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师用书 (第1--8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听妈妈讲故事》教学目标:1.能听懂、理解妈妈讲故事的内容。

2.能够认读故事中出现的生字词。

3.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1.学会听懂、理解妈妈讲故事的内容。

2.认读故事中出现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复习: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2.导入新课: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状态。

3.学习故事:教师将教材中《听妈妈讲故事》这个故事进行朗读,学生仔细听,并跟随教材的插图理解故事的内容。

4.认读生字词:教师将故事中的生字词进行读音示范,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用ppt将生字词与对应的汉字进行配对展示,学生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5.听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重新朗读故事,然后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故事中的小猫叫什么名字?小猫喜欢听什么故事?为什么小猫喜欢听这个故事?6.创设情境,表达自己的故事喜好:老师告诉学生:“现在你们轮到自己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了,你们可以先想一想,然后把你们喜欢的故事和你们喜欢的理由写在小纸条上。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故事和理由,并将纸条递给老师。

7.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8.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并读给家人听,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妈妈讲故事展开,通过听故事、认读生字词、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喜好等综合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

整堂课活动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较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盘点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盘点

战士 白天 晚上 怎样 难忘 泼水节 火红 一年一度 因为 四面八方 龙船
花炮 欢呼 人群 欢乐 清水 2.形近字组词
洪(洪水) 认(认识) 产(生产) 军(军队) 师(老师)
共(共同) 人(人口) 严(严格) 车(马车) 帅(元帅)
泼(泼水) 炮(大炮) 战(战争) 龙(龙船) 业(作业)
发(头发) 包(面包) 站(站立) 尤(尤其) 亚(亚洲) 词语积累
议论——讨论 下沉——下降 果然——果真 端详——打量
参加——参与 伤心——悲伤 仔细——认真 满意——满足
高兴——开心 冷清——凄凉 美丽——漂亮 明亮——透亮
2.反义词
高兴——难过 下沉——上浮 仔细——马虎 满意——失望
明亮——暗淡 放下——拿起 打开——关闭 开始——结束
冷清——热闹 美丽——丑陋 乌黑——雪白
茂密——稀疏 热情——冷淡 展开——收拢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背诵
《古诗二首》,《黄山奇石》第 2~5 自然段,《日月潭》第 2~4 自然段。
课文重点知识
1.《古诗二首》中,能背诵密默写,能理解诗意。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在哪里。能用“像”写句子。
3.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能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课文重点知识
1.了解《曹冲称象》中曹冲称象的步骤。
2.理解《玲玲的画》的内容,第 7~9 自然段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
3.了解《一封信》中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和信的内容。
4.能找出《妈妈睡了》中的拟人句,第 2~4 自然段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
第3页,共8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盘点
2.多音字
hái(还有)
dà(大小)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
书(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全册完整版)
这份教学参考书是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辅助教材,包含全册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内容概述
该教学参考书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可以研究和掌握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拼音、词语认读、古诗词、阅读理解等。

该教学参考书的设计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特点,内容简明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单元和课时安排,选择适当的教学
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教师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
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反馈,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在使用教学参考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切实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
- 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反馈。

这份教学参考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有效地教授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1《小蝌蚪找妈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识字1《场景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4《曹冲称象》范例1:手工帆船我介绍的是“手工帆船”的做法。

制作前,我准备了雪糕棒、胶水、彩纸、剪刀和画笔。

手工帆船是这样制作的:先要把要几根雪糕棒并排紧靠在一起,在上面横放两根雪糕棒固定,用胶水粘好。

接着,在两根雪糕棒的中间部分夹住另一根雪糕棒的底部,固定好以后用胶水粘好,这就是桅杆。

然后,用彩色的卡纸,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做船帆。

最后,用胶水把船帆安在桅杆上,一艘漂亮的手工帆船就制作成功了。

范例2:折纸飞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我折的纸飞机。

折纸飞机的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纸的中间出现一条中心线。

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

第三步,将长方形纸横着对折,尖头对准中心线。

第四步,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露出的小尖角折上来。

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我的小制作介绍完毕,同学们,听明白了吗?稚子:指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借问:打听问路。

5.诗意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向路人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8《古诗二首》都:(dū)(首都)(dōu)(都是)弹:(tάn)(弹琴)(dàn)(子弹)4.近义词尤其—特别著名—有名中外闻名—远近闻名5.反义词陡峭—平坦中外闻名—不为人知6.书写“巨”的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每”的笔顺,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7.课后习题:用加点的词语(好像/真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

“仙桃石”好像(真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脑袋(dai ) 捕(bǔ)食 披(pī)着 晒(shài )干坏(huài )事 傍(bàng )晚 奔(bēn )跑 淹没(mò) 冲毁(huǐ) 猜(cāi )猜 如(rú)果四海为(wéi )家带刺(cì) 炸(zhà)开 观察(chá) 知识(shi )粗(cū)心 得(dé)不到二、易写错的字宽: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钩。

跳:足字旁的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极: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给:第三笔是提。

