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1古人云:开卷有益。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豁达。
好多年了,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总喜欢挤一点闲暇时间,让自己静下心,定下神来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作品。
我觉得使我不改初衷的热爱读书,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可以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共鸣与交流,可以让我从书中的文字中沉淀出自我的思想,汲取精神的奶酪。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我受益非前浅。
尤其是读了“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这一章后,我对如何当一名好教师更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是的,教育的确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
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要想得到太阳,你可能得到月亮,要想得到月亮,你可能得到星星,要想得到星星说不定你什么也没得到。
可见,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
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
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我的教育理想(五篇)

我的教育理想(五篇)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理想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家长心目中的教师,是责任心强﹑能提高孩子成绩的;而作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与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在其独特的视角上,其心目中理想的中学教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本人在实践及思考中深切感受到,一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他更应该是文明的使者、方法的巧匠、育人的大师。
下面我通过对自我和“眼中的我”认识的几点反思,来阐述我的教育理想。
一、做一个有习惯的教师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
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篇1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使我感触很深,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老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老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老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
《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化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开展探寻一条实在可行的开展途径。
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老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绘,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提醒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老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根本标准、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老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如今读者面前。
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老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以前崇尚老师有一桶水,如今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那么,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根底。
一个理想的老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老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老师,他必须从最根底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精选10篇)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textbook of life for peopl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精选10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1“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
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所以我一直初浅的认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掌握,这就是一名教师所有的职责。
我们的前辈或许只要做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
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读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我才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出色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是啊!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朱教授心中的理想教师其实就是对现代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其中他谈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
有人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7篇[必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7篇[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6740a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9.png)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7篇[必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最近一个月断断续续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虽然只挑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来读,但是受益匪浅。
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到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教育方法。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知识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德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现在有很多孩子成绩很好,但是却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做不道德是事情。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让我感到心痛。
本书中就指出教育不是说教而已。
德性应该贯穿在自然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提高修养,而不是把德育文字化,大纲化。
学校不应该变成铁笼子,孩子八点到校,四点放学,与世隔绝,只上课写作业。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如何处理矛盾冲突,面对挫折。
孩子与孩子直接多交流,老师与孩子之间多交流,德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而才艺绝不是一种技能,它不是孩子用来表演的工具,而是当孩子难过和无聊时,可以找到一个出口。
有的时候青少年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人疏导,也不知道做什么,他们就学会抽烟喝酒谈恋爱,很多好孩子就这样误入歧途。
而如果他们从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运动,喜欢弹琴,这些都会成为他情感宣泄的出口。
因此这些“才艺”真的对陶冶情操非常重要。
也是德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心目中的理想智育德智体美劳,智排在第二,在我看来智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掌握学习的能力。
不是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会思考和创造。
中国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世界靠后的水平,我们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前人的观点,一遍一遍的背诵,书写,很多老师说多背诵这些东西就变成你自己的了,我觉得这固然重要,但是别忘记思考。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精选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篇【一】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瑞士的教育家佩斯泰洛奇也说过:教育要心理学化。
也就是说,教育要对准学生的心灵。
在《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这本书中,就描写了26种心理效应。
没办法与各位同仁全部分享,我只能摭拾部分,与君共勉。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人效应”了。
自己人效应也称同体效应,指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就需要你同对方保持同体关系,让对方把自己视为一体。
作为教师,如果学生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形成自己人效应,那么必定学生从心理上认同我们,乐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向他们传授知识也更容易被接受。
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呢,“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
”这些话告诉我们,时刻把孩子放在心理,陪伴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会愿意慢慢地靠近你,亲近你。
在书中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自己人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招,书面交流。
这个我做的比较多。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成熟的比较快,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成为了小大人,有了许多的小秘密。
再加上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平常没有时间能和父母聊聊,导致我们的家长经常和我抱怨说,孩子回家都不愿意和他们聊天了,他们的心理也一时接受不了孩子的突然成长。
于是我便想到了课前两分钟这一招,要求我们班的孩子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第二招,与学生一起活动。
一开始,我还是喜欢端着老师的架子的,不太和学生们一块玩。
你想呀,他们玩的,要么很幼稚,要么吵吵嚷嚷的玩不起来。
后来,我发现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利于师生间思想感情的沟通,有利于消除彼此间存在的心里障碍。
同时,学生也会因与教师一起活动而畅所欲言,大胆施展自己的才能,且乐于在活动中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育,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通用5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通用5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通用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1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而他提出的新教育实验,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创新行动的研究,我一直以来都很敬仰朱永新教授,他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痴情,并且他对教育对学生爱的如此深沉而质朴,实在令人感动动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嘉璐曾这样评价过朱永新的教授作品:“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
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
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我觉得总结的十分到位,而我在寒假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完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书中,他用他一贯的文字风格,用他对教育独特的感受,勾画了一副他的教育理想的蓝图。
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教育的热爱,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而书中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善于合作,善于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
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朱永新教授对理想老师的八大标准,将会是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遵循的标准,我会为之努力。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位,被赋予了许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些美丽光环的环绕下,我更明白自己应该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朱永新教授对教师的八大理想标准为目标为动力,继续在教学工作上不懈探讨,与孩子们一起进步。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一】百变教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我们读书会发给我们的第一本共读书,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情非常的雀跃,读书会这么重视我们的读书生活,人手一本书,让我由衷的感觉到我们读书会对于我们每个参与者的重视。
本书的作者是常生龙先生,一个爱读书,读了很多书的人。
他的身上有很多其他的光环,与我而已,他是一个勤于阅读,乐于分享的教师。
他把自己多年阅读过的50多本教育类着作后的所思所想所悟,整理归纳,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即:“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
对于这本书,我的阅读状态是从一开始随意的翻阅,到迫切的想要看下去,用笔划重点,到折页记录,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书本上也有一些是我自己曾经看过的教育类书籍,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常老师的解读,让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也想再花时间再去看看那些书籍。
书本上也有很多我没有看多的书籍,常老师的精彩剖析,让我深深地受到启发,时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家长工作,原来答案早在书中,只是我一直在寻找。
每一个教师都会认可,教师的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每个一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各种角色的变化。
教师首先是教育家。
教师讲自己的所学所得通过自己的课堂,传授给学生。
曾经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那我们为什么要教书那是要将讲人类的文明和历史的经验传承下去。
教师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人生的经验,道德的准则,行为的规范和生存的能力。
教师要研究怎样把学生不懂的告诉他;学生做错的事情怎样教育他。
每个教师都必修各科知识,必修社会课程,交给学生最有用的本领。
教师是沟通大师。
由于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在各个行业中,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最高。
我们面对的是祖国最可爱的花朵们,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
正如常老师在“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的,教师是通过说话的方式来实施教学的,师生之间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的文章平易近人,而他提出的新教育实验,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创新行动的研究,我一直以来都很敬仰朱永新教授,他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痴情,并且他对教育对学生爱的如此深沉而质朴,实在令人感动动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嘉璐曾这样评价过朱永新的教授作品:“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
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
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我觉得总结的十分到位,而我在寒假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完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书中,他用他一贯的文字风格,用他对教育独特的感受,勾画了一副他的教育理想的蓝图。
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教育的热爱,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而书中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