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2)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3)能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关爱地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位置和面积2. 亚洲的人口3. 亚洲的主要地形4. 亚洲的主要河流5. 亚洲的气候特点6. 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提问:“你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回答以下问题:(1)亚洲位于哪个半球?(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吗?(3)亚洲的人口数量如何?3. 课堂讲解讲解亚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

5. 案例分析分析亚洲典型的自然环境案例,如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亚洲地形、河流、气候分布图,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3.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4.了解中欧班列开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2.了解中欧班列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内容1.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包括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五大区域,总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人口超过43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

亚洲民族和语言繁多,主要民族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

主要语言有中文、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印度语等。

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总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7.4亿人。

欧洲主要民族有德国族、法国族、英格兰族、意大利族等,主要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2.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亚洲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干燥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亚洲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欧洲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欠缺,但是其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亚洲交通运输方式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亚洲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

亚洲著名的旅游资源有长城、泰姬陵、金字塔等。

欧洲的交通运输方式逐年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欧洲旅游资源广泛,包括海滨度假胜地、文化古迹、音乐节、美食等。

亚洲与欧洲第1课时

亚洲与欧洲第1课时

《亚洲与欧洲》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重点:1.学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掌握亚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

3.运用资料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本节教学难点:1.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会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选自初中地理湘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口等人文环境特征。

对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先以一个关于亚洲的视频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亚洲有个简单的了解,再开展一个开放式合作讨论,引出本课时需要讲解的地理位置知识点。

在讲解地理位置时,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入手,以分析亚洲为例,总结分析方法,再迁移应用到欧洲对分析方法做个加强巩固。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视频导入【视频导入】播放介绍亚洲名称及自然环境的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让学生对亚洲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

1.“亚细亚”名称的由来?2.介绍了亚洲哪些方面?3.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2.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引入1.组织小组讨论描述大洲的哪些方面。

2.给出材料,引导得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

1.学生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2.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得出结论。

1.知道描述一个大洲该如何描述,首先该描述什么,该描述哪些方面。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探讨——以湘教版“亚洲及欧洲”为例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探讨——以湘教版“亚洲及欧洲”为例

标题顺 序\
教学图 景观图 ( ( 幅) 幅)

阅读材料 ( 个)

“ 亚细亚 ” “ 和 欧罗 巴” 高原 山地 为主 的亚洲地 形 复杂多样 的亚洲气候
1 附柱状图 、 ( 扇形 图各 1幅 , 表格 1 个) 2 附卡通人物 2个 , ( 地图 1 , 幅 表格 1( 地 图 2 附 2个 ) 幅)
1 问题 的 提 出
及欧洲 ” 的地理教学 , 并探讨初 中区域地理 教学 的有效
途径 ,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 的重要分支 , 强调对 “ 其 人地关 系” 的研究 。他不仅揭示地理环境 本身的 自然 特征 , 而 且考虑社会 、 济 、 史 因素 , 究人类 活 动与环 境 的 经 历 研
习, 专致志 ; 学苦 练 , 于思 索 ; 勤 善 讲究 方法 , 持之 以
恒; 敢于质疑 , 乐于创新的 良好学 习习惯 。
初 中区域 地 理 教 学探 讨
以 湘教 版 “ 洲 及 欧 洲 ” 例 亚 为
马琼 l ( 肃省 屿 甘 定西市陇西县 初级中 78 6 首阳 学 41 ) 0
就是学习的过 程 , 多 的科学 发现 和发 明就是 在这一 许
很多的老科学 家之所 以思 想活跃 , 继续做 出有影 响 能 的成果 , 保持敢 于质 疑 问难 的精 神是 一个很 重要 的原
过程中实现的 。数学 中 , 要多创 设让 学生 表现 自己的
机会 , 鼓励学生 大胆发 言 , 敢于 质疑 问难 , 培养 学生敢
因 。从小学阶段就 注意这 方面 的能力 的培 养 , 有助 于
学生将来不断学习新 的知识 。 在数学学习 中遇到疑 难是 正常现 象 , 的学生 善 有 于质疑问难 , 能请教老师或他 人 , 的学 生则遇 到疑难 有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地理位置)》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地理位置)》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地理位置3.能根据地图资料分析欧洲的三大地理位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2.亚洲的地理位置3.欧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温习旧知】今天我们将进入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活动填图:请在下面部分世界地图中将六大洲的名称填入对应的位置。