更:第六笔撇要穿过“日”。

知:第五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会写的词语两条 哪里 宽嘴 头顶 眼睛 肚皮 孩子 一跳 变成 极小 一片 傍晚 海洋 工作 坏人 给你 带来 办法 如果 有脚 它们 娃娃 她们 皮毛 更有 知识 四、多音字教⎩⎪⎨⎪⎧jiāo (教书)jiào (教室) 为⎩⎪⎨⎪⎧wéi (为难)wèi (因为) 没⎩⎪⎨⎪⎧mò (淹没)méi (没有) 得⎩⎪⎨⎪⎧dé(得到)de (跑得快)děi (得亏)五、形近字⎩⎪⎨⎪⎧哪(哪里)那(那边) ⎩⎪⎨⎪⎧跳(跳高)桃(桃花) ⎩⎪⎨⎪⎧极(极小)级(班级) ⎩⎪⎨⎪⎧海(大海)梅(梅花)⎩⎪⎨⎪⎧娃(娃娃)蛙(青蛙) ⎩⎪⎨⎪⎧她(她们)地(土地)六、近义词快活—快乐 捕食—猎食 连忙—赶忙 摆动—晃动 天天—每天 灾害—灾难 平常—平时 奔跑—奔驰 温和—温顺 如果—假如 办法—方法 出发—启程 七、反义词快活—难过 低头—抬头 雪白—乌黑 温和—暴躁 发动—停止 帮助—干扰 粗心—细心 离开—回来 告别—重逢 八、词语搭配 1. 形容词搭配(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带刺)的铠甲 ( 粗心)的小朋友 2. 动词搭配(甩)着尾巴 (披)着衣裳 (露)着肚皮 (发动)机器 九、词语积累【“AA 的”式的词语】 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AABB 式的词语】拖拖拉拉 慌慌张张 吞吞吐吐 原原本本 纷纷扰扰 隐隐约约 【描写春天的词语】风和日暖春回大地万紫千红春暖花开春风雨露姹紫嫣红十、佳句积累1. 比喻句: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目录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 (2)单元说明 (2)1 小蝌蚪找妈妈 (2)2 我是什么 (12)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27)语文园地一 (31)快乐读书吧 (33)第二单元识字 (37)单元说明 (37)1 场景歌 (38)2 树之歌 (45)3 拍手歌 (53)4 田家四季歌 (62)语文园地二 (70)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73)单元说明 (73)4 曹冲称象 (75)5 玲玲的画 (79)6 一封信 (85)7 妈妈睡了 (90)口语交际:做手工 (97)语文园地三 (102)第四单元 (105)单元说明 (105)8 《古诗二首》 (106)9 黄山奇石 (111)10 日月潭 (116)11 葡萄沟 (120)语文园地四 (125)第五单元 (129)单元说明 (129)12 坐井观天 (130)13 寒号鸟 (137)14 我要的是葫芦 (145)口语交际:商量 (156)语文园地五 (160)第六单元 (163)单元说明 (163)15 大禹治水 (164)16 朱德的扁担 (175)17 难忘的泼水节 (183)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88)语文园地六 (188)第七单元 (192)单元说明 (192)18 古诗两首 (193)19 雾在哪里 (199)20 雪孩子 (206)语文园地七 (210)第八单元 (213)单元说明 (213)21 狐假虎威 (214)22 狐狸分奶酪 (219)23 纸船和风筝 (223)24 风娃娃 (227)语文园地八................................................................................................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字音序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全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全册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一、说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

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

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三、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读准字音脑袋.(dɑi) 捕.(bǔ)捉头顶.(dǐng)披.(pī)着庄稼.(jia) 防晒.(shài)奔.(bēn)跑冲毁.(huǐ) 观察.(chá)帐篷.(péng) 炸.(zhà)开毛刺.(cì)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宽:提示...........:.最后一笔为竖弯钩。

皮:提示........:.第二笔是撇。

孩:傍:极:提示......:.右边的...“.及.”.先写撇。

它:提示........:.下边先写撇。

娃:提示.....“.土.”.。

...:.右边是两个脚:提示...“.卩.”.不是..“.阝.”.。

...:.右边是生字扩词dù肚:肚子肚皮肚量小肚子liǎng两:两天两斤两面两样biàn变:变化变质变色改变piàn片:一片照片名片卡片fǎ法:办法方法法律想法gèng更:更加更好更热更快yínɡ迎:欢迎迎接迎风迎面tánɡ塘:池塘鱼塘荷塘泥塘dài袋:脑袋口袋袋子袋鼠多音字jiào jiāo1.老师教(jiāo)会我很多知识。

2.我们的教(jiào)室宽敞明亮。

mòméi3.连日的暴雨淹没(mò)了很多良田。

4.小明今天为什么没(méi)有来上学wèi wéi5.遇到困难,为(wèi)什么不多去试试呢6.小明以为(wéi)他刚才的小声嘟囔被妈妈听见了。

de děi7.小花的妹妹在草场上玩得(de)很开心。

8.孩子已经长大,就得(děi)离开妈妈了。

形近字该(应该) 带(带子) 片(片面)孩(孩子)常(经常)并(并且)选字填空她它1.这姑娘性格温柔,跟(她)妈妈一模一样。

2.(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它)的眼睛黑黑的,看起来可爱极了。

那哪3.这边是出口,(那)边才是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师用书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

3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

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

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

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

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

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

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

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b,避免错读成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i;强调“迎、顶”的韵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

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nǎdɑi。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ǒu dai(~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披、鼓”。

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土”表示读音,等等。

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

“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l0个字书写兽占.两 7画,独体字。

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

就 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撇写舒展,撇尖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

哪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 10画,上下结构。

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

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睛 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 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笔高收笔早。

皮 5画,独体字。

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 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 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语气。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

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

鲤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出青蛙的特征。

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

朗读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

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的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

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

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的特点。

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的“游来游去”形成对比。

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一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

对于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一演来加以印证。

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过演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

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