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3. 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如光谱分析、色谱法、质谱法等。
3.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介绍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3. 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的分类和作用,蛋白质的功能。
2. 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介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和纯化方法,如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色谱等。
3.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介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如酶、结构蛋白、免疫蛋白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提取纯化方法。
2. 实验教学法:进行蛋白质提取和纯化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生物化学》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核酸的提取和分析方法。
3. 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二上午第1节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及检验方法,掌握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检验概述1. 生物化学检验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历程3.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1. 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等2.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三、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操作流程1. 标本采集与处理2. 检验前准备3. 检验操作4. 检验结果分析四、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1. 实验室质量管理2. 检验结果质量控制3. 仪器设备管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提出疑问。
二、讲授新课1. 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讲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介绍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等。
- 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见生化检验项目为例,讲解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操作流程- 讲解标本采集与处理、检验前准备、检验操作、检验结果分析等环节。
- 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 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讲解实验室质量管理、检验结果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管理等关键环节。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具体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其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某一生化检验项目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林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课程思政教学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成长。
今天我们将探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并从多个角度呈现这一主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融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各种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检验结果,如何对待患者信息的保密等,这些都是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案例分析我们将从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举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应用中,当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学生应如何调整心态,并正确应对。
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总结与展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思政教育的理念,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思想和实践准备。
个人观点:我认为,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良好人格的医学人才。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和思考,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从而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推进这一工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课程思政教学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成长。
第一章讲义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12
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电泳是不同的物质电颗泳粒在基一本定原的电理场强度下,由于所带
电荷及颗粒大小形状等不同,因此向相反电极泳动速度 不同进而达到分离目的一种方法。
▪ 在一定pH条件下,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电荷(种 类和数量)、大小和形状,在一定时间内它们在相同电 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各自集中到特定的位置上而形成紧 密的泳动带。这就是带电粒子可以用电泳技术进行分离、 分析和鉴定的基本原理。
制胶: 称干粉,融化,倒胶,插梳子,凝固,装电泳槽。
3、步骤 ⑴ 1g 琼脂糖加入100ml 1×TAE电泳缓冲液中,摇匀。在
微波炉中加热至琼脂糖完全溶解。(冷却到60℃,加入 100μl的0.5mg/ml EB,并摇匀。)
⑵ 用胶带将制胶板两端封好,插入适当梳子,将溶解的 琼脂糖(约50℃)倒入,室温冷却凝固。
⑶ 充分凝固后撕掉两端的胶布,将凝胶置入电泳槽中, 加1×TAE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凝胶1-2mm,小心垂 直向上拔出梳子。
⑷ 用移液器吸取总DNA或质粒样品4μl于封口膜上,再加 入2μl 的6X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小心加入点样孔。
▪ 50年代,改进电泳仪,寻找合适的电泳支持介质,先后找到滤纸、醋 酸纤维素薄膜、淀粉及琼脂作为支持物。
▪ 60年代,找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电泳支持物,在此基础上发展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和印迹转移电泳 等技术。这些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辨率高等优点。
▪ 目前,电泳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与其密切相关学科 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1、原理:琼脂糖是一种天然聚合长链状分子,可以形成 具有刚性的滤孔,凝胶孔径的大小决定于琼脂糖的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DNA,主要是利用分子筛效应, 迁移速度与分子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因而就可依据 DNA分子的大小使其分离。该过程可以通过把分子量标 准参照物和样品一起进行电泳而得到检测。
生化检验专科第三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散射光谱分析技术:比浊法
5
一、吸收光谱分析法
吸收光谱:物质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对辐 射能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 分子中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32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 是利用电极电位和离子活度的关系来测定被测离子 活度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
33
1.离子选择电极(ISE)的基本结构 离子选择电极
电极腔体
内参比 电极
内参比 溶液
敏感膜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34
2. 电极电位 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3)其它分析方法
包括差示法、多组份混合物分析和利用摩尔吸光系数分
析等方法。
20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
发射光谱:分子、原子或离子在辐射能作用下,由
基态或低能级态跃迁到激发态,当返回基态或低能级
态时,以辐射形式释放能量,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或分子荧光光谱、分子磷
光光谱等。
M * 发光释放能量 M h 发射光谱
7
(一)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物质对光的 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 吸光度与透光度
当光线通过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散射;
一部份光被吸收;
