔的方法,但是钻到14千米依然是坚硬的岩石层。

后来,又尝试通过地震和核试验产生的地震波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初步打开了地球内部的盲盒。

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观看图片,猜测、交流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兴趣。

讲授新课探索: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平均半径有6300多千米,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学生观察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完成活动手册第旨在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形成清晰、直壳、地慢、地核三个圈层。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课件
2.地球的结构
地球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 球表面和地球的构 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 是什么样的呢?
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由什么构成的?
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 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 填写活动手册。
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 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吗?
做一个地球模型
根据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按照比例计算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的大小。
每层做多厚比较合理呢?
地壳 厚度约17千米
地幔 厚度约2865千米
地核 厚度约3400千米
做一个地球模型
1.用三色彩泥代表地球三个圈层 结构,从里到外制作地球模型。
2.切开模型,观察剖面, 画出模型剖面图。
想一想
1.你认为地球内部是怎样一番景象?为什么这样认为? 2.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3.你推测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剧烈 运动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