——抽学生上黑板填图。

【课堂导入】(过渡)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国家,但是,你对于亚洲有多少了解呢?——学生畅言自己的认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视频。

——播放视频。

(板书)一、“亚细亚”与“欧罗巴”(过渡)同学们知道亚洲和欧洲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讲述名字起源: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之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居住地以西的地区称之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随着“亚细亚”与“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称呼也逐渐成了亚洲和欧洲的名称。

(过渡)知道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就要进入两个大洲的学习了,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得先明确,区域地理究竟在学些什么东西。

——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都是先要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再来了解那里有些什么。

其中,在哪里,就是学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而哪里有什么则会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别展开。

(板书)区域地理——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情况(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理位子,那么,怎么样去确定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呢?我们借助这些好吃的水果来学习。

活动1:请在众多水果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并描述其位置。

——学生小组内讲述位置,然后老师以荔枝作为例子,抽一位学生来讲荔枝的位置,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

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2,在领略各大洲美丽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净化。
3,在欣赏地理文化之浩瀚,美丽的同时,陶冶学生心灵,使之活学活。
4、通过学习本章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水系特征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树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单元名称
《第一章————认识大洲》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所选文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并介绍了大洲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的同时,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八课时:美洲——————新大陆
第九课时:美洲——————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
说明
亚洲和欧洲需要让学生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2,《非洲》、《美洲》以自主学习贯穿课堂,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即先略读了解大意,再自读勾画,最后合作探讨,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课堂以学生,学生合作探究之后,教师点拨、指导、总结。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在突出学生“地理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自然渗透各大洲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思考当今世界出现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提高地理知识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

课题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熟记亚洲气候类型图。

2、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气候的特征难点: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看图1-7,熟记亚洲气候类型。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特点?3、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分布特点?4、为什么说大陆性气候显著?5、什么是季风6、季风是怎样形成的?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类型多样2、大陆性显著3、季风气候突出一、你的同学,打算假期去环亚洲海边旅游,有一天,你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你,说“他现在在海边,他面向海洋,发现风扑面而来,而且知道是西南风,让你猜猜他现在是在哪个海洋附近?且当时是暑假还是寒假?二、有个国外的中学生说,他们那里冬天的时候气候温和多雨,夏天的气候干燥少雨。

请问你能猜出国外这位中学生他们那里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个海洋附近《看谁做得对》。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能与技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设计人:lyh
一、复习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教学目标:
1、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人
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3、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四、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五、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
(二)自主学习,构建系统
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任务二:说出亚欧的地形特点
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
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
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
2、强化记忆,填写复习指导第36页知识梳理
(三)汇报交流,归类解析
1、汇报交流
2归类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任务一:地理位置
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地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向望。

任务二:地形特点
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
亚洲地形特点: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分布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任务三:气候特点(读《亚欧气候类型》图)
亚洲气候特点: 1 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 大陆性强
3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比较表格:
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2 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任务四:河流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1 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2 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特点:1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 航运价值高
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亚洲:1 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 人口分布不均匀
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四)拓展应用,发展能力
1 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有哪些?
2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D半岛,F山脉,H半岛,I半岛,J江, K河。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气候,②气候,
③气候,④气候。

(3)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①;
②;
③;
(五)诊断评价,限时训练
1、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
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均匀的大洲
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
4、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最为显著
B、地形起伏最大的一个洲
C、地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
D、地跨纬度最多的一个洲
5、亚洲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
A、湄公河和多瑙河B、长江和多瑙河C、湄公河和莱茵河D、恒河和伏尔加河
6、.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7、.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8、.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
A.地中海和红海
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里海
D.北冰洋和太平洋
9、.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5.亚洲地形的特点是
A.以高原为主
B.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C.以平原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10、.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
称。

海洋:①海,
②湾,
③洋。

河流:
a ,
b ,
c 。

湖泊:d:______。

山脉:A ,
B ,
C ,
D 。

半岛:甲,乙,丙。

(2)属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的是______。

(填代码)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