另有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设入射光强度为I0,透射光强度为I,I和I0之比称为透光 度,表示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即:
T = I/I0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 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引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生物化学教程》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学实例:准备相关的实例材料,如科研论文、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合成过程3. 理解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合成过程3. 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生物化学教程》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板书重点内容。
《生物化学测定技术》教案

《生物化学测定技术》教案生物化学测定技术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测定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 生物化学测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常用的生物化学测定技术及其应用
- 实验室安全操作与实验设计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授课讲解生物化学测定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化学测定技术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教学评价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掌握程度。
- 考试:设置期末考试以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测定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
- 教材:生物化学测定技术教材,推荐《生物化学测定技术导论》。
- 实验设备与试剂:提供实验室所需的生物化学测定技术实验设备和试剂。
6. 教学时长
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总共约30学时。
7. 参考文献
- 张某某等著《生物化学测定技术导论》
- 陈某某等编《生物化学测定技术实验指导书》。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
研究范围: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
2.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光谱分析法:利用光谱仪器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成分。
色谱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利用高能电子撞击生物分子,测定其质量和结构。
3. 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代谢途径的研究: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反应途径对于能量供应、物质转化和疾病发生等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定义、研究范围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生物化学实验案例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二)五、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3. 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的组成、多肽链的折叠和三维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酶催化、结构支持、运输和免疫等功能。
2.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凝胶过滤法:利用分子大小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检验教案
教
材
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四、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学时 3
教学要求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掌握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GOD-POD 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
内容
方法学评价试验(3)——回收试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GOD-POD 法测Glu,
难点:回收试验的原理与操作;
教学
媒体
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
教学过程复习
旧课
重复性试验
讲
授
新
课
一、原理
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
将被测物标准液加入病人标本中,成为分析标本;原病人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作基础标本;然后用候选方法测定并得到各自浓度。
回收浓度=分析标本测得浓度-基础标本测得浓度。
加入浓度=()
()()标准液浓度
标准液量
病人样品量
标准液量
⨯
+ml
ml
ml回收率(%)=100
⨯
加入浓度
回收浓度
二、操作
(一)样品的处理(已制备)
1、基础血清管= 原血清0.9ml+蒸馏水0.1ml
2、回收管= 原血清0.9ml+相应的Glu标准液
回1 = 原血清0.9ml+ 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
回2 = 原血清0.9ml+33.3mmol/L的Glu标准液0.1ml
回3 = 原血清0.9ml+111mmol/L的Glu标准液0.1ml
(二)操作与计算
三、结果及其讨论
课堂
提问何谓回收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课堂
小节回收试验的原理;GOD-POD 法测Glu
布置
作业简述回收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中专)
教
材
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五方法学评价试验(4)——干扰试验学时 3
教学要求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掌握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GOD-POD法测Glu的原理。
教学
内容
方法学评价试验(4)——干扰试验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GOD-POD 法测Glu;
难点:干扰试验的原理与操作。
教学
媒体
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
教学过程复习
旧课
回收试验
讲
授
新
课
一、原理
干扰试验是测定特异性和干扰二者引起的误差。
在具体方法学评价实验中,首先要确定被试可疑物质是否引起误差;若能引起误差,再进一步探讨其误差的来源是因为方法特性差还是干扰。
若加入的物质本身和分析试剂反应并产生读数,这是特异性差;若加入的物质并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它改变了分析物和分析试剂间的反应,这是干扰。
本实验选用尿酸做GOD-POD法测血糖的干扰试验,尿酸可以和GOD反应生成的H2O2反应,使部分H2O2不能参与第二步POD的偶联反应,从而降低显色强度,产生负的测定误差。
因此,尿酸对该反应有干扰,但不是尿酸被测定。
二、操作
(一)样品的处理(已制备)
1、基础血清管= 原血清0.9ml+蒸馏水(D.W.)0.1ml
2、干扰管= 原血清0.9ml+相应的维生素C干扰液0.1ml
干1 = 原血清0.9ml+10 mmol/LV C干扰液0.1ml
干2 = 原血清0.9ml+20mmol/L V C干扰液0.1ml
(二)操作与计算
三、结果及其讨论
课堂
提问何谓干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课堂
小节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GOD-POD法测Glu
布置
作业简述干扰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中专)
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章节实验六方法学评价试验(4)——对比试验学时 3
教学要求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掌握方法对比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用双缩脲法及折射率法测定血清TP。
教学
内容
方法学评价试验(4)——对比试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双缩脲法及折射率法测定血清TP;
难点:对比试验的原理与操作。
教学
媒体
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
教学过程复习
旧课
干扰试验
讲
授
新
课
一、原理
方法对比试验是将候选方法与准确度已知的方法(如参比方法)作对比分析,以评价候选方法的准确度,是考核候选方法是否可被采用的重要试验。
方法对比试验是用于检测候选方法系统误差的大小包括恒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如对适当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提供误差的性质。
二、操作
(一)样品处理
1~10号样本:质控血清+不同体积的蒸馏水(4.5ml、4.0ml、3.7ml、3.5ml、3.2ml、3.0ml、
2.7ml、2.5ml、2.2ml、2.0ml),混匀。
(二)样品测定
1、双缩脲法:设置标准和空白,用对比法测定。
按加样:试剂比=50μl:2.5ml,37℃水
浴10min,540nm,测定出TP标准液的吸光度A s和样本的吸光度A i,并据X i=A i/A s×C s计算出样本中TP浓度X i。
2、折射率法:先调标,再测样本中TP浓度Y i
三、统计学检验
1、相关与回归:计算出a、b、r及t值,进行r的t检验;
2、配对t检验
四、结果及其讨论
比较双缩脲法与折射率法测TP的相互关系;
注意相关与配对的区别、r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的区别。
课堂
提问
何谓对比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课堂
小节
方法对比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用双缩脲法及折射率法测定血清TP。
布置
作业
简述对比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研室生化检验课程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中专